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的“文我相融”之策

2023-02-20 10:29苏陆琴
教育研究与评论 2023年12期
关键词:岳阳楼记文言文教学初中语文

苏陆琴

摘 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文言文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哲学思考、审美意识、风俗礼仪、伦理道德等文化基因。文言文教学既要融“文”于“我”,在文本中行走,在语言中浸润,感受“微言”中蕴含的“大义”;也要融“我”于“文”,在诵读和比读中品味、思辨,体验古文今读。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岳阳楼记》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文言文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哲学思考、审美意识、风俗礼仪、伦理道德等文化基因。文言文教学,既要融“文”于“我”,在文本中行走,在语言中浸润,感受“微言”中蕴含的“大义”;也要融“我”于“文”,在诵读和比读中品味、思辨,体验古文今读。下面以统编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岳阳楼记》一课为例,浅谈“文我相融”之策。

一、融“文”于“我”:感受微言大义

文言文是独特的、丰富的、深邃的,不是一眼就能望到底的,只有在细读中才能突破浅显的表层,探索其内蕴。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打开期待视野,拓宽接受心境,融“文”于“我”,让文本的文化力量潜滋暗溢。历史背景、人物典故、语言等都可以作为教学中的文化渗透点。教师可挖掘其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帮助学生在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同时,在多角度熏陶中形成文化认同。

(一)在文本中行走

文言文内涵丰富,承载着民族精神文化。要加深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需要在文本中穿行,寻根式解读文本,探寻文本背后的文化渊源。

1. 关注历史背景

文言文语篇常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欧阳修的“醉翁亭”、柳宗元的“小石潭”、王安石的“褒禅山”等,都承载着独特的历史文化。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关注相关的历史背景。

以《岳阳楼记》为例,文中的岳阳楼,古称“阅军楼”,又称“洞庭驿楼”。东吴名将鲁肃驻巴丘训练水军,为便于指挥和检阅,遵照孙权指示筑巴丘城,并在西城门上建了一座“阅军楼”。楼自建立直至初唐,一直都是军事要地,禁止闲人进入。到了盛唐,天下太平,百姓才得以登临游览。巴陵洞庭“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巫峡、潇湘两地是古代文人雅士经常流连的地方,李白流放夜郎途中到达巫山遇赦,来到岳州后兴奋作诗“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至此,“岳阳楼”逐渐为人所知。1700余年间,岳阳楼屡毁屡修,直至“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一座“岳阳楼”,就是一部沧桑蜕变的建筑演变史,一部起伏跌宕的社会发展史。

2. 了解人物典故

文言文中的不少人物形象都成为某种精神品质的代名词,如《出师表》中的“忠武丞相”诸葛亮、《唐雎不辱使命》中的“智勇谋士”唐雎等。教学过程中,要对历史人物展开多角度解读,带领学生品读这些经典形象,感知和领会人物的精神内涵,潜移默化中加深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認同。

如《岳阳楼记》的教学,需引导学生了解作者范仲淹的生平。庆历六年(1046年),范仲淹应老友滕子京之约,作《岳阳楼记》。他在文中说:“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儒家的“古仁人之心”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无论个人荣辱得失,永葆忧国忧民之心。这一理念体现了儒家“以天下为己任”的弘毅思想。范仲淹27岁中进士入仕途,其后四“进”四“退”,但他“不畏权幸,不蹙忧患,故屡亦见用,然每用必黜之,黜则忻然而去,人未始见其有悔色”[1。在坎坷艰辛的人生道路上,范仲淹始终坚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品质。其胸怀洞穿史册,催人奋进。

(二)在语言中浸润

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是精简凝练。文言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咬文嚼字”,通过涵泳往复、字词溯源等方式品味语言文化,感受“微言”后的“大义”。

1. 涵泳往复

涵泳往复在此指由文言文语篇中的某一句或某几句勾连更多相关语篇,让学生在学习该篇文言文时能复习或拓展更多文言文语篇。

《岳阳楼记》作为古代散文的巅峰之作,运用了纵横交错的艺术手法,富有深邃的思想文化内涵。开篇“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与后文“迁客骚人,多会于此”遥相呼应。教学时,可先以“唐贤今人诗赋”为基点,逐一拈出唐代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杜甫的《登岳阳楼》、宋代黄庭坚的《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陈与义的《再登岳阳楼感慨赋诗》等诗,让学生沉浸在诗词文化和建筑文化融合的文化长河中。赏析“得无异乎”的“览物之情”时,再以“迁客骚人,多会于此”为基点,让学生涵泳“唐贤今人诗赋”,再次沉浸在诗歌语言文化的长河中,体验“迁客骚人”的悲与喜。通过这样的涵泳往复,学生便能在其中品味语言文化。

2. 字词溯源

字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在无痕中浸润,在无声中根植,让学生感受到字词的力量与温度,丰盈人文内涵,滋养民族精神。

