柯尔文手势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2023-02-12 01:16
教育观察 2023年32期
关键词:音高手势直观

朱 颖

(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江苏南京,210000)

一、引言

随着现代音乐教育的快速发展,如何有效地进行小学音乐教学,使学生能够更直观、更有深度地理解音乐,成为教育者面临的挑战。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如纯粹的音乐听唱、笔记等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此时,柯尔文手势作为柯达伊教学法的一部分,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教学视角。柯尔文手势教学法采用七种特定的手势,对应音乐中的七个音符。音乐的抽象概念通过身体语言得到直观表现,为学生提供了一种视觉、听觉和动作结合的学习方式。本研究旨在探索柯尔文手势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践运用,以及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音乐认知、技能习得和创造力的影响,期望找到一种更为有效的小学音乐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在快乐中学习,更好地理解和体验音乐的魅力。

二、应用价值

(一)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柯尔文手势教学法,源于柯达伊教学法,为小学音乐教学带来了独特的教学资源。该方法将抽象的音高转化为具体、直观的手势,不仅丰富了音乐教学手段,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这种教学法为音乐教育提供了一种全新、直观的教学手段。传统的音乐教学往往依赖听觉和视觉,但柯尔文手势教学法融合了听、看、动三者,使音乐教学变得更为立体和生动。通过柯尔文手势,音乐教师能够让学生在模仿手势的同时,更直观地感受到音乐的高低强弱。例如,通过上下移动的手势,学生可以直观地感知音乐中的音高和音低,而通过手势的大小变化,则可以直观地体验到音乐中的强弱变化。这种直观的感知方式,使音乐教学变得更为形象生动,进而更易于被学生理解和接受。

其次,柯尔文手势教学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音乐本身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吸引力,当这种艺术形式与生动、有趣的手势结合,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1]例如,当教师通过柯尔文手势教授“do-re-mi”时,学生可以很快地将手势与音高联系起来,而这种学习过程既有趣又富有挑战性。这不仅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加投入,也鼓励他们在课外自主地探索和练习,从而增强了学习的自驱力。

最后,柯尔文手势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学习平台,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学习能力。例如,通过观察和模仿手势,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模仿能力;通过与同学合作进行手势练习,可以锻炼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而通过自我创作手势组合,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些能力不仅在音乐学习中至关重要,而且在其他学科和生活中也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二)优化课堂氛围,提升审美能力

柯尔文手势教学法,取材于柯达伊音乐教学体系,为小学音乐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方法论。其在优化课堂氛围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方面,表现得尤为显著。优化课堂氛围不仅关乎教学的效果,还影响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教师的教学心境。传统的音乐教学,多依赖于口头传授和音频播放,对小学生这一特定年龄段的学生,过于静态的教学手段容易导致其注意力分散,从而影响教学效果。柯尔文手势教学法通过手势与音乐的结合,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新颖的、富有互动性的学习方式。每一种手势都对应着特定的音高,学生在模仿手势的过程中,不仅需要集中注意力,还需要动脑筋去记忆和联想,这种动中学、玩中学的教学方式无疑更加吸引人,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课堂参与度,营造了一个活跃、和谐且充满乐趣的学习氛围。与此同时,审美能力的培养是音乐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柯尔文手势教学法不仅是一种教学技巧,更是一种艺术表达方式。当学生通过手势来体验和表达音乐,他们实际上是在进行一种身体化的音乐创作。这种从内到外的音乐表达,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感受到音乐的韵律和情感,从而更好地培养其对美的感知和认知。而且,当学生自主创造手势组合,将不同的音高和节奏通过身体语言呈现出来,他们的创意和想象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挖掘和提升,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应用困境

(一)学生参与课堂积极性不高

柯尔文手势教学法作为一种创新性的教学手段,旨在帮助学生更直观、更身体化地理解音乐。但在实际应用中,有时会发现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并不高。首先,学生在初接触柯尔文手势时常常会感到陌生和困惑。对小学生而言,对于这种全新的、与他们日常生活中接触的手势迥然不同的学习方式,需要一个较长的适应期。因为学生需要在掌握旋律的同时,还要对每一个音符做出相应的手势。这不仅对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提出了挑战,也对他们的动作协调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柯尔文手势虽然在帮助学生唱准音高上有其独到之处,但同时也可能会引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抵触情绪。一部分学生可能会觉得这种学习方式过于机械和刻板,不如传统的音乐学习方式自由和自然。特别是在学习如《小松树》这样的简单儿歌时,学生可能会觉得使用柯尔文手势反而增加了学习的难度,使他们对音乐学习产生挫败感。[2]最后,教师在运用柯尔文手势教学法时,可能会忽视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不同的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优势和劣势是不同的,有的学生在节奏感上很强,但在音高辨识上有所欠缺,有的学生则反之。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一味地强调柯尔文手势,忽略了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因材施教,这可能会导致部分学生对音乐学习产生逆反心理。以《劳动最光荣》为例,这首歌的旋律跌宕起伏,对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动作协调性都提出了不少的要求。如果教师未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仅仅依赖柯尔文手势,那么学生可能会觉得难以掌握,从而对音乐学习产生消极情绪。

