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高段“理解为先”的大单元教学*
——以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大单元教学为例

2023-08-15 04:50刘晓芳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20期
关键词:表现性概念课文

刘晓芳

(清华附中合肥学校 安徽合肥 23000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出台后,更加“突出语文学科的时代性和典范性,注重课程内容与生活、其他学科的联系,注重听说读写的整合,促进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小学语文高段“理解为先”的大单元教学遵循新课标理念,结合统编教材双线组元的特点和学情,梳理了小学语文高段4-6年级的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统整单元教学内容,形成各个年级的大单元教学设计体系;提炼大概念、设计表现性任务、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开展“理解为先”的大单元教学。

一、概念的界定

(一)“理解”是什么

谈及理解,有众多含义。作为教学意义的“理解”,其理论基础主要依据布鲁姆的教学理论,教育目标分类中,关于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我们认为的“理解”是学生在语文学科的学习过程中进行的意义建构活动和学习迁移活动,是在布鲁姆的教学理论基础上,将“理解”分为解释、阐明、应用、洞察、神入、自知六个侧面。

(二)“理解为先”

我们所研究的“理解为先”,指的是源于格兰特·威金斯和杰伊·麦克泰格所著的《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这本书所提出的教学模式。它是一种以明确的学习目标为起点、以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为宗旨、强调评价设计先于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开展的教学设计模式,从而提升学习的效率,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它是清华附中合肥学校探索研究的全学段、全学科的课堂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灵魂。

(三)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

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指的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基于一个单元进行的整体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活动。在明确的学习目标统领下,教师对一个单元的语文学习内容和活动进行系统规划、整合,形成单元统整教学设计,开展相应的课堂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和落实语文单元学习价值,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其语文学科素养。

二、小学语文高段“理解为先”的大单元教学

小学语文高段“理解为先”的大单元教学,梳理统编小学语文4-6年级教材,统整单元教学内容,形成大单元教学设计体系。在大单元教学实践中,提炼单元大概念、设计表现性任务、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总结提炼出大单元教学的策略。

(一)梳理统编教材,形成大单元教学设计体系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统编语文教材、学生的学习实际和教师教学现状,结合学校实际,我们把研究主要定位在小学高段(4-6年级)的语文大单元教学研究。首先认真研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和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挑选本组研究的单元内容,分析生情和教材内容,再统整单元教学内容,撰写单元教学设计,然后再对课堂教学中的实践进行总结反思,形成单元教学的研究成果。如图1:

图1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理解为先”大单元教学设计研究步骤

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发展需求,有选择地开展专项主题内容的“理解为先”的大单元教学,由点到面,慢慢铺开,让研究更深入、更有针对性。在此基础上分年级整合语文单元教学设计体系,以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为例。如表1:

表1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理解为先”大单元教学设计体系

在大单元教学实践中,针对五年级语文下册所有内容提炼了与学生的学习场景、单元学习目标相一致的大概念、大情境和大任务。比如阅读单元教学的人文主题分别是“童年往事”“古典名著”“家国情怀”“思维火花”等,这样的单元教学在大概念的引领下以学习为主线、以学习者为中心,将诸多的语文要素与大概念有机地联系起来。把语文学习目标和学生的真实生活关联起来,让学习者在以真实问题为学习载体的大情境中,通过彼此关联的经验活动和学习共同体来完成大任务,进行意义建构、主动学习和团队互动。这样单元大概念、大任务和大情境形成一个整体,帮助学生在大脑中建立真实世界与故事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在听故事、讲故事、编故事的过程中,回忆童年往事,阅读古典名著,胸怀家国天下,碰撞思维火花,热爱读书、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从而形成语文学习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从整体考虑单元大概念、表现性任务和真实情境等,学习内容自然统整,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自然得到提升。

(二)小学语文高段“理解为先”的大单元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高段“理解为先”的大单元教学策略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环节:首先,对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学段具体要求,依据教材“双线组元”的编排特色,贯彻落实好课时的“练习系统”,基于核心素养的要求,提取单元学习的大概念。其次,围绕单元教学的大概念,对应单课学习重难点,设计表现性任务。然后整体研读单元教材内容,梳理单元课时教学的重难点,根据教学内容和表现性任务,选取适切的角度切入,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在“自学—共学—延学”的学习基础上完成学习任务。最后是进行单元整体的梳理,为了更好地达成学习目标,统整单元教学内容。以统编教材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为例。如图2所示:

图2 小学语文高段“理解为先”的大单元教学策略

本单元以“走近中国古典名著”为主题,安排了四篇课文:《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本单元的口语交际是“怎么表演课本剧”。本单元语文要素是对学生学会“初步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的训练,而要真正将“方法”转化为学生的能力,就要通过进一步大单元统整学习来完成。

1.明确大单元学习目标,提炼大概念

在语文大单元教学中,提炼大概念的方法有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核心观念来提炼大概念、依据学科的单元人文主题或者语文要素来提炼大概念、依据学生要达成的语文素养来提炼大概念和依据课文中的基本问题来提炼大概念。以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阅读教学设计为例,本单元以“走近中国古典名著”为人文主题,安排了四篇课文:《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本单元的口语交际是“怎么表演课本剧”。如表2:

表2 小学语文五年级第二单元提炼大概念的策略

第一,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来提炼大概念。语文课程标准是提炼大概念的主要依据,以语文课程标准中反复出现的核心观念来提炼大概念。比如语文课程标准中所提及的交流与沟通能力、思维能力、团队合作、多元文化与艺术审美等,以此为基准对其进行深刻解析,可以提炼阅读大单元教学的大概念。本单元从新课标总目标中提炼阅读教学的大概念是“学会阅读名著方法,习得独立阅读能力”,这是本单元学习后学生需要达成的目标和能力。

