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锻炼坚持性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2023-10-26 12:00程志伟周君华杨长建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个体维度

程志伟,周君华,杨长建,郭 敏

(1.鲁东大学体育学院,山东 烟台 264025;2.烟台市芝罘区康和小学,山东 烟台 264002)

0 引言

青少年学生主要的任务是学习文化知识和加强身体锻炼,就目前而言,青少年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已成为老生常谈的问题,虽然学习文化知识是必要的,但是这并不能成为阻碍青少年学生积极参与身体锻炼的理由.国家对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是高度重视的,2017 年国家体育总局等7 部门颁布的《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中指出,要增强广大青少年的体育参与意识,养成体育锻炼的基本习惯;2020 年10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提出,建立日常参与、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这些指导性文件都指出要养成青少年的锻炼习惯,锻炼习惯体现着锻炼在时间上的延续,需要从锻炼坚持性上着手研究.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有积极效应是公认的,长期坚持有规律的锻炼可以增加机体的免疫能力、提升睡眠质量、控制体重,同时还可以缓解学业压力、磨练意志品质.青少年处在身体发育的黄金时期,锻炼在学业和身体健康两项任务中起桥梁作用.因此,有效促进青少年锻炼坚持性是目前需要研究的问题.

1 概念界定

1.1 青少年

青少年按照年龄划分为10~19岁的群体,一般来讲,这一年龄阶段的人群大都处于受教育阶段,且多为初、高中学生.

1.2 锻炼坚持性的内涵

锻炼是一个汉语词汇,定义为一种利用计划性的、结构性的以及重复性的肢体活动来提高一个或多个身体部位的健康状况的体力活动,通过体育运动使身体强壮,培养勇敢、机智和维护集体利益等品德.坚持即意志坚强、坚忍不拔、有耐性,英文词典中坚持性译为“adherence”,意思是不畏艰险、坚持不懈地做某事,以达到预期目的.锻炼坚持性是2014年公布的心理学名词,其定义为个体在参与身体锻炼过程中有效实现预定的锻炼计划的程度.张力为等[1]认为,锻炼坚持性是指个体在体育锻炼活动时间上的特征,说明个体是否持久坚持有规律的体育锻炼,是衡量锻炼是否生成良好锻炼效益的重要中介变量.樊富珉[2]认为,锻炼坚持性是指个体长期、自愿有规律地进行体育活动的一种个人行为,如果想要增强体育锻炼坚持性,就要战胜体育锻炼期间的所有艰难和阻挠因素,坚持不懈地把体育锻炼贯彻到底.张克峰[3]认为,锻炼坚持性是指能够长时间、有规律地进行体育活动,以期从中收获心理、生理及社会效益的行为.

2 样本数据与研究方法

2.1 样本来源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东北师范大学、首都体育学院、天津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及鲁东大学的26位专家.

2.2 研究方法

通过CNKI数据库查阅有关青少年锻炼坚持性的相关文献,梳理青少年锻炼坚持性的影响因素,编制出有20个题项的调查问卷,问卷采用Likert 5级计分法,即几乎不影响(1分)、影响较小(2分)、影响一般(3 分)、影响较大(4 分)、影响很大(5 分),并借助问卷星发放调查问卷26 份,各学者对问卷所罗列的问题依次进行打分.经过十多天的时间回收问卷26 份,无效问卷为0,有效率100%.回收的数据采用SPSS 26.0 和AMOS 23.0 软件进行验证和分析,经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来检验问卷的信效度,在此基础上对青少年锻炼坚持性的影响因素进行证实.

3 数据分析

3.1 信度检验

对回收的26 份问卷进行信度检验.首先,以各题项的Pearson 相关系数为依据,对各题项是否保留进行判断.若某个题项的相关系数小于0.3,说明呈现的是弱相关,则需要剔除,相关系数大于0.3,则进行保留处理.检验发现,本问卷中有6个题项的Pearson相关系数小于0.3,对其剔除后剩余14个题项.信度检验以Cronbach’sα系数为判断依据,标准是该系数是否大于0.7.如表1 所示,本研究四个维度的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905、0.923、0.876、0.847 均大于0.7,达到较好的水平,且总体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92,说明对题项进行科学的取舍之后,问卷达到较好的信度检验标准,具有说服力.

表1 量表各维度一致性系数(n=26)

3.2 探索性因子分析

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即KMO 值大于0.700,Sig.(显著性)小于0.05.KMO 值表示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KMO 值越接近1 表示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越强.数据分析结果如表2 所示,KMO=0.793 表示各因素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巴特利特球形检验χ2(近似卡方值)=2 730.357,Df(自由度)=81,Sig.=0.000.对比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的两个条件,本研究中的KMO>0.700,Sig.<0.05,表明数据各因素之间相关性较强,且达到显著水平,可以对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

表2 KMO与巴特利特球形检验(n=26)

利用凯撒正态化最大方差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数据进行探索,得到如表3 所示的因子载荷矩阵.表3 的分析结果显示,各题项的因子载荷值均在0.5 以上,符合要求,说明各题项的效度水平较高.基于探索性因子分析正式建立青少年锻炼坚持性影响因素的结构模型.

