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钢板内固定对掌指骨骨折患者手肌力及关节活动度的影响*

2023-03-19 07:04支乐夏启水
中国医学创新 2023年6期
关键词:指骨手部克氏

支乐 夏启水

掌指骨一旦发生骨折,将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且因掌指骨解剖结构的复杂性,如未对掌指骨骨折处进行及时的解剖、复位,将会造成骨折错位、关节僵直等,严重影响患者的手部功能[1-2]。有研究指出,掌指骨骨折患者多伴有局部软组织损伤或缺损症状,治疗难度较大[3]。克氏针内固定术是临床治疗该疾病的常见方法,但该方法固定骨折处时间较长,稳定性较差,不利于患者手部功能早日恢复[4]。微型钢板内固定可利用微型钢板固定骨折端,促进手部功能恢复,对掌指骨骨折有较好效果[5]。但有关该术式对于掌指骨骨折患者手肌力、关节活动度的影响仍需做进一步探究。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究掌指骨骨折患者采用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对其手肌力、关节活动度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 般资料 选取2020 年1 月-2021 年12 月于南昌市洪都中医院就诊的80 例掌指骨骨折患者。纳入标准:(1)均符合文献[6]掌指骨骨折诊断标准;(2)均为闭合性、新鲜骨折;(3)符合相关手术指征;(4)未累及周围肌腱或邻近组织;(5)骨折部位≤2 处。排除标准:(1)有掌指骨骨折史;(2)病理性骨折;(3)合并手部掌指骨以外其他部位骨折;(4)有严重血管或神经损伤;(5)先天性手部畸形;(6)精神疾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 例。患者家属已签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2020 审(016)号]。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患者用橡皮筋圈扎指根止血,取仰卧位,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清理创面后常规消毒、铺单,并在C 型臂X 线机下复位骨折端。依据患者骨折位置确定切口位置,并适当延长切口,使骨折端暴露,清除血块、病变组织等,保留有血供的骨折片,用逆行法交叉穿入1 mm 克氏针,修复肌腱组织、血管等,缝合创口。

观察组采取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患者止血、麻醉、体位、骨折端复位等方法同对照组一致。在骨折的掌指骨背侧做弧形切口,暴露骨折端,清理血块、病变组织后根据骨折部位选择合适的T 形或L形钢板及螺钉进行骨折端固定,固定时避免肌腱与微型钢板直接接触,待骨折端固定良好后修复肌腱组织、血管等,清理、缝合创口。

两组患者术后均用石膏制动4~6 周,均定期复查,接受康复训练。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手术指标: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及住院时间。(2)手肌力:术后3 个月,采用JAMAR 液压式捏力计(北京吉品时代科技有限公司)检测患者的捏力,采用握力计(上海欣曼科教设备有限公司,型号:WCS-100)检测患者的握力。(3)总主动屈曲度:术前、术后3 个月,采用昊量SK 量角器(盛泰芯电子实力工厂)检测患者的手掌指总主动屈曲度,总主动屈曲度指2~5 指掌关节或拇指掌关节至指间关节屈曲度。(4)手部功能:术前、术后3 个月,采用美国手外科协会评分评估患者手部功能恢复情况,优:总主动屈曲度在220°以上;良:总主动屈曲度为180°~220°;差:不满足上述条件[7]。优良率=(优+良)例数/总例数×100%。(5)并发症:统计患者术后3 个月内的关节僵硬、创面感染、骨折愈合延迟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运用SPSS 25.0 处理,以率(%)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采用()表示计量资料,组间以独立样本t 检验,组内以配对样本t 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对照组男26 例,女14 例;年龄24~59 岁,平均(37.86±3.81)岁;骨折原因:交通事故29 例,机器挤压11 例;掌指骨干骨折24 例,掌指骨基底部骨折16 例。观察组男25 例,女15 例;年龄23~59 岁,平均(37.81±3.80)岁;病因:车祸28 例,机器挤压12 例;掌指骨干骨折23 例,掌指骨基底部骨折17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长,骨折愈合时间比对照组早,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2.3 两组手肌力比较 术后3 个月,观察组捏力、握力均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肌力比较[kg,()]

