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举隅

2023-03-21 10:31景向斌
名师在线·下旬刊 2023年12期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小学语文

摘 要:为深化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文章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为例,从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内涵入手,梳理了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现存问题与原因,从基于大概念明确教学目标、基于大情境优化组文方式、基于大任务优化活动设计三个方面,提出了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要点。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大单元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3)36-0052-03

语文大单元教学是以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为导向,基于整体、系统思维,整合并组织单元学习内容,设计真实情境任务,注重学习资源整合,让学生通过学习任务完成的过程实现知识与技能的习得,再通过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实现对知识与技能的概念性理解,借助大概念迁移,强化协同思考发展,实现现实问题解决的新型课程教学范式。

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范式的内涵

相较于传统的语文教学,大单元教学从传统的“教课文”转变为“教语文”,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改革,是基于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提出的教学范式[1]。传统的语文教学主要讲解一篇课文或者一个知识点,

忽视了局部与整体和课文与课程的联系,导致学生对知识难以形成深刻而又全面的理解与认知。而大单元教学能够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需要,紧密结合学情,突破当前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中存在的学科知识零散与学生学科能力不足的局限,有效优化教学方式,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十分重要。就教学单位而言,大单元教学从传统的“以课为最小单位”转变为“以大单元为最小单位”;就目标而言,大单元教学从传统的“应试为主”转变为“以核心素养培养为主”;就立场而言,大单元教学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习为中心”;就特点而言,大单元教学从传统的“知识碎片化”转为“结构化学习”;就课程内容而言,大单元教学从传统的“少而浅”转为“广而深”,且具有结构化的特点;就思维层次而言,大单元教学从传统的“多维低阶思维”转为“高阶思维”。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新特点

(一)教学组织结构更加严密

有序教学的前提是确保教学组织的严密性和规范性。大单元教学要求教师从整体视角出发,对教学目标和任务进行合理安排,对教学情境和活动进行精心设计,对教学资源与教学评价进行科学规划。

(二)教学过程更加系统化

传统的课时教学往往存在知识碎片化与零散化、课程完整性虚化与弱化等问题。而大单元教学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能从整体视角对教学内容与课程资源进行整合,科学统筹知识技能,使教学更契合学生日常生活,实现教学过程的系统化。

(三)教学目标聚焦学生发展

学生发展是大单元教学的根本宗旨。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导向下,为探寻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规律,教师设计的教学任务和创设的教学情境应始终聚焦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既要确保基础教学目标实现,又要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持续发展。

三、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要点

(一)基于大概念明确教学目标

大单元教学目标要以核心概念为基础,采取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项目式学习等方式,积极推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落实[2]。教师在提炼核心概念时,应紧密结合人教版教材的双线编排方式、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及学生关键能力发展的需要。

以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为例,根据单元导语提炼的单元主题为“艺术之美”。根据新课标指导,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就在于借助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并通过想象体验和感悟艺术之美。因此,教师应以“审美创造”作为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实现审美素养的升华。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提炼该单元的核心概念,并设计相应的阅读、思考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感受艺术之美,体验艺术魅力。此外,教师要让学生在感悟艺术之美的过程中形成支架,在相应的文本语境中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感悟艺术之美。基于此,结合上述分析,教师可将本单元大概念确定为“想象是学生开启艺术之美的金钥匙”。

在制订大单元教学目标时,教师要确保问题真实,帮助学生习得知识,发展学习能力,在实践中迁移、检验和应用知识。因此,大单元的教学目标如下:

一是采取形式多元的阅读方式,引领学生加强文本阅读,并做好文本补充,引领学生初步感受和理解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所表现的形式多元的艺术美;二是精准解读和理顺课文内容,通过阅读理解感悟语言文字背后的意蕴,展开联想,采取讲故事、表述视听感受、文化追溯等方式,感悟多元丰富的艺术美;三是欣赏不同的文化艺术作品,在想象与联想中,将所想画面、场景通过适当的方式表达出来。

这三个目标联系紧密,以“感受与理解”为切入点,以“想象与体验”为实践,以“迁移与表达”为应

用。三者对应基础、核心教学目标和提升,既能使学生实现由外向内再向外的深度学习,又能在学生审美经验与能力形成的过程中,让学生在感悟艺术之美的过程中落实语文要素。

在设计单元目标时,教师既要有宏观思维,又要融入微观思维。教师提取大概念,基于宏观视角对新课标的把握和对教材的精准解读,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让学生将深度学习融入日常学习与生活实践中。而微观思维的运用,则是紧密结合教材的内容与新课标的要求,采取科学的教学方式,推动单元教学目标的落实。

(二)基于大情境优化组文方式

在提炼大概念且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教师应致力于大情境的建构,结合建构的大情境对单元内容进行重组,优化组文方式[3]。在建构以学科大概念为导向的教学大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细分为与学生学习活动紧密相连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使学生的学习内容高度契合实际生活。

仍以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为例,结合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教师可设计一系列与艺术相关的活动。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欣赏音乐、绘画和戏剧作品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艺术魅力;让学生参与艺术创作,组织绘画比赛、音乐创作比赛等。这样的大情境不但艺术气息十足,而且表现形式生动、具体。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本单元的阅读提示与课后练习,在朗读和背诵以及把握课文大意的基础上,感悟艺术之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探寻背景的前提下,学会讲述文本故事,根据文本内容想象画面,在视听体验和教师提供的生活链接下,完成艺术之旅。所以,本单元创设的大情境为“艺趣之谈”,这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又能为组文奠定基础。

