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下干预对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化疗患者自我效能感、遵医行为及预后的影响

2023-03-19 07:04蒋慧娟游荔君
中国医学创新 2023年6期
关键词:膀胱癌效能膀胱

蒋慧娟 游荔君

膀胱癌为临床外科常见恶性肿瘤,目前临床上以手术切除肿瘤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但术后复发问题一直得不到根治,为此临床多主张采取化疗用于术后干预,对肿瘤种植和复发能起到显著预防作用[1-2]。但鉴于膀胱灌注化疗需要较长治疗周期,且需要耗费高额资金,持续用药也会增加患者机体负担,造成较多其他不适症状,不利于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提高。所以,如何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增强患者术后化疗的遵医行为,对保障化疗顺利开展、提高生活质量及改善远期预后均有积极影响[3]。信息-动机-行为技巧(IMB)模型作为一种行为改变理论模式,强调的是人行为的改变与其掌握信息、了解动机及明确技巧等有密切关联,所以护理期间通过为患者提供更多信息,引导其建立有利于个人养成健康行为的思考模式,并在指导患者掌握自我护理技巧过程中行为能潜移默化地得到改变,进而提高自我效能感、自我护理意识和掌握相关技巧[4-5]。IMB 模型在结肠造口手术等护理中得到广泛应用,并获取了一定效益[6]。基于此,本次研究将2019 年7 月-2021 年7 月于仙游县总医院进行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化疗的患者中抽出90 例作为观察对象,分析应用IMB 模型制订护理方法的干预效果,所得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9 年7 月-2021 年7 月于本院进行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化疗的患者中抽出90 例,纳入标准:(1)与膀胱癌相关诊断标准相符;(2)对研究所用治疗手段均无禁忌证。排除标准:(1)合并免疫性疾病、其他恶性肿瘤、重要脏器器质性病变,对手术或化疗无法耐受;(2)在语言或认知方面有障碍。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45 例。该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膀胱手术,术后1 周应用吉西他滨进行灌注化疗,每周1 次,持续治疗8 周后调整化疗频率为每个月1 次,持续治疗10 个月。对照组在患者术后灌注化疗基础上采取常规护理,包括健康教育、强化舒适度护理,并说明相关注意事项,化疗后叮嘱其服用1 000 mL 温开水,日常保持饮食清淡,避免过度劳累,观察其是否有血尿、发热、尿痛等不适症状出现,关注患者情绪波动,第一时间实施针对性心理疏导来改善其负面情绪。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联合IMB 模型应用来进行护理措施制订。(1)成立小组:由1 名主治医师、1 名护士长和3 名专科护士组成护理小组,由医师和护士长组织组内护理人员进行IMB 专业知识培训。(2)信息干预:对患者在疾病和治疗方面的认知程度进行评估,并根据其学历情况选择合理的教育模式,提高患者对疾病方面的认知,包括耐心讲解疾病知识点和强调术后化疗的重要性,以及提前告知化疗期间会出现的不适症状,使其做好思想准备,进而提高治疗配合度。(3)动机干预:大部分患者手术后对化疗通常会缺乏动机和顺应性。每个月安排患者进行1 次访谈,内容以提升患者的动机为切入点,了解其心理问题,帮助患者寻找动力来坚持治疗,其中包括无意图、意图、准备、改变、维持等多个阶段,具体阶段干预内容如下:无意图阶段主要是通过积极的交流,让患者主动向医护人员表达自己的担忧,并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意图阶段是指导患者正确认知术后肿瘤二次复发的风险性,强调膀胱灌注化疗对巩固疗效的关键作用,加强患者的自控能力和积极遵循医嘱配合化疗,建立信心。准备阶段是由医护人员引导患者一起制订分阶段的化疗目标,以此为基础来制订针对性护理措施。改变阶段主要是指导患者对前一阶段的执行情况进行总结,并对问题展开分析和探讨,患者在进行化疗前询问其是否做好了接受膀胱灌注治疗的心理准备,以保证护理方案能按照计划顺利进行。维持阶段主要是为患者提供意念上的支持,予以患者鼓励,帮助其在面对各种困难和问题时能积极主动地找到解决方案,并充分发挥家庭和社会力量来为患者营造一个长期、持久、高效的治疗环境。(4)行为技巧干预:强化患者的自我护理技能,包括化疗前4 h 禁饮、化疗时保持身心放松、化疗期间注意根据要求进行体位变化、排出灌注药液后需要多喝水、多吃高蛋白、高热量、维生素含量高的食物等。此外,提醒患者定期进行膀胱镜检查。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遵医行为、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自我效能感和预后情况。(1)遵医行为:由临床自制调查问卷予以患者护理前、护理3 个月后进行填写,问卷项目包括健康知识掌握情况、配合技巧、健康行为习惯、定期复查等,各维度评分范围在0~20 分,分值与患者遵医行为关系成正比。(2)心理状态: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护理前、护理3 个月后的精神状态进行评分,量表项目共计20 项,总分范围在25~100 分,SAS 总分超过50 分即判断焦虑,SDS 总分超过53 分即判断抑郁,得分越高表明患者负面情绪越严重。(3)自我效能感:使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估患者护理前、护理3 个月后的自我效能感,量表项目共计10 项,总分范围在10~40 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自我效能感越好。(4)预后:记录两组患者化疗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插管疼痛、膀胱刺激征、胃肠道反应等,经1 年随访,记录患者膀胱癌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行t 检验,以()表示;计数资料行X2检验,以率(%)表示。当P<0.05 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观察组中,男女所占比例为36∶9;最小年龄40 岁,最大年龄80 岁,均值为(60.45±7.89)岁;手术类型: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30 例,膀胱部分切除术15 例。对照组中男女所占比例为35∶10;最小年龄42 岁,最大年龄79 岁,均值为(59.33±8.24)岁;手术类型: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28 例,膀胱部分切除术17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遵医行为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各项遵医行为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各项遵医行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遵医行为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遵医行为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况和自我效能感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SDS、SAS 评分、自我效能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SDS、S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自我效能感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况和自我效能感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况和自我效能感比较[分,()]

