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教学在老年护理教学中应用效果的系统评价

2023-02-17 06:16胡宇王静孙淑琴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3年3期
关键词:体验式异质性老年人

胡宇 王静 孙淑琴

据研究预测,至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80亿,未来30年,我国将处于人口负增长与人口老龄化的交织期[1]。如何应对老龄化带来的医疗负担,积极响应“健康老龄化”号召,培养一批高质量的新兴老年护理人才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我国老年护理教育发展滞后,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缺乏。传统的教学方式由于教学形式单一、以教师为中心、护生缺乏实践等原因,导致护生对老年护理知识、技能掌握较差,从业态度偏向消极[2]。体验式教学是一种“通过经验转化创造知识的过程”,强调学生“以身体之,以心验之”,教学形式丰富多样,包括真实情境体验、情景模拟、高龄模拟套装体验等模式[3-5]。多项研究均显示,通过体验式教学,可以提高护生对于老年护理知识、技能操作的掌握,改善对老年人的刻板印象[6-7]。但也有研究[8]认为体验式教学对于改善护生对老年人的态度及从业意愿效果并不显著。因此,本文将采取系统评价的方法,更全面探讨体验式教学在老年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我国老年护理教学方式的改革提供参考性建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INAHAL、CBM、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期刊数据库,检索时间限定为建库至2022年3月30日;采用主题词和自由词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检索,根据每个数据库的需求,对搜索策略进行个性化处理。检索范围为标题、摘要、关键词以及其他常用字段。中文检索词包括“老年护理/老年护理学/老年护理教育/体验式教学/体验性教学/实践教学/情景教学/情境教学”。英文检索词包括“experiential learning/experiential teaching/experiential education/simulat*/situational teaching/geriatric nursing/geriatric*/elderly/aged/old*/aging/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controlled clinical/randomized/randomly/trial/placebo/groups”。纳入标准: 研究对象为护理专业学生(包括高职、本科以及研究生); 研究类型为随机对照试验;干预措施:试验组采用体验式教学(包括情景模拟、仿真模拟套装的使用 、真实场景体验等),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或空白对照、安慰剂对照(无生理机能损害的安慰剂服装)等;结局指标:根据学习过程将结局指标划分为知识层面(包括理论、技能操作成绩、老化知识)、态度层面(对老年人的态度、教学效果评价)、技能层面(沟通能力、临床应对能力、综合素质)。知识与态度层面为主要结局指标,技能层面为次要结局指标。排除标准:除了体验式教学外,合并其他干预措施;重复发表的文献;无法获取全文或数据缺失的文献;非中、英文文献;经文献质量评价,质量过低的文献(C级)。

1.2 文献质量评价

由2名研究员单独进行文献的质量评价,当评价结果出现分歧时,由第3名研究员参与讨论判定文献质量评级。文献质量评价采用Cochrane协作网风险偏移评估工具2.0版本(RoB2)进行评价[9],包含随机化过程中的偏倚、偏离既定干预措施的偏倚、结局数据缺失的偏倚、结局测量的偏倚和选择性报告结果的偏倚5个评价领域,每个领域风险偏倚可分为“低风险”“有一定风险”“高风险”3个等级[10]。研究员需要根据各领域要求排除最终文献质量整体评级为“高风险”的文献。

1.3 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

2名研究员严格按照文献纳排标准,阅读全文后独立进行文献的筛选与资料提取,如若出现意见分歧,则交由第3名研究员共同商讨决定。文献资料提取内容包括作者与发表年份、地区、样本量、干预与对照措施、干预时长以及结局指标。

1.4 数据分析方法

采用RevMan5.4统计学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局指标测量方式与单位一致,连续性变量资料采用均数差(MD)及其95%CI进行描述。用χ2检验结合I2对纳入的文献进行异质性分析,若P>0.1,I2<50%,说明纳入文献异质性较小,选择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若P≤0.1,I2≥50%,说明纳入文献间存在明显异质性,采取亚组分析进一步分析异质性来源,必要时采取敏感性分析判断结果的稳定性,排除对异质性影响较大文献后结局无较大变化,则选择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若研究间存在明显的临床异质性,无法判断影响来源,则仅对纳入文献进行描述性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文献筛选流程与结果