(二)教师手势教学法能力不足

柯尔文手势教学法作为一种实践性极强的教学方法,其应用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但目前部分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对手势的运用尚处于摸索阶段,存在手势运用不熟练、不到位等问题。一方面,部分教师在音乐教学的实践中,往往受限于自身的经验与习惯,难以全面融合并创新地应用柯尔文手势教学法。为了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歌曲的基本旋律和节奏,一些教师会采取更为传统和熟悉的教学方式,导致柯尔文手势教学法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被边缘化。这不仅限制了学生对于这一教学法的了解和体验,也使得柯尔文手势教学法的优势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另一方面,柯尔文手势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需要与其他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有效整合。但由于教师对柯尔文手势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不足,导致其在与其他教学手段的结合中出现障碍。例如,在使用音乐教学软件或电子乐器时,如何有效结合柯尔文手势进行教学,成为许多教师面临的问题。不恰当的结合方式可能会让学生感到混淆,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四、应用策略

(一)培养音乐感知,引入手势

音乐教育的核心不仅仅是传递音乐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和表达能力。柯尔文手势作为一种直观的教学工具,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为了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音高的变化。对于《春晓》这样节奏较慢、音符不密集的歌曲,使用柯尔文手势进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歌曲的旋律。为了让学生对每个音高与其对应的手势建立清晰的联系,教师需要先带领学生进行基础的柯尔文手势练习。[3]例如,当音符上升时,两手从胸前分开向上平举;而当音符下降时,手势从上往下画一个半圆。这些基础手势的训练是为了让学生对每个音高与其对应的手势建立清晰的联系。除了音高的变化,柯尔文手势还可以用来表示节奏。教师可以通过手势的快慢、停顿的长短来指示音乐的节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跟我做”的方式,即在前面示范,学生跟随做出对应的手势,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快速掌握。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教授、纠正,加深对柯尔文手势的理解。当学生在演唱《春晓》时出现音准或节奏上的问题,教师应即时使用相应的柯尔文手势进行纠正,帮助学生迅速找到正确的音高。

为了增强学生的音乐体验,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音高的起伏与变化,加强其对音乐的感知和体验。对于《春天的小河》这首歌曲,教师首先要进行听觉导入,让学生先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接着教师可以介绍柯尔文手势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对此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特别是在教授2、3、5、6四个音时,教师应详细演示相应的手势:2 (re) 使用一根手指指向下方,3 (mi) 使用两根手指平放,5 (sol) 使用一个开放的手掌,6 (la) 使用两个开放的手掌。在演示过程中,教师应确保每一个手势都做得清晰、准确,避免学生产生误解。进入实际的教学阶段,教师可采用“示范-模仿-实践”的教学模式。首先教师演示柯尔文手势,然后让学生模仿,最后组织学生进行实践,唱歌的同时做出相应的手势。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密切观察学生的表现,对于做得不准确的手势要及时纠正,并给予积极的反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教学游戏,如“手势接龙”“手势猜谜”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二)结合教学目标,灵活选择

柯尔文手势教学法对音乐教育领域有深远的影响,使得音乐理论的抽象知识得以视觉化和具象化。此方法依赖于七种不同的手势,分别代表唱名“Do” “Re”“Mi”“Fa”“Sol”“La”“Ti”,它们在身体前方不同的高低位置表现音的高低关系,从而帮助学生具象地理解音与音之间的关系。在具体的教学策略中,结合教学目标和灵活选择柯尔文手势是至关重要的。下面以教学歌曲《娃哈哈》为例。

1.教学目标

第一,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柯尔文手势中的Do、Re、Mi、Fa、Sol、La和Ti的唱名和对应手势。这种直观的方式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音乐知识,更能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他们的音乐直觉和感觉。

第二,使学生能够通过手势准确地模拟《娃哈哈》中的旋律变化。当学生能够通过身体语言来模拟音乐旋律时,他们实际上是在深入地“体验”音乐。这种体验能够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音乐中的高潮、转折和情感变化,从而引导他们进入音乐的内心世界。

第三,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音乐审美。通过柯尔文手势的学习和实践,学生不仅能够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够在音乐体验中感受到美的存在。[4]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审美观点、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和提高。

2.课程内容与结构

(1)导入阶段 (5分钟)

