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修补理念的开封双龙巷景观策略研究*

2023-12-19 09:24张歆浩辛盛河南大学
艺术品鉴 2023年33期
关键词:双龙绿化景观

张歆浩 辛盛(河南大学)

一、开封双龙巷概况

(一)地理位置

开封双龙巷位于中国河南省开封市城区的东北部,属于老城区内的两个历史文化街区之一。这个迷人的街区坐落在开封城内,东起内环东路北口,西至东三道街西口,全长约560 米,宽约9 米,呈东西走向。南北两侧分别为南刘府胡同和白衣阁街。双龙巷周边地区主要由低层民居组成,这些建筑完美地保留了古城原有的风貌,勾勒出了一幅古老而又迷人的画卷。开封位于中国中部,是河南省的省会城市。作为中国历史上数个重要朝代的首都之一,开封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而双龙巷恰好位于老城区,这里是开封历史文化的鲜活缩影。这一地理位置使得双龙巷成为游客们亲历古老文化的理想之地。

双龙巷东西走向的设计风格,与古代中国的风水理念相契合,弘扬了中国传统建筑之美。南刘府胡同和白衣阁街的名称也充分反映了这个地区的历史深度和文化内涵。南刘府胡同或许是某位古代官员或民族的府邸,而白衣阁街可能与学院有关,这些历史线索让双龙巷充满了神秘和故事。双龙巷周边地区的低层民居建筑,古老而具有特色,与现代城市的高楼大厦形成鲜明对比。这种保存古城原有风貌的做法,为游客提供了一次时光穿越的机会,让人仿佛置身于古代中国的街巷,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文化和氛围。

(二)历史沿革

双龙巷始建于北宋时期,因街口东端有双龙戏珠题材的石刻,故而得名“双龙巷”。双龙巷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过程,到明清时期基本形成并逐步发展,而后达到鼎盛时期。这一时期,双龙巷是开封城最繁华的街区之一,聚集了众多书院和达官显要的府第宅院,文人学士云集,商业也相当发达,与城内其他历史文化街区鼎足而立,堪称“逸园”。

20 世纪50 年代之后,随着开封城市发展与新旧街区功能转移,双龙巷渐渐衰落下去,原有的历史建筑也随之破败,丧失了原有风貌。改革开放后,开封步入快速城市化过程,但对于老城区的保护力度仍然不够,导致双龙巷的历史文化价值进一步流失。

(三)现存问题

然而,尽管双龙巷作为历史文化街区具有无可替代的文化和历史价值,目前却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问题,需要紧急的干预和改善。这些问题涉及多个领域,从基础设施到文化保护,从交通问题到安全隐患,以下将详细探讨这些挑战。

一方面,双龙巷的道路狭窄,这导致了交通不便的问题。部分支巷甚至已经无法容纳通行车辆,这对居民和商户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这不仅妨碍了街区内的居民日常出行,还限制了游客前来探访的便利性。这一交通问题,不仅阻碍了双龙巷的发展,还限制了对外交流与合作的机会。

另一方面,基础设施陈旧,部分管线外露,存在着重大的安全隐患。这些老旧的管道可能存在泄漏、爆炸和其他危险,对居民的生命和财产构成潜在威胁。此外,古老建筑的结构和基础设施,也需要定期维护和更新,以确保其长期的保存和安全性。

双龙巷还面临着违规建设和院落改造的问题,这破坏了街区原有的历史格局。在一些情况下,个别业主为了个人利益而违反规定进行建设,这损害了双龙巷的整体历史风貌。这种行为不仅影响了街区的美观,还削弱了其文化和历史价值。公共绿地稀缺,环境质量较差,对历史建筑的保护意识不足,新旧建筑之间存在不协调的问题。在一个历史文化街区中,公共空间的质量至关重要,它可以提供休憩和社交的场所,同时,也促进了文化交流和历史保护。然而,双龙巷的公共空间有限,大部分区域缺乏景观和绿化,环境质量亟待改善。

