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民间民族音乐新作中的作曲技法研究

2023-02-19 12:19魏源君山西大学音乐学院
艺术品鉴 2023年33期
关键词:作曲民族音乐技法

魏源君(山西大学音乐学院)

民间民族音乐是一种艺术活动,来源于百姓的生活,又反过来服务于百姓的生活,其本身就具有较强的时代性特点。近些年来,中外文化碰撞日益频繁,外来文化对中国文化的生存带来了较大的冲击,特别是西方现代主义音乐影响下的民乐新作突破了传统的作曲技法,形成了新的民间民族音乐风格。尽管如此,当前我国民间民族音乐新作的作曲技法并不完全令人满意,很多作曲技术都缺乏创造性,或者丧失了中国民间民族音乐的民族风。如今,我国正致力于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增强民族自信、弘扬民族精神已刻不容缓,这就迫切要求优化民间民族音乐新作中的作曲技法。鉴于此,本文着重研究新时代民间民族音乐新作中的作曲技法,以便使中国民乐与时俱进,既要实现其创造性转化,又要促进其创新性发展。

一、中国民间民族音乐介绍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既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故事,又有以艺术形式来表达百姓情感的民族音乐,传递着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中国民间民族音乐而言,它是音乐的一个类别,起源于人们的劳动和日常生活,更像是一种极其珍贵的语言表达,内容包含着人情冷暖和人间的悲欢离合。从狭义上说,中国民间民族音乐就是世代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各民族经过长期的劳动实践,用辛勤的双手创造出来的能够体现民族精神的音乐。从广义上说,中国民间民族音乐就是指中国音乐家所创作的音乐,具有中国特色的五声色彩音乐,包括民音歌曲、歌舞、乐器、说唱音乐和戏曲音乐。具体地讲,中国民间民族音乐注重旋律的表现性,演唱手法极具特色,声音明亮,语言通俗易懂,感情朴素,咬字清晰,且以真声演唱为主。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中国民间民族音乐作品内容和演唱技术都有独特要求,基本上都与当下社会人们的审美观念相一致,在很大程度上充实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其承载的民族文化更具有传承价值。

二、新时代民间民族音乐作曲的时代特征

(一)音乐舞台效果突出

不管是过去的民间民族音乐作曲,还是新时代的民间民族音乐作曲,最终目的都是向公众展示“美”,但“美”的效果离不开表演者的唱法技能。以传统民间乐器“琵琶”为例,一幅“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弹唱,曾一度深深地吸引了众人,但是这样的作曲过于单一,无法满足现代人的多元化审美要求,以至于其在新时代的作曲发生了较大变化,具有了崭新的时代特征。如今,人们经过长期的摸索,对琵琶演奏有了一定的创新,在作曲的表演形式上进行了改革,尤其是对音乐舞台效果更加重视。因为现代人把视觉感放在了一位,其与听视效果的相结合,直接冲击着观众的感官,从而极大地激起了观众的欣赏热情。在此过程中,往往会布置一些五彩缤纷的灯光,有效地对人物造型、站位、乐器本身造型进行创新,打造出了独特的民族音乐风格,有助于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这都与音乐舞台效果突出息息相关。

(二)现代音乐元素明显

民间民族音乐是古代先辈们创造的宝贵文化财富,凝聚着高尚的民族精神,经久不衰,但是其在当下社会的发展中,也呈现出了明显的现代音乐元素。因为当下的民间民族音乐主要为现代人服务,自然要打破传统的作曲创作理念,在传承原有民歌的基础上渗入现代音乐元素,不仅可以为观众带来新鲜感,而且可以激活民间民族音乐的生命力。事实上,无论是民间民族音乐还是现代音乐,都具有一个共性,就是能从精神上让人们获得一种自我超越感,能把心灵投入更好美好的音乐世界,实现自我心灵的净化。在新时代下,民间民族音乐与现代音乐的结合,也极大地消除了传统音乐与现代人的距离感,并且让观众在欣赏爵士、摇滚、拉丁等现代音乐元素中,体验传统民乐的无限魅力。也就是说,现代音乐元素赋予了民间民族音乐更多的时代特征,增强了民间民族音乐的艺术表现力。