2.4 两组患者预后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预后情况比较

3 讨论

膀胱肿瘤的外科治疗是目前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与此同时,术后联合膀胱灌注化疗能有效控制患者肿瘤复发风险,提高患者生活质量[7]。但由于化疗需要较长周期,且治疗费用昂贵,不仅会增加患者家庭经济负担,且化疗期间需多次进行插管,医疗操作所产生的疼痛、膀胱刺激征、胃肠道反应等不适症状,以及患者对肿瘤化疗认知较为浅显,均会对患者治疗依从性造成负面影响[8-9]。

常规护理能帮助患者对肿瘤情况有基础认知,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但是此类方法主要是由医务人员主导,患者在护理期间过于被动,不能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10-11]。另外,加上护理工作繁重,单凭医护人员很难获取到预期干预结果,而传统护理措施往往对患者的心理需求仍然保持一个忽视状态,实际上大部分癌症患者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抑郁及心境障碍问题,医护人员的单方面护理往往容易造成其心理负担,并出现一系列负面情绪,容易造成护患纠纷问题的同时也不利于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提高[12-13]。为此,临床强调除去机体护理,还要注意患者的心理疏导,通过改变其行为来促进患者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加强其遵医意识和行为,是提高护理效果和顺利开展工作的关键。

IMB 模型是Fisher 在1992 年创立的一种行为改变理论,通过提供具体信息,创造一个有利于个体思考健康行为的环境条件,强化个体改变行为的动机及指导个体掌握技能,当信息、动机和行为技能达到了某种程度后,个体的行为就会随之发生变化[14-15]。IMB 模型将各种不同的行为介入方法的优势结合起来,例如从“动机”的角度出发,关注心理(即动力)在个体行为转化过程中的作用,强调患者掌握主动权对提高自我护理水平有重要影响。IMB 模型最初应用于高校的AIDS 防治,现被应用到各种疾病干预中,并获取一定疗效[16]。基于此,本次研究针对进行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化疗的患者,主张应用IMB 模型制订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的自我效能感高于对照组,负面情绪及并发症发生率则均低于对照组(P<0.05),证实此类方法具有较高可行性。自我效能是个体在判断某种行为是否可以完成时所产生,而自我效能感越高,说明患者对医疗服务态度愈佳,进而增强自信心[17-18]。由于缺乏疾病认知和消极情绪都会影响患者的自我效能,研究所用IMB 模型中,借助多元化健康教育模式来展开宣教,为患者提供更多关于膀胱癌和治疗方面的知识,对术后所行化疗措施的必要性和关键性有充分认知,进而增强患者个人在顺应医嘱方面的动机,之后再指导其掌握化疗期间相关注意事项和配合技巧,不仅能促进患者治疗信心和自我效能感提升,还能顺势改变其行为,缓解负面情绪,遵循医嘱配合医护人员相关操作,做好日常自我防护,对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作用[19]。术后肿瘤复发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影响,有报道指出,患者术后遵循医嘱积极配合膀胱灌注化疗是控制其肿瘤复发的科学手段,鉴于患者受环境、经济和个人因素影响,定期复查、配合治疗等遵医行为较差,难以保证化疗作用[20-21]。研究应用IMB 模型制订护理手段用于患者术后化疗干预,遵医行为的强化和自我防护意识的加强,均能有效提高其治疗配合度,对强化患者化疗效果有一定辅助作用。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1 年内肿瘤未见复发,低于对照组的8.89%(P<0.05),表示此类方法可以改善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化疗中应用IMB 模型所制订护理措施进行干预,不仅可以提高患者遵医行为和自我效能感,还能减轻患者负面情绪,促进预后改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猜你喜欢
膀胱癌效能膀胱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VI-RADS评分对膀胱癌精准治疗的价值
同时多层扩散成像对胰腺病变的诊断效能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Analysis of compatibility rules and mechanism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of bladder cancer
膀胱镜的功与过
优质护理在预防全膀胱切除术回肠代膀胱术后并发症中的效果观察
膀胱癌患者手术后症状簇的聚类分析
改良式四孔法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加回肠膀胱术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