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段锦联合肌电生物反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自我动态平衡及肌电图特征的影响

2023-12-13 01:42吴建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3年12期
关键词:前肌腓肠肌肌电

吴建伟 穆 烁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江苏 南京 210000

偏瘫是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由于患者梗死部位或者脑部出血,传导运动的纤维束或运动中枢遭到损伤,导致患者运动功能被破坏,行动不便,严重影响其正常生活[1-2]。目前临床上采用现代康复与传统康复相结合的方式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传统康复治疗包括推拿、中药汤剂以及针灸等,现代康复治疗包括运动治疗、电刺激等[3-6]。八段锦是影响力最大的古代导引术,具有漫长的历史,包括八段动作,能够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对防治高血压、动脉硬化以及颈椎病等都有一定效果[7-8]。肌电生物反馈是指患者通过仪器放大机体肌电信号学会如何自我调节和训练的治疗手段[9-11],被广泛应用于脑卒中脑瘫患者的康复治疗中。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仅通过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效果不佳,难以达到预期康复效果,因此,本研究将八段锦与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协同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分析其对患者自我动态平衡以及肌电图特征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与分组以2020-06—2022-06 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康复治疗的100 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50例)和常规组(50 例),常规组男29 例,女21 例;脑梗死15 例,脑出血35 例;年龄46~78(59.64±9.32)岁。研究组男31例,女19例;脑梗死17例,脑出血33例;年龄48~80(60.24±9.82)岁。2 组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纳入标准:(1)患者及其家属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2)经MRI 或头颅CT 确诊并符合《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12]中的脑卒中标准;(3)单侧肢体瘫痪;(4)患者无严重精神障碍,能正常交流沟通。排除标准:(1)合并恶性肿瘤患者;(2)合并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患者;(3)合并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严重异常者;(4)依从性差,中途退出研究。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 治疗方法常规组给予患者常规治疗:(1)药物治疗:按时服用营养神经、抗凝血、抗血小板等药物。(2)运动治疗: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包括翻身训练、康复医生指导患者家属按摩腿部、做床上伸张训练、患侧上肢肌肉训练及走路训练。(3)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分别于患者下肢肌腱和胫骨前肌贴上电极片,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自动调节电流强度,患者根据显示器上的电信号图以及提醒做拉伸动作,1次/d,20 min/次,6次/周,连续治疗8周。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行八段锦治疗,包括左右开弓似射雕、两手托天理三焦、调理脾胃臂单举、五劳七伤往后瞧、摇头摆尾去心火、两手攀足固肾腰、攒拳怒目增气力和背后七颠百病消八段,训练30 min/d,早晚各1次,6次/周,共训练8周。

1.3 评价指标(1)对比2组自我动态平衡指标,通过平衡功能分析仪(世纪天鸿国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型号:Gaitview)检测2 组患者治疗前后站立位的重心单位面积移动轨迹长度、重心移动轨迹总长度以及重心摆动平均速度。(2)肌电图特征:包括胫骨前肌、股四头肌、腓肠肌均方根(RMS root mean square)振幅以及肌电积分值(integrated electromyography iEMG),采用WOND2000肌电图仪(上海伊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型号:YM0070007)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胫骨前肌、股四头肌、腓肠肌RMS 和iEMG 值。(3)运动功能:通过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13]评估,下肢34分,上肢66 分,总分100 分,分值越高说明运动功能越强。(4)自理能力:治疗前、治疗4、8 周后通过Barthel 指数评定量表(Barthel index,BI)[14]评估,该量表包括10 个维度,分值0~100 分,分值越低,表示自理能力越差。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5.0 分析处理实验数据,FMA、BI评分等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比较,组内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疾病类型、性别等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用χ2检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患者治疗前后站立位的自我动态平衡指标治疗前,2组患者站立时重心单位面积移动轨迹长度、重心移动轨迹总长度和重心摆动平均速度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站立位的重心单位面积移动轨迹长度、重心移动轨迹总长度和重心摆动平均速度均小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明显小于常规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站立位自我动态平衡指标比较 (±s)Table 1 Comparison of self-dynamic balance indexes in standing positio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he two groups (±s)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P<0.05。

