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家长对专门学校的态度误区及引导

2023-08-07 11:07滕洪昌辛佳娜盛翰文
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 2023年2期
关键词:学生家长初中生家长

滕洪昌 辛佳娜 盛翰文 石 越

一、引言

专门学校是对具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学生进行教育矫治的重要场所①路琦,郭开元,刘燕,张晓冰:《新时期专门学校教育发展研究》,载《中国青年研究》,2018 年第5 期。,一直以来为矫治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学生做出了重要贡献,让数以万计的迷途青少年重新走上人生的正轨。2020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国家要加强专门学校建设,专门学校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由于历史的原因,这类学校曾给人以“坏学生,差学校”的“污名化”印象,这种印象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专门学校的发展陷入了困境,即使2006年政府为减少这些印象,在法律条文②2006 年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里将工读学校修改为专门学校,但是这些态度误区依然存在。以往研究表明,家长对专门学校的不接受以及理解偏差是造成专门学校发展困境的重要原因①于辉:《我国工读学校的发展困境与未来出路》,载《少年儿童研究》,2020 年第4 期。。例如家长对于“标签效应”的担忧,“标签效应”常与污名化相联系,将人性有关不良行为的低劣强加在专门学校学生之上。长此以往,“工读生就是不良少年甚至少年犯”的社会评价为这些学生以及专门学校扣上了难以摘掉的帽子,进而影响家长对专门学校及其学生的态度。

除此之外,由于关于专门教育的法律体系不够完善,专门学校的招生制度仍存在不稳定、不一致的问题,这也导致家长不清晰专门学校的定位和职能,当孩子出现问题时容易病急乱投医,将孩子送入不规范的戒断学校,给孩子造成身体上和心理上的双重伤害。专门学校学生家长作为实际接触专门学校的群体,调查他们对专门学校的看法有利于改进专门学校的工作。同时,刚步入青春期的初中生有着复杂的身心发展特点,容易出现不良行为。并且,初中生与专门学校学生年龄相仿,将两类家长的调查结果进行对比更能发现专门学校如今的问题。因此,有必要调查初中生家长和专门学校学生家长对专门学校目前存在的态度误区,以助推专门学校的建设和发展。

二、调查方法

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包括两部分:初中生家长和专门学校学生家长。按照方便取样的原则,共调查了沿海某省初中生家长514名,西南某省某专门学校学生家长71名②专门学校学生家长全部为警送生家长,因此被试数量较少。。初中生家长和专门学校学生家长的人口学变量情况见表1。

表1 :初中生家长和专门学校家长的人口学变量情况

2.调查工具

采用自编问卷《青少年家长对专门学校的态度误区》进行调查,该问卷共20个题项,包含四方面内容:个人基本情况(性别、年龄、户口类型、受教育程度)、对专门学校的了解程度、对专门学校的态度(认知、情感、行为倾向)、对相关法律的了解程度以及专门学校学生家长对专门学校教学和矫治效果的认可程度。初中生家长和专门学校学生家长都需完成问卷的1-17题,而18-20题(对专门学校教学和矫治效果的认可程度)针对专门学校学生家长进行施测。

3.调查程序

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心理学大三本科生担任主试,征得家长本人、专门学校负责人同意后,利用问卷星平台向其发放电子问卷进行调查,调查时间为5-10分钟左右。

三、结果

1. 对专门学校的了解程度

对专门学校了解程度如表2所示,了解过专门学校的学生家长仅占总调查人数的13.33%,其中专门学校家长中有28.17%了解过专门学校,初中生家长中仅有11.28%。值得注意的是,在调查专门学校学生家长关于学生在专门学校就读的情况时发现,有29.58%的家长对此有隐瞒的倾向①隐瞒倾向是指其孩子在专门学校就读,但该家长并没有承认(在相应的题项上做否定回答)。。

