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2023-07-04 09:00张如意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3年6期
关键词:血栓导管资料

张如意

(三门峡市第三人民医院呼吸消化肿瘤内科,河南 三门峡 472511)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肺癌的细胞类型[1]。根治性手术为临床治疗NSCLC 的主要手段,但由于NSCLC 发病初期临床症状不明显,导致大多数患者就诊时病情已发展至中晚期,肿瘤可能会发生转移,因此在开展手术治疗的同时多需辅以化疗治疗[1]。

目前临床多采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PICC)配合化疗。PICC 可利用大静脉血流速度迅速冲稀药物,可减轻化疗药物对血管的损伤,安全有效输送化疗药物至机体内部,延长患者的生存期[1]。但由于导管、医源性及患者个体化等诸多因素影响,部分患者在预计治疗结束前会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栓,导致导管堵塞[2]。因此,积极探寻NSCLC 化疗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的影响因素尤为重要。

鉴于此,本研究将观察NSCLC 化疗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从而为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改善患者预后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前瞻性纳入2018 年9 月至2021 年4 月于本院就诊的340 例NSCLC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NSCLC 符合《临床诊疗指南肿瘤分册》[3]中的诊断标准,且经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细胞学检查证实;接受PICC 多药物联用化疗;患者预计生存时间>1 y;患者意识清楚,依从性良好,可配合研究;接受1 y 的随访。排除标准:既往有过多化疗、大面积放疗史;伴严重心肝肾脏器功能不全;伴有凝血功能障碍;合并其他恶性肿瘤。

1.2 方法

1.2.1 NSCLC 行PICC 置管化疗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判定及分组方法

1 y 随访,PICC 置管化疗预定的疗程尚未完全结束,患者PICC 置管周围表现为局部红肿、压痛,医师能通过导管将液体输入,但不能抽出回血或既不能通过导管输入液体,也不能抽出回血;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患者PICC 置管处或管周血管壁处出现静脉血栓,穿刺静脉管腔内新见实性回声,静脉管腔内血流信号变细、稀疏或消失。

1.2.2 基线资料收集方法

设计患者基线资料表,收集资料,主要包括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合并糖尿病、病理类型、肿瘤TNM 分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置管肢体、穿刺部位、置管深度过深(导管尖端位置植入上腔静脉的深度过深,大于植入静脉直径的2/3 甚至更多)。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 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资料以表示,组间数据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NSCLC 行PICC 置管化疗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影响因素,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情况

1 y 随访,340 例患者中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栓41 例,占比12.06%(41/340)。

2.2 两组的基线资料比较

发生组患者置管肢体、穿刺部位、置管深度过深与未发生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其他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见表1。

表1 影响NSCLC 化疗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的单因素分析(例(%))

2.3 PICC 置管化疗的 NSCLC 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

将初步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置管肢体、穿刺部位、置管深度过深作为自变量并赋值说明,以行PICC 置管化疗的NSCLC 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情况作为因变量(1=发生,0=未发生)。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左上肢置管、肘正中静脉穿刺、置管深度过深是行PICC 置管化疗的NSCLC 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OR>1,P<0.05)。见表2。

表2 置管化疗NSCLC 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3 讨论

根治性手术为临床治疗NSCLC 的主要手段,但大多数患者就诊时病情已发展至中晚期,肿瘤可能会发生转移,即使采取手术切除病灶的手段也无法达到根治效果,故临床在术后多辅以化疗治疗[1-3]。

PICC 可利用大静脉血流速度迅速冲稀药物,减少因反复静脉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减轻化疗药物对血管的损伤,安全有效输送化疗药物至机体内部,延长患者的生存期[2,4]。但因患者个体差异,外加操作技术、导管选择、穿刺部位等的影响,部分患者置管后会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栓。因此,积极探究PICC 置管化疗的NSCLC 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发现左上肢置管、肘正中静脉穿刺、置管深度过深是PICC 置管化疗的NSCLC 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逐个分析原因在于:①左上肢置管:左上肢置管,导管进入左侧头壁静脉后,多经过近端锁骨下静脉,并向内经胸锁关节后方,接汇入头臂静脉,与左头壁静脉解剖路径形成一直角,在体内留置的长度更长、更深,置管难度大。操作时反复送管会对穿刺处的血管造成损伤,诱发导管相关性血栓[5]。②肘正中静脉穿刺:肘正中静脉的管腔分支、静脉瓣膜较多,其解剖结构由下至上逐渐变窄,且汇入中心静脉呈锐角。置管角度小、置管难度增大,置管过程中需要反复的送管,从而对血管内皮产生损伤并激活凝血系统[5]。③置管深度过深:置管深度过大导致导管难以随血流在血管腔内漂浮,导管尖端对血管产生更多机械性刺激,损伤血管内皮。化疗药物也会对损伤的血管壁产生更多的刺激[5]。综上所述,PICC 置管化疗的NSCLC 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可能为左上肢置管、肘正中静脉穿刺、置管深度过深,临床可积极对此开展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降低NSCLC 行PICC 置管化疗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危险。

猜你喜欢
血栓导管资料
新型浅水浮托导管架的应用介绍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血栓会自己消除么? 记住一个字,血栓不上身!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血栓最容易“栓”住哪些人
介绍1种PICC导管带管沐浴的方法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静脉导管缺如2例
消积散结丸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脾切术后门静脉血栓1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