(三)旋律变化错综复杂

一般来说,原始的民间民族音乐创作比较随意,内容包罗万象,唱法多种多样,风格千变万化,给观众带来一种扑朔迷离的感觉。纵观当下的民间民族音乐发展现状,音乐家们对其进行了很大程度上的革新,尤其是在作曲的旋律方面,进行了大幅度的创新。大体上讲,当下民间民族音乐的旋律变化错综复杂,作曲家们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对旋律进行了创新,以便实现音高、节奏的复杂化处理,确保了同一曲调在不同节拍中呈现出不同的韵律感。有的现代民乐作曲家往往倾向于将散序、散板的节奏引入音乐作品,目的是为了让内容表现出多元化的旋律,满足现代人的多元化欣赏需求。在这样的演绎中,错综复杂的旋律变化,可以改善作品原有的内容,使作品内容更富有感染力,特别是伴有不同乐器的旋律变化能产生多样化的律动模式,从而强化了民间民族音乐的层次感,该时代特征尤为突出。

三、民间民族音乐新作中的作曲技法探讨

(一)引入立体丰富的感情演绎

情感表现力始终是艺术表演活动的核心内容,不管民间民族音乐新作如何变化,其作曲往往离不开感情色彩的烘托,只有打动人心的作曲,才能堪称佳作。在新时代,要对民间民族音乐新作进行作曲技法的创新,首先要引入立体丰富的感情演绎,既要注重舞台表演细节,又要把控演奏人员的心理活动。例如,在二胡演奏的新作中,优化作曲技法时,可以从感情演绎方面入手,将民间民族音乐表演与演奏者的心理活动进行相结合,确保演奏人员一边欣赏乐曲,一边体会内心的情感变化,以立体化的情感交融完成完美的演奏。另外,根据民间民族音乐新作的创作背景,演奏人员可以合理地展开想象力,人为地创造相关环境氛围,以便让自己更加投入地进行演唱民族音乐。一旦演奏人员身处特定的环境中,全身心投入深层次的情感思想,必然会让情感的演绎更加立体化。

(二)实现旋律的非声乐化处理

在传统的民间民族音乐创作中,曲作技法习惯于声乐的处理,音乐的旋律严格遵循原来的风格。现阶段,随着时代的变迁,民间民族音乐新作中的作曲技法也需要不断革新,可以从旋律的非声乐化处理进行创作,比如,扩展音曲、赋予作曲多元化的思维等,让民间民族音乐新作的演唱更加时尚,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吸引公众的注意力。例如,在作曲技术的创作中,作曲家可以通过移位、局部开展的方式进行非声乐化处理,还可以采用音程变换旋律核心的动机,以便让民间民族音乐新作的旋律内容越来越丰富,旋律呈现更加复杂,逐步实现民间民族音乐新作演唱的器乐化。不仅如此,民间民族音乐新作的作曲家若能对音程进行改造,加强核心音程的展现力度,就能有效打破传统审美的视角,确保作曲的音程表现转向旋律表现,以复杂化的旋律来诠释民间民族音乐内容,使复杂的曲调变得更加和谐,令人回味无穷。

(三)极致化处理传统演奏技法

中华民族民间音乐的演奏技法数不胜数,像民族乐器的传承方式基本上都以“口传心授”的方式进行,再加上不同地域的民族乐器演奏技法也存在很大差异,其流派也千差万别。尽管传统民间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已势不可挡,但民族乐器改良大潮也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这就要求对传统曲作与新作的演奏技法进行筛选和统一,确保现代民间民族音乐新作的作曲奏法更具有感召力。如此一来,新时代的民间民族音乐作家就要对作曲的技法进行处理,可以在传统演奏技法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极致化的处理,吸取精华,去其不合时宜的内容,让传统演奏技法的优质作曲技法能够始终迈向未来,成为民间民族音乐新作的鲜活的血液,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展示给现代人,成为现代人为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源泉。