表2 :家长对专门学校的了解程度百分比

2.对专门学校的态度

问卷中8-10题从认知角度针对学生家长对专门学校的态度进行了调查。在关于专门学校学生就业限制的问题上,70.23%的初中生家长和66.19%的专门学校学生家长对专门学校就读经历会成为就业阻碍的问题持反对态度,并且74.51%的初中生家长和67.61%的专门学校学生家长对在经过专门学校矫正之后未成年人会“重操旧业”的问题上也持反对态度。在提及进入专门学校的学生的不良行为会相互影响时,初中生家长有54.67%持反对态度,45.33%持肯定态度。而专门学校学生家长中有64.79%持反对态度,35.21%持肯定态度。也就是说,相比于初中生家长,专门学校学生家长认为专门学校学生的不良行为相互影响的程度较低。但在专门学校学生家长中,仍有部分家长(7.04%)非常认同在专门学校就读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会相互影响。

问卷中11-13题从情感角度对学生家长对专门学校的态度进行考察。在提及关于原普通学校在专门学校学生的接收问题上,43.77%的初中生家长和43.66%的专门学校学生家长认为经过专门学校矫治的未成年人原普通学校不会再接收,并且表现出担忧。然而,还有过半的家长认为原学校会接受专门学校矫治后的学生,即大部分家长对此情况并不担忧。在调查中,有58.95%的初中生家长和53.52%的专门学校学生家长认为当身边有经过专门学校矫治的人员时可能会出现焦虑和恐慌的情绪,并且有51.36%的初中生家长和50.70%的专门学校学生家长认为当邻居或者亲戚曾经有受过专门学校矫治的人员或者正在参与矫治的人员时,可能会对其邻居或亲戚产生抵触情绪。也就是说,不论是初中学生家长还是专门学校学生家长,都有超过半数的人会因为周围的人是专门学校的学生而产生一些不好的情绪。

问卷中14-16题从行为倾向的角度对学生家长对专门学校的态度进行考察。在调查中发现,不论是初中生家长(56.23%)还是专门学校学生家长(57.75%),大部分家长都愿意接受有过专门学校矫治经历的学生成为他们孩子的同班同学。当提到将自己的孩子送往专门学校时,有53.11%的初中生家长认为即使他们的孩子出现了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也不愿意主动把他们送到专门学校。而专门学校学生家长中,有60.56%的家长愿意将孩子送进专门学校。值得肯定的是,92.42%的初中生家长和90.14%专门学校学生家长都愿意帮助受过专门学校矫治的未成年人回归家庭、学校和社会。

3. 对相关法律的了解程度

对于学生家长与专门学校相关法律了解程度的结果如表3所示。调查数据显示,仅有22.74%的学生家长对相关法律达到了了解及以上的程度,并且不论是初中生家长(22.37%)还是专门学校学生家长(39.44%),都对相关法律了解程度很低。

表3 :学生家长相关法律了解程度

4.专门学校学生家长对专门学校教学和矫治效果的认可程度

调查数据显示,有54%的学生是因为抽烟、喝酒、逃课、厌学、网络成瘾等不良行为被送进专门学校的。专门学校学生家长关于专门学校矫治效果的相关调查问题显示,88%的专门学校学生家长认为他们的孩子进入专门学校后,原有的不良行为有所减少。86%的专门学校学生家长对专门学校现有的教学模式表示满意,其中56%为非常满意,30%为比较满意,因此,本次参与调查的专门学校的现有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成果是值得肯定的。

四、态度误区的原因

1.个人层面

在调查专门学校学生家长关于孩子在专门学校就读的情况时发现,有少部分家长对此有隐瞒的倾向并且认为专门学校中的不良行为会相互影响。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家长自身对在专门学校就读的孩子缺乏心理认同感或者碍于自身尊严而刻意隐瞒。此外,与本次调查结果相一致的是,有相关研究表明,大多数父母由于种种原因不愿将孩子送往专门学校就读①管奇刚:《我国工读教育未来发展路径选择探究》,载《青少年犯罪问题》,2018 年第5 期。。这可能是因为部分家长担心专门学校的氛围差,孩子在学校会认识许多具有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的青少年,从而沾染上更多的恶习。其次,也可能是因为有部分家长认为将孩子送往专门学校会给孩子贴上“不良标签”,这就等同于向其他人宣告自己的孩子在某些方面存在问题,从而影响孩子今后的求学、就业。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无论是专门学校学生家长还是初中生家长,绝大多数父母都重视子女的发展与教育,这是无可争议的事实。正如我们在现实中所看到的,家长努力为孩子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希望尽量避免一些风险因素,这一点也可以在调查结果中得到验证,如调查数据显示家长担心孩子在专门学校出现“交叉感染”的情况。但在行为倾向层面,两类家长却大都愿意接受有过专门学校矫治经历的学生成为他们孩子的同班同学,这说明了大多数家长愿意给予专门学校学生改过自新的机会,但是这一结果也可能受到了社会赞许效应的影响,即家长可能并未表露出其真实的想法,导致其情绪和行为倾向层面出现矛盾。

