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创新·研究:跨界融合教学的实施路径
——“名师谈教学:跨界融合与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高峰论坛综述

2023-02-23 23:23汤天勇孙君怡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黄冈跨学科跨界

汤天勇,孙君怡

(黄冈师范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0)

为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建设高质量的基础教育名师队伍,2023年11月18日,《黄冈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举办的“名师谈教学:跨界融合与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高峰论坛在黄州顺利召开。北京、广州、杭州、武汉与黄冈等地50余位基础教育名师、专家通过线下或线上渠道参加论坛。

论坛立足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以跨界融合为论题生发点,构建跨学科对话新语境,探究凭藉学科融合、理念创新、教学研究推动跨界教学,促进基础教育高品质高品位发展。

1 以融促跨,迎接基础教育发展新挑战

跨界融合(Cross-FieldsFusion)于20世纪初期由意大利社会学家维弗雷多·帕累托提出。跨界教学源自跨界融合,是具有统摄性、创造性、关键性的教育话题,也是新课程改革的方向之一。2022年《国家“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指出:“要促进基础学科健全扎实、重点学科优势突出、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创新发展,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强调要坚持核心素养,创新课程组织形式,注重实践育人导向。学科跨界教学,突破了传统学科边界,关注学生核心素养与全面发展,是助推基础教育向“高质量”“深融合”迈进的重要举措。

实现学科跨界教学的首要是跨越阈界,理论支撑是跨界思维。王基家(黄冈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认为,“跨界融合就是要跨越先前固化的专业与学科界限,突破原有封界以实现资源共享与多维混融。跨界融合的整合性、整体性与创新性与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愿景不谋而合。”皮建明(黄冈市教育局副局长)则从“教育为什么需要跨界”出发强调跨界思维的重要性,认为认识“现在的孩子”、了解“未来的世界”与实施“创新的教学”皆需要跨界思维:当今学生与教师、不同地域、不同学段、不同学科教师与教研员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思维差异;跨界思维能够有意识引导全体教职人员聚焦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强化学科整体育人功能。吴再柱(黄梅苦竹中学正高级教师)从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培养角度指出,跨界融合便是“跨学科学习”,“跨”为跨学科、跨视域、跨领域、跨主题与跨时空,这无疑拓展了跨界之外延。

学科跨界教学关键在于“融合”。何亚龙(蕲春一中副校长)强调了“融合”的必要性:“融合教学是学习认知的必然要求;是学科教学的品质诉求;是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学科跨界教学需要融合多个知识领域,每一学科都包含了其他学科的潜质,并在自身学科结构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为了从实践层面探索学科之间跨界融合的可能性,曾献智(黄冈中学物理特级教师)结合教学实践,以“无数学,不物理”为题阐释了如何打破学科壁垒,实现跨学科教学的现实路径;吴静(黄州中学高级教师)指出跨界教学的“关键点”在于找到所教学科教材与其他学科教材的契合点;何亚龙的报告呈现出融合思维在化学学科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跨学科教学也体现在课堂内外。课内教材与课外读本、课堂学习与课外实践、学校课堂和社会课堂亦是存在“融合”。汪曼(黄冈市教科院教研员)结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最新表述,指出课外绘本与主教材融合教学的可能性,总结出四项基本原则和三大教学步骤,为跨界融合教学实践提供了理论参照。余向红(红安县教科院副主任)基于中国传统哲学“明体达用”论,提出“劳动教育为体、综合实践为用”的学科跨界融合观点。她探讨了综合实践与劳动教育的历史渊源,并依据两者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深入分析了其可结合性与发展方向。吴又存(武汉解放中学副校长)提出“解放思政”的教学主张。在他看来,思政课要走出课堂,走向社会生活,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正是给思政课实现跨界融合教学提供了有益借鉴,教师可以以诗词形式带领学生在思政课上实现育德、育美与育人的统一。

2 以创促跨,搭建跨学科对话新场景

融合是学科跨界教学的基石,创新则是学科跨界教学的灵魂。以创促跨就是在跨学科教学过程创设资源共享链接,创设跨界教学情境,创新跨界评价体系,以搭建跨学科对话新场景。

整合学科核心素养和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是构建学科跨界对话新语境的关键入口,而创造性地建设资源共享链接则是实现创新驱动学科跨界交流的有力手段。罗辉(黄冈中学高级教师)指出跨界教学的学习资源来源于教材与校本课程,更来源于学生生活本身。教师要利用跨学科资源,借力校本课程,以学生为主体创设资源共享链接,将各学科零散的课内外教学资源投放进学校资源库,方便教师取之于学,用之于学,帮助学科之间与课内外之间实现便捷的跨界对话。

创新跨界教学评价体系,是落实新教育课程标准,搭建跨学科对话新场景,推动跨学科教学行稳致远的后勤保障。对于教学评价方式,吴再柱提倡跨界教学要以做促创,创新多元评价方式,跨越思维定式。基于跨界教学关系到参与人员多、涉及学科多、跨越周期长、呈现方式新等特点,过程性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尤为重要,教师可设计评价量表,基于整体参与、分工合作、知识运用、价值创意等纬度进行评价。对于教学评价内容,何亚龙结合高中化学跨学科教学策略,提出教学评价应在教材中呈现,在作业设计中渗透,在学生学与教师教中运用。

专家就评价体系的创新与建构各呈己见,就教学实际而言,跨界教学的评价体系仍在完善阶段,如何实现多方面、多角度评价,并科学有效地检测跨界教学成果,促进学科对话,是教育界仍需探寻思考的重要话题。

3 以研促跨,建构学科跨界交流新平台

皮建明认为,教师应当密切关注教育的现代变革,秉持“终身学习”理念,提升教研能力。具备科研能力的教师能够更好地应对现代教育改革,更好地掌握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更好地提升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宣小红(人大书报资料中心基础教育期刊社社长)强调教育工作者要有“问题意识”,在教研和教学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问题意识”与“质量意识”是一个统一体,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对问题有深入的认识,也要对问题的“质量”有明确的认识。她剖析了当前基础教育教研热点与前沿,指明基础教师教研选题来源:问题要有“情绪触动点”,要从教育教学实践中来;问题要从最新教育政策中来;要利用专业期刊年度综述及征文确定选题方向;要参考国家社科基金、全国及省市教育科学规划办的立项确定选题方向。

不同学科的基础教育名师以不同视角和方法,探索了“跨界教学”的未来路径。舒建斌(黄冈市实验小学正高级教师)、严小红(黄冈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桂琼(黄梅县第八小学副校长)、涂小溪(黄冈市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以各自学科主题活动为案例,强调跨学科教学在聚焦学科融合、构建素养课堂的现实性与可能性。

学报以论坛搭建名师与专家深度交流的学术平台,以期通过其学术影响力和辐射力,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为基础教育教师学术成长助力。张吉兵(学报副主编)作学术总结时强调,高峰论坛不仅是一场高质量的学术讨论会,同时也是一场展示名师风采的精彩活动。与会学者就“跨界融合”热点话题展开深入研讨,应能为教育领域带来活力,为基础教育高品质发展贡献自己的声音。

猜你喜欢
黄冈跨学科跨界
跨界
黄冈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作品选登
跨界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黄冈师范学院美术作品选登
黄冈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写生作品选登
黄冈师范学院书法作品选登
B&O继续跨界 B&O BeoVision Eclipse 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