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背景下对外讲好中国故事的路径研究

2023-12-19 09:24吴立中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韩新媒体学院
艺术品鉴 2023年33期
关键词:受众

吴立中(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韩新媒体学院)

影视剪辑指的是运用现代剪辑技术,对影视片段进行选择提取,根据作者设计的脚本,将剪辑片段排列组合,组成新的叙事框架,是对影视作品的二次创作。影视剪辑视频可以将文字、图像、声音等元素有机整合,通过传统剪辑和创造性剪辑技巧,烘托故事氛围,带动观众情绪,让读者产生共情。随着科技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已经换了崭新的模样,此时此刻,如何将中国新面貌展现给国外读者,如何把中国故事传播给全世界,已向国内媒体人提出了新的挑战。

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日渐融合的发展趋势下,当代媒体人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媒体,通过改变叙事结构、填充故事内容、变换叙事角度等方式,提高影视剪辑视频的质量,并通过这些视频,讲好中国故事,讲懂中国故事,将中国故事传递给世界。

一、媒体融合概述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丰富了信息传播的方式,以网站为核心的新媒体的出现对传统媒体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为了寻求新的发展方式与发展空间,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整合已不可避免,媒体融合的理念应运而生。媒体融合的理念可从广义与狭义两个角度进行解读,狭义上指各种媒介形态的融合,即将传统媒体的传播媒介与互联网进行整合而成的新型媒体,如电子杂志、新闻博客等,局限于媒介形态的改变;广义上的媒体融合则将传统媒体的各类要素与互联网的特性进行有机融合,如组织构造、运营方式、传播手段、版权所有等,将传统媒体的运作方式与互联网传播通道进行整合,其本质在于将商业资源共享,让媒体产品借助互联网的传播速度,以新的产品面貌、新的方式出现在大众面前。互联网数字压缩技术的问世则便捷了图像、文字、影像等数据产生的方式,让文字与影像、声音等元素进行多元化组合,极大地改变了传统媒体传播方式的单一性与乏味性,拓宽了受众群体的范围。同时,随着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发展,人们对趣味性与便捷性共存的媒体产品展现出更多的兴趣,媒体融合不仅可以延伸信息传播的渠道,更可以帮助媒体人在新闻报道的内容与质量上进行提升与创新,衍生出高品质、高内涵的媒体产品。

二、融媒体环境下影视剪辑技巧

(一)掌握影视剪辑基本功

影视剪辑通常指根据自己设计的脚本,截取需要的影视片段,再利用剪辑手段对其进行整合,将作者的创作意图进行融入,呈现出全新的内容,是在已经成型的电影或电视作品上进行二次创作。传统的剪辑方式通常应用于电影拍摄与电影制作,被称为剪辑基本功,同样也适用于影视剪辑的创作。

传统剪辑方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保障影视镜头的流畅感;二是保证影片段落转换的连贯性。从镜头流畅方面看,剪辑者在剪辑时应确保画面人物的动作及画面人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符合正常生活逻辑,如处理争斗场面与追赶场面时,必须确保目标人物的动作与关联人物的动作进行衔接,方向性清楚明晰,否则会让观众产生视觉错乱,对人物关系进行混淆。从段落转换角度看,剪辑者在剪辑时应遵循一定的叙事线,按照时间或其他关系对片段进行衔接,做到动与动相连、静与静相接,必要时可以省略部分符合常识的实际过程,如只截取飞机起飞与降落的片段,飞行过程不再赘述。

(二)把握影视剪辑关键点

影视效果的呈现往往取决于剪辑者对于剪辑关键点的把控,通过改变镜头连接顺序或镜头长短、音乐烘托等方式,可以积极调动观众情绪,让观众沉浸其中。影视剪辑关键点根据侧重点不同,可划分为节奏、情绪、动作三个方面。节奏剪辑点主要在于对长镜头与短镜头的把控,短镜头又称为快镜头,具有时长短、画面转换快的特点,通常用于营造急促与紧迫感,可以引起观众或紧张或激动的情绪波动。动作剪辑点指的是在人物动作遵循物理逻辑的基础上,对人与人之间的动作进行完整衔接,或对人物动作添加特写镜头,通过暗示作用,引导观众进入电影情境,通常用于悬疑电影的剪辑编排,营造一种耐人寻味的影视氛围。情绪关键点即指能够带动观众情绪,让影片产生预期中的戏剧效果,主要看作者对于音乐与画面的有效把控,因此,选取合适的音乐不仅可以凸显叙事节点,还可升华作品主题,提升视频质量。

