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20周年中国向主要国家和地区出口农产品影响因素与贸易潜力分析*

2023-06-09 10:21李婷婷陈珏颖武舜臣刘合光
农业经济与管理 2023年3期
关键词:引力潜力贸易

李婷婷,陈珏颖,武舜臣,刘合光

(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北京 100081;2.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北京 100732)

一、引 言

入世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分工合作,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在“入世红利”的影响下,中国农产品贸易额大幅提升,由2001年的280亿美元以2%的年均速度增长至2020年的2 468亿美元,排名由第11位升至第2位,在国际农产品贸易市场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相应的,中国农产品贸易额占国际市场的份额也不断攀升,2001年中国农产品贸易额仅占世界总贸易额的3%,到了2020年这一占比提升至8.5%。中国出口的产品中,食品和活动物类农产品常年占比75%以上,非食用原料类农产品等产品占比常年稳定在10%以上。近年来,国际贸易环境不确定性增加影响了中国农产品贸易发展,中国农产品贸易逆差由2015年的458亿美元上升至2020年的948 亿美元,对前十大国家农产品出口贸易额占比常年处在75%左右,对外依存度和贸易集中度较高。而随着新冠疫情的冲击及俄乌冲突的爆发,全球农产品贸易受到巨大冲击。因此,在国际农产品贸易环境不稳定性增加、中国“入世”初期部分承诺不再适用的情形下,加快推进WTO 新一轮农业谈判进展,努力争取有助于中国现阶段农产品贸易发展的新规则势在必行。

当前,围绕农产品国际贸易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针对农产品贸易的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

一是关于农产品贸易影响因素研究。已有研究普遍认为农产品贸易主要受经济规模、人口规模、两国首都地理距离等因素的影响(丁世豪等,2019)。有学者发现,国家的经济规模和人口规模与农产品出口贸易潜力呈正相关(沈飞,2015;郭连成等,2021)。而两国之间的地理距离和地理边界与农产品出口贸易呈负相关,即贸易国家间地理距离较大、不接壤等原因会加大运输成本,从而抑制农产品贸易(廖明中,2015;王武林等,2021)。还有部分学者考虑了农业贸易政策、贸易壁垒、汇率、自贸协定签署情况等因素的影响(龚新蜀等,2015;罗屹等,2020;李俊茹等,2020;徐家越等,2021;曹芳芳等,2021)。已有研究发现,绿色贸易壁垒会对农产品出口产生负向影响(丁长琴,2010;孙红雨等,2019);汇率的波动对农产品出口产生不利影响,支持性农业贸易政策对农产品出口有促进作用(韩杨,2021);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对农产品贸易的开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李金锴等,2020;王如玉等,2021;李月娥等,2021)。此外,需求规模、贸易自由度、贸易格局和贸易风险等因素同样会对农产品出口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刘合光等,2008;刘悦等,2021)。

二是关于农产品贸易潜力研究。已有研究主要对中国与主要贸易国的贸易潜力进行分析,发现中国与主要贸易国之间存在较大的农产品贸易潜力,但不同区域的贸易潜力存在差异。王瑞等(2016)研究表明,中国对俄罗斯和德国的农产品贸易潜力较大,且贸易效率逐渐提高;陈曦等(2022)发现,中国对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东盟的农产品贸易潜力均较大,但潜力值依次减少。其中,中国对东盟的印度尼西亚的出口潜力最大,超过30 亿美元,对泰国、越南和马来西亚的出口潜力较大(闫超,2022)。

从研究方法看,贸易潜力测算运用的主要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传统指数计算法,包括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和贸易竞争性指数等。林清泉等(2021)采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产品相似性指数、市场相似性指数和贸易互补性指数对2000~2017 年农产品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进行分析,发现中国与RCEP 其他成员国具有较大贸易潜力。李慧等(2016)、詹淼华(2018)也进行了相关研究。另一种是计量模型法,如贸易引力模型、恒定市场份额模型等。早期的相关研究大多运用传统贸易引力模型(Boughanmi,2008)。多数学者采用贸易引力模型研究农产品出口的贸易潜力及其影响因素(曹宏成,2007;谭秀杰等,2015)。但由于传统贸易引力模型存在一定的缺陷,不能较好地测算贸易潜力影响因素的大小(Amstrong,2007)。因此,较多学者采用传统指数法与计量模型法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贸易潜力及其影响因素,例如扩展的引力模型、CMS 模型、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等(舒慧娟,2007;耿晔强,2015;林玲等,2018;陈继勇等,2019)。

