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现代汉语课程思政案例库建设与实践思考*

2023-11-06 01:22刘涛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3年15期
关键词:案例库现代汉语语言文字

刘涛

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 新疆石河子 832003

0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1]。这为多民族地区全面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指明了方向。笔者所在学校为民族地区的高校,现代汉语课程思政应与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结合,为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作出积极贡献。

目前,课程思政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诸多领域。知网上较少见到对现代汉语课程进行思政案例库建设的探讨,但其他学科有一些课程有相关研究,如段春辉等[2]的《〈羊生产学〉课程思政案例库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常桂英等[3]的《生物化学课程思政案例库的建设——以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为例》等。另外,一些公众号如“优慕课在线教育”有一些语言教学中的课程思政案例探讨,像《英语分析性阅读》等,但比较零星,不全面不系统。基于这样的考虑,笔者对现代汉语课程思政案例库建设理念和实践作些思考。

1 现代汉语课程思政案例库的建设理念

现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的一门语言类必修课程,如何让专业和思政结合,重要的是要解决思政元素的挖掘问题,为此要重视建设案例库资源,因为案例库是专业课与思政课协同育人的主要工具,现代汉语思政案例库的建设可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案例库也因课程、地域和学科等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建设理念。

1.1 注意与地域特色相结合

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是个多民族多语种地区,各民族的语言分别属于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和印欧语系,可为现代汉语课程思政提供丰富的语言素材。在讲解汉语的历史、汉语和其他民族语言关系的时候,可以展示我国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可以阐释新疆自古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领土的一部分,是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在讲解词汇部分的时候,可以分析汉族与各少数民族接触交往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的借词,汉语里有少数民族语言的借词,少数民族语言里也有汉语借词,这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最有力证据,是讲民族团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鲜活素材。新疆又是多方言的地区,在这里可以听到全国七大方言区的大部分方言,透过丰富的语言资源,可以听到众多各民族守望相助相亲相爱的故事。

1.2 注意与红色元素相结合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现代汉语课程思政要注意挖掘本地的红色元素。新疆有一支不穿军装的特殊部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成立以来,兵团广大军垦战士一手拿枪,一手拿镐,肩负起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重任。在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可以看到“爬犁”“抬把子”“坎土曼”等一件件带着锈迹的垦荒工具,默默诉说昔日军垦儿女战天斗地、誓将戈壁换新颜的奋斗历程;“地窝子”“干打垒”“窑洞房”等一张张仿佛带着泥土芬芳的黑白照片,仿佛在静静讲述军垦战士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开发建设团场的风雨历程。这些红色词汇都是汉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注意挖掘用内涵育人。著名诗人艾青曾写过这样一首诗——《年轻的城》:“我到过许多地方,数这个城市最年轻,她是这样漂亮,令人一见倾心;不是海市蜃楼,不是蓬莱仙境,她的一草一木,都由血汗凝成……”[4]这首诗写的就是“军垦名城”石河子市,这也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众多城镇的缩影。教师在讲普通话声调、音节结构、音变和节律等内容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朗诵这样的诗歌,在无形中浸润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爱国情怀,用红色元素传承红色基因。

1.3 注意与文化浸润相结合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5]。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这为新时代新疆文化建设提供了方向指引。现代汉语课程思政案例库建设最重要的是要用中华文化元素涵养学生的精神世界。在新疆这个多民族多元文化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文化传承最重要的载体,是促进文化润疆的重要资源和方式。语言的认同也是文化的认同,中华文化是由各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而来。比如,教师讲汉字,现在哪些国家和地区在使用汉字,可以从历史与国情教育入手,结合《说文解字》等典籍讲解中华传统文化;讲俗词俗语溯源,可以从历史文化教育入手,讲解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习俗和风尚等文化;讲亲属称谓英汉比较,可以从传统文化教育入手,讲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理解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课程思政与文化浸润是途径和载体的问题,两者结合得好,可以让案例生动,更能达到育人效果。

2 现代汉语课程思政案例库实践例示

有了案例库建设理念,还要结合课程建设好思政案例库资源。笔者以《现代汉语》(黄廖本)“绪论”部分为例进行思政案例教学实践。笔者在第一节“现代汉语概说”、第二节“汉语规范化和推广普通话”内容中专门设立案例,同时阐述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对于民族地区广大群众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对于乡村振兴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意义。

2.1 案例介绍

案例:全面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1.1 民族地区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要性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多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普工作,坚持从根本上打破各民族间的语言交流障碍,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培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疆是多民族地区,自治区“七普”数据显示,全区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0 920 098 人,占42.24%;少数民族人口为14 932 247 人,占57.76%,其中:维吾尔族人口为11 624 257 人,占总人口的44.96%,占少数民族人口的77.85%[6]。在新疆这个多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各民族的主要交际语,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利于协调社会生产生活关系、发展教育和科技事业、增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推动自身经济的发展,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