双龙巷的防火规划不足,木结构房屋存在严重的隐患。在一个拥有丰富历史文化价值的地区,火灾风险尤为敏感。木结构房屋的特点使得它们容易受到火灾的威胁,因此,必须加强火灾防控措施,确保古老建筑的安全。尽管双龙巷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但是,这些价值未能得到充分的活化利用,导致街区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在现代城市中,文化遗产不仅仅是历史的象征,还可以成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引擎。双龙巷可以通过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举办文化活动和提供文化教育来实现这一潜力,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

双龙巷作为一个拥有丰富历史文化价值的地方,面临了多方面的挑战,包括交通问题、安全隐患、文化保护、基础设施更新等。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社区和企业的紧密合作,以确保这个历史文化街区得以继续传承并为未来世代保留。通过保护、改善和活化利用,双龙巷有望焕发出新的生机,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历史文化景区。

二、“城市修补”理念解析

(一)理念由来

20 世纪90 年代之前,西方国家城市更新多采取大规模拆迁改建的方式,以求快速更新,但也造成了社区网络断裂、历史文化遗产流失等问题。20 世纪90 年代开始,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西方国家的城市更新逐步转变为注重原有城区修复再生、基础设施改善和历史风貌保护的方向。这说明随着城市发展进入成熟阶段,大拆大建的粗放更新不再适用,需要采取更精细、渐进的更新模式。1996 年,美国奥瑞冈州波特兰市出现社区自发小规模更新的运动,被认为是城市修补的雏形。2015 年,我国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提出“双修”规划理念,即“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海南三亚等城市率先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取得显著成效。“城市修补”理念被各界认可,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开来。

(二)理念内涵

“城市修补”理念核心是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对原有城市肌理和风貌进行保护性的修补与复兴,其主要内涵包括功能修补,这需要我们合理更新产业功能布局,保持商业、文化、服务业等多样平衡发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文化修补,即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恢复传统符号,延续地域特色,增强居民的归属感;生态修补,包括恢复自然生态,增加或重建绿地系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塑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及空间修补,即通过对界面和细部的优化设计,提升城市形象品质和视觉环境,增强宜居性。“城市修补”理念强调系统梳理、分区施策、循序渐进,在改善功能的同时,注重历史文化的传承和人文精神的延续。这样,城市不仅能满足现代的需求,也能不断发掘和积淀价值,实现人与自然、传统与现代的和谐统一。针对双龙巷的现状,运用这一理念,我们可以实现对其的温和、精细的更新改造,既能保护和传承其历史文化价值,又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优化居民生活环境,激活街区活力,提升双龙巷的整体价值。

三、景观策略研究

(一)文化景观策略

1.保护利用历史文化资源

双龙巷现存建筑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既体现在整体风水布局上,也体现在个别建筑及其细部元素上。具体来说,整个双龙巷街区保留了明清时期的格局,这种格局契合风水井方命宫理论,反映了中国传统建筑中天人合一的思想。个别重要建筑,如达官贵人宅院,也体现了建筑主人的审美与生活方式。景观设计需要充分保护这些历史文化符号,做到心中有数,并以保护为先。如立面窗花、砖雕等建筑装饰,在维修建筑的同时,不能轻易拆除或改建;重要的院落建筑需要保持原貌,院墙、门楼等不能拆除;街巷节点的标志性建筑及景观细部也需原样保留。此外,由于商业开发可能擦除历史记忆,也需要科学规划,控制商业项目规模,保护街巷原有历史风貌。只有做到这些,才能真正以文化修补的方式来传承历史魅力。

