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创作中人物与背景的处理与研究

2023-02-19 12:19李擎柱芳草园艺术中心
艺术品鉴 2023年33期
关键词:画作中国画背景

李擎柱(芳草园艺术中心)

从中国画的发展历程来看,在历代的国画创作中,十分重视对地方特色以及时代背景的反映,从不同时期的画作中不难看出,各区域、各时代在人物妆容、发髻、服饰以及建筑、生产方式等都会存在很大的差异,品画之际亦能了解不同时期的风土人情和社会环境,由此可见,中国画创作中,人物与背景的设计和处理均与时代特点和社会背景息息相关。因此,在进行中国画人物与背景的处理过程中,要立足地域环境、人文历史以及社会发展等多方面的因素,才能体现出中国画的文化内涵与艺术魅力。

一、中国画创作中进行人物与背景处理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画作的表现力

中国画创作中,包括多种题材,如人物、山水、花鸟,任何一种题材的绘画创作中,巧妙处理人物与背景的关系,实现人物与背景的融合,都能够提升绘画创作的质量。作为画面背景,巧妙的进行处理,不仅可以丰富画面的内容,还能够让画面情节合理的呈现,提升整幅画作的表现力。从我国众多优秀的中国画作品中不难发现,创作者通过对画面中人物与背景的巧妙融合,使得画作表现力得到有效提升,比如著名的《采薇图》中,创作者在进行画面人物与背景的处理过程中,首先对背景中的树木、山石以及流水等进行了主观化的处理,整体来看这些要素的有机整合形成了一个开合有致的长卷,整个布景既有疏密的对比,又有远近的对比,展开画卷便能让人一目了然,顺着布景让人的视线能够透过主体人物逐渐向更加深远的方向移动,激发人无限的遐想。创作者在进行人物与背景的处理时,采用了这种主观化的处理手段,让画面中的主体人物处于一种让人回味无穷的情境中,实现了表现人物高远情怀的效果,也让整个画作的艺术表现力更强。

(二)有利于丰富画作艺术内涵

中国画的创作并不是对真实事物的写实创作,而是对真实事物的艺术化处理,既能够体现客观事物的规律,又蕴含了丰富的艺术内涵。也正是这种艺术化的处理方式,让画作可以更好地表达创作者的思想情感,在进行中国画的创作过程中,采用艺术手段对客观景物进行合理的取舍并进行主观化的布局,可以实现画面中人物与背景的完美融合,不仅让人们感受到画作中栩栩如生的人物和景物,也从人物与背景关系中感受到丰富的艺术内涵。比如,《柳溪闲憩图》中,创作者主要创作的景象为一名老者椅座在一棵树边,一条河水在老人面前缓缓流淌,在小河旁生长的树木枝繁叶茂,还有白鹭停落在树枝上。虽然画幅很小,但是创作者通过对人物与背景的巧妙融合,让整幅画作表现出丰富的艺术内涵,使观赏者在画面中人与景的相互照应下,感受到了“风来水面,心意惬快”的艺术之美,不仅能够体会到画作中人物的情感,还能够表现出生动优美的意境,让观赏者产生情感共鸣。

