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视阈下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贡献

2023-03-12 01:55李闫如玉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李闫如玉

(中国人民大学 哲学院, 北京 100872)

2013年10月7日至8日在京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当前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同时对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与文化文艺事业给予了充分关注。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就曾强调“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1]42-43,为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事业的未来前景展示了可行的前进方向。此前,习近平还指出:“作为精神事业,文化文艺、哲学社会科学当然就是一个灵魂的创作。”[2]322这不仅明确阐述了新时代文化工作的地位,还鲜明指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突出重要性。我们必须认真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把握其思想实质与深刻内涵,并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刻背景下,看到思想背后的精神特质与实践价值。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1]23-24其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内容与关键要求之一,充分显示出党中央对包括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与人民精神需求的重视。这一重要论述提示我们,现代化作为一个标志着人类发展与社会进程的范畴,实际上是具有众多层次的内涵,不仅仅属于工业领域的概念,更内在包含着文化的维度,文化或精神动力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强大合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而言,我国文化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就是要切实实际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未来的积极发展。

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首先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基本遵循,坚持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新时代文化事业,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立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正在发生且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习近平以统揽全局、高屋建瓴、高瞻远瞩的角度发表了一系列讲话。这些与文化事业相关的重要论断,既各有侧重、要点突出,又密切联系、有机统一,共同构成了内涵丰富、思想深刻、体系完整的习近平文化思想。本文将在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背景下,分别从四个方面出发,尝试探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历史性贡献与蕴含其中的重大理论价值与鲜明现实意义。

一、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价值

(一)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没有任何一种思想能够凭空产生,每种思想的背后都必然有其理论渊源。全然无所依据的思想理论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必然空洞脆弱而缺乏活力。因此,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典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当然亦不断吸收、总结着前人提供的思想精华,从而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不断探索和前进,形成符合本国国情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无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得以成功运用并发挥作用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每个国家都有其特殊国情和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因而,是否能够找到适应本国国情的理论学说,就成为决定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关键。近代以来,马克思主义为中国的革命道路指明了清晰的前进方向,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然而,在实践经验中,革命先驱逐渐发现,只有经过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才能真正符合中国的当代实际,才能正确地指导中国实践,为中国的发展和建设作出贡献。中国共产党是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诞生的,必要的理论基础和思想共识,是党成功创建的关键之一。从历史上看,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就是在新文化运动以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洗礼后,才逐渐确立了共产主义的伟大信仰。这一过程不仅促进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思想上的进步和实践上的成熟,更使其精神领袖组成早期马克思主义队伍重要部分具有了必然性和现实可能。作为新时代背景下的产物,习近平文化思想中仍有许多部分与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一脉相承。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过程中,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作为最重要和最直接的来源,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首先,坚持将以人为本作为理论前提。与黑格尔、费尔巴哈等或只以人为抽象性的人、或只看到人的活动的感性特征不同,马克思恩格斯始终关注的是现实的人及其发展命运。表现在有关文化的思想中,就是以人的劳动实践为理论起点的文化观。面对新形势、新环境,习近平文化思想仍然承续了重视现实的人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精神。例如习近平曾深刻强调“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并着重提醒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人“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这个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道理”[3]128。此外,在关于社会主义文化的讨论中,习近平指出,无论是文艺作品还是文化作品,无一例外地都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4]。将社会主义文化所面对和服务的主体作出限定,认为以文艺文化作品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文化必须满足人民大众需求,这体现了新的时代背景下习近平对于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理念的继承和落实。