表3 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n=26)

3.3 验证性因子分析

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到的青少年锻炼坚持性影响因素的结构模型有待进一步验证其适用性,所以需要对样本数据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在AMOS 23.0软件中运行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构方程模型,得到了个人因素、环境因素、学校因素、心理体验四个维度的青少年锻炼坚持性影响因素的结构模型与路径系数,如图1 所示.分析图1 发现,身体状况、运动兴趣、锻炼氛围、乐趣体验四者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说明这4 个因素与青少年锻炼坚持性相关性最为显著;其次,健康信念、锻炼动机、运动技能的发展、场地器材、课业任务、教学因素、成功体验七者与青少年锻炼坚持性的相关性也较强,相关系数均在0.80~0.90 之间;在学校因素中,政策执行因素的相关系数最低为0.58,但也大于0.5 的观测标准,说明模型有较好的拟合度.

图1 结构模型与路径系数

模型中的关键拟合指数如表4 所示,需要通过拟合指数来判断四因素结构模型的合理性.表4 显示:χ2=132.487,Df=64,χ2/Df=2.070(χ2/Df 的值需要小于3,且越小越有效);RMSEA(近似误差均方根)=0.054(RMSEA<0.08,说明模型的拟合程度在可接受的标准之内);其次,GFI,TLI,CFI,NFI数值均大于0.9,说明各指标的数值均在合理的范围内.综合上述说明,本研究建立的青少年锻炼坚持性影响因素的结构模型通过效度检验.

表4 各项拟合系数一览表(n=26)

4 青少年锻炼坚持性的影响因素维度分析

国内对青少年锻炼坚持性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反观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相关研究则较多.分析大学生锻炼坚持性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资料可以为本研究提供良好的借鉴.综合分析学者董宝林、毛丽娟、张欢、张春华等[4-7]对锻炼坚持性影响因素的研究,借鉴已有影响因素维度加之自编维度最终确定青少年锻炼坚持性的影响因素维度为个人因素、环境因素、学校因素和心理体验.以此作为青少年锻炼坚持性的影响因素概念模型的维度基础.

4.1 个人因素

4.1.1 身体状况

良好的身体条件是持续性进行身体锻炼的先决条件.2020年教育部一项调查报告显示,中小学生的肥胖率超过10%,肥胖问题引起高度重视.坚持锻炼对于肥胖者来说显然是很困难的事情.国外研究者认为,肥胖者在有监督的锻炼活动中,坚持的可能性极小[8-9].Epstein 等人[10]指出,肥胖者与正常体重的个体相比,对于锻炼活动仍表现出较低的参与性.此外,近视、疾病、抽烟和酗酒等也影响青少年锻炼的参与.

4.1.2 健康信念

信念是个体认为正确并坚定不移的观点,健康信念是个体对于健康的观点,它能够指导个体的身体活动,并以此建立个体的行为习惯[11].促进青少年自主锻炼活动的开展,是从树立青少年体质健康意识开始的,一旦青少年树立起良好的健康信念,便会产生维持好体质健康的行为倾向,从而主动投入到身体锻炼之中.健康信念注重考察和分析主观心理的发展过程,认为“锻炼结果预期”“健康危险认知”及“自我效能”等元素是个体锻炼行为转变的重要影响因素,当这类因素得到强化时,青少年主体的锻炼行为便会发生转变,能够更好地形成科学的锻炼习惯[12].

4.1.3 运动兴趣

运动兴趣是青少年对体育锻炼积极的心理倾向,是参与体育运动的原动力,影响着人参与运动行为的指向、强度和时间[13].对于青少年的教育要高度重视其身心发展的规律,不能一味让青少年被动学习,应从建立兴趣开始,化被动为主动.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所有新事物的学习和接受都是从培养兴趣开始的.素质教育推进、体教融合等都向我们传达着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自主学习,这就要发挥兴趣的先导作用.

4.1.4 锻炼动机

锻炼活动产生是指向一定的目标的.首先,需要是锻炼动机产生的基础,没有需要就不存在动机,只有需要没有满足需要的目标和诱因也很难构成动机.锻炼动机是推动个体参与锻炼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它能够引起并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且将该活动导向一定的目标,以满足个体的念头、愿望或理想.锻炼动机的强弱与锻炼坚持性具有很大的关联性.体育心理学中,研究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发现,个体的锻炼自我效能感越高,其参与锻炼的动机就越强烈,从而才能持续性地参与锻炼[14].

