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装饰纹样在人物形象设计中的应用探究*

2023-12-19 09:24李娟南充电影工业职业学院
艺术品鉴 2023年33期
关键词:羊角彝族纹样

李娟(南充电影工业职业学院)

一、彝族装饰纹样的特征与文化内涵

彝族大体分布在中国西南方位,主要聚集在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因地域差异,分支较为广泛。彝族装饰纹样经历了几千年的文化沉淀和历史变迁,受中华传统文化、地域和人文环境影响,装饰题材丰富,是独具民族风格的审美艺术。其装饰纹样色彩对比鲜明且强烈,常用红、黄、黑三种颜色作为基础色,造型上经历了具象——抽象——几何的演变过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艺术风格。这些装饰纹样传达着彝族人独特的审美以及彝族人的崇拜与信仰。彝族装饰纹样是来自对自然环境与现实生活的模仿,以及视觉符号形式的高度概括,展示彝族人鲜明的人文精神和民族精神。这些符号承载着民族文化内涵和思想传承,在民族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凝聚着彝族先辈的智慧结晶。这些文化成果以纹样为载体,传承着一代又一代彝族人原始审美下的社会认知和对于自然的敬畏,形成了多样的形式美规律和构成法则。他们将这种具有独特审美的构成美法则运用在日常生活的一些装饰中,如首饰、服饰、漆器、建筑、家具等,无处不彰显着独具特色的彝族民族韵味,传达彝族人民热爱生活和对装饰纹样的喜爱之情,这与彝族人的生活习性息息相关。

(一)彝族装饰纹样的特征

早期彝族装饰纹样题材多样,纹样图案表现形式丰富,具有直观反映现实生活的特点,再经过对于基本形的变形、组合、扩展进行装饰纹样设计。彝族装饰纹样种类繁多,有动物纹样、植物纹样、自然纹样、几何纹样等,它来自彝族人对生活、环境及自然高度的概括与总结,以及对美好生活的祝愿。

从彝族的服饰、家具、漆器、建筑等传统手工艺品中,可以把彝族的装饰纹样概括为两个大类,一类是彝族装饰纹样,大部分来自对现实的模仿,但是又不同于写实纹样。常见的装饰纹样有虎纹、羊角纹、马缨花纹等,它们以动植物为原型,进行具象艺术创作,造型优美,纹样丰富;另一类是简单的几何纹样,常见的几何纹样有方形纹、圆形纹、八角纹、波浪纹、旋涡纹等,经过不同几何纹样的重新排列与组合,形成不同的纹样形式。而在彝族常见的装饰纹样中,常以动植物纹样或叠加几何纹样,构成新的纹样组合,这样的排列方式也是彝族常用的纹样组合方式之一,与中华传统纹样有异曲同工之妙。

彝族纹样形式的来源,基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用抽象的形体进行美好寓意表达。我们会在彝族装饰图案中发现部分装饰纹样,会将不同形状美好寓意图案组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图案,从而衍生出一种新的装饰纹样。例如,一些花、鸟、太阳纹会重组并新构成新的图形。其次彝族的装饰纹样会以正负形的方式呈现,形体与形体相互契合组成,构成疏与密的形式美法则,达到视觉美感。最后运用较多的是几何纹样,几何纹样的组合与变化也是变化多样,主要体现紧密、规律、富有韵律的节奏感变化,体现纹样背后的理性美。“彝族装饰纹样总体表现了一种借物表意的思想,纹样取材大多来自自然界,我们常常看到羊角纹、虎纹样、马缨花纹样就是最好的例证。通过把不常规的物体集聚在一起,衍生出一种并不存在的新事物,具有美好寓意象征,寓抽象于具象,寓推理于比较,显示出一种独特的东方魅力。”他们常常将一些稍复杂的纹样与直线纹、水波纹进行搭配组合,进行二方连续,构成具有形式美感的重复性纹样。为增加纹样之间的形式美法则,彝族装饰纹样在进行组合的过程中,会倾向纹样的节奏和韵律的把握,感性美感里透露着理性的布局和均衡。在色彩的搭配中,主配色主要沿用彝族常用的黑、蓝、红、黄几种色彩,部分配色选用色彩纯度高的色彩,形成鲜明对比。