其次,坚持社会精神文化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独特价值与重要作用。马克思主义一方面肯定经济基础对于历史进程的决定性影响,另一方面又看到了上层建筑中的各种因素对于经济基础可能产生的反作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优越性在于,从不将现实的社会现象与物质基础分裂开来看待,而是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既把握全体,又兼顾内容,从而形成了一种全面、整体的世界观。以历史经验与实践实干为根基,习近平以综揽全局、统筹兼顾的方法论视野将文化事业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核心关注的视阈,肯定包含文化等诸要素在社会历史发展中所起的重大作用,即恩格斯所说“互相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5]732,等等。在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科学指导下,习近平进一步肯定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当下发挥的作用,不仅是蕴含着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运用,更是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所处战略地位的直接提升。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重要思想为基础的真知灼见与理论创发。马克思主义相关文化工作理论作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渊源,其根本观点和精神实质都在后者中有着充分的体现,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实现了更新与发展。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的最新成果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在文化领域中探索实践的最新理论成就。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吸收借鉴各国现代化模式的特点、优点,摒弃其缺陷,结合中国国情和制度进行了创新性整合和创造,形成了既突破资本扩张冲动、又超越传统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新形态。西方现代化的既有模式核心是资本逻辑,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使社会物质财富得以极大增长,但其先天的缺陷也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贫富分化,并进一步撕裂了社会,本质上是一条“对内掠夺、对外殖民”的扩张之路。与此相对,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厘清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旗帜鲜明且具体深刻地消解了围绕“计划经济”等产生的争论,有效破除了思维定式与陈旧观念,与时俱进。同时,通过市场经济基本经济制度整合了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信息和管理等生产力、生产关系发展的要素,既超越了传统社会主义道路,又实现了对资本扩张冲动的有效、合理的管控。而且,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原始资本积累,也不是发起侵略、掠夺和战争得来,而是一条在国际上坚持互利共赢、在国内坚持共同富裕的道路,既破解了资本无序扩张的冲动、又超越了传统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扭转了社会主义道路在全世界的声望。习近平针对如何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等关键时代命题曾作出许多重要指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入了巨大活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本身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与更新,文化思想在此过程中同样得到了充实和丰富。

第一,习近平文化思想成功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从思想史的角度来看,一个思想理论的发展,往往体现为新概念的发明和产生。文化理念的自我革命、自我更新是社会主义精神建设创新发展的风向标和重要指引,启示广大群众在文化实践中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与创新本领。习近平文化思想在理论建树上的先进性,也正是如此得到体现的。习近平在对毛泽东、邓小平等党的领导人于不同时期形成的不同观点看法进行总结后,在深刻把握世界局势、国内情势、传统背景的基础上,方才逐渐形成了系统的习近平新时代文化观,并提出了新的文化理念,实现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理论创发。从内容上来看,主要包括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等。

第二,习近平文化思想是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紧密结合了新的历史条件和现实要求的成果。中国式现代化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一条前所未有的新道路,构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深刻理论背景。总的来说,习近平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都是以新的实践为基础,面对现代化等种种当前时代问题生发的全新思考和有力回应。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结了新时代十年来的伟大变革[1]6;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6]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及其中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无一不被打上了现实的烙印,体现着时代的呼唤。习近平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立足现实,不断进行理论和实践探索,完善了既适应时代要求又符合我国实际的社会主义文化。例如,“文化自信”这一重要概念的提出,即与当今国际社会和外部环境的复杂形势紧密相关。我们必须正视复杂的国际和社会背景,以客观公正的目光看待各种问题与现象。纵观历史,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文化繁荣兴盛,对社会和国家繁荣发展亦有贡献,意味着社会文明程度与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为当前文化创新提供了理论源泉与重要力量。

二、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实践意义

(一)为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供现实指导

意识形态是系统地、自觉地反映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的思想体系,表现在文学艺术等各种形式中[7]200。任何阶级在巩固自己统治地位的过程中,都必须注重意识形态建设。唯有重视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意识形态,认识到这种思想武器对于夺取与巩固政权、稳定现行秩序、发展和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大作用,才能成功用马克思主义占领意识形态与舆论新高地,系统、清晰、鲜明地做好马克思主义与相关思想政治的宣传工作。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在当今世界推进意识形态工作、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性尤其突出。当代世界的基本语境是,全球化浪潮正在席卷全球,西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凭借经济全球化态势不断扩张领地、肆意渗透和入侵,企图将其资本主义与西方核心的价值观推向全球市场,从而实现对抗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目的。因此,在精神文明领域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就成为眼下刻不容缓、亟须应对的当务之急。

