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这一个”,助力精准表达

2023-02-20 10:29杨润芝
教育研究与评论 2023年12期
关键词:互动写作教学支架

摘 要:“写一个你熟悉的劳动者”的教学过程如下:写前,指导学生定位“这一个”的要求;初写,引导学生刻画“这一个”的形象;写后,帮助学生传递“这一个”的神韵,实现精准表达。写作教学要创设情境,解决“无话可说”的问题;借助互动,改变教师一味讲解的局面;搭建支架,提供有效的过程指导。

关键词: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劳动光荣;互动;支架

*本文系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十三期课题“核心素养视域下互动式写作教学研究”(编号:2019JK13L312)、江苏省扬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写作教学实施策略研究”(编号:2020/P/02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属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學习任务群,人文主题为“劳动光荣”,包括新闻通讯、新闻评论、诗歌以及《写人要关注事例和细节》知识短文等。几篇课文中,有写袁隆平的《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写张秉贵的《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及写钟扬的《“探界者”钟扬》。单元学习任务四提到“生活中有许多平凡的劳动者值得我们关注,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不少事也可能触动我们的心灵”,要求结合劳动人文主题,“写一个你熟悉的劳动者”。经过对班级学生家庭成员健康状况的摸底,我们把写作范围缩小到“爷爷”这一个特定形象。选择这一学生作文中常见的人物形象主要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方面,方便学生依托小学、初中阶段打下的写作基础,有话可说,有“人”可写;另一方面,便于学生搜集关于劳动者的写作素材。同时,写作对象的性别相同,年龄相近,也有利于在同一维度展开评价。因此,这一要求看似简单,实则有难度。学生不但要写出真实生活中的爷爷,还要将将爷爷定位于劳动者,凸显这一单元劳动光荣的人文主题,实现精准表达。

一、教学过程

(一)写前:定位“这一个”的要求

写作教学,审题指导是关键。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本次写作的两个关键词:“爷爷”和“劳动者”。一要关注自己独特的体验,认识到每一位爷爷人生经历不同,精神气质、外貌形象、言行举止等都是不一样的,要在个人体验情境中认识自己的爷爷,写出“这一个”爷爷;二要筛选作为劳动者的爷爷具有代表性的事例,选取爷爷给人感触最深的话语或口头禅等,能用语言精准生动地表达爷爷劳动的场景。

1. 提炼“这一个”的特征

为了让学生准确把握两方面要求,我们先安排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直接的、间接的),搜集古今中外各种媒介中出现的劳动者爷爷形象。学生搜集的有影视剧中的爷爷、文学作品(包括教材)中的爷爷、名人笔下的爷爷、普通人眼中的爷爷、底层社会生活的爷爷,等等。完成整理后,我们请每个学习共同体的组长进行梳理整合,按照一定标准对爷爷的形象进行分类;然后利用投影展示,根据设计的问题,引导全班学生讨论评价,提升对爷爷形象的认知。例如,古今中外的爷爷形象有哪些特征?概括爷爷的共性与个性特征,从职业、生活、外貌、言行等角度进行分析说明。生生互动讨论交流结果:爷爷慈祥,劳苦一生……根据互动交流结果,学生认识到作为劳动者的爷爷形象的共性:生活阅历丰富,大都经历过生活磨难,有韧性、乐观、豁达,对生活充满热爱。

对劳动者爷爷形象特征的提炼,让学生视野更加开阔,认知问题的背景或载体更为宏大;使爷爷形象更具普遍性,更加饱满,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认知高度,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

2. 理解“这一个”的意义

我们要求学生联系现实,与家人交流,筛选关于爷爷劳动的事例,回忆爷爷劳动的场景。这个过程中,我们引导学生关注不同人对同一对象的表述态度、情感及评价等,如奶奶、爸爸眼中的爷爷是何形象,其他人眼中的爷爷又是怎样的形象。

完成调查之后,师生互动,讨论写劳动者爷爷的意义。现实中,很多爷爷的形象只留在学生的童年记忆中。随着社会发展、城市变迁、人口流动及家庭变故等,很多爷爷或留守农村,或蜗居城市一隅,时代观念、思想代沟、观点差异及生活方式等因素,使得很多爷爷选择了独自居住、终老一生,像电视剧中所呈现的那样享受天伦之乐的爷爷并不多。而爷爷往往又是大家庭的“奠基石”,是许多家庭“穷不过三代”的开创者,现在的幸福家庭生活往往都是爷爷筚路蓝缕,牺牲了自己的青春拼搏来的。

所以,写劳动者爷爷形象,可以写出对爷爷的感恩情感,也可以表达人生理想,体会人生况味。

(二)初写:刻画“这一个”的形象

写人的文章首要写出人物形象。如何才能精准刻画“这一个”的形象?教材中的《写人要关注事例和细节》提示我们,一要注意选取典型事例,二要有真实感人的细节。为了降低写作难度,我们将写作分成两个阶段,先由简短的片段写作入手,再逐步完成整篇写作。

1. 片段写作,选取“这一个”的典型事例

要让读者对人物留下深刻印象,比较好的方法是选取典型事例,勾勒人物形象,反映人物主要性格和品格;还有刻画关于人物的细节。很多情况下,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是典型事迹,而是生活工作中的细节(或画面)。