现有研究为开展本研究提供了参考,但已有成果尚存在拓展空间。第一,已有研究较少将班轮连通指数、关税水平等贸易便利条件和制度因素纳入农产品出口贸易潜力的影响因素研究中,而这些因素的加入可更准确地研究贸易潜力。第二,已有研究运用传统贸易引力模型较多,而传统引力模型本身存在一定缺陷,同时将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和贸易非效率模型相结合可使研究结果更准确。基于此,本文立足于入世20 周年的背景,以入世后的农产品贸易发展为研究对象,进一步厘清与界定加入WTO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制约因素。通过研究有助于整体把握入世20年来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发展特点,进而为我国主动参与和影响世界农业规则制定、建立更加公平合理农业国际经贸新秩序、以及为中国农产品贸易开放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提供支撑。

二、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

(一)中国对主要国家(地区)出口农产品分国别贸易额及贸易总额变化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年以来农产品出口额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尤其是中国农产品对主要国家(地区)的出口额更是连续跃升几个台阶(见图1)。2001年中国农产品对前十大国家(地区)出口总额为118.53亿美元,而2020年出口额已达到近500亿美元,总增幅为304.5%,年均增幅为7.63%。总体而言,根据中国农产品对主要国家出口额变化情况大致可以2010年为界前后分为两个阶段,2001~2009年为低位高速增长期,年均增幅为9.85%,2011~2020 年为高位缓增期,年均增幅为2.35%。由入世20年来中国农产品向主要国家(地区)出口额变化可知,日本、中国香港和美国长期位居我国农产品出口主要目的地前三位。其中日本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农产品出口的第一大对象国,贸易地位常年稳定。中国香港增幅最显著,对其总出口额由2001 年的18.78 亿美元增长至87.96 亿美元,总增幅达到368%。美国在2012年以前长期位居中国农产品出口对象国(地区)贸易额第二位,但在2012年后出口额增长停滞,在2018年后出现了“断崖式”下跌态势,表明中美贸易摩擦对两国农产品贸易的显著负面影响。中国对越南农产品的出口自2016年以来呈快速增加态势,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和越南均为《中国-东盟自贸协定》成员,中国出口越南的农产品税率大幅降低,从而对其农产品出口额大幅增长。

图1 2001~2020年中国对主要国家(地区)出口农产品分国别贸易额及总额

(二)中国与主要国家(地区)农产品贸易结构分析

本文依据《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对农产品进行分类,将UN comtrade数据库中的农产品分为四类(见图2),分别为第0类(食品和活动物类农产品)、第1类(饮料和烟草类农产品)、第2类(除燃料外的非食用原料类农产品)和第4类(动植物油、脂肪及蜡类农产品)①第0类农产品包括:活动物、肉类及肉制品、奶制品、鸟蛋、鱼类、甲壳类、软体类、谷物及谷物制品、蔬菜、水果、糖及糖制品、蜂蜜、咖啡、茶、可可、香料、动物饲料、杂项食用制品等。第1类农产品包括:饮料、烟草及烟草制造。第2类农产品包括:皮革、生皮、生胶、油籽、含油果实、天然橡胶、软木及木材、纸浆和废纸、纺织纤维等。第4类农产品包括:动物油、植物油、油脂和蜡等。。为进一步探讨中国农产品出口主要国家贸易结构变化情况,按照商品具体编码进一步得出各农产品贸易商品结构表(见表1)。

表1 2001~2020年中国对主要国家(地区)出口农产品贸易结构(%)