习近平文化思想理论内涵深刻,内容广大丰富,充分显示出时代性与现实性,自然也包括对上述现状的深刻认识。建党百年,中国共产党筚路蓝缕的奋斗征程为今人提供了珍贵深刻的历史启示,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要敢于直面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风险挑战,从而充分彰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真理性。中国共产党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成立的。它从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基础的政党,所接受的是马克思主义完整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除了得益于早期马克思主义者认真踏实、尊重经典的态度,也与党的历代领导人对马克思主义毫不动摇的坚持密切相关。由此,习近平在有关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面所提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应当成为我国加强文化建设时必须始终一贯坚持的重要指导与行动指南。例如,习近平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十分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而以其深厚底蕴和独特气质,成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丰富滋养。习近平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8]。正是以这种独立、自强的文化观为基础,我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方有了确定的根基,而不至于在全球化背景下被西方思维所侵蚀、同化和倾覆。

在外部局势十分复杂的大环境下,习近平文化思想以其全面、深刻、科学和系统的论述,为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现实指导,为中国式的文化现代化道路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同时,习近平过去有关“八大本领”“三种能力”的一系列讲话,是对于当前应对复杂形势、完成艰巨任务实践路径的切实解答。每个个体都应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将价值观融汇于内心深处,根植于日常生活,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定会凝心聚力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二)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实践贡献行动指南

中国式现代化首先是人类社会现代化历史进程中独树一帜的生动实践。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理论来源于实践,且归根结底仍须在现实实践中不断深化;同时,以实践为依托和落脚点,才能永葆自身的生命力。二者之间是相互贯通、不可分割的联系,唯有给予同等的重视,正确看待,方能有所成就。习近平在考察北京大学时,特别强调“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8]。这就启示我们,要真正力学笃行、学以致用、经世致用,只纸上谈兵、坐而论道终究是于事无补、华而不实,还必须在加强认同、坚定信心的基础上亲自躬行。因此,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时,也应充分注意其中的实践维度,从而使科学理论真正成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实践的现实指导。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不断深入发展、持续完善丰富,亦有益于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

追溯历史,以新中国成立为起始,经过改革开放时期的重大发展,我国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也随之开始推进,并在各个方面都不断取得了成就。在与古代社会与西方文明的对照下,我国的文化建设事业也呈现出不同的特质与风貌,如确定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继续坚持“双百”方针等。其中,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历史时期,我国的文化建设,尤其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要义、重点、方向、要求、目的等,也根据时代大环境时刻调整而各不相同。正是有着一代又一代领导人的坚强领导,才能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着的社会实践中,持续调整和推进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各方面的战略部署。在过往的经验积累中,形成的这些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丰富理论成果,正在持续地转化成为实践力量。

只有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实际,才能放眼未来,着眼长远,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同志对我国长期以来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践中纷繁复杂的现象做出了更为精辟深刻的分析,并体现在习近平文化思想中。例如,目前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否存在问题、问题性质、解决措施与实际情况,有何历史经验或教训能够吸取等等一系列问题,都在习近平文化思想中有着不同程度的体现,并对于以往文化工作不足之处,进行了科学的分析、透彻的追问与客观的总结。纵观习近平的具体论述,无论是“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9],还是“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10]108等表述,其中的实践倾向都十分明显。立足当下,面对现实,是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实践的行动指南。

三、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现实启示

(一)以人民立场为基本立场

人民性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鲜明特质。对于这一点,有必要同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人民群众作用相联系,以开展进一步的探讨。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11]287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将唯物主义贯彻和运用到当代中国发展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习近平更是强调:“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政治立场。”[12]189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一条为人民谋利益的科学发展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人民立场是其生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立足点。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以人民立场为基本立场,这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政治方向和道路自信的本质所在,因而也具有最广泛、最真实的人民群众基础。