组别常规组研究组t值P值n 50 50重心单位面积移动轨迹长度/(cm/cm2)治疗前4.59±0.81 4.56±0.68 0.201 0.841治疗后3.47±0.29*2.32±0.46*14.954<0.001治疗前349.19±50.49 354.32±49.88 0.511 0.610重心移动轨迹总长度/cm治疗后290.52±39.12*230.88±41.93*7.354<0.001重心摆动平均速度/(cm/s)治疗后12.96±2.32*9.78±1.90*7.498<0.001治疗前15.91±2.30 15.89±2.44 0.042 0.966

2.2 2 组患者治疗前后肌电图特征2 组患者治疗前腓肠肌、股四头肌和胫骨前肌iEM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常规组(P<0.05)。2 组患者治疗前腓肠肌、股四头肌和胫骨前肌RMS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RMS 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2~3。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腓肠肌、股四头肌、胫骨前肌iEMG比较 (±s,cm/s)Table 2 Comparison of iEMG of gastrocnemius,quadriceps and tibial anterior muscl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he two groups (±s,cm/s)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腓肠肌、股四头肌、胫骨前肌iEMG比较 (±s,cm/s)Table 2 Comparison of iEMG of gastrocnemius,quadriceps and tibial anterior muscl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he two groups (±s,cm/s)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P<0.05。

组别常规组研究组t值P值n 50 50腓肠肌iEMG治疗前0.05±0.01 0.05±0.02 0 1.000治疗后0.10±0.01*0.14±0.02*12.649<0.001治疗前0.09±0.02 0.09±0.01 0 1.000股四头肌iEMG治疗后0.13±0.01*0.17±0.02*12.649<0.001治疗前0.09±0.03 0.10±0.02 1.961 0.053胫骨前肌iEMG治疗后0.13±0.03*0.18±0.04*7.071<0.001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腓肠肌、股四头肌、胫骨前肌RMS比较 (±s,μV)Table 3 Comparison of RMS of gastrocnemius,quadriceps and tibial anterior muscl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he two groups (±s,μV)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腓肠肌、股四头肌、胫骨前肌RMS比较 (±s,μV)Table 3 Comparison of RMS of gastrocnemius,quadriceps and tibial anterior muscl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he two groups (±s,μV)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P<0.05。

组别常规组研究组t值P值n 50 50腓肠肌RMS治疗前15.04±0.16 15.11±0.20 1.933 0.056治疗后8.96±0.07*4.99±0.06*304.485<0.001治疗前10.21±0.20 10.16±0.19 1.282 0.203股四头肌RMS治疗后7.35±0.10*4.90±0.06*148.553<0.001治疗前9.06±0.11 9.10±0.16 1.457 0.148胫骨前肌RMS治疗后6.04±0.08*3.97±0.10*114.297<0.001

2.3 2组患者治疗FMA评分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上下肢FMA 评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上下肢FM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治疗前后FMA评分对比 (±s,分)Table 4 Comparison of FMA scores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scores)

表4 2组患者治疗前后FMA评分对比 (±s,分)Table 4 Comparison of FMA scores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scores)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P<0.05。

组别常规组研究组t值P值n 上肢50 50下肢治疗前17.22±2.06 17.19±2.05 0.073 0.942治疗后23.25±3.27*30.56±3.30*11.126<0.001治疗前29.33±2.65 28.78±2.70 1.028 0.306治疗后42.48±3.21*50.87±3.08*13.336<0.001

2.4 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8周后BI评分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BI 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 周后BI 评分均上升,且2 组治疗8 周后BI 评分高于治疗4 周后,研究组BI 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5。

表5 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8周后BI评分比较(±s,分)Table 5 Comparison of BI scores before treatment,4 weeks and 8 weeks after treatment in the two groups (±s,scores)