4.1.5 运动技能的发展

在“教会、勤练、常赛”视角下,学生掌握运动技能是“勤练”“常赛”的前提条件,如果做不到“教会”,就谈不上“勤练”“常赛”.“双减”政策的出台让更多的青少年有了自由支配的时间,可以有计划地参与体育活动和身体锻炼,但是自身掌握的运动技能限制了青少年参与性,例如单纯的以跑步作为锻炼手段,长此以往便会产生枯燥的心理体验,因此产生退出锻炼的消极情绪,而具备多样的运动技能则会促进青少年的锻炼坚持性.

4.2 环境因素

4.2.1 锻炼氛围

营造良好的锻炼氛围是青少年保持锻炼坚持性的有效干预策略.良好的锻炼氛围可以为青少年坚持体育锻炼提供一个积极的情景场域,有助于个体调节积极的情绪反应,提升环境的适应能力,进而保持锻炼行为;良好的锻炼氛围会在个体决定锻炼与否时提供决策依据,在周围同伴的锻炼行为及表现影响基础上调动积极情绪,并在同伴的示范、引领下从事体育锻炼活动.可见,浓厚的体育锻炼氛围有助于青少年以积极的情绪坚持体育锻炼活动,促使个体形成良好、稳定的锻炼习惯.

4.2.2 场地器材

参与体育锻炼的前提条件之一是具备场地器材,场地器材丰富、使用便利能有效促进青少年参与锻炼的积极情绪.基于首都体育学院张世平、骆秉全[15]对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所选的场地设施调查来看,近半数的学生会选择在学校参与体育锻炼,三分之一的学生选择去公园参与体育锻炼,极少数的学生选择去收费体育场馆或在家中锻炼,由于学校的管理制度,上学以外的时间学生并不能进入学校使用场地设施,这就对近半数学生参与锻炼产生影响.

4.2.3 父母支持

父母支持因素是父母鼓励子女行使自我决定权,并接受子女情绪、态度和反应的一种教养方式,既包括直接的行为示范或陪伴子女参加体育锻炼,还包括言语鼓励、暗示认可、倾听交流等无形的支持[16].此外,还包括一些经济上的支持,如购买运动装备、利用课余时间参与体育培训、到收费的体育场馆进行锻炼.父母支持能够有效地激发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的自主动机和决策能力,使青少年参与锻炼更加主动、活跃.

4.3 学校因素

4.3.1 课业任务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体育与健康课程常年被排除在主科之外,文化课程的学习远远凌驾于体育与健康课程之上,体育与健康课堂被其他主科教师占用也成为了普遍的现象,造成了许多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都没能够掌握1~2项运动技能.此外,课业负担过重、片面追求升学率、家长望子成龙梦,导致青少年学生大部分时间用来写作业、参加文化课补习班,导致青少年学生没有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去锻炼.

4.3.2 政策执行

近年来出台的一系列政策重申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性,《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均要开设体育与健康课程,其占总课时的比例为10%~11%,仅次于语文、数学.但是从学校层面来看,存在部分学校政策落实不到位、片面地追求文化课成绩和升学率、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开课率置若罔闻等问题,导致学生也不重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形成唯分数论英雄的心理,不在乎运动技能是否学会,从而限制了青少年体育锻炼的参与性.

4.3.3 教学因素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评价、教学内容、兴趣契合对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结束后的体育锻炼行为有深远影响,且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师得到学生的认可度越高、教学内容的实用性越强越有利于学生体育锻炼的坚持[17].体育与健康课程还应该教会学生制定科学的自我锻炼计划,以提高其锻炼坚持性.此外,体育教师应积极地探索新颖的教学方式,挖掘多样化的运动项目,才能够为学生后续的运动锻炼打下基础.

4.4 心理体验

4.4.1 成功体验

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如果感受到成功带来的喜悦,便会对其产生无穷无尽的追求[18].基于体育运动不断突破和胜负性的特点,当青少年在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成功习得动作、在比赛中灵活运用动作并以此取得比赛胜利,就会从心理上产生一种“我能够行”的成功体验,获得成功后的快感和冲动,刺激着学生的大脑神经,使学生不断产生积极的兴奋点,克服消极情绪,对其参与体育锻炼的主动性有很大的帮助.

4.4.2 乐趣体验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了在运动中获得乐趣的重要性.有关研究报告显示,青少年在运动中体会的乐趣感受是持续参与锻炼的首要动机,乐趣体验可以正向预测锻炼坚持性[19].基于体育运动胜负性和娱乐性的特点,在多数的情况下,成功者是少数的,大部分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目的是在体育运动中获得快乐的感觉.个体在锻炼中有积极的乐趣体验,会使个体更倾向于坚持锻炼;反之在锻炼中感受不到乐趣,则会阻碍锻炼意向的形成.