(三)有利于使画面构成更合理

中国画大部分都是反映现实生活的题材,通过观画可知时代,创作者通过对人物与背景的巧妙处理,能够让画面整体的构成更加合理,同时也可以充分反映当时时代的社会风尚和风土人情。中国画创作与西方绘画创作不同,不需要讲究焦点透视,也不需要一定按照客观事物中近大远小的规律来进行创作,但是中国画在画面布局上有其自身的巧妙之处。例如,中国名画《清明上河图》中,创作者在画面上并没有体现出明显的透视规律,在画面的每个角落中都有形形色色的人物,大小不一、错落有致,虽然没有遵循焦点透视和近大远小的规律,但整体上来看,每一个人物与其所处的背景都巧妙地融合于一体,毫无违和感,并且通过画面中的景象能够将北宋时期社会发展的繁荣之景尽收眼底。创作者在进行该画作的人物与背景的处理时,采用主观化的处理手段,将当时社会发展中具有典型特征的街道、桥梁、屋宇等作为画面背景,将形态各异的人物散落其中,使整幅画作的画面构成更加合理。中国画中通过人物与背景关系的巧妙处理,平衡画面构成的方式还有很多,比如在部分以人物为主的中国画中,运用留白、落款、盖章等方式来进行人物与背景的处理,有效控制背景的虚实、疏密和走势,从而满足画面整体布局的需求。从历代国画大家所创作的作品中可以看到,除了用树木、山石、花草、房屋等事物景象作为背景外,还有很多创作者会使用盖章以及落款的方式处理背景,从而调整画面整体的视觉重心,让整幅画作的结构更加合理。文字本身具有一定的艺术美感,再加上文字的内容与画面景象相呼应,采用文字、落款、盖章的方式来处理背景也是中国画独有的风格之一。比如,在黄慎创作的《捧梅图》中,画面中是一位白胡子老人手捧一盆梅花以侧立的姿势站在画面的右侧,而手中梅花的走势正好指向了左上侧的文字提款。文字使用的是草书,与画中人物线条形成关联,使画面整体风格与结构相统一。可见,中国画中人物与背景处理的过程中,除了用事物景象作为背景平衡画面结构外,还可以用文字、落款、盖章等抽象图形来处理背景,平衡画面结构,实现人物与背景的完美融合。

(四)有利于烘托氛围突出主题

中国画中,巧妙地处理人物与背景的关系,对于烘托画面氛围以及突出作品主题等都有重要作用,在进行人物与背景处理的过程中,创作者可以通过背景的处理突出人物的性格,反映主体人物的情绪,也可以通过对背景中笔墨的合理运用、线条以及颜色的变化等来传递创作的主题思想。对人物与背景进行处理,实际上就是要实现人物与背景的融合,促进无语环境情感色彩的相互统一,营造画面意境。背景在烘托氛围和突出主题上的重要价值不容忽视,人的情感和情绪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也就是触景生情,通常情况下,一个人是在某种特定的环境氛围中,才能生发出特殊的情感,产生一系列联想。古代很多优秀的诗作也是某种特定的情境中有感而作,比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鸿雁西南飞,如何故人别。”等等,可见,氛围营造与情感表达是不可分割的,在中国画创作中,可以通过对处理人物与背景的关系来达到烘托氛围的目的。比如,在张灵的作品《招仙图》中,画面的内容是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子,在月圆之夜拢袖站在桥头,表情略显哀伤。画面中主体人物占的空间较小,大部分都是背景,营造出一种辽阔空旷的夜色景象,画面中高悬的夜月与下上小小女子遥相呼应,在月亮周围作者用浓墨加以点缀,更加凸显月色的朦胧和凄婉,衬托出女子此时此刻的心情,通过朦胧的月色又为整幅画作增添了几分清冷和神秘。背景的巧妙处理使其与人物完美融合,不仅烘托出画面的范围,更突出了画作的主题。

二、中国画创作中人物与背景的处理

(一)采用留白强化画面感染力

中国画窗中的留白充分地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内涵,在画面的空白处添置上人或物,使人物与空间能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表现出去穷无尽的灵动与气韵,而留白的运用可以让人能够拥有更广阔的遐想空间,根据个人的情感体验与感受,让画面内容变得更丰富。比如,在一幅画作中,空旷的画面中只是寥寥点缀几个人物,但是整体上来看并不会让人感觉画面空旷,相反这几个人物的出现,让原本空白的画纸拥有了无限可能。也就是说,中国画创作中的留白并不是单纯的空白,也不是被创作者孤立遗忘的空间,而是创作者有意留下的、可供人们自主遐想与补充的空间。简单来讲,中国画创作中创作者往往用最空白的画面展现出最丰富的内容,在画面的留白处给人无限的回味和联想。用留白的手法来处理中国画中人物与背景的关系,能够让画面更富有诗意,同时也能够充分体现出虚实相生的宇宙哲思。比如,在《寒江独钓图》这幅画作中,画面中只有一叶孤舟,在孤舟上也只有一人坐在舟上静静垂钓,在孤舟的四周,创作者仅用简单的几笔勾勒出水波的形状,其余的部分都是空白。虽然画面中主体人物和事物所占的空间非常小,但是整体来看并不会让人感到画面空旷,相反,背景的留白处理让人感受到了湖面的萧索寒荒,营造出了一种空疏淡薄的画面意境,让人陷入深深的遐思。类似于这幅作品中的人物与背景的处理方式,需要创作者能够对背景进行合理的取舍和再加工,通过重新布局实现对背景的留白处理,才能借助留白强化画面的感染力,调动观赏者的情感和情绪。背景中的留白也能够让画面呈现出疏与密、繁与简的鲜明对比,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更能感染观者。