2.学校层面

我国专门学校的发展从萌芽到如今,共经历了创办(1955-1977年)、复办(1978-1998年)、改革(1999 年至今)三个时期。每个时期的专门学校都具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各个阶段不同的发展模式也使公众产生了对专门学校不同的印象。因此,部分家长对专门学校的理解偏差可能也和其发展历程有关。

在创办初期,专门学校快速发展,具有福利性和强制性的特点,采取半工半读的形式,这种强制性的特点也为公众产生对专门学校的态度误区埋下伏笔。创办后期,专门学校因受到“文革”影响,全国的专门学校几乎都处于停办状态,但是“文革”时期的混乱使未成年人犯罪率陡然飙升,同时居高不下,因此在复办阶段的前期主要目的是降低由于混乱时期导致的高犯罪率,这也就产生了工读生是“差生、坏生”的刻板社会印象①姚建龙,孙鉴:《从“工读”到“专门”——我国工读教育的困境与出路》,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2017 年第2 期。。随着我国立法系统的逐渐完善,专门学校强制入学的方式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因此在改革时期部分专门学校进行转型。转型之后的专门学校主要招收具有学习障碍、网络成瘾、夜不归宿等不良行为的学生,出现违法甚至犯罪行为的青少年只占极少部分。但这也导致了生源混乱等问题,使得部分家长担心出现专门学校学生之间交叉感染②熊伟:《我国工读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载《青少年犯罪问题》,2011 年第5 期。等问题而拒绝将孩子送入专门学校。

除此之外,家长对专门学校的不信任也可能与目前专门学校的复杂性和发展的不确定性有关。目前,我国的专门学校没有统一的办学标准,使得每个专门学校有不同的办学模式,并且或多或少地存在教育、管理等方面的一些问题,这就极大地增加了专门学校自身的复杂性,从而使家长对教育矫治效果产生了质疑。有调查数据显示,超过一半的专门学校教师认为在专门学校中亟待解决的便是学校的教学目标以及办学标准问题③刘玮,江雅丹,刘希:《社会组织第三方评估机制:逻辑起点、实践及优化》,载《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20年第2 期。,甚至有部分专门学校直接套用普通学校的教学评价标准,忽视了专门学校学生的特殊性和教学评价的特殊性,从而出现一些教学问题。另外,由于社会的变化,学校的招生标准仍处于不断调整阶段,这就使得专门学校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不确定性,让部分家长担心孩子在专门学校就读后未来的发展情况。

此外,专门学校的教育矫治存在欠缺是部分家长对其产生态度误区的重要原因。在招生方面,多数学校的教育设施不支持对有严重不良行为的学生进行教育矫治,例如有些专门学校由于没有警察派驻学校,所以较难控制一些存在严重不良行为的学生,甚至会影响在校的其他学生。在管理方面,有的专门学校之前采取一日一放制度,但是由于离家远、家长忙于工作等原因,孩子有部分时间脱离了家长和老师的监管,在此时期他们可能会再次接触不良环境,从而减弱教育矫治效果。目前有部分专门学校采用寄宿制或相对封闭的管理方式,以期望对学生进行更快更好的行为矫治,但是这种方式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自由而受到了社会的质疑。在德育和法治教育方面,由于专门学校教师的相关知识不专业、不系统,部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矫治的专业性和科学性与现实需求有着较大的差距。且部分学校也存在忽视法律教育课程的现象,使得教育矫治方法单一,效果较差。此外,专门学校师资力量薄弱,与普通学校相比,教师福利待遇低、教师职业倦怠较高,这也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专门学校的发展。

3.社会层面

调查结果显示,了解过专门学校的初中生家长在总调查人数中占比较低,绝大部分的初中生家长对专门学校本身并不了解,因而对专门学校产生顾虑,相关部门对于专门学校的宣传力度还有待增强。

