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2D/4D 超声在女性前盆腔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23-07-04 09:00张丽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3年6期
关键词:障碍性裂孔静息

张丽

(信阳市平桥区妇幼保健院超声科,河南 信阳 464000)

盆底功能障碍是妇产科常见疾病,其诱因在于女性盆底组织结构存在缺陷或退化,或受到创伤、组织发育不良、组织病变等,导致生殖器官支持功能下降,从而出现脏器移位或异位,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2]。

近年来,医学诊断技术的快速发展,超声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检出率,其检查优势在于检查费用较低、操作便捷、安全性高,同时能够动态显示病变处情况[3]。临床常用的超声检查包括盆底二维(2D)、四维(4D)超声检查。盆底4D 超声检查为新型超声检查方法,是在2D 及3D 超声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超声检查方式,可实时显示动态图像,在人体软组织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同时可直观扫描探查病灶及其周围软组织情况,较好弥补了盆腔2D 超声检查无法显示动态图像及图像清晰度较低等不足,将检查目标的3D 图像动态呈现于显示屏上,获得盆腔“类解剖”的图像状态,为临床诊疗提供有效参考[4]。

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盆底2D/4D 超声检查在女性前盆腔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获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选择2019 年7 月-2021 年9 月于我院行盆底超声检查的10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均为女性患者;均伴有漏尿、尿失禁等临床症状;均接受盆底超声检查;患者及家属均知晓,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参与本次检查前3 个月内存在盆底手术史;伴有盆腔巨大包块;泌尿系统急性炎症性疾病;其他系统恶性肿瘤或转移瘤;精神疾病,无法配合完成本次超声检查者。

患者的年龄32-58 岁,平均(45.68±2.37)岁;孕次1-4 次,平均(2.34±0.34)次;产次1-4 次,平均(2.16±0.37)次;体质指数为21.52-26.39 kg·m-2,平均(23.96±0.41)kg·m-2。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盆底2D 及4D 超声检查。选择美国GE 公司生产的Voluson E10 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选用频率为4-8 MHz 的RAB4-8L 容积的超声探头,行二维超声扫查时探头摆动角度为70°,四维探查时探头摆动角度为85°,使用频率为6-12 MHZ 的腔内容积探头,其最大扫描角度为195°。行超声检查前需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叮嘱其排空直肠与膀胱,检查时保持截石位,调整髋关节角度,使其处于屈曲及外展状态。于超声套头上涂抹耦合剂,随后将探头放置于大阴唇间,使探头与大阴唇完全贴合后行盆腔脏器检查。行盆腔2D 超声检查时,于正中矢状面获得清晰图像,合理调整参照点,随后将其转移至耻骨后下缘部位,再自前向后依次行盆腔脏器检查,仔细观察直肠及膀胱后壁等部位清晰。采集患者最大Valsalva 动作下及静息状态下现象图像,详细记录两种动作下肛提肌相关数据。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种超声检查静息状态下的盆底超声参数;(2)两种超声检查在最大Valsalva 动作下盆底超声参数比较;(3)将临床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盆底2D 超声与盆底4D 超声检查在女性前盆腔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和诊断的一致性。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种超声检查在静息状态下的盆底超声参数比较

盆底2D 超声及盆底4D 超声检查在静息状态下裂孔横径、裂孔面积、裂孔纵径、肛提肌夹角对比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种超声检查在静息状态下的盆底超声参数比较(,n=100)

表1 两种超声检查在静息状态下的盆底超声参数比较(,n=100)

2.2 两种超声检查在最大Valsalva 动作下盆底超声参数比较

盆底2D 超声及盆底4D 超声检查在最大Valsalva 动作下裂孔横径、裂孔面积、裂孔纵径、肛提肌夹角对比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种超声检查在最大Valsalva 动作下盆底超声参数比较(,n=100)

表2 两种超声检查在最大Valsalva 动作下盆底超声参数比较(,n=100)

2.3 两种超声检查诊断价值分析

经临床诊断明确前盆腔功能障碍性疾病阳性患者35 例,检出率为35.00%(35/100),阴性65例。盆底4D 超声在前盆腔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盆底2D 超声检查,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4。kappa检验显示:盆底2D超声检查一致性尚可(kappa值=0.535,P=0.000);盆底4D 超声检查一致性良好(kappa值=0.891,P=0.000)。

表3 两种超声检查方法在前盆腔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诊断结果(n)

表4 两种超声检查方法在前盆腔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n(%),n=100]

3 讨论

盆腔功能障碍性疾病是妇产科常见病症,特别是女性分娩后发病率最高。由于女性盆腔组织及结构较为复杂,部分疾病在早期无典型的临床特征或症状表现,故在疾病早期的鉴别诊断中极易误诊或漏诊,使其诊断存在困难性,从而延误最佳治疗时机[5]。

现阶段,临床对于前盆腔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采用MRI 检查、X 线检查、超声检查等方式,其中前两者检查通过观察膀胱与排便造影等可连续且动态观察膀胱颈的变化情况,但该方法在判断子宫脱垂、膀胱脱垂等疾病中存在不足,且MRI检查费用较高,在基层医院推广难度较大[6,7]。超声检查中主要包括传统的2D 检查及4D 检查,两种检查方法均具有无创性、检查费用低、操作便捷等特点,在临床应用中受到广泛应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盆底2D 超声及盆底4D 超声检查在静息状态下、最大Valsalva 动作下裂孔横径、裂孔面积、裂孔纵径、肛提肌夹角对比中,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盆底4D 超声在前盆腔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中诊断价值均高于盆底2D 超声,kappa检验显示:盆底2D 超声检查一致性尚可(kappa值=0.535,P=0.000);盆底4D超声检查一致性良好(kappa值=0.891,P=0.000),表明盆底2D 超声与4D 超声均可鉴别诊断女性前盆腔功能障碍性疾病,但盆底4D 超声检查应用价值更高,诊断一致性更强。

盆底2D 超声及盆底4D 超声检查均可测量患者肛提肌相关参数,行盆底4D 超声检查时能够增加冠状切面图像相关信息,同时图像可动态直观、立体定位、旋转等,经实时动态的图像变化更好的观察目标部位的活动情况,最为重要的是能够更加直观的观察病灶不同组织间的毗邻关系,为患者病情诊断提升准确度[8]。并且,盆底4D超声检查可实时显示动态图像,具有重复性高、无放射性、检查费用低等特点,可直观扫描探查病灶及其周围软组织情况,较好弥补了盆腔2D 超声检查无法显示动态图像及图像清晰度较低等不足,确保超声检查结果更加准确且直观[9,10]。

但是,因本次研究样本量小,加之盆腔结构的复杂性及分娩等因素影响,在后续研究中需进一步扩大研究样本量,采用多中心研究的方式对女性患者盆腔结构行深层次分析,以获得更加确切的诊断价值。

综上所述,盆底2D 及4D 超声均可鉴别诊断女性前盆腔功能障碍性疾病,但盆底4D 超声检查诊断价值更高,能在超声动态图像下直观观察盆腔情况,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参考,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障碍性裂孔静息
母牛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及防治
CCTA联合静息心肌灌注对PCI术后的评估价值
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患者静息态脑电功率谱熵的对照研究
裂孔在黄斑
猪繁殖障碍性病毒病鉴别诊断及综合防控
腹腔镜联合胃镜引导下治疗食管裂孔疝合并胃间质瘤的临床应用
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联合胃底折叠术治疗食管裂孔疝三例术中测压
首发抑郁症脑局部一致性静息态MRI对比研究
先天性乙状结肠裂孔疝致小肠梗阻1例
氯米芬结合热敏点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3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