在此环节,为学生构建音乐体验的入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音乐播放:利用高保真音响系统播放《娃哈哈》,保证学生能够沉浸在音乐中,获得纯粹的音乐体验。

音乐感知:通过一系列开放式问题,引导学生描述他们听到的音乐元素,如“你们能够捕捉到哪些旋律的高低起伏”或“哪些部分的节奏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柯尔文手势的介绍与讲解(15分钟)

这部分专注于音高的探索和理解,连接抽象与具体,确保学生掌握音乐元素与身体手势之间的对应关系。

音乐理论与身体肢体的结合:用专业的音乐教学图表,详细展示Do至Si的每一个唱名与其对应的手势。例如,Mi在柯尔文手势中是双手指向胸前,此时教师可以边演示边强调该音的位置与音乐中的其他音相对关系。

手势与旋律的互动:选取简短的音乐片段,如Fa-La-Do,教师示范如何通过手势来呈现这三个音的相对关系。然后指导学生模仿并练习。

(3)《娃哈哈》与柯尔文手势的实践(10分钟)

深化学生对音高的认知,并让他们实际应用柯尔文手势。

旋律分析:使用音乐分析工具,如数字音乐工作站,展示《娃哈哈》的主旋律线,并与学生探讨其音乐特征。

集体练习:首先,引导学生用Do和Mi手势模拟歌曲中的某些部分,之后探索更为复杂的音乐部分。例如,对于歌曲中的某一旋律,引导学生使用相应的手势,并解释原因。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负责歌曲的某一部分,并用手势来展示。后期,各组可以串联起来,展现整首歌曲的手势表达。

(4)反馈与修正(10分钟)

确保学生对手势的应用达到精准和熟练。

学生展示:邀请几位学生,展示他们如何利用手势来表示《娃哈哈》的某一部分旋律。

教师反馈:对于学生的展示,教师给予即时的、具体的反馈。如指出某个手势的位置或角度需要修正,并解释修正的原因。

通过这一教学方案,学生不仅能够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柯尔文手势,还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的音乐体验中,从而更加深入地感受和理解音乐。

(三)提高教师素养,创新教学

柯尔文手势教学法为小学音乐教育领域提供了创新的教学手段,成功地将抽象的音高概念转化为了视觉与动态的体验。为了在教学中更有效地运用柯尔文手势,教师需要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将其融合进日常的教学策略中,从而实现音乐教学的创新。

第一,提高教师素养。为了有效地运用柯尔文手势,教师必须对这一方法进行深入了解。[5]熟悉每个唱名的手势代表的音高是如何与其他音高相互关联的。面对《乃吆乃》这首歌,教师首先要深入理解歌曲的旋律和节奏,从中提炼出关键的音符和变化,然后结合柯尔文手势为每个关键音符设计相应的手势,如1(do)、3(mi)、5(sol)等。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课堂上更加投入。此外,教师还需要具备观察和反思的能力,根据学生的反应和学习进度,灵活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从中受益。

第二,传统与创新相结合。当教授《幸福拍手歌》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用传统的方式跟唱。接着,再引入柯尔文手势加深对歌曲的理解。例如,如果某个部分中的旋律从Mi跳到Sol,那么教师可以演示如何从Mi的位置迅速跳到Sol的位置,然后再由学生模仿。同时,教师也可以解释,跳跃旋律在音乐中为何会增加旋律的活力和趣味性。

第三,运用现代技术加强教学。多媒体技术为音乐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例如,有些教育软件允许学生通过完成手势任务来模拟歌曲旋律。教师可以选择一个与柯尔文手势相关的音乐软件游戏,其中可能会有一个虚拟角色根据背景音乐做出相应的手势,学生的任务是尽可能快速并准确地模仿这些手势。这样,学生在玩游戏的同时也能巩固和实践他们所学的手势技巧。

五、结语

本文深入探讨了柯尔文手势与音乐教育之间的紧密联系。通过实际应用,证明了这一方法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直观、具体的方式来理解和感知音乐中的音高和旋律。小学教师,掌握并运用柯尔文手势不仅能增强教学效果,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结合本研究,可见未来音乐教育中,将传统与创新结合起来,应用有效策略,使学生获得一个更为完整、生动和实效的学习体验。

猜你喜欢
音高手势直观
里盖蒂《小提琴协奏曲》中的“双律制音高组织”研究
数形结合 直观明了
挑战!神秘手势
简单直观≠正确
V字手势的由来
改进音高轮廓创建和选择的旋律提取算法
根据计数单位 直观数的大小
胜利的手势
序列的蜕变——皮埃尔·布列兹室内乐作品《无主之槌》音高组织初探
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聊聊音高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