初步检索后获得文献1977篇,经研究者讨论最终纳入文献13篇[6-7,11-21],其中中文文献9篇,英文文献4篇,具体筛选流程见图1。

图1 文献筛选流程图

2.2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与质量评价结果

纳入13篇文献,共1621名研究对象,其中试验组776名,对照组845名。研究组体验式教学采用的教学方式包括情景教学法、真实体验教学(基于养老院怀旧互动的实践教学)、高龄模拟套装体验、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模拟;对照组采用包括传统教学法、空白对照以及安慰剂服装(无损害身体机能的假发、拐杖等)。见表1。文献质量评价结果表明,纳入的13篇研究总体质量一般,质量评价结果见表2。

表1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n=13)

表2 纳入文献质量评价结果(n=13)

续表

2.3 体验式教学应用效果的评价

2.3.1 护生对老年护理知识的掌握 7项研究[6,11,13-16,18]比较了使用体验式教学对护生理论成绩的影响。由于各院校采取的考试形式、考试内容、考核标准均不同,且都为自主命题的理论试卷,存在明显的异质性,故仅对各研究结果进行定性分析。7项研究均显示,通过体验式教学后,与对照组相比,学生的理论成绩有明显的提升。5项研究[6,13-14,16,18]比较了体验式教学对护生技能操作成绩的影响,同样由于各院校间开展的技能操作训练不同,考试形式、考核标准不一,故未对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5项研究均显示,体验式教学可以显著提高护生的技能操作成绩。3项研究[12,17,20]比较了护生参与体验式教学后对老化知识的掌握,均使用老化知识量表(FAQ)。由于各研究间存在异质性(P<0.00001,I2=94%),选择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体验式教学可以显著提高护生老化知识的掌握程度(MD=2.71,95%CI:0.77~4.6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2。

2.3.2 护生对老年护理态度的改观 5项研究[6,11-12,15,18]总结了护生对体验式教学的教学效果评价,均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问卷主要内容包括护生对教学内容、形式、教师授课方式、学习成果、技能的掌握程度等方面,条目与评分标准不尽相同,存在明显的异质性,故未对结果进行合并分析,但5项研究结果均显示护生对体验式教学效果满意,提升了护生对老年护理教学的兴趣。6项研究[7,12,14,17,19-20]比较了通过体验式教学,护生对老年人态度的改变,使用测评工具为老年人态度量表(KAOP),量表评分越高显示护生对老年人的态度越偏向积极。由于研究存在明显异质性(P<0.00001,I2=98%),故选择随机效应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体验式教学可以明显改善护生对老年人的态度(MD=16.34,95%CI:4.29~28.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3。此外,Torkshavand, G等[21]也对护生参与体验式教学后老年人态度的改善做了分析,使用的量表为洛杉矶老年态度量表(UCLA-GAS),结果显示护生对老年人的态度有明显改观。

图3 体验式教学对改善护生老年人态度的应用效果

2.3.3 护生对老年护理相关技能的掌握 邢秋燕等[11]通过采取老年护理病例分析、临床见习病例资料的收集与书写等方式考察护生的综合素质,结果显示,通过体验式教学,试验组护生的综合素质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周萍等[16]通过设置情景剧本,考核护生包括沟通技能、健康宣教以及突发情况应对等相关老年护理临床应对能力,考核结果显示,两组护生临床应对能力有显著差异,护生在体验式教学引导下,加深了对老年护理过程以及疾病的理解,临床应对能力明显提升;郭卫珍等[18]运用利物浦医生沟通能力评价量表(LCSAS),对护生的沟通技能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试验组护生的沟通技能得分高于对照组,护生通过体验式教学,可以提高与老年患者的沟通能力。