(三)进行创造性技巧加工

传统剪辑保障了剪辑片段整体的连贯性,使画面衔接不突兀,观众不跳戏,对关键点的把握让剪辑片段重点突出,主题鲜明。在此基础上,创造性技巧的加入则是为了提升影片的艺术效果。常见的创造性技巧包括戏剧性效果剪辑、表现性效果剪辑和节奏性效果剪辑。表现性效果剪辑指的是在保证叙事结构不被打乱的前提下,将相关镜头集中,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或是将一些具有对比与类比作用的画面集中在一起,暗示隐含线索、内在含义,渲染影片氛围,调动观众情绪。戏剧性效果侧重于对影片整体叙事结构的把握,指通过运用戏剧创作中的各种技巧,让影片如戏剧般,主导观众的情绪起伏,突破空间界限,带给观众身临其境的观感。节奏性效果则在于对影片关键点的把控,在平铺直叙的前提下,通过运用长短镜头,营造出或忧伤压抑,或紧张刺激的气氛,带动影片高潮部分的到来。

三、融媒体视角下对外讲好中国故事的框架架构

(一)精选故事内容

对外讲好中国故事的目的在于将中国文化的精髓与中国理念传播给世界各国,让其摈弃之前对中国的固有印象,了解现阶段的中国国情,为世界还原真实的中国形象。对此,中国故事的内容选取就显得至关重要。在筛选中国故事时,应迎合主流价值观,内容积极向上,弘扬正能量,将大国气度展现给世界各国。

故事的选取可以从整体和局部两个方面进行选择,整体应侧重于国家层面,对中国的传统文化、风景建筑、美食文化等方面入手,用中国文化魅力感染国外读者,用中国的特色风貌吸引目标受众。局部则可以将目光集中在一个具体的城镇,通过记录一个城镇十年时间的变化,可以间接性的反映出中国在此期间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

同时,还可以记录普通人的一天,通过时间或空间上的顺序安排,对周围环境的刻画,记录现代中国普通的一天,用以小见大的方式,展现中国故事平凡的一面。

(二)遴选叙事话语

从叙事写作角度而言,语言运用可分为政治术语、学术术语、大众话语、网络话语等类型,不同的语言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因此,在讲述中国故事时,语言的选取应尽量贴近故事主题。国内主流媒体在进行文化输出时,多侧重于本国的相关语境,对国外目标读者的知识水平有一定的要求,因此,传播范围受限。与之相反的大众话语与网络话语则更贴近读者的日常生活,也更容易为目标读者所接受。随着国内媒体平台的迅速发展,不少国外用户对国内媒体平台的使用度越来越高,这也为中国故事的传播创造了条件,媒体人在新媒体平台进行故事创作时,则应该更多地使用大众话语,更加贴近目标读者的日常生活,引发读者的共鸣。

(三)找准叙事角度

叙事角度可简单概括为自序和他叙两个层面。之前,主流媒体对外讲述中国故事的方式主要为自序,通过中国新闻媒体人或国家的层面叙述中国样貌,只关注了传播者的思想传递,并未过多关注读者的接受程度,只注重单向输出的方式,并未起到良好的传播作用。融媒体时代的快速发展让媒体人的范畴从媒体公司、国家主流媒体拓宽至个人,自媒体的出现丰富了媒体内容,增加了媒体传播的形式。在进行中国故事的讲述时,可以不用局限于自序视角,还可从他叙角度出发,从国外读者与国际友人的眼里看待今日中国,同时,国外读者的讲述更加符合目标受众的思维方式,可信度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中国故事在世界范围的传播,并可以收获良好的传播效果。

四、运用影视剪辑对外讲好中国故事的路径探索

(一)打磨叙事话语,讲懂中国故事

汉语隶属于汉藏语系,其与西方主流媒体所使用的印欧语系,在句子成分、词汇意义、语法结构等方面存在着本质区别,给语言转换带来了困难与挑战。与此同时,汉语具有含蓄内敛的特征,叙事时习惯通过铺垫或者暗喻引出中心思想,以英语为代表的印欧语系则喜欢直截了当地切入主题,两种语言的表达习惯与思维方式截然不同。因此,在对外讲述中国故事时,常会出现“故事讲不通” “观众听不懂”的现象,此类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作者对叙事话语的把握程度不够,使用的语言过于本土化、生活化,由此造成了国外观众的理解困境。因此,在制作视频剪辑的字幕时,应综合考虑受众群体与叙事风格两方面因素。叙事风格的体现离不开字幕语言的运用,因此,字幕语言应尽量与视频主题保持同一步调,如在制作学术的相关内容时,因涉足专业领域,字幕语言应尽量使用专业术语,并进行标注,便于进行翻译,便于读者进行理解。而在制作与日常生活的故事内容时,语言应尽量偏向大众语言,必要时还可加入一些网络用语,紧跟时代潮流,拉近作者与观众之间的距离,也让作品更加贴近读者的日常生活,让读者能够设身处地,为故事氛围所感染,领悟视频想要表达的主题,融入故事情境中。