《岳阳楼记》中出现的“巴陵”“巫峡”“潇湘”等几处地名,可以践行叶圣陶先生“一字未宜忽”的学风与经验,让学生对这些词语“驻足凝思”,悟个中真意、深意乃至新意。如“巴陵”名称的由来:巴人英勇善战,战争过后,战死的族民被堆积在一起埋葬,其骨为陵,世为巴陵。了解“巴陵”得名的缘由,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为重要的是理解范仲淹在文中两次提到“巴陵”的意图。如果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学生就会对范仲淹通过地名表明“情”与“心”有更深的体会。范仲淹在文中看似无意地重复“巴陵”,即以“巴人”的斗争精神自勉,即便“杀身成仁”“其骨为陵”,也不放弃自己的政治理想,同时也是对滕子京治下的岳州因巴人历史而孕育、积淀的敢于斗争、不断奋斗的城市精神与文化传统的颂扬。[2

二、融“我”于“文”:体验古文今读

文言文言简意赅,教学中,促进学生理解文化、实现文化浸润的最佳路径就是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认知去感受并内化,融“我”于“文”,通过诵读品味、比读思辨等活动体验,发现并激活文言字句中的隐含信息,感受先贤的智慧,体验精神的鲜活,从而与作品产生共鸣。

(一)在诵读中品味

文言文大多文质兼美、内涵丰富、音韵和谐。诵读可以将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的语言,将文中蕴含的文化内涵融入学生的自我认知,丰厚文化积淀。

1. 理读

学习文言文,读准句读是基本能力。尤其是省略句、倒装句等一些特殊句式,如“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等,需要重点正读。在此基础上,再以译读为线,以质疑为点,在解疑中把词义融入文本自然地领会。教师可组织默读、朗读、散读等,让学生在自己的诵读空间里与文本对话。如果遇到疑难,就向工具书、同学或教师请教。理读的过程,是对文言实词、虚词梳理的过程,是对文言文的内容进行推敲形成知识树的过程,也是积累知识、提升文化理解能力的过程。我们可以通过反复诵读来体察文章的语气,理解文意,进而揣摩、体会字面意思后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无形中,文言文的音韵文化就在学生心里扎根。

2. 美读

如果说理读重在读出文本的言内之旨,那么美读就侧重读出文本的言外之意。叶圣陶先生说:“设身处地,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教师应带着学生声情并茂地读出语势,入情入境地读出情态。

如读《岳阳楼记》:“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表现豪迈、壮观,用声可偏刚;“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此处情感痛苦、悲伤,用声宜沉、宜懑;“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此处充满欢欣,则要一气呵成,读得情韵纡曲,回肠荡气。感之于外,受之于心,发之于声,自然而然印入心灵。

(二)在比读中思辨

丰富多样的文本内容,会带给学生更多的阅读体验,有利于开阔学生的文言文视野,深化学生的理解能力。选择比读素材时,要结合文本,选取相关内容进行拓展。如教学《岳阳楼记》,可以《岳阳楼记》为核心文本,带领学生一起进行“弘毅”精神文化主题的比较阅读,拓展他们的文化视野,丰厚他们的文化底蕴。

1. 比读作者不同时期的作品

让学生比读作者不同时期的作品,带领学生根据不同文本,从多个角度去看待作者。这有利于学生鉴赏不同时期的作者形象和情感,体会作者的精神。

范仲淹64岁临终时曾写下《遗表》,文中说:“臣闻生必尽忠,乃臣节之常守……伏念臣生而遂孤,少乃从学。游心儒术,决知圣道之可行;结绶仕涂,不信贱官之能屈。……伏望陛下……明慎刑赏而使之必当,精审号令而期于必行。尊崇贤良,裁抑侥幸,制治于未乱,纳民于大中。”[3在这篇《遗表》里,我们看到了范仲淹坎坷的一生,也看到了他“忧其君”“忧其民”的至死不渝。对比《岳阳楼记》中范仲淹的“进亦忧,退亦忧”和《遗表》中他的“生亦忧”“死亦忧”,范仲淹“忠君爱民”的形象更加丰满。由此,学生对其中蕴含的思想和人文精神感悟得更加深刻。

2. 比读不同作者的同主题作品

《岳阳楼记》和《滕王阁序》均是经典美文,不仅美在文笔,更美在格局。将二者比较阅读,可在比异求同中深刻体悟两文的文化内涵。王勃的《滕王阁序》通篇对偶、用典,典雅工巧,表达了自己虽报国无门却壮志不坠、身处困顿而情操不移、适逢逆境而壮志更坚的执着态度,抒发了内心失望与希望、痛苦与追求、失意与奋进交织的复杂情感。而《岳阳楼记》融记叙、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文辞简约,音節和谐,表现了作者虽身居江湖仍心忧国事、虽遭迫害仍不放弃理想的顽强意志和家国情怀。“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让《滕王阁序》文笔更胜一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则让《岳阳楼记》境界更高一等。字、词、句、情、思的比较阅读中,学生的文言文思维得以发展,语言得以建构,文化理解能力得以培养。

参考文献:

[1][3]李存山.《岳阳楼记》的政治文化内涵[J].湖南社会科学,2005(1):141,142.

[2]冒继承.《岳阳楼记》易忽视的地名透视[J].语文建设,2020(19):7072.

猜你喜欢
岳阳楼记文言文教学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拥有一种“超能力”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新课改下初中文言文教学探析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文言文教学之流弊及矫治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