3 讨论

3.1 体验式教学在老年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本研究显示,体验式教学在老年护理教学中应用效果明显,可以提高护生对老年护理相关知识、操作技能的掌握;改善护生对老年人的刻板印象;提升对老年护理教学的兴趣并能锻炼护生的综合素质、沟通与临床应对能力。本文纳入的个别文献中也对护生包括老年人的护理意愿、年龄歧视,以及自我效能感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探讨,均显示护生在参与老年护理体验式教学后,各结局指标都偏向积极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这与冯斯特等[22]的研究结果一致。马鑫悦等[23]通过对文献的整理与分析指出我国护生从事老年护理的整体意愿仍然较低,而老化知识、对老年人的态度与护生的老年护理从业意愿有着较强的相关性。现阶段的老年护理课程效果不尽人意,护生老化知识的缺乏较为严重,对老年人的态度因认知方面的欠缺等原因,仍然存在着偏见甚至是歧视[24]。因此建议各院校在开展老年护理课程时,适当应用体验式教学,通过使护生在情景模拟或真实的场景体验中,潜移默化的传递护生相关老化知识,并提高护生的共情能力,改善护生对老年人消极的态度。使护生在进入临床实习或就业选择前,尽可能的掌握老年护理知识与技能,提高对老年人的积极认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衔接。

3.2 体验式教学在老年护理教学中的局限性与新思路

由于体验式教学模式的特殊性,对于课堂环境以及授课教师备课甚至护生的准备度都有较高的要求,有学者[25]指出创建一个模拟场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授课教师需要提前设置好教室的环境与故事背景。还有学者[26]指出为学生提供高仿真人体模型需要花费高昂的维护与整修成本。这对很多普通院校开展体验式教学来说代价太大。体验式教学还包括真实场景的体验,这也就要求院校积极的与各养老机构或医院老年科开展合作,但由于班级人数的限制,开展大规模的实习活动仍然有诸多困难并且很难保证护生有充足的体验感。因而体验式教学在老年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依然有很多限制。近年来,“互联网+”信息技术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优势在于可以通过虚拟仿真、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高端技术拓宽教学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让护生可以充分的实现“参与感”[27]。目前,“互联网+”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护理教学的各个领域[28-30],基于此,将信息技术引入老年护理教学课堂,与体验式教学结合是老年护理教育的改革新思路,建议各院校可通过应用虚拟仿真(Virtual Simulation)技术搭建老年护理虚拟实训室,缓解授课教师与护生的备课压力,并且可以实现较为真实的场景体验。教师还可以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展开体验式教学的考核,让护生在虚拟的场景中表现老年护理的技能操作、沟通技能、临床应对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等,改变以往单一的纸质化考核,实现多元、趣味的考核评价模式。

4 小结

体验式教学在老年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对护生的老年护理理论知识、技能操作、老化知识的掌握、对老年人的态度、教学效果的评价以及沟通技能、评判性思维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教师在进行老年护理教学时,可适当开展体验式教学,提高护生学习积极性。本研究纳入的13篇文献在进行随机分组与隐藏、基线的可比性、结局指标的测量等方面可能存在偏倚,文献整体质量一般。由于各研究采取的评价方式存在差异,部分结局指标仅有单篇文献进行报道,难以对更多的结局指标进行合并分析。各文献采取体验式教学的教学方式存在差异,授课教材、干预时长以及考核内容、标准等不尽相同,导致纳入的文献异质性较大,结局的潜在偏倚难以避免。检索策略设定为中、英文文献,未对其他语种文献进行检索,可能会导致文献检索不全。未来的研究应丰富体验式教学的教学方式,可考虑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结合,并实现考核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同时还需要开展更大样本量、更高质量的研究全面评价体验式教学的效果。

猜你喜欢
体验式异质性老年人
Meta分析中的异质性检验
认识老年人跌倒
18F-FDG PET/CT代谢参数及代谢异质性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异质性债务治理与制度完善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作文教学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