(二)选取恰当题材,讲好中国故事

过去,媒体在进行文化输出时,语言风格也多偏向于专业术语。然而,国外只有极少数对中国文化了解比较深的读者才能看懂,大部分读者则更关注国人的日常生活,更有甚者对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想要讲好中国故事,就应该摆脱传统的文化输出方式,跳出原有的传播内容,更多关注传统文化与国情的传播,真正从民众角度出发,将我国真实、接地气的一面展现给世界各国,引发各国读者的共鸣。因此,在选取故事内容时,既可以从国家的宏观角度出发,从美食、建筑、风景等角度出发,选取高质量的纪录片,截取需要的片段,根据主题设计好脚本,通过剪辑,将作者的观念注入其中,同时,还可充分发挥视频剪辑的多元化优势,共同促进多种文化的传播,如宣扬古典建筑风采的视频内容,可以搭配温暖柔和的古典音乐,让读者在领略秀丽风景的同时,也能为古典音乐所折服,感受视觉与听觉的双重盛宴。除此之外,还可以从民众的微观视角出发,讲好平凡中国人的故事,如可以从普通人的视角拍摄剪辑视频,按照时间顺序,从清晨到日落,记录下现代人忙碌而平凡的一天,在此过程中,通过对周遭环境的刻画,还可将现代中国高速发展的一面展现给全世界。

(三)明确受众群体,传播中国故事

讲好中国故事的目的在于将中国文化传播至全世界,而传播是一个双向过程,既需要讲述者讲好中国故事,还需要倾听者愿意接受故事内容,因此,对外讲好中国故事,不仅要对故事话语、故事内容进行编排打磨,还需要选择一定的受众群体,让其能够接受我国的文化输出,避免因文化差异过大,弄巧成拙,给读者留下不好的印象。讲好中国故事不仅需要媒体人对国家形象进行塑造传递,还需要了解受众群体的目标需求,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文化输出。融媒体理念的诞生让大数据与传统媒体有机整合,通过大数据分析,媒体人可以对海外目标受众浏览的主题、频次进行清晰了解,并对目标受众喜爱使用的社交平台及进行精准定位与统计,为视频内容的制作与传播做好铺垫。视频发布后,点赞、留言等平台功能可帮助媒体人及时收到用户反馈,了解用户喜好,观察不同受众群体对于视频内容的情绪反应,如若出现消极反应,还可进行视频删除操作,避免影响进一步扩大。大数据的收集、反馈功能不仅可以帮助媒体人对不同的题材进行积极有效的分析,剔除消极题材,转变叙事策略,还可通过推荐功能,对用户感兴趣且反响良好的视频进行推送,有助于中国故事的传递。

(四)运用海外媒体,构建传播平台

一直以来,讲好中国故事都不由单一元素主导,故事内容的建构与传播方式同样重要。目前,中国故事的传播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国内主流媒体宣传、华人宣传及国外主流媒体报道,其中,国内主流媒体虽然展现出最真实的中国样貌,但传播范围却比较小。因此,为了摆脱这一困境,让国内主流媒体的声音能够传递给国外观众,与国外主流媒体进行合作,构建国际媒体传播平台已迫在眉睫。一方面,要加速主流媒体融入国际媒体的进程,积极调查用户偏好,改变运筹规划方式,创新故事内容形式,将文字、图像与视频内容有机结合,迎合时代潮流,充分发挥视频剪辑的优势,稳固读者群体,并通过新媒体平台的转发功能,收获更多受众。同时,还要关注好国内主流媒体的自身运营,通过吸引用户,扩大国内主流媒体在国外媒体市场的公信力,在热点事件上取得话语权,提高主流媒体的国际影响力。另一方面,要加强与国外主流媒体的战略性合作,做好与国外主流媒体的联系与交流,借助国外主流媒体的力量,将中国故事传播给国外读者,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喜欢中国。

五、结语

融媒体时代的到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媒体造成了冲击,但也促进了传统媒体进行积极的自我变革,促使其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特性,通过与互联网的有机整合,打造更快更便捷的传播媒介,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媒体传播的内容做出了要求,督促其进行品质的提升。相应地,融媒体时代的来临,也为国内媒体人进行文化输出,将中国故事更好地传递给世界提供了新思路。媒体人可以通过改变叙事风格、创新故事内容等方式,对中国故事的内容质量进行提升,并在大数据的帮助下,对海外目标读者的喜好进行精准清晰的定位,帮助筛选故事主题。同样,通过新媒体平台的留言功能,可以及时有效地与观众互动,获得反馈,为新故事内容的创作提供新的思路。除此之外,对外讲好中国故事,还需要国内媒体积极提升自身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加强与国外主流媒体的友好合作,让中国故事借助他人之手传递给受众群体,收获更多的喜爱与信服力。

猜你喜欢
受众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浅析新闻炒作下受众逆反心理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从受众需求角度看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从受众需求角度看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电视新闻如何获得受众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