我们先采用片段写作的形式,提供有关事例筛选及细节描写的评价标准(如表1所示),要求学生选取一个典型事例,从外貌、语言、动作等维度进行人物细节描写。

2. 完整写作,聚焦“这一个”的精神品质

有了材料、情感和写作方法,不代表学生就能写出完整的、理想的作文。为此,我们引导学生走进范文,借助表格工具梳理教材中的写袁隆平、张秉贵及钟扬的文章,引导学生探究教材筛选事例及细节描写的路径及技巧——典型事例能紧扣劳动主题,突出人物劳动品质;细节描写简洁生动,且能精准刻画出劳动者精神。

除了教材外,我们还提供以往学生写爷爷的佳作《左手粪叉,右手笔杆》《寻找适宜的环境》《忧与爱》等,引导学生从同龄人视角捕捉写作技巧,揣摩写人的文字表达技巧。

通过比较、分析及总结,学生基本理解了写作该注意什么,进而初步完成写作。

(三)写后:传递“这一个”的神韵

学生完成初写后,我们随机选取了两位学生写的文章。这两篇文章中,爷爷的职业分别为“木匠”及“弹琴的”,但文字表达过于平淡,人物语言不够典型,不符合人物的身份、职业及性格,且显得啰唆,外貌描写也不精准。尤其对爷爷在劳动场景中动作细节的描写,比较笼统,不传神。如何精准传递“这一个”的神韵?

我们创设真实情境,师生互动,揣摩语言文字表达技巧。例如,播放影视剧或视频中有关琴师换琴或木匠干活的场景,引导学生观察。然后,呈现学生写的成果,让学生逐字逐句推敲,改进自己的表达,

写出独特的“这一个”,而不是千人一面。

比如,改进后的对爷爷“箍桶”手艺的描写,“拿起一块木料,先是顺着纹理仔仔细细地端详,用指腹摩挲着纹路,然后刨木”这一段文字就非常传神,说明学生是认真仔细地观察过,用心思考过。

外貌描写要准确,可以是勾勒,如“一看到三弦,爷爷眼里就有光”,也可以是入微地描写,如“额头上那似葡萄干似的皱纹却并未舒展多少”。但外貌描写要根据写人或文章主旨的需要来写,有的文章通过其他细节描写,同样可以传神地写出劳动者爷爷的形象。

“内容决定形式,诚然是真理,可是在写作技术未臻娴熟的初学者,往往徒然有好内容,却不懂怎样用恰当的形式来表现。要使他们受到教育,从不懂到懂,从不能到能,自然必须在注意内容的同时注意形式了。”[1情境氛围、风格、地域、职业、身份、性格、外貌、言行等决定了精准的语言文字表达。我们在学习情境中互动,就是不断寻找语言文字表达“该有的样子”。

二、教学思考

本次写作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创设能够引导学生广泛、深度参与的情境任务,通过诸元素的互动,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融合听说读写,跨越古今中外,打通语文学习和学生生活的壁垒,搭建各种写作支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一)创设情境,有利于解决“无话可说”的问题

创设情境能指引学生发现“有话说”的门道。尤其是创设个人体验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与家人互动,能让学生的情感更丰富,视野更开阔,写作“有話可说”。

真情促进辞达。在社会、家庭等情境中写劳动者爷爷,也有助于学生认识、理解传统文化中的爷爷,感知中国人特有的亲情文化,并认识社会发展对个人命运的影响。

(二)借助互动,改变教师一味讲解的局面

教师是写作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及参与者,要引导学生独立自主思考、集体合作互动讨论及开展探究活动,随时为写作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帮助及支持等。写作教学的实质就是教师为学生完成不同写作任务提供各种需要的助力。因此,写作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至关重要。教师要组织学生共同进行写作活动,相互激发思维,聚集集体智慧,让学生有话可写,还要写得有条理、有逻辑,流畅自然。

(三)搭建支架,提供有效的过程指导

写作表达,最终要做到精准表达。适时搭建写作支架能让写作教学顺利有效进行,助力学生“写得好”。郑桂华老师认为,“如果教师在学生的写作过程中能提供有效的指导,则可以大大缩短他们由‘生到‘熟、从‘拙到‘巧的路程,从而提高作文教学的实效性。”[2写作教学不仅要在写作前或写作后,更要在写作中搭建写作知识、技能等支架,改变多知识、少方法,多要求、缺过程的写作教学状态。例如,提供筛选典型事例的路径及技巧的支架、教材文章及学生佳作的文字表达技巧支架等,供学生揣摩,进而进行仿写、创作。

实践证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难点,今后要反复训练。“有的学生有思想,但写文章还是有问题,内心知道是怎么回事,但就是表达不精准,可能是思想还很模糊,碎片化的,肤浅的,或缺乏对应的语言,尤其缺乏精准表达的语言。”[3我们需要在具体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体验、借鉴、模仿及创新,在互动活动中参考其他人的语言表达,持续比较、感悟及吸收,进而内化为自己的表达语言,不断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渐形成自己的文字表达技巧及习惯,提升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芮和师.于在春语文教学论著选[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3:137.

[2]王荣生.写作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3536.

[3]杨润芝,徐林祥.于在春集体习作“商讨”及其启示[J].语文建设,2021(10):6165.

猜你喜欢
互动写作教学支架
支架≠治愈,随意停药危害大
给支架念个悬浮咒
前门外拉手支架注射模设计与制造
民族预科生写作教学的对策探究
浅谈粉丝经济与网络造星的互动关系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架设作文桥梁,探寻写作源泉
浅论高中语文写作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