图2 2001~2020年中国对主要国家(地区)出口农产品贸易总额及不同类别占比

入世20 年以来,中国农产品对前十大国家(地区)出口总额由2001 年的125 亿美元增长至2020 年的近500亿美元,总增幅达到295%。其中食品和活动物类农产品由2001年的100亿美元增长至2020年的426亿美元,增幅达326%;非食用原料类农产品出口额由2001年的17.9亿美元增长至2020年的48亿美元;饮料和烟草类农产品由2001年的8.1亿美元增长至2020年的15亿美元,增幅为129%。而除燃料外的非食用原料类农产品占出口额比例较低,但近20年来出口绝对量也在不断增加。根据表1我国农产品出口商品结构占比变化可知,入世20年来中国农产品对主要国家出口中鱼类、甲壳类等及其制品(编码03)和水果、蔬菜(编号05)两者总占比超过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一半,且水果、蔬菜出口量呈逐年增加趋势。此外,入世20年来在所有农产品中肉类及肉制品(编码01)出口在其中的占比下降较多,而谷物及其制品(编码04)和软木及木材(编码24)出口占比也分别下降近5个百分点和2.5个百分点。

三、理论模型与数据来源

(一)理论框架

引力模型是研究贸易问题常用的模型之一。最初运用引力模型研究国际贸易问题只是以现实贸易特征作为主要依据,缺少相关经济理论作为支撑。随着贸易问题研究的重要性与日剧增,多数学者依据要素禀赋理论和规模报酬递增理论,对基于贸易理论的引力模型进行推导,通过调整解释变量进一步拓展引力模型,使其能够对现实中的贸易问题和现象进行有效解释。但由于传统贸易引力模型具有无贸易摩擦的假设条件,且选取部分核心变量作为解释变量,其他变量均归入扰动项,易造成研究结果的无偏性失效。

为弥补传统贸易引力模型的不足,多数学者采用随机前沿法对贸易问题展开研究。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将随机扰动项分为随机误差项v和贸易非效率项u,其中v和u分别包括贸易过程中的不确定影响因素和无法观测的人为影响因素(Amstrong,2007)。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可估计出给定贸易投入的情况下所能达到的最优贸易规模,即贸易潜力。

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的基本形式如下:

式(1)与式(2)的比值可得到贸易效率TE:

将式(1)进行对数化处理可得到:

其中,xijt分别表示影响贸易额的因素和贸易非效率项;β和vijt分别表示参数向量和随机扰动项,其中,uijt与vijt相互独立,包含未纳入模型的贸易阻力因素;Tijt和Ti*jt分别表示i国对j国第t年的实际贸易额和贸易潜力,贸易潜力越大,表明国家间贸易越密切,则贸易往来动力越大;TEijt是贸易效率,表示实际贸易额与贸易潜力(最优贸易规模)比值,可用来评价现有贸易政策的效果和贸易发展潜力,若uijt=0,表明两国间无贸易摩擦,此时TEijt=1,说明贸易水平达到最优水平,则贸易潜力相对较小。

随机前沿模型中,时不变模型是指贸易非效率项不随时间发生改变。1992年,Coelli 等提出时变模型,即贸易非效率项会随着时间发生改变,其基本形式如下:

其中,η是待估参数,t和T为年份和期数,当η>0时,uij随时间递减,贸易效率逐渐增大;当η=0时,时变模型转变为时不变模型。

为了分析贸易效率影响因素,需构建贸易非效率模型。Battese等(1995)采用“一步法”构建贸易非效率模型,将u定义为:

其中,Zijt为影响贸易非效率的因素,α和εijt分别为待估参数和随机扰动项。当α<0时,表明解释变量对贸易非效率产生负向影响。将式(6)代入式(4)中可得:

式(7)为“一步法”构建的贸易非效率模型,依此模型可得贸易效率值。

(二)模型设定与变量选取

1.随机前沿引力模型

随机前沿引力模型以传统引力模型为基础,在变量选取时要以引力模型的发展为依据,传统引力模型主要包括的解释变量为GDP与地理距离,分别表示贸易国的经济规模与贸易运输成本。随着贸易引力模型的不断发展,学者将人口数量纳入模型,这主要是由于人口因素影响着需求市场规模,进而影响农产品贸易规模。此外,随着地理边界等因素引入模型,模型拥有更多的贸易影响因素。根据已有研究可知,在模型设定时,虽然不同学者会对模型的解释变量进行调整,但核心解释变量一般不选择短期内具有较大波动的客观因素。因此,本文选用短期内不易改变的客观变量作为核心解释变量(Gazi 等,2014;Igbekele 等,2006),如经济规模、人口总数、两国首都间地理距离等。模型设定的具体形式如下:

式(8)中,i国和j国分别表示中国和进口国,EXPijt表示t时期中国对进口国j的农产品出口总额。其中,GDPit和GDPjt衡量中国和进口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出口国的经济水平越高,表明该国的出口供给和生产能力较强;而进口国的经济水平越高,意味着该国的进口需求和购买能力较强。POPit和POPjt表示中国和进口国的人口规模,一个国家人口规模越大则市场需求越大,其农产品进口规模随之扩大。DISij和Borderij衡量两国首都间的地理距离和是否接壤情况,主要用于衡量贸易成本,地理距离越大或不接壤,会使贸易成本增加,不利于两国之间贸易。

2.贸易非效率模型

关于贸易非效率模型的设定,依据Amstrong(2007)的研究,将对于贸易流量产生影响的人为因素纳入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的非效率项,作为模型的解释变量。从理论上看,贸易便利化和经济制度环境越好,或关税水平越低,贸易效率会有所提高。此外,贸易效率也受到班轮运输指数、贸易自由度等因素的影响。依据以上理论和研究成果,本文采用“一步法”构建贸易非效率模型,选取关税水平、贸易自由度和货币自由度等为解释变量。构建贸易非效率模型具体形式如下:

式(9)中,uijt表示t时期中国对进口国j的贸易非效率。其中,TAFjt表示关税水平,关税水平越高表明贸易壁垒越大,不利于贸易开展;TRAjt和MONjt分别为贸易自由度和货币自由度,两者数值越大,越有利于开展贸易活动和提高贸易效率;班轮运输连通性指数(SHPjt)用于衡量两国的航运网络连通能力;而两国间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FTAijt),有助于降低贸易壁垒;进口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jt)对于提升贸易效率具有重要作用。模型指标变量体系及描述性统计如表2。

表2 各指标变量及描述性统计

(三)数据来源及样本说明

本文选取的研究对象为中国农产品出口额排名前十的主要贸易伙伴国,分别为日本、中国香港、美国、韩国、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德国、印度尼西亚、俄罗斯。中国对主要贸易国的农产品出口额数据来自UN comtrade 数据库;GDP、人口总数、关税和班轮运输连通性指数数据均来自世界银行WDI数据库;边界和两国首都间地理距离数据均来自CEPII数据库;贸易自由度和货币自由度均来自全球遗产基金会;两国是否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和是否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数据分别来自中国自由贸易区服务网和WTO数据库。对于个别国家缺少的部分年份数据,运用插值法对缺失值进行填补。本文采用计量软件Frontier 4.1分析2001~2020年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国农产品出口贸易数据。

四、实证分析

(一)模型实用性检验

采用LR检验法对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以下四种检验:贸易非效率项存在性检验;贸易非效率项时变性检验;距离变量引入检验;边界变量引入检验。以上四种检验均运用Frontier 4.1软件完成,结果如表3。

表3 假设检验结果

根据似然比检验后结果可知,以上四种检验均拒绝了原假设,表明原假设不存在贸易非效率项不成立,在建立随机前沿引力模型时需要考虑贸易非效率因素;而拒绝贸易非效率不变化原假设,意味着贸易非效率项随时间而发生变化;同样,拒绝了不引入距离变量和不引入边界变量原假设,意味着在建立随机前沿引力模型时应同时考虑距离和边界因素对贸易潜力的影响。因此,经过LR检验后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的最终形式如下:

(二)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结果分析

在经过模型有效性检验后,结合检验结果构建包含贸易非效率项的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并对中国对主要国家和地区出口农产品贸易额进行时变模型和时不变模型的回归,模型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模型计量结果

由模型回归结果分析可知,多数变量通过显著性检验,时变、时不变随机前沿引力模型构建的有效性和模型自身的稳健型得以验证。从时变和时不变模型回归结果可知,大多数系数和统计值均较为一致,进一步验证了变量选取的有效性。

从模型计量结果分析可得:

(1)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it)通过1%显著性检验,且系数为正,表明中国农产品的出口额与其GDP 总量有较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加入WTO 二十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农业的发展基础与外部环境逐步优化,农业生产总值逐年增加。由此表现为我国GDP对中国农产品的出口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2)主要出口目的地的国内生产总值(GDPjt)通过1%显著性检验,且系数为正,说明主要出口目的地的GDP总量对其进口中国农产品有较为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目的地的经济总量越大,对我国农产品的需求量也会越大,说明加入WTO对中国稳定农产品进口渠道和保障基本食物安全起重要作用。

(3)中国与主要农产品出口目的地人口总数(POPit和POPjt)均通过1%显著性检验,且系数为负,说明随着中国和主要出口目的地人口规模增加,我国对主要国家农产品的出口会有所减少。中国人口规模扩大,使中国农产品需求增大,从而出口供给减少,而主要进口国人口的增长可提升本国农产品的自给能力。

(4)地理距离(DISij)系数为负值,且通过1%显著性检验,但系数较小,说明我国和主要出口目的地的地理距离与农产品出口额有微弱的负相关关系。表明农产品作为一种附加值和质价比较低的贸易产品,地理距离因素仍然对其出口存在不可忽视的影响。

(5)地理边界(Borderij)通过1%显著性检验,且系数为正,表明中国和主要农产品出口国国界相邻对中国农产品的出口有较为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与我国国界接壤的国家间有着较为相近的文化、风俗、制度和经济条件,能在较为相似的制度环境下,共谋农产品贸易发展,共同推动农产品更好走向国际市场。

(三)贸易非效率模型结果分析

本文运用贸易非效率模型对影响贸易效率和贸易潜力的因素进行分析,采用似然比分别进行贸易非效率项是否存在检验和贸易非效率是否随时间改变检验。由表5可知,两种假设均在1%显著性水平上拒绝原假设,表明模型存在贸易非效率项且随时间改变。

表5 贸易非效率模型假设检验结果

从模型计量结果分析可得:

(1)主要出口目的地关税水平(TAFjt)系数为负值,且系数值较小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农产品进口国关税水平可降低中国与进口国间的贸易非效率,促进农产品出口效率的提升。这是由于随着中国加入WTO,在贸易协定约束下各成员国都进行了关税减让,使得作为传统贸易壁垒手段的关税对农产品贸易效率的影响程度日益减弱。

(2)主要出口目的地贸易自由度(TRAjt)和货币自由度(MONjt)系数均为正值,其中,货币自由度通过1%显著性水平检验,而贸易自由度的系数值较小且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贸易自由度和货币自由度的提升会导致贸易非效率的上升,其中,出口目的地货币自由度对中国农产品贸易非效率的影响较为显著,而贸易自由度的影响作用不显著。

(3)主要进口国的班轮运输连通性指数(SHPjt)系数为负值,且通过1%显著性水平检验,表示班轮运输连通性指数能够显著降低中国与进口国间的贸易非效率,提升贸易效率。在中国入世以后,中国与各国的农产品贸易往来更趋频繁,贸易运输条件也不断完善,有助于贸易效率提升和农产品出口。

(4)中国和出口目的地自贸协定签订情况(FTAijt)系数为负值,且在1%水平上显著,说明中国与贸易国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能够显著降低中国与进口国间的贸易非效率,有助于出口贸易效率提升。

(5)主要进口国的世界贸易组织加入情况(WTOjt)系数为负值,且在1%水平上显著,表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贸易效率的提升有较为显著的推动作用,有利于促进农产品出口。当出口目的地同为WTO成员时,对于农产品出口贸易效率提升有重要作用(见表6)。