除对专门学校本身了解较少外,调查结果还显示,部分家长对专门学校的相关法律也知之甚少。尤其是在专门学校学生后续教育的问题(例如,学生矫正成功后是否可以返回原学校)上,不论是专门学校学生家长还是初中生家长,都有部分家长对此有所疑虑,他们担心孩子进入专门学校矫正成功后无法将学籍转回普通学校,影响孩子日后的就学问题。因此,家长可能宁愿不矫正孩子的严重不良行为或行为偏差,也不愿意主动将其送进专门学校。而该问题已在相关法律中明确规定:“对转入专门学校的学生,应当保留学籍,原决定机关决定转回的学生,不得拒绝接收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第十二条,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官网,http://www.moe.gov.cn/srcsite/A02/s5911/moe_621/202106/t20210601_534640.html,最后访问日期2023 年4 月7 日。”。这正是部分家长对专门学校相关法律了解不足的充分说明。而查找专门学校的相关法律规定可知,到目前为止,尚没有一部关于专门学校教育制度完整的总领性法律或行政法规②尤伟琼,王丽萍:《演变与推进:专门学校教育制度的困境与重构》,载《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 年第6 期。。相较于专门学校教育的多元性质和专门要求,现有的专门教育立法难以满足专门学校建设与专门教育工作的发展需要。

除此之外,由于专门学校的特殊性,专门学校在师资力量、学校基础设施保障、管理等方面的资金投入远远高于普通学校,一般家庭难以承担。例如,有调查数据显示,2016年深圳市某专门学校学生一年的学费约一万五千元,因此,经济条件一般的父母没有能力将孩子送入专门学校进行针对性矫治。此外,专门学校学生心理与行为问题的改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对他们的矫治教育需要较长的时间。但是,部分家长由于在前期看不到孩子较为明显的矫治效果而选择让孩子退学进入其他学校。同时一些地方政府可能也考虑到这些情况,在政绩考核等压力下,减少了对专门学校的资金投入。

五、引导措施

专门学校的特殊的办学性质和教育形式已被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可以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③鞠青:《中国工读教育研究报告》,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 年版,第58 页。。有学者指出,专门学校陪伴式的教育不仅可以及时且有效纠正孩子的问题行为,同时也可以弥补学生以前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不足,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塑造更为健康的人格④刘江:《青少年偏差行为形成与再造—一种日常社会互动中反抗与适应》,载《当代青年研究》,2015 年第4 期。。但是,通过调查的结果分析可以看到,无论是专门学校学生家长还是初中生家长对专门学校的有关法律制度、教学模式等方面了解较少,甚至部分初中生家长存在对专门学校的态度误区。故应针对调查中家长对专门学校的误区采取一定措施,将心理引导、价值观革新、法制宣传、政府政策等有机融合统一。

1. 重视心理因素,合理有效归因

想要从根本上消除态度误区,离不开家长在情感、认知、行为倾向三个层面的改变。

一方面,对专门学校学生家长与他们孩子之间可能出现的亲子问题进行心理辅导,使家长正确看待孩子的不良行为,了解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用理解替代批判,维持稳定的情绪体验。同时使家长明白孩子是处于发展当中的人,具备一定的发展潜力,对孩子一味的放纵是不可取的,身为家长更应该关注孩子的长远发展,正视孩子犯下的错误,承认孩子因为行为失当、心理适应不良、道德感欠缺等伤害他人的事实。继而积极寻求有关部门的帮助,将孩子送往专门学校进行教育,积极配合学校的要求。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让孩子重新改过自新,包容沟通,重新走向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职业观,努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另一方面,针对初中生家长对专门学校的误解可以通过开展相关讲座,邀请相关教师、机关人员现身说法等方式引导家长改变对专门学校的错误认知,树立专门学校的正面形象,也更好的让初中生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适时调整,防微杜渐。此外,无论是调查中发现的专门学校学生家长对孩子在专门学校就读的隐瞒倾向还是初中生家长对孩子的“讳疾忌医”,都说明需要通过开设以学校为中心的家访、家长会、亲子活动、心理辅导进行价值观革新,从重“面子”转变到重“关注人”,从重行为表现转变到重情感体验,最终促进行为的转变。