(二)运用对比强调画面的主体

中国画中对人物与背景进行巧妙处理的目的之一是为了突出主体,让观者的视线能够落在主体上,进而更好的表达创作者的情思。运用对比的方式来进行人物与背景的处理,可以通过鲜明的对比强调画面的主体。中国画创作中,运用对比来处理人物与背景关系的方式有多种,以下进行简单的阐述。

1.动静对比

基于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审美特征,在大部分的中国画作品中,整体的空间氛围所呈现出的都是静态景象,古代诗人诗句中所描绘的景象亦是如此,比如,“隔窗云雾生衣上,卷幔山泉入镜中。”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等等,所勾勒出的大的空间景象都是静态的,只有点缀其间的小小人物、景物或者动物呈现出跳跃的生机。这种人物与背景的处理方式使得画面整体呈现寓静于动的鲜活与灵动,在寂静的大空间中一点生机更容易吸引人的眼球,从而有效的强调并突出画面的主体。这种人物与背景的处理方式成为动静对比,在宋人小品中比较常见,比如,《柳塘呼犊》这幅作品中,画面的整体呈现的是一幅春风和煦的静态景象,而在画面中人物和牛的呈现出了动态的效果,与大空间中的“静”遥相呼应,通过人物与背景的动静对比处理,突出了春日里的生机盎然,这种处理方式使得画面整体更具韵律感。中国画创作中具有很强的空间感,而这种空间感与西方绘画创作的空间感截然不同,是一种意境营造出的空间感,也是一种通过人物与背景巧妙处理形成的空间感。

2.强弱对比

在中国画中,通过巧妙的进行背景与人物的处理,能够更好地突出主体人物,在运用对比方式处理人物与背景的过程中,除了采用动静对比的方式外,还可以通过强弱对比,来达到通过背景突出主体人物的效果。此外,融合夸张的表现手法,让这种强弱对比更加突出,给观者带来更强烈的视觉冲击,从而更好要的突出主体人物。比如,在《历代帝王图》这幅画作中,整幅画面中创作者共画了十三位历代帝王,还有四十六位随从,从画作中不难看出帝王为主体人物,而随从为背景人物,创作者采用的就是强弱对比的绘画手法,从帝王和随从身材上的强弱对比,将随从的身形化的瘦小,并以此为背景衬托出帝王身材的魁梧高大。另外,创作者还运用了详略对比的绘画手法,对帝王的表情、神态进行了详细描绘,而对于随从则是粗略勾画,这样鲜明的对比有效突出了画面中的主体,让每一位帝王的形象都深入人心,给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创作者通过运用强弱对比的方式对背景进行了主观化的处理,突出主体人物的形象特征。

可见,中国画中运用对比的方法进行人物与背景的处理,对突出画面主体有重要作用,而在具体的创作中,如果只是运用对比的方式还不足以将主体人物的特征更好的凸现出来,创作者还可以融入其他的处理方式,对背景和人物加以融合,提升整幅作品的和谐度。