与此一致,依靠人民、为了人民成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鲜明价值取向。人民群众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创造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亦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部分。第一,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以人民为中心,以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宗旨。习近平文化观同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相一致,坚决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现代化的成果为了人民,现代化的实现也要依靠人民。第二,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发挥文化的社会功能,思想文化是推动共同富裕的基础力量,有助于逐步完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制度建设,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分配制度的科学发展、合理优化,实现公平、速度、效益的有机结合,坚持民生这一最基本的理念,依靠人民、为了人民,使人民群众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的价值和发展,科学协同发展和治理。对这一点的认识,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的社会责任感。只有让全国人民都了解、体会,进而认同、发挥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才能团结一致,锐意进取,实现思想的凝聚。

习近平文化思想中以人民为中心的取向,有益于从意识形态的领域指导出发,助力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在发展中健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在制度层面扩大了人民群众对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全方位参与,保证了人民施行各种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充分发挥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性作用。首先,加强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重要制度保障。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努力拓展、丰富人民民主的渠道和形式,努力确保人民群众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参与治国理政、管理各种重大社会事务,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题中之义。其次,完善、健全协商民主体系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人民立场的重要体现。中国共产党以人民立场为基本立场,坚持将协商民主与党的领导、统一战线的有机结合,坚持完善人民政协民主监督体系的制度机制,统筹推进、健全各种制度化协商平台,推进协商民主制度化、系统化深入发展。再次,积极发展基层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重要一环。基层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体现。健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必然要求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完善办事公开制度。最后,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成功的法宝。巩固和发展新时代的爱国统一战线,要将人心凝聚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来,完善大统战、大团结、大联合的格局,动员一切可团结的力量全面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二)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根本保障

2023年10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内涵十分丰富、论述极为深刻,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13]。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凝聚和形成的理论成果。这就启示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关键在党,无论是现代化实践还是文化建设事业,都必须以党的领导为根本保障。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党的百年历程是总结经验和教训、解放思想、将先进理论和人民群众结合、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的历程,是历史发展的规律。正如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对新时代文化事业而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亦是其根本保障。唯其如此,方能继续全面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坚守初心使命,持之以恒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进程中,必须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从而实现对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拓展。党对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及其中文化实践的领导具有全面性、系统性、整体性,必须在发展的各个阶段加以落实。要健全党总揽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全局、协调各方力量完善和加强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使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能高效落实,这样才能确保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方向上的正确。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还要完善党中央对重大决策和重大事项的协调机构建设,切实做到党中央对事关大局、全局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一方面,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是落实党的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亦是坚持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题中之义。全面加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事业上党的思想建设,用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凝心铸魂,要统筹创新理论学习,统一思想、意志和行动,建设好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指导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另一方面,坚持习近平文化思想,就是要加强党对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领导,要求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立足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就要求坚持高效的全党统一领导。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科学发展,严密的组织体系是优势和力量所在。要把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各级党组织的职责中,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好。坚持抓好党的基层组织工作的鲜明导向,推进以党建引领现代化建设,落实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各项制度与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在实践中新的创造,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不断发展的过程。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中,如何保证这种过程的持续性,也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和对待的问题。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这一长期问题的终极解答,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文化提供不竭的动力和源泉。

习近平文化思想充分吸收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的经验成果,丰富深刻,内容广博,具有鲜明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推进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伟大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目标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从理论价值上看,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将以人为本作为理论前提,坚持社会精神文化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作用,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的最新成果。从实践意义上看,在当代全球化背景之下,在国际风云变幻的当代境遇中,习近平文化思想还为加强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了现实指引,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实践贡献了行动指南。就现实启示而言,习近平文化思想提示我们,应以人民立场为建设文化事业的基本立场,同时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制度支撑和根本保障。

总的来说,在中国式现代化视阈下考察习近平文化思想,我们可以看到文化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既立足当代又扎根传统,面向世界亦面向未来,具有理论与实践、理想与现实多方面的鲜明价值和重大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强调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重要特征,为中国开拓高质量发展新境界提供了正确方向。这就要求我们不仅必须全面、系统地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还要在实践中深入学习与贯彻。做到知行合一,将习近平文化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紧密结合,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断奋斗。

猜你喜欢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边疆治理现代化
中国式民主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中国式失败
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