第二,依据学科的人文主题或语文要素来提炼大概念。统编语文教材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促进语文能力的发展,这也是我们提炼大概念的一个有效手段。比如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主题是“走近中国古典名著”,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也是形成课时教学大概念的依据。所以提炼出《草船借箭》一课的大概念是“走近中国古典名著”,它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需要引领学生全面了解中国名著,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景阳冈》是本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学生在第一篇课文的学习后形成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接着就要学习阅读方法了。这一课的大概念是“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课时大概念的设计也是从易到难,螺旋上升,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促进学生形成听说读写能力。

第三,依据课文中的基本问题来提炼大概念。从基本问题中也可以提炼大概念,如《猴王出世》是自读课文,选自明代吴承恩的长篇小说《西游记》,导读提示中有这样一个问题:“读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石猴是怎么出世的,又是怎么成为猴王的。”这是本课的基本问题,能够启发学生去思考和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了解石猴出世及成为猴王的经过,感受石猴的形象,这也就是本课时的大概念“阅读古典名著,了解主要内容”。

第四,依据学生要达成的语文素养来提炼大概念。站在学习者的角度来建构大概念,深入分析并挖掘学习者所能达到的理解高度,也是一种对学科大概念的挖掘方式。如《红楼春趣》选自清朝曹雪芹的长篇小说《红楼梦》,它是一篇自读课文,也是本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学生需要习得的语文能力和素养在本课中得到进一步的练习和巩固,所以本课时的大概念提炼为“读懂主要内容,感受民俗文化”。

2.实施大单元教学评价,设计表现性任务

第一,使用GRASPS(G——目标,R——角色,A——对象,S——情境,P——表现或产品,S——标准)架构表现性任务。由于GRASPS这些元素描绘了真实评估的特征,所以我们可以在任务设计过程中应用它们。我们使用这个缩写词创造了一个协助创建表现性任务的设计工具。每一个字母对应一个任务元素——目标、角色、对象、情境、表现或产品和标准。仍以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例,四篇课文和口语交际都围绕“怎么表演课本剧”这个表现性任务来进行教学的。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对于“选课文”“分角色”“怎么演”等方面的内容,教师先让学生自由交流,说说什么样的课文适合表演课本剧,角色应该怎样分配,要想演好课本剧需要做哪些准备。比如“选课文”,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选项或条件,让学生比较、判断,如在《祖父的园子》和《草船借箭》之间选择,通过回想两篇课文的特点,不难发现《草船借箭》的情节更跌宕、任务对话更丰富,更容易表演,所以《草船借箭》更合适。关于“怎么演”,教师可以出示一些由课文改变的剧本,或者结合课本剧表演的视频片段,归纳出讨论的重点:如何设计角色的台词、表情、动作等。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表现性任务:我是一名小演员,和同学们一起表演课本剧《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可以选择一个故事进行表演,根据同学们选的故事进行分组练习表演。如表3所示:

表3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表现性任务的GRASPS的内容

第二,设计表现性任务的步骤。在设计表现性任务时,首先要确定单元整合性目标,只有明确了目标才能设计出有针对性的表现性任务;其次分析学情和创设条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实际,以及班级和学校能创设的环境和人力资源等来设计表现性任务;再次创设任务情境,让学生在愉快的、真实的情境中完成表现性任务;接着设计评价标准,根据所学内容的学习目标,来评价表现性任务的完成情况,是否达成学习目标;最后梳理表现性任务的GRASPS是否完整。

3.组织大单元教学,创设真实学习情境

“理解为先”的大单元教学宗旨是使学习者的理解是可迁移的,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可持续性的理解。这就需要将所学的、需要理解的内容运用到有意义的情境中才能获得长久的成效,创设真实的情境进行课堂教学活动。仍以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为例,如图3:

图3 小学语文五年级第二单元创设学习情境的策略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四篇课文《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虽然内容和题材各不相同,但都是选自章回小说,都选自中国四大名著。本单元的课文,从根据名著改写的现代文到原著节选,体现了由易到难的编排顺序,并提示学生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可以猜测大致的意思。《草船借箭》叙述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短时间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而诸葛亮巧施妙计向曹操“借箭”,让周瑜的算盘落了空,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景阳冈》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性格。《猴王出世》则写了花果山上的一块仙石孕育出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的时候,因为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红楼春趣》讲的是宝玉和黛玉等人一起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依据教材和单元主题,笔者确定了本单元的大概念为“学会阅读名著方法,习得独立阅读能力”;根据学情,确定了“我是小导演”的单元大情境:学校小学期要进行课本剧表演,请同学们踊跃报名,改编故事,参与演出。此外,笔者增加了整本书阅读《三国演义》《西游记》等,重新调整了教材中原有的编排顺序,设计了“我是小编剧、我是小演员、我是故事王、我是小作家”四个表现性任务,展开真实情境下的大单元教学。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高段“理解为先”的大单元教学,教师确立单元整体备课意识,采用大单元教学模式。在明确的学习目标统领下,教师对一个单元的语文学习内容和活动(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进行系统规划、整合,形成单元统整教学设计,开展相应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其语文学科素养,形成了“大概念、大任务、大情境”大单元教学策略。

猜你喜欢
表现性概念课文
浅谈音乐课堂中的表现性教学提升策略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中国当代表现性水墨人物画的特色与发展
背课文的小偷
幾樣概念店
浅谈中国画的表现性
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
表现性任务设计的3个关键点
聚焦集合的概念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