表5 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8周后BI评分比较(±s,分)Table 5 Comparison of BI scores before treatment,4 weeks and 8 weeks after treatment in the two groups (±s,score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同组治疗4周后比较,②P<0.05。

组别常规组研究组t值P值n 50 50治疗前47.26±2.36 48.03±2.41 1.1614 0.110治疗4周后59.95±3.21①63.24±2.99①5.303<0.001治疗8周后69.53±3.27①②72.42±3.12①②4.521<0.001

3 讨论

近年来,由于居民高糖、高盐饮食的过分摄入以及缺乏锻炼等,导致脑卒中的发病人群逐年攀升,而脑卒中主要的并发症是偏瘫,患者有肢体功能障碍,给生活带来极大不便[15-18]。肌电生物反馈通过仪器记录患者自身的病理信息,反馈性主动训练或调节自我行为,是一种新的行为模式,具有直观性、明确性等优势[19-20]。

中医把脑卒中归属为“中风”,中风是一系列脑血管疾病的总称,《景岳全书·非风》中记载“气虚则运血无力,血流不畅,而致脑动脉淤滞不通;阴血亏虚则阴不制阳,内风动越,携痰浊、瘀血止扰清窍,突发此病”由此可以看出,气血运行不畅,逆乱犯脑是本病的主要病机[21-24]。八段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具有疏通经络、滋阴助阳、活血生津的功效,能够促进人体血液循环,改善机体新陈代谢[25-27],通过整体调理机体,弥补西医治疗的缺陷。

表面肌电图是一种通过将电极放于皮肤表面,记录肌肉活动时生物电信号的无创检测手段,可以反映机体神经肌肉活动情况[28-30]。iEMG值是单位时间内肌电信号的面积总和,能够反映肌肉在单位时间内的收缩能力,是评估机体胫骨前肌、股四头肌和腓肠肌收缩疲劳度的常用指数,也是检测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关键指标,当机体iEMG 值增大时,表明各肌肉间收缩协调能力更好[31-32],本文中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腓肠肌、股四头肌和胫骨前肌iEMG均高于常规组,说明研究组肌肉收缩能力更佳,可能是因为在“双手托天理三焦”第1 段使机体肌肉得到充分的放松,上举吸气,不仅提高膈肌运动能力,还能调节全身气机,第2 段使胸胁部和肩臂部肌肉得到锻炼;第3段通过牵引增强两侧肌肉收缩能力;第4段反复拧转头颈,配合均匀呼、吸气,使颈部肌肉伸缩能力增强;第6段不仅增强腰腹肌肌力,还有疏通全身经脉的作用;第7段促进全身气血运行顺畅,具有增强全身肌肉和筋骨的作用[33-34]。RMS是单位时间内信号振幅的变化特征,可以客观反映患者肌肉的不良状况[18-19]。研究组治疗后患者RMS 明显低于常规组,推测八段锦治疗能够改善患者肢体肌肉不良状况,提高肢体运动功能,治疗后FMA评分高于对照组,提示研究组运动功能更好,与推测结果一致。本文中研究组治疗后各项动态平衡指标均低于常规组,BI 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提示研究组动态平衡能力更佳,八段锦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效果更好。

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八段锦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自我动态平衡能力、患者肌肉功能,减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提高其自理能力,加快患者康复进程。

猜你喜欢
前肌腓肠肌肌电
高频超声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腓肠肌病变的诊断价值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关于足三里、上巨虚和下巨虚穴定位的探讨
脚背痛、踝前痛竟跟这个姿势有关
步行支持带联合常规康复治疗脑卒中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效果观察
石氏三色膏治疗小腿腓肠肌损伤60例
经皮神经肌电刺激治疗上肢周围神经损伤的疗效
腓肠肌损伤的MRI临床诊断研究
女生穿运动鞋与高跟鞋步行腰背肌电比较
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盆底表面肌电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