(二)彝族装饰纹样的文化内涵

彝族纹样的起源与发展也是多因素的,其一彝族装饰纹样的是基于彝族人对于自我精神需求和物质文明发展使得纹样的产生;其二是彝族在经历物质文明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对于装饰美的需求,同时又受到自然、地域、社会、文化传承影响,使纹样在不断进行发展和变化,构成了独具特色的彝族装饰纹样。彝族装饰纹样展现独特艺术魅力,形成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格,构成了彝族文化脉络的一部分。彝族纹样的形成与发展,也可以归结于中华文化的分支的一部分,它是在中华共同文脉的基础上产生出来具有地域特色和社会需要的一种文化产物。这种文化产物是彝族对于自然的敬畏和对于原始的审美的体现。“动物纹样在彝族装饰纹样中较为突出,有着动植物崇拜,象征着一定的权利和生命力。动物纹样是以自然界中的动物为元素演化而成的文理及图案,动物装饰纹样有蟹纹、孔雀纹、羊角纹、老虎纹、鸳鸯纹、龙凤纹、牛纹、狮子纹、翠鸟纹、蚱蜢纹等等。”原始先民生存环境相对恶劣,不仅面临猛兽的攻击,还有对于疾病的未知,生死的恐惧,在彝族人心中,虎作为自然界一种凶猛的动物,作为纹样存在于日常的装饰中,可以使人在心理上得到慰藉。因为纹样的附着,就使得人类就具备凶猛的力量和攻克难关的勇气,所以虎纹是彝族的原始动物纹样。

除此之外,羊角纹也是常出现在彝族装饰纹样中。因地域环境和生活需要,羊作为彝族主要放养牲畜,因此在纹样中也逐步发展起来,在服饰、首饰、建筑、漆器中较为常见。羊角纹的装饰造型也多变,不同饰物上羊角的蜷曲程度不同以及羊角末梢的形状有所变化,也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

二、彝族装饰纹样的提炼与运用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新一代青年人逐步走上社会的消费主体,传统的一些纹样及设计,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人的审美观念也在逐步更新,对于传统纹样,需要以创新的形式重回大家视野。

在笔者看来,纹样的设计与创新应当是在捕捉事物本质的感觉能力和洞察能力上,这也要求在纹样设计时,需要保持对社会的敏感度。所以,在原有的纹样基础上对纹样进行再设计,是我们进行创新的主要手段。

(一)简化

我们回望中国传统纹样的发展,龙纹和凤纹作为各朝代的主要时代纹样,但随着时代更迭,龙纹和凤纹的样貌也在发生外形的改变,合理的简化更有助于完成复杂纹样与现代简约设计的嫁接。在我们进行纹样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对不同纹样的形状进行简化处理,通过不同的纹样的组合与排列进行纹样探索。也可以将画面中,独立纹样进行重组。如图2 所示,画面主要以红绿为画面的主要色调,画面中间是两个黑色的羊角纹靠背而示,在整个构图中,以羊角纹为主要装饰纹样,将放大的羊角纹置于画面正中,靠背而示,将原有的羊角纹进行了简化处理,羊角上的纹路进行几何块的处理,增加装饰美感的同时,打破大面积黑色的处理,使得黑色羊角有一定的呼吸空间,具有稳定之感。

(二)变形

大部分纹样的原型来自人对于现实生活的模仿,在将传统的彝族纹样与现代设计进行搭配时,需要对原始的纹样进行变形处理,形成新的具有现代意味的设计纹样。比如,火纹、回文等,可以利用构成中的一些弯曲、变形、夸张、拉伸等手法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增强纹样的艺术表现力。

(三)重组与重构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常见的纹样以二维的方式呈现,具有平面化特征,根据构成中的不同法则,对纹样进行区域分解与重组。如图1 所示,是笔者在纹样课程中,以彝族主要传统纹样为基础,让学生在课程中进行重构和重组进行设计的一款彝族纹样。此纹样以环形为基础,用色块将整个圆形进行分割,各环形之间又有疏与密的变化,在不同的环形闭口中,又以彝族常见的火纹、羊角纹、几何纹进行装饰,整个纹样有方与圆的构成,色彩搭配对比鲜明,将彝族常用的红、黄、蓝、黑巧妙地运用在整个纹样的装饰中,具有活泼运动之感。

图1 彝族纹样设计(图片来源:学生彭紫琰创作设计)

图2 彝族纹样设计(图片来源:学生乔壹创作设计)

三、彝族装饰纹样在人物形象设计中的运用

彝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也是中华文明中重要的一部分。挖掘和探究彝族装饰纹样及彝族文化内涵,提取具有鲜明特征的民族装饰纹样,并将其在人物形象设计中的运用,进一步传承和发扬,不仅丰富人物形象设计的内容,也是现代设计发展趋势,还是我们肩负的使命。人物形象设计包含人物的服饰搭配及妆造设计,立足于彝族装饰纹样的文化内涵,将传统纹样进行研究,把传统纹样进行创新,对准青年人群,与现代设计相结合进行探索。