(三)创造性组合营造美好意境

中国画中通过对人物与背景的创造性组合,能够有效营造美好的画面意境,丰富画面的内容,提升画面的完整度,参观者通过对画面中内容、情节、思想情感的解读,能够进入画面所营造的意境,产生身临其境的观赏体验,深刻感悟创作者的情思。大部分创作者在处理人物与背景关系的过程中,都需要对背景进行主观再造,也就是对客观景象中的事物进行合理取舍,并重新布局画面空间,在此过程中,又不拘泥于焦点透视以及传统的空间布局规律,而是可以因情、因景、因时的对景物进行灵活变化,使其与主体人物达到完美融合。比如,在《韩熙载夜宴》这幅作品中,创作者借助屏风的绘制将一个完整的大空间,分割成大小不一的五个空间场景,省去了其他背景的绘制,仅仅是用屏风、床榻等让观者可以直观的了解夜宴的整个过程以及夜宴的全貌。该作品整体上是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用不同的画面讲述不同的情节,串联起来就是夜宴的全过程。在不同情境中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也会有所不同,通过这种未微妙的处理方式,让人物与背景得到有效融合,也能够完整的表达创作者所表达的内容。此外,通过对人物与背景的创造性组合,也可以达到营造意境的效果,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中国画创作中“意境”的“境”,并不是指肉眼可见的自然环境,而是一种需要用心去感知和体会的虚拟化景象。绘画创作离不开生活的经理和感悟,对人物与背景的创造性组合,则需要在丰富的生活阅历的基础上,融入主观情感和思想,进行创造性创作,从而营造出与画面相符的意境。比如,在《秋冥》这幅作品中,创作者就对背景进行了创造性组合,以钴蓝的天空搭配零活的金黄落叶,营造出了一种凄凉悲伤的意境,侧面衬托出画面主体人物的心情,通过背景的处理使其与主体人物的情绪相呼应,能够激发观者的情感共鸣,从中感悟到创作者的情思。如果在这幅作品中,创作者并没有对背景和人物进行创造性组合,没有进行主观的再创造,而是根据客观事实如实的进行描绘,让秋天嘈杂、繁乱的景象呈现在画纸上,不仅很难让观者发现画面的主体,而且画面中罗列了过多的事物,缺少意境,不能调动观者的情感和情绪。

(四)传统现代融合提升表现力

不同时期的中国画创作中,多注重反映时代特点和社会背景,现阶段的中国画创作中对于人物与背景的处理,也要打破传统笔墨形式的限制,而是要更多的关注当前的社会发展情况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审美需求等,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迎合社会、文化发展与创新的需求,在中国画创作中,一方面要继承传统;另一方面则需要开拓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物与背景的处理,促进中国画艺术的长远健康发展。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强调在传统绘画艺术的基础上,融入现代艺术元素,从而提升中国画的表现力。在进行人物与背景的处理过程中,创作者可以通过笔墨的创新来营造更具时代特色的画面意境,展现现代都市生活景象,传递现代人的思想情感,记录现代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背景处理中通过笔墨、色彩的变化,能够提升画面的表现力,观者在欣赏作品时,通过对背景中笔墨的运用感受创作者的创作情感及所表达的内容。

比如,在田黎明所创作的作品中,可以发现很多极具现代气息的笔墨语言,不仅有形象的平面化构成,还有对水墨材质的随意性运用,不拘泥于传统的笔墨语言,从而营造他所想要呈现的意境。在田黎明的中国画作品中,巧妙地运用了光影、斑点等进行背景的处理,从而减弱了画面整体空间的纵深感,给观者营造出一种迷离的视觉效果。通过对他的作品的分析,在人物与背景的处理上也有了新的认知,让中国画的表现空间得到进一步扩宽。此外,田黎明所创作的作品中,还融入了现代美术艺术中的相关思想和元素,并结合个人的审美,丰富了中国画的文化内涵,提升了中国画的现代艺术气息。在田黎明的作品中,多以人物画为主,通过其巧妙地处理人物和背景的关系,更加突出主体人物的形象,并衬托人物的内心世界,与作者个人内心情感相得益彰,充分地表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国画创作中进行人物与背景的巧妙处理,可有效提升整幅画作的表现力,能够丰富画作的艺术内涵,同时借助人物与背景的处理,可以让画面的构成更加合理,起到渲染氛围突出主题的作用。通过对我国优秀的传统中国画作品的赏析和品鉴,能够掌握丰富的人物与背景处理的方法和技巧,可以通过留白以及对比等绘画手法的运用,进行中国画人物与背景的巧妙处理,也可以通过创造性组合以及融入现代元素来提升人物与背景的处理效果,从而充分展现中国画的艺术魅力,传递丰富的创作情感与文化内涵。

猜你喜欢
画作中国画背景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中国画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中国画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远方》中国画
学生画作欣赏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岁有长又长》(中国画)
行走的时髦画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