表2 两组手肌力比较[kg,()]

2.4 两组总主动屈曲度比较 术前,两组总主动屈曲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 个月总主动屈曲度均比术前高,观察组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3。

表3 两组总主动屈曲度比较[°,()]

表3 两组总主动屈曲度比较[°,()]

2.5 两组手部功能比较 观察组手部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见表4。

表4 两组手部功能恢复情况比较[例(%)]

2.6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X2=4.114,P=0.043),见表5。

表5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3 讨论

掌指骨骨折多因暴力损伤所致,如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导致患者手部力量缺失、关节活动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及工作[8-9]。因手部解剖结构较复杂,细微的组织功能障碍将会严重影响手部功能,因此,治疗掌指骨骨折时需最大限度地复位、固定骨折端[10]。目前,临床多采用克氏针内固定、微型钢板内固定等治疗掌指骨骨折,但有关两种术式对于患者手部功能恢复的影响仍需进一步探究。

本研究结果显示,相较对照组,观察组手术时间较长,骨折愈合时间较早,住院时间较短,说明与克氏针内固定术相比,微型钢板内固定手术时间较长,但其可以加快骨折端愈合,缩短住院时间。分析原因在于,克氏针内固定术操作较简单,利用克氏针交叉固定骨折端,但克氏针受皮质特征、掌骨髓的影响,可能会移位、滑动,不利于骨折处愈合,且克氏针可能会穿过患者的掌指关节,对关节面也可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延长患者的康复时间[11-12]。而微型钢板内固定术利用螺钉加压钢板固定可以使骨折断端闭合更紧密,更利于患者骨折断端愈合[13-14]。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术后3 个月捏力、握力、总主动屈曲度、手部功能恢复优良率均比对照组高,说明与克氏针内固定术相比,微型钢板内固定可以提高掌指骨骨折患者手肌力和关节活动度,促进手部功能恢复。分析原因在于,微型钢板具有较好的抗压、抗旋转能力,术中通过螺钉加压可以促使骨折断端闭合更紧密,复位效果更好,更利于骨折处愈合[15]。微型钢板塑形性较高,可充分接触融合面远端、近端,提供牵引力,故微型钢板内固定可以有效减少掌指骨骨折患者骨折端的缝隙,利于患者手部康复训练的展开,从而促进其手部功能的早日恢复[16-18]。

此外,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说明与克氏针内固定术相比,微型钢板内固定可以减少掌指骨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性较高。这是因为微型钢板组织相容性较好,对掌指骨骨折患者的肌肉、骨骼影响较小,促进骨折端愈合[19]。与克氏针内固定术相比,微型钢板内固定不会发生钢板穿过皮肤的现象,对患者皮肤的刺激较小,安全性更高[20-21]。但微型钢板内固定的应用也存在局限性,该术手术时间较长,可能会影响骨折端血运,且不适用于粉碎性骨折、关节内骨折,临床需结合的患者病情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

综上所述,与克氏针内固定术相比,微型钢板内固定可以缩短掌指骨骨折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提高患者手肌力和关节活动度,促进手部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猜你喜欢
指骨手部克氏
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皮瓣选择
钢丝横穿末节指骨法治疗锤状指的临床疗效
除草剂敌草快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的毒性研究
空心加压螺钉治疗末节指骨骨折
两种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比较
AO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中节指骨基底掌侧骨折伴关节脱位
外固定支架联合克氏针闭合复位治疗第5掌骨基底部骨折
克氏针张力牵引固定法治疗骨性锤状指
克氏针悬吊法在急性伸肌腱Ⅰ区损伤中的应用
发生于手部的硬下疳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