在依托大情境组文时,教师要以新课标为引领,科学制订课程目标,充分解读教学内容,并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深入研判,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强化学习要素联动。这样既能实现对教学内容的重组与补充,又可以达到良好的组文效果。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丰富多元,艺术气息浓厚。从文体视角来看,本单元课文有文言文、叙事文、文艺说明文等多种体裁;从选择视角来看,本单元课文的时间跨度大,从春秋时期到当代中国,空间上既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这些课文可以确保学生感受艺术之美的渠道和方式更多元,使学生的审美体验也更有深度。

在“艺趣之谈”这一大情境下,教师要更注重结合艺术形态组文,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重构[4]。例如,《伯牙鼓琴》和《月光曲》均属于含有音乐艺术元素的作品。教师可以通过对比和串联的方式,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作品蕴含的音乐美。在教学《书戴嵩画牛》时,教师可以将其与学生已经学过的《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进行串联,让学生更深入地感悟绘画艺术的魅力。在教学《京剧趣谈》时,教师可以引入《听戏》作为阅读补充,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中国传统戏曲文化。通过这些多元化、多路径的内容调整,

教师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艺术形式的感受和体会,还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基于大任务优化活动设计

在设计“艺趣之谈”大情境的大任务时,教师必须充分考虑教学目标与教学需求,具体任务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发掘艺术美,即从各种艺术形式中选编具有代表性的文艺性说明文,以展示艺术的多样性和美感;第二,呈现故事美,即收集和整理艺术家的传奇故事,通过讲述他们的经历和成就,展现艺术的魅力;第三,传递美,即组织和展示艺术体验与艺术鉴赏的成果,让学生深入了解艺术的表现形式和价值。

根据确定的这三个任务,教师可以对任务活动进行优化设计。对于发掘艺术美这一任务活动,教师可以主要围绕“艺术的概念”“課本的艺术”“艺术专用名称的收集与理解”三个视角设计。对于呈现故事美这一任务活动,教师可以主要围绕“故事的内容”“故事打动人的美”“故事的朗读与讲述”三个视角设计活动。对于传递美这一任务活动,教师可以主要围绕“乐曲美聆听”“想象与写作”“精美书法与画作赏析与介绍”“艺术研究与学习和展示”展开。

(四)活动实施要点

在实施大任务活动时,笔者针对“发掘艺术美”的任务开展了以下活动:

在“艺术的概念”活动中,师生共同探讨了艺术的内涵。教师通过单元导语帮助学生更清晰地理解艺术的定义和范围,并引导学生列举自己欣赏和接触过的艺术形式。学生还探讨了课文的艺术形式和对课文的初步印象。

在“课本的艺术”活动中,学生了解了所组文本的艺术形式,并根据教师提供的学习单提取与艺术相关的信息。学生了解了课文中描述的艺术作品、艺术家及其创作背景,并初步感受到了艺术的美感。

在“艺术专用名称的收集与理解”活动中,学生基于生字新词和语文园地的词句段运用,寻找与艺术相关的专业术语和成语。同时,学生可以结合具体的语境和多媒体资料(如图片、视频等),加深对这些词汇的理解和记忆,并在特定的语境中运用这些词汇,深入感受不同艺术词汇特有的艺术韵味。

针对“呈现故事美”的任务,笔者还组织学生开展了以下活动:

在“故事的内容”活动中,学生利用学习单、思维导图提取关键文本信息,更好地把握课文内容。

在“故事打动人的美”活动中,学生深入了解课文中的音乐、绘画和书法等艺术作品,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感悟课文中所描述的画面美和场景美。

在“故事美的朗读与讲述”活动中,学生将文本的故事情节和人物细节描绘出来,在深情朗读和生动讲述的过程中,彰显内心所体会的美。

针对“传递美”的任务,笔者还组织学生进行了以下实践活动:

在“乐曲美聆听、想象与写作”活动中,学生沉浸在音乐中,聆听优美的乐曲,感受音乐所传递的美感。学生观察和分析音乐中的节奏、旋律和乐器运用等元素,并将其转化为文字进行写作。

在“精美书法与画作赏析与介绍”活动中,学生欣赏精美的书法和画作,了解不同艺术家的创作风格和技巧。学生分析画作中的色彩、构图和线条等元素,

以及书法作品中的字形、笔法和章法等要素。

在“艺术研究与学习和展示”活动中,学生展开了艺术研究,了解了不同艺术形式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审美价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实践创作等方式进行学习,并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展示。

这些活动旨在使学生通过沉浸式的感受深入体验艺术之美,强化对“想象在艺术美中是重要的表现形式”的理解、迁移与运用,为后续艺术审美活动成效的提升注入强劲动力[5]。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应深刻解读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范式的内涵,结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特点,通过提取的大概念明确教学目标,通过设计大情境不断优化组文方式,再结合大情境设计大任务,优化活动设计,不断提升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质量。

参考文献

郭晓雯,代建军.大概念统摄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实践路径[J].教学与管理,2023(33):100-104.

陈莉.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设计与实践:基于“教为不教”的理论视角[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3(21):22-24.

郭玉春.整合知识点 创设大情景: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策略[J].读写算,2023(29):49-51.

蔡伟明.大单元教学理念下小学语文策略单元教学设计新探[J].新课程研究,2023(23):34-36.

薛如芳.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实践探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3(22): 47-49.

作者简介:景向斌(1978.10-),男,甘肃镇原人,

任教于镇原县平泉镇景家小学,一级教师,专科学历。

猜你喜欢
新课程改革小学语文
浅析新课改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创新当前中学体育创新教育模式
新课改下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活动组织研究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