双龙巷以明清时期的传统民居四合院为典型建筑形式,颇具地域特色。改造过程中,应该以四合院为基本单元,依据原有尺度格局进行修缮。在建筑类型选择、布局、立面色彩、建材采用等方面,应与整体风格保持一致。如采用灰蓝色调,砖木结构,屋顶立面处理等。建筑立面要恢复原有的门窗挂落等元素,延续立体错层效果。室内也可保留传统装修形式,恢复原真性。在此基础上,可以适当融入现代设计元素,增强建筑的安全性、实用性和艺术性。比如,采用仿古建材,增加抗震、防火、保温等现代技术手段。恢复街道门楼、照壁等建筑组成部分,发挥其链接作用。通过这种“仿旧”的手法,既保留历史情怀,又加入现代功能,实现文脉传承与发展。

2.发掘地域人文特色

双龙巷独特的地域人文内涵需要通过多种手段进一步发掘和凸显。其中,可以增加解说系列,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增加历史文化相关的解说,介绍双龙巷的发展历程和重要事件;设置雕塑等艺术景观,以具有地方特色的形式反映人文精神;组织民俗文化活动,通过戏曲、手工艺等吸引居民和游客参与其中;开发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创产品,发扬开封的民间工艺;利用适宜的乡土树种,体现自然生态特色等。还可以建设多功能的开放活动区,提供更丰富的参与方式。这些举措可以增强场所精神,使景观设计的人文内涵更丰富多彩。

(二)生态景观策略

1.建立立体绿化格局

仅依靠平面绿化很难满足文化街区的需求,因此,需要规划立体绿化空间。可以在沿街建筑上开辟屋顶花园、阳台等立体绿地;选择适宜的外墙做爬墙绿化改造;在露天广场等公共活动场所建设多层绿化桥架等。此外,还可以借鉴植物装置艺术的各种手法,增强立体绿化的空间体验和审美价值。立体绿化可以大大提升生态、美学及空间利用效果。

2.配置生态绿化系统

双龙巷当前的绿化建设还比较薄弱,主要依靠居民自行种植的零星绿化,缺乏系统性。根据文化街区的特点,景观绿化规划需要科学系统地布局绿地体系,合理配置各类绿地,丰富绿化形态。可以划分隔离带,避免不同功能区之间的干扰;构筑中小型绿地广场,提供开敞视野;布置园林小品,增加景观变化;发展垂直绿化,提升绿化率等。还需要选择适宜的乡土树种,配置乔、灌、草多层次绿化,营造浓郁的生态氛围。在历史建筑周边绿地布置需要控制规模,采用移动花盆等,可调节的绿化类型。

3.打造微景观场景

微景观的精心设计可以丰富空间细部体验。可以在建筑前后花园区域,利用植物、景观小品、地面铺装等资源,合理布局,打造具有特色的小园林;在建筑边角空间,可以设置绿化凉亭、带座椅的雕塑等建筑,提供临街休憩场所;沿街巷道两侧,可以适当布置绿篱、生态护墙等立体绿化形式。此外,还可以利用文化符号,如双龙巷牌坊等,结合点状绿地进行景点空间塑造和延续。

(三)活化更新院落空间

传统院落是这个区域的基本组成单元,但目前多处闲置荒废。其活化直接关乎地块的效益和对周边环境的贡献。可以采取以下手段进行改造。

(1)开放部分院落内部空间为步行街,提高开放性;

(2)利用院落空间布置文创店铺、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作坊等,实现产业功能活化;

(3)组织各类文化体验活动,丰富参与互动方式;

(4)适当保留居住功能,调整产业结构比例,实现多元共生。这些举措可以增强院落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激活性。

(四)优化景观策略

1.提升界面语汇

作为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街区的界面处理需要通过材质、色彩、造型等丰富语汇进行整体优化,以提升景观效果。其中,既需要保持历史风格的传统因素,又可以适度融入现代设计语言,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创新性结合。例如,可以运用仿古砖、自然石材、传统木材等材料;参考原有建筑风格进行色彩设计;在线条上加入柔和的曲线,增强韵律感。除此之外,景观家具、标识导向系统也需要进行统筹,创造富有节奏变化的界面,实现界面的整体提升。