4.4.3 认知体验

认知体验指的是个体在接触某种信息或事物时,通过感知、理解和认识的过程,从而形成的心理感受和体验.青少年对坚持锻炼的认知体验应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对于刚接触体育锻炼的青少年来说,只是能够被动地理解规律性的锻炼是有益处的,而不是通过身体的感知获得的认识,只有亲身经历才能从中获取认知上的体验,从而产生良性循环.

问卷经过信效度检验,并剔除相关性系数低的因子,最终建立了一个包括个人因素、环境因素、学校因素以及心理体验四个维度14个题项青少年锻炼坚持性影响因素概念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青少年锻炼坚持性影响因素概念模型

5 提升青少年锻炼坚持性的对策

本文确立的青少年锻炼坚持性影响因素的四个维度,通过了数据检验,且14 个因素的可信度和有效度均在期望值以上,从而说明个人因素、环境因素、学校因素及心理体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青少年锻炼的坚持性,因此,提升青少年锻炼坚持性可以从这四个方面入手.

5.1 提升个人体育综合素养

提升青少年的个人体育综合素养是有效提升其锻炼坚持性的基础,身体状况、健康信念、运动兴趣、锻炼动机以及运动技能的发展反映着青少年的个人体育综合素养.以此为依据,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合理膳食、避免肥胖,抵制吸烟、酗酒等不良嗜好,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强化健康信念,坚定不移地追求健康的行为;培养广泛兴趣,发挥兴趣先导作用;提升锻炼参与动机,提高锻炼自我效能感;掌握多种运动技能是提升青少年个人体育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从而能够提升青少年锻炼的坚持性.

5.2 创设和谐的锻炼环境

影响青少年锻炼坚持性的环境因素包括锻炼氛围、场地器材、父母支持等三个方面,对青少年所处锻炼环境的提升也应针对这三个方面进行.首先,为青少年提供一个积极的情景场域,身边锻炼伙伴的锻炼行为能够有效地调动青少年的积极情绪,并且在同伴示范、引领下参与体育锻炼活动,这里所说的同伴可以是同学、同社区的朋友、家长等;其次,继续扎实推进全民健身圈的建设,让每位青少年都可以在10~30 分钟之内使用上健身器材,完善其参与锻炼的外部支持条件;第三,从家庭的角度来说,父母应该支持青少年的运动兴趣,鼓励青少年行使自我决定权,在精神上、物质上给予青少年最大的支持.

5.3 落实体育第三主科的地位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规定,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课时仅次于语文和数学,依旧是第三主科.政策文件的发布需要各个学校认真领会文件精神、贯彻落实文件要求,真正重视青少年的体育教育.提升青少年锻炼坚持性,学校要从课业任务、政策执行、教学因素三方面着手进行.首先,减少文化课课业负担是其锻炼坚持性在时间上的保障,并且合理地布置体育课后作业,让学生的家庭作业不只是脑力活动,更要融入身体活动;其次,保证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开课率,要将体育有关的政策落到实处,形成学校重视体育,学生热爱体育的学练气氛;在学校的因素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体育教师的教学质量,体育教师要善于开发教学内容,开展多元评价的方式,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提升个人的道德水平.

5.4 增强积极的心理体验

青少年锻炼坚持性影响因素在心理体验维度包括三个方面,即成功体验、乐趣体验、认知体验.在日常体育游戏和体育锻炼中,要丰富青少年的成功体验,比如学会某种复杂的运动技能、运用自身所学的运动技术赢得比赛、帮助同学掌握运动技术,对于初学某种运动技能来说,应适当降低对青少年的要求,让其产生“我一定能行”的信心;在运动中让青少年释放自我、体验快乐,有挥洒汗水的快乐、突破自我的快乐等等;增强青少年的认知体验也是提升其锻炼坚持性的重要手段,运动过程中友谊的建立、团队的合作、同伴的互助等都能够丰富青少年的认知体验,使其坚持体育锻炼.

6 结语

本文在梳理众多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挖掘青少年锻炼坚持性的影响因素,整合已有维度加之自编维度,编制成问卷并邀请26位高校的专家学者进行填写.对回收的问卷进行分析和检验,结果显示,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均达到了可以接受的水平,且通过数据进一步证明,影响青少年锻炼坚持性的因素主要有个人因素、环境因素、学校因素以及心理体验,可以通过建立的概念模型对青少年锻炼进行有效的干预.

本文存在一定的局限,即调查的样本数量较少、问卷中青少年锻炼坚持性的影响因素设置不全面,可能会导致问卷存在一定的误差和忽略部分因素的影响.但是,该问卷最终通过了信效度检验,可以作为参考依据.提升青少年锻炼坚持性是非常重要的,需要研究者后续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个体维度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光的维度
“五个维度”解有机化学推断题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How Cats See the World
人生三维度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