(四)创造新的音响效果和奏法

民间民族音乐新作的作曲技法创新,可以对民族乐器的音响和奏法进行革新,既可以强化非乐音区域的音响效果,又可以采用乐器模拟某种声响,以便演奏出全新的民乐奏法。一方面,针对民间民族音乐,新作的作曲家们可以对其原有发音部位基础外进行技法改良,比如,在《幻想曲》中,可以多次出现古筝柱外刮奏,打破了稳定的音高,让听众从幻想曲中感受到了十分独特的感受,不由自主地对作曲内容进行深思。另一方面,作曲家可以转变民间民族音乐作曲的原有演奏方式,对其进行全音色的大幅度创造,比如,在民间民族乐曲《荒漠暮色》中,演奏人员可以优化华彩乐段的作曲技法,即用左手敲击琴筒的莽皮膜,以此制造出穿插在主旋律中的音响,确保音响效果更富有深意,向观众传递出来的情感信息既隐约又朦胧,淋漓尽致地再现了荒漠暮色的环境基调。

(五)借用不同民族乐器的技法

为了让民间民族音乐新作的表演效果更能引起现代人的兴趣,作曲家们可以借助不同民族乐器的表演技法,实现民族乐器演奏技法的共通与共融,增强民间民族音乐的感染力。在我国著名的民间族乐器中,扬琴的演奏曲调深得世人喜爱,若能对扬琴进行改良,则能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民族音乐文化。例如,创作者可以将扬琴的击打音色与古琴的揉弦技法相结合,可以为扬琴打造一种可弹性的新音乐,满足现代观众的好奇心。再比如,琵琶作为一种民间民族音乐的弹拨乐器,也可以和板鼓、小京锣、木鱼的演奏技法进行融合,从而形成混合音响,大大增强琵琶乐曲演奏的艺术感染力,突出民间民族音乐新作的现代特色。

四、民间民族音乐新作曲的技法发展趋势

立足于当下,展望于未来,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杂的“中国梦”,已成为全国人民的共识,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更是凝心聚力的重要路径。与此同时,随着我国艺术事业的迅速发展,民间民族音乐也将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不断地与时代接轨,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向全世界传递着“中国故事”。在民间民族音乐新作的创作过程中,作曲家们融入了时代元素,但其作曲技法依然不够新颖,还不能让民间民族音乐新作广泛得到传播。当然,作曲家们必须尽快扭转这种格局,吸纳优秀的民间曲艺人才,加强民间民族音乐新作的曲艺人才培养工作,让民间民族音乐给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享受,确保观众拥有良好的视觉感。在未来的民间民族音乐新作发展轨道上,作曲技法的形式会越来越繁多,演奏内容必然走向多元化,喜爱民间民族音乐的人也会越来越多,对于传承和发扬民间民族音乐起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艺术全球化的市场逐渐形成,中西音乐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民间民族音乐新作的发展前景一片光明,任何一种中华传统民族音乐与时代的接轨程度也在不断升级,以崭新的姿态走向历史舞台。只有大力增强民间民族音乐新作的时代性,不断完善民间民族音乐新作的作曲演奏技法,才能更好地实现民间民族音乐的可持续发展,为中华民族复大复兴的“中国梦”凝心聚力,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

五、结束语

总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民间民族音乐都传承着本民族的生活文化,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时至今日,依然顽强地生存着,但是,困难依然重重,因为外国音乐文化的渗入使得民间民族音乐的发展出现了停滞状态。在全球化背景下,音乐艺术领域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景象,民间民族音乐创作也与往昔有所不同,其新作已经走向了集新音色、新风格、新技法等多元并存的阶段,许多民乐的作曲技法在审美标准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无论是民族乐器、民乐合奏,还是管弦乐队,都在创作观念上独辟新径,竭力为现代人的审美创造适宜的民族音乐新作曲技法。事实上,这也只是一个开始,当下民间民族音乐新作的曲作技法需要秉承中国理念,以弘扬中华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为己任,最大限度地的渗入新时代民间民族音乐新作的中国元素。另外,在创新民间民族音乐新作的曲作技法方面,作曲家应当不断地解决舞台表演、心理情景、演奏技巧、情感表现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民间民族音乐新作的创新性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华优秀民间民族音乐得到高质量的传承。

猜你喜欢
作曲民族音乐技法
AI:像贝多芬一样去作曲
传统民族音乐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以高职民族音乐课程为例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邀你来我家
作曲心语
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
George Gershwin
例析三角恒等变换的三种技法
精通拍摄技法
技法只是书法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