2.1.2 新疆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探索实践

自2018年秋季以来,新疆全面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覆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阶段相互衔接的教育体系,确保各民族学生基本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满足各民族群众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迫切需求,新疆和兵团在基层创办农牧民夜校,长期开办由专业教师讲授的推普课程,让广大群众能够多渠道多形式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逐步提高各民族群众同外界交流、掌握国家政策法规和现代生产生活技能的能力,再加上近年来各援疆省市的对口援助,极大地加快了民族地区推普进程和各民族现代化步伐,为促进民族团结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造了良好条件。

2.1.3 对民族地区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几点思考

1)妥善处理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民族语言文字的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我们要给各民族同胞宣传各民族一律平等的观念,保障推广和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健康和谐发展。要认识到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并不是同化其他民族语言文字,还要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国家法定的在全国通行的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少数民族同胞掌握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就能学到更多的科技文化成果,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也将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前景。要建立起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功能互补、共同发展的和谐语言关系。

2)传播优秀民族文化需要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我们要保护和传承好民族语言文化,同时还要把民族地区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出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就成为了传承沟通的载体和纽带。民族融合需要语言来交流,新疆扶持和弘扬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推动古尔邦节、开斋节、“那吾鲁孜”节、“那达慕”大会、抹黑节、巴罗提节等传统少数民族节庆活动,要向各族人民展示就需要国家通用语言作为媒介,促进多元文化融合发展。

3)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要形成常态化和长效化管理。好的管理能促进语言文字工作的健康发展。为此,我们要建立健全机制,配备好人员,保障相关经费投入,形成常态化和长效化的管理机制,将“童语同音”行动计划、“普通话+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农牧民青壮年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人群培训等工作同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起来,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给群众大力宣传身边的各类典型事迹,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氛围,让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深入人心,助推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最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2 案例点评

2.2.1 适用范围

现阶段,绝大多数的企业都已经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企业的管理中,并得到了一致的认可和好评。但是由于没有统一的规范和标准,使得企业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有障碍,信息的传递不够及时,所以这在无形中加大了企业的运行成本,基于这种情况,企业中应该制定统一的标准,这样不仅能够方便企业部门之间的沟通,同时能够避免由于信息的传递慢而引起的一系列问题。

本案例适用于现代汉语课程第一节“现代汉语概说”、第二节“汉语规范化和推广普通话”。本案例以新疆民族地区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例,强调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要性。其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政策和具体要求,理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对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意义。

2.2.2 思政元素

本案例的思政要点主要是“国家认同和民族团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素养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语言文字工作,新中国成立以来,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等规范化工作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巩固各民族大团结。”[7]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应紧紧围绕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来展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语言相通是人与人相通的重要环节。语言不通就难以沟通,不沟通就难以达成理解,就难以形成认同。”[8]这就要求各民族要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来进行沟通交流,这既是实现语言统一、依法治疆、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的需要,同时也有利于各民族群众实现自身发展,更好地融入社会,有利于获取先进的科技文化信息,有利于各民族群众脱贫致富,加快民族地区现代化进程,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造有利条件。

2.2.3 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1)通过案例讨论,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全国各地,尤其是近年来在民族地区和边远农村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取得的成就,并思考如何处理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民族语言文字之间的关系,更好地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2)帮助学生理解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与民族地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意义。

2.2.4 相关教学经验

汉语言文字有着悠久的历史,既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又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文化资源和文化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要树立好文化自信,首先就要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普及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化的水平实际上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指标。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许多西方国家都在利用各自的语言资源,重新制定与实施国家战略层面的语言战略,以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并扩大各自语言和文化的国际影响。因此,我们也应采取措施积极应对,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载体,在国际竞争中向国外输出我们的文化产品,赢得主动权,捍卫好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

3 结束语

高校的育人方向是“德”字当头,怎样全面做好立德树人工作是每位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在授课的过程中把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又可以达到育人的目的,值得教师深入思考。现代汉语课程思政案例库建设和实践还处于积极探索中,我们相信,在课程思政中进行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的融通,定会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的良好效果。

猜你喜欢
案例库现代汉语语言文字
心血管外科教学案例库的建设及应用研究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国内首个海事司法案例库正式上线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基于实践应用的基坑工程设计案例库建设研究
“楞”“愣”关系及“楞”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
评《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
MTI朝鲜语同声传译教学案例库建设研究
现代汉语中词汇性的性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