(一)彝族装饰纹样在服饰搭配中的运用

“装饰纹样除了具有装点美化产品表面外,还可以作为产品造型形态的一部分,产品设计中装饰纹样与产品的结构完美融合,纹样的应用兼顾了使用性、文化性和美观性。”阿牛阿呷在“白云间”服饰系列展示中,如图3 所示,就完美地将纹样作为服饰的造型的一部分,使纹样独立存在于服饰中,担负起服饰的形态与造型,将纹样打造成为一件时尚单品。阿牛阿呷将彝族人生活的环境以及日常运用的羊毛织品融入服饰设计中,展现了具有现代意义的民族服饰,为现代设计注入新生命,把彝族的色彩和纹样带入世界的舞台。整场展示以白色为主色调,将彝族传统宽肩造型、银饰、披挂式大衣、流苏与现代流行服饰设计相结合,展现出彝族服饰背后所蕴含的时尚潜能。把属于彝族的民族元素与“非遗传承技艺——彝族毛纺织及擀制技艺”服饰设计中,“直筒型披挂大衣,门襟装饰有彝族经典图案羊角纹,内搭高领纯色毛衣;压褶毛毡制作的吊带连衣裙简洁、典雅;阔腿裤下摆点缀镂空图案,硬朗外套搭配塔形渐变长裙”,展现彝族典雅、大气的风范。阿牛阿呷在白云间系列创作中,打破彝族的固有纹样的组合和穿戴方式,尝试用新的色彩系列拓宽彝族的民族特色。彝族的纹样中包含了原始先民对于艺术的创造力,具备一定的情感体验和内在动力,有对动植物的敬畏等,饱含了彝族人对于自然旺盛生命力的追求与期许。而这种情感的来源,又是现代设计中所缺少的部分,使得设计更灵动的同时又增加了设计作品的文化内涵。在彝族的传统纹样中提取典型的纹样元素,经过抽象、变形,或者点线面的形式进行纹样创新,形成具有现代审美特色的纹样,如图4 图5 所示,是学生进行彝族服饰搭配所设计的包包,包包的整体造型采用方圆进行表现,整个色彩是沿用彝族的经典色系,藏蓝和橙色进行色彩搭配。马缨花纹样作为包包的主要纹样,用线描绘出花的大体轮廓,再用米灰色和咖色进行搭配,与整个包包配饰的颜色呼应,使得马缨花呈现另一种独特的造型美。既保留彝族纹样,又使得装饰纹样得以发展。

图4 图5 彝族纹样包包设计(图片来源:学生谢庆慧创作设计)

(二)彝族装饰纹样在妆饰造型中的运用

妆造饰品更新迭代较快,流行风格与造型多变,彝族纹样与现代饰品设计结合,也将为现代饰品注入新活力。提到彝族的首饰,必然会想到彝族银饰,彝族银饰种类繁多,且重大节日佩戴的银饰更为复杂,如图6 图7 所示,是彝族男性女性在结婚时佩戴的首饰,纹样以几何纹、动物纹、植物纹为主,装饰繁多,在民族首饰中独树一帜。因彝族银饰的烦琐、制作工艺复杂,材料的特殊性,致使彝族银饰未走进大众日常。如今,人们的社会活动越来越丰富,在通勤、休闲、娱乐的不同场合需要佩戴首饰也大不相同。且因社会人群身份多样,服饰的搭配妆造饰品在材质、造型、色彩上多变,现代简约风格发展,也是使得彝族纹样首饰未能得到大范围发展。

图6 彝族女士银饰装饰(图片来源:笔者拍摄)

图7 彝族男士银饰装饰(图片来源:笔者拍摄)

彝族纹样妆造饰品更容易走进大众视野,丰富彝族纹样妆造饰品,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1)制作材料。将彝族纹样运用在不同现代首饰材质中,根据首饰的造型进行纹饰设计,突出纹饰特点,使将彝族纹样与饰品达到完美契合,实现了饰品与造型的突破,体现人文精神和民族文化内涵。(2)色彩搭配。彝族追求黑、红、蓝、黄,充分利用彝族的经典色,通过不同材质进行首饰色彩表现,彰显彝族视角下色彩魅力。(3)拓宽设计品类。将彝族纹样融入具有妆造造型进行结合运用,如手链、发带、胸针、头饰等,在不同饰品中去探索彝族纹样,发展彝族纹样。(4)拓宽消费群体。彝族装饰纹样的妆造是面向大众,面向世界,在彝族纹样妆造设计中挖掘彝族文化内涵,要借助现代设计的理念,拉进消费者与妆造首饰的情感互动,引发消费者情感共鸣,带动消费者购买,带动彝族纹样进行创新与发展。

四、结语

彝族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分支,地域特征明显,民族风格独特,对于彝族纹样的创新与发展不能停留在表象,应认识到纹样背后的文化内涵,将彝族纹样的本质蕴含到人物形象设计中,才能真正得到传承与创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需要与现代设计相契合,探寻发展之路。将设计构成的形式语言、构图法则、情感体验运用到彝族纹样的设计中,从而得以多形式、多渠道发展。

猜你喜欢
羊角彝族纹样
彝族海菜腔
彝族养蚕人苏呷色日的致富启示
彝族荞粑粑
《2020年杭州亚运会纹样设计》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我爱家乡的羊角脆
藏族传统纹样中几何纹样的类型及其文化解读
骑行荷兰羊角村
“荷兰威尼斯”羊角村:这里岁月静好
羌山开遍羊角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