表6 贸易非效率模型计量结果

(四)贸易潜力分析

本文采用Frontier 4.1软件测算不同年份中国农产品主要进口国的贸易效率,参照陈继勇等(2019)研究方法,即贸易潜力值等于实际贸易额与贸易效率之比,贸易潜力值与实际贸易额的差值可计算出待拓展贸易潜力值。从贸易效率值看(见图3),2001~2020年,中国对日本、韩国、俄罗斯的贸易效率整体呈波动下降趋势,日本的贸易效率值由0.91 下降至0.41,韩国和俄罗斯的贸易效率值分别从0.62、0.22降至0.37、0.13;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的贸易效率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其中,马来西亚的贸易效率值由0.74上升至0.92,平均效率值位居首位;而中国香港、美国、德国的贸易效率整体上呈较为稳定的态势,贸易效率值始终位于0.70、0.44和0.19以上,其中,中国香港和美国的平均贸易效率值较大,分别为0.83和0.75,而德国的平均贸易效率值较小,仅为0.26。

图3 2001~2020年中国对主要国家(地区)农产品出口贸易效率

从贸易潜力值看(见表7),2020年,中国对日本的农产品出口贸易潜力最大,潜力值为230.61亿美元,其次为韩国、美国、中国香港、俄罗斯和德国,这四个目的地的贸易潜力值均大于90亿美元,同时,日本、俄罗斯、韩国、德国和美国的待拓展贸易潜力值也比较大,表明中国对这些国家的农产品出口具有较大的贸易增长空间;而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的贸易潜力值和待拓展贸易潜力值均较小。

表7 贸易非效率模型计量结果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结论

基于2001~2020年中国和主要农产品出口目的地贸易数据,运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和贸易非效率模型分析中国入世20年间农产品出口贸易影响因素和贸易潜力。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一是中国农产品出口不同国家的贸易效率受不同因素的影响存在差异。研究发现,GDP、地理边界因素对中国农产品出口有较为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人口规模、两国间首都距离与农产品出口成反比,基础设施水平决定贸易交易成本的高低,对贸易的发展具有较为直接的影响;班轮运输连通性指数、关税、自贸协定和世贸组织加入情况可显著促进贸易效率提升,而贸易自由度和货币自由度对贸易效率提升有阻碍作用。

二是中国农产品出口主要国家贸易效率具有较明显的区域异质性。整体而言,中国对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发达或较发达经济体之间农产品的贸易效率波动下降;与之相反,和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贸易效率总体呈上升趋势;而对中国香港、美国、德国等发达经济体农产品的贸易效率较为稳定。其中,对中国香港和美国的农产品出口平均贸易效率最高。

三是中国对发达国家出口农产品的贸易潜力较大,对东南亚国家的贸易潜力有待挖掘。从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潜力值看,中国对日本的农产品出口贸易潜力最大,其次为韩国、美国、中国香港、俄罗斯和德国,且中国对日本、俄罗斯、韩国等农产品出口贸易具有较大的增长空间,而中国对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四国的农产品出口贸易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

(二)政策建议

根据以上结论,为进一步促进中国农产品贸易发展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第一,顺应并推动贸易便利化发展,利用好WTO 新一轮谈判的契机,加强与各国之间的农产品贸易合作。在WTO 框架下,我国进一步降低和主要农产品贸易国家之间的贸易壁垒,通过平等互利的谈判积极推动其他国家建立自贸区,进一步降低中国农产品出口关税水平,最大程度推动中国农产品更好走出去,深入参与全球农产品贸易分工。

第二,不断降低我国与其他国家农产品贸易的交易费用,大力推进农产品国际贸易基础设施建设,与各国共同打造高效畅通便捷的农产品立体交通贸易网络。通过各国GDP的持续增长打牢农产品贸易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借助亚投行和丝路基金等国际融资平台,与各国一道积极完善农产品贸易基础设施,努力实现不同国家间交通网络的顺畅、通达,提升农产品出口效率水平。

第三,进一步挖掘对发达国家农产品出口的贸易潜力,积极推进与东南亚国家的贸易合作,努力提升与各国间的农产品贸易效率。中国应提升与日本、韩国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农产品贸易合作水平。通过互利共赢努力维持好与越南、泰国、印尼等东南亚国家现有的贸易水平,巩固好中国与东南亚国家间的传统贸易伙伴关系,并在此基础之上采取更有力的措施进一步挖掘潜力,打造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国际农产品贸易伙伴关系。

猜你喜欢
引力潜力贸易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潜力榜
贸易统计
引力
PPP模式怎样发挥最大潜力?
感受引力
学习潜力揭秘
12星座
A dew dr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