2.转变教学模式,搭建宣传平台

专门学校自身应开展多元化教育,例如价值观教育、生命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在进行教育矫治的同时,发展他们的兴趣,帮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满足专门学校学生健康向善发展的需求,也为他们今后继续求学或顺利就业奠定基础,扩大自身的招生优势。

除此之外,专门学校也应让公众看到自己出色的教育矫正能力。随着社会的开放和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每个人现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必须思考如何利用日新月异的网络世界,引导初中生家长和专门学校学生家长消除对专门学校的态度误区①关颖:《专门学校学生的家庭问题及其对家庭教育指导的启示》,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2018 年第4 期。。相关学校应该拓宽视野、创新模式,以科学的网络资源知识为蓝本,如可以利用音频、短视频、APP、微信公众号推文等,搭建信息活动平台,拓展家长交流学习渠道,增加家长了解专门教育的机会。注重引导家长学会客观看待孩子的不良行为,帮助家长开发自身教育潜能的同时了解专门学校学生的日常生活和专门学校教育矫正的方式,充分认识到专门教育的职能与定位,正视专门学校,从而尽可能地消除误解。

3. 加强法律宣传,增进制度了解

法制意识淡薄是专门学校学生家长和初中生家长共同存在的问题,这也是他们对专门学校教育模式有所误区的直接原因。因此,以全社会为范围进行专门学校法律制度的宣传非常必要。可以通过以社区为单位制作法律宣传板,以电视台为平台播放相关法律知识的公益广告等各种多元化的宣传方式,让家长了解专门教育、专门学校以及相关法律,减少家长对专门学校和专门教育的误解,让家长们意识到孩子进入专门学校学习是为了更好的对其进行矫正,是为了促使孩子的健康成长,从而提高家长对专门学校的认同感。

4. 因地制宜,加大重视力度

进一步消除家长的态度误区还可通过实地考察专门学校、进行切身体会的方式来进行。我国面积辽阔,情况复杂,各地不可能采取统一的措施进行专门学校的建设,这就需要各地政府依据实际情况开办专门学校的和设定教学模式。例如我国部分省份目前没有一所公立的专门学校,相关部门应该在此方面做出努力。除此之外,国家应重视专门学校的长期发展,在规划建立相应数量的专门学校时,也要保障他们能够高质量的发展。政府应该加大对专门学校的资金投入,帮助专门学校克服在办学过程中遇到的资金、师资、管理、场地等困难。同时,教育部门、公安机关、检察院、社会组织、研究机构等应联合起来,共同推进专门学校办学标准化的发展。

因地制宜,多措并举,重视专门学校的教育,才能让家长充分认识到国家对专门学校的重视和支持,才能深刻理解专门学校教育矫正的重要性,也会更加放心地将自身有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的孩子送到专门学校进行教育矫正,不会因此彻底放纵孩子或不管孩子。

结语

专门学校是普通学校与司法系统的缓冲地带,隔离了罪错青少年原本的不良环境,弥补了普通基础教育的不足以及原生家庭缺失的情感和性格教育,可以让罪错青少年处于多重保护的环境之中,从而降低他们再次出现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可能性。在近三年未成年人犯罪有所抬头的背景下,专门学校在预防未成人犯罪中的作用愈发重要。当我们试图通过专门教育的途径对罪错青少年进行及时转化和挽救时,公众对专门教育的误解甚至是排斥显然无益于未成年人的矫治①于辉:《我国工读学校的发展困境与未来出路》,载《少年儿童研究》,2020 年第4 期。,而家长作为未成年人教育的第一责任人,他们对专门学校和专门教育的认识尤为重要。因此,无论是初中生家长还是专门学校学生家长,均应该树立对专门学校的正确观念,这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才有可能实现。

改变专门学校及其学生在大众眼中的刻板印象、树立正面形象,是促进专门教育发展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让更多的家长了解专门学校,消除态度误区更是让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得到及时矫正的重要前提。因此,我们需尽快建立政府引领——学校落实——社会辅助的专门学校发展体系,多措并举,为专门教育的发展推波助力。

猜你喜欢
学生家长初中生家长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客户告知书)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人兽表演
家长对学校满意度调查研究
农村中学“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教育方式研究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