2.创新景观组合手法

创新景观组合手法,可以更好地塑造文化街区环境与空间品质。具体可以采用模组化设计,通过组合变化丰富景观;运用对景框定手法,营造艺术主题景观;采用传统借景技巧,实现景观之间的关联融合;使用传统意境在现代景观语汇中的延伸手法等。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深入挖掘场所精神和文化内涵,并通过景观隐喻等手法进行表现。此外,从点到面的系统思维也很关键,需要注重景观组合的层级关联。

3.营造场所氛围

具有感染力的空间氛围,直接影响使用体验,需要通过多层次手法进行塑造。软景观如音乐、民俗文化活动等,可以增强文化气息;合理规划水景,可优化局部微气候;装置艺术可以激发参与者的思维,提升互动性;夜景照明可带来诗意审美情趣。此外,还需要辅之以完善的景观导向系统、解说设施等,使参与者获取便利。只有整体营造舒适、安全、富有特色的环境氛围,才能带来身心愉悦的场所精神。

(五)丰富夜间景观

开封双龙巷的夜晚景观还比较苍白单一。合理利用夜间照明手段,可以大大提升区域魅力。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丰富:(1)依托建筑体量、墙体和树木进行点状景观打亮;(2)利用声光电新媒体手段,增加互动参与;(3)通过video mapping 技术,在建筑表面和空间背景上投射图像,实现内容更新;(4)结合音乐喷泉、灯光秀等,丰富多变的视听体验。通过这些创新手法的运用,可以丰富双龙巷的夜晚景观魅力。

四、结论与未来展望

双龙巷的空间质感、形象及氛围都是在改造过程中的重要考量因素。首先,我们需要将其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现代化处理,既要保持原有的风格,又要兼具时代特性,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这是复兴双龙巷的重要策略和原则之一。这个原则可以通过精细化的材质设计、色彩配置以及整体造型来落实。同时,也需要通过对景观家具、标识导向系统等的统筹管理,创造富有节奏感的街区环境。

其次,景观组合手法的创新也是重要的考虑因素。模组化设计、对景框定手法、传统借景技巧以及意境在现代景观语汇中的延伸手法等,都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思考和创新的空间。这些手法可以通过深入挖掘场所精神和文化内涵,结合景观隐喻等方式来进行表现。同时,系统化的思维方式也是至关重要的,需要注重景观组合的层级关联,实现从点到面的全面提升。

同时,场所氛围的营造也需要注意。通过软景观如音乐、民俗文化活动等,我们可以增强双龙巷的文化气息,提升人们的使用体验。合理规划水景、装置艺术和夜景照明,不仅能优化局部微气候,激发参与者的思维,还能带来诗意的审美体验。补充完善的景观导向系统、解说设施等,也是营造舒适、安全、富有特色的环境氛围的重要手段。此外,夜间景观的丰富也成为另一项重要的任务。通过运用照明手段,结合声光电新媒体以及音乐喷泉、灯光秀等多种手段,可以大大提升双龙巷的魅力,丰富其夜晚景观。

总的来说,双龙巷的改造不仅是物质环境的改善,更是文化内涵的延续和传承。在保持原有风格的基础上,我们应通过创新手法,增强街区的活力和吸引力,使其成为人们喜爱的生活空间。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还需要持续地思考和探索,以适应未来的挑战和机遇。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双龙巷的可持续发展,让历史与现代、传统与创新在这里得到完美的结合。

猜你喜欢
双龙绿化景观
金华远方·双龙宾馆
景观别墅
双龙集团有限公司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绿化用女贞树上的果实,可以采来入药吗?
城市绿地绿化种植与养护
“华龙”“玲龙”——中核集团“双龙出海”
建国以来我国历次大规模绿化历程及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