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花瑶挑花图案的数字化创新设计研究

2023-12-19 09:24林楚婕长沙学院
艺术品鉴 2023年33期
关键词:花瑶挑花瑶族

林楚婕(长沙学院)

一、湘西花瑶挑花的文化内涵

湘西花瑶挑花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瑶族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在历史的长河中,花瑶挑花艺术以其独特的方式反映了时代变迁、民族流动和地理特色,在吸纳多元民族文化的过程中,塑造并传承了一种既丰富又朴素、充满活力的织锦艺术风格。花瑶挑花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工艺技术,蕴涵着丰富的艺术、历史、民族、传统的社会价值,作为湘西人民的重要文化标识和身份象征,它展现了浓厚的文化认同感与民族自豪感,是瑶族人的瑰宝。

二、湘西花瑶挑花艺术特征分析

挑花是基于布料的经纬纱线,民间亦称之为“数纱”,是刺绣中的一种技法,具有极高的装饰性。瑶族人民擅长刺绣,他们将挑花技艺发扬到了极致,充分体现花瑶人民“求满”的审美追求。在进行挑花时,瑶族女性无须依赖图纸或模板,直接挑,所绘制的图案古朴简练,线条明快,深具民族特色和本土风情。

(一)图形特征

1.第一,几何形态

花瑶挑花图案大多取材于花草树木、飞鸟、猛兽等自然元素,但在创作时,并非简单地复制自然,而是将其概括成几何形态结构,见图1。花瑶挑花的几何结构是瑶族人民对自然界万物进行分析和秩序化提炼后所得到的图形,有一定的识别性。几何图案由点、线、面和各种几何形状组合而成,主体图案包括蛇纹、兽纹、鸟纹、鱼纹等,其构成方式是由小直线并列成长线,或通过弯曲、转折形成平行的长折线,抑或相互交叉成若干格子或斜交叉成网状结构。

图1 小老虎配石岩花(图片来源:百度文库)

2.第二,装饰构成

一方面,通过夸张几何造型的方法对原有物像进行了抽象与简化,增加了其图案的装饰效果,例如,动物的肢体、尾巴、头部以花纹组合表现;另一方面,挑花筒裙上以花、草、汉字等图案作为装饰(见图2),遍布了装饰性的植物纹样和吉祥图案,使得花瑶挑花的造型不仅形象完整,而且展现出显著的装饰效果。

图2 装饰构成(图片来源:百度文库)

3.第三,写实特征

花瑶挑花图案的灵感源自生活,涵盖了花草树木以及各种鱼虫鸟兽,花瑶挑花的图案设计在一定程度上,精准地再现了物体的原貌,例如,老虎的尾巴非常长,而狮子的尾巴较短,因此塑造出的老虎和狮子形象具有明显的可识别性和差异性(见图3)。花瑶挑花的写实风格主要体现在对同类动物或植物细节特征的精准把握,使之可以更好地区分开来。

4.第四,多视角

花瑶挑花展现了全方位、多角度的观察方式和创造思维,画面角度除了有平视、俯视和仰视,还有全方位和多视角。这种多角度的融合展现了瑶族人民对生活中事物的细致和全面的观察,这一造型特点也是也是湘西挑花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塑造方法。

(二)图案题材

花瑶挑花是花瑶族文化的载体,与花瑶人的日常生活和历史故事息息相关,其题材紧扣日常生活、历史故事及自然环境。如龙、鸟、鹰、虎、狮、花草树木等动植物纹样,神话故事、神话人物、等历史故事等。瑶族人民擅长从生活的环境中提取元素与灵感,并转化为抽象的图案,这些图案展现了花瑶人民的社会文化、风俗习惯、思想观念,也蕴含着花瑶人浪漫的想象和美好的祝愿,也是瑶族人民与万物融洽共处、共生的体现。

(三)色彩表现

色彩的巧妙搭配可以产生不同的视觉冲击力以及传递视觉信息,花瑶挑花的色彩多以素色和彩色进行表达,其配色采用“五色”为正色,分别为蓝、白、红、黑、黄,并以黑白二色为根本,平衡了其他鲜艳色所带来的色彩冲突,产生了一定的视觉冲击力和形象表达的意向感,引发人们的无限遐想,展示了花瑶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三、湘西花瑶挑花图案的数字化设计方法探析

(一)数字化采集

通过资料收集、文献检索、网络搜索、观察比较等方法,对湘西花瑶挑花的艺术特征和纹样基本元进行整理、分析与归纳,运用设计符号学方法解读纹样背后的文化内涵,并分析其纹样色彩和结构形态。借助数字技术和先进的多媒体设备,深入民间对花瑶挑花艺术和手艺传承人进行调研。采用数码拍摄、数码摄制、三维数据立体扫描、全息成像、虚拟现实等数字化手段对其进行数字化图像采集,捕捉其图案纹样、色彩及细节,记录花瑶挑花手艺传承人的工艺制作过程,确保花瑶挑花数据资源采集的全面性。并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手段,建立数字资源库,进行内容检索、分析和对比。

(二)数字提取与转化

借助图像学体系中前图像志描述、图像学分析、图像学解释,对花瑶挑花图案的“形”“意”“感”进行解读、提取与转化。在前图像志描述阶段,对前期数字化采集到的花瑶挑花的视觉表征展开探索,借助形状文法辅助动态演绎的手段,提取纹样结构形态特征和色彩特征。在图像学分析阶段,主要是探索纹样的主题寓意和历史背景,花瑶挑花的题材类型,可分为动物类如龙、鸟、鹰、虎、狮等;日常生活故事如“打蹈成婚”“对歌定情”等;植物纹如花草树木等,对题材来源和主题概念进行解读,探索图案表达主题寓意和内涵,提取其中象征性的符号,再通过数字动态化手段转化新图形传达深意。在图像学解释阶段,去挖掘湘西花瑶族背后的生活习俗、文化背景、民族信仰、情感记忆与精神追求。根据图像学体系三阶段的分析,可以更为全面的去解读花瑶挑花纹样的真实内涵,在后期创新设计中,可以更好地以形叙事、以意动人。此外,通过解构、重组、重叠、置换、联想、动态演绎等设计方法,将纹样进行转化,呈现出一种可被感知的、满足大众审美情趣的视觉表现形式。

(三)形状文法

形状文法(Shape Grammar)是一种形式化的系统,用于描述和生成几何形状或图形的复杂模式。这个概念最初由George Stiny 和James Gips 在1972 年提出,并且广泛应用于建筑学、工业设计、计算机图形学和人工智能等领域。形状文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保护花瑶挑花的传统技艺,也可以用来创建新的、灵感来源于花瑶挑花的设计。形状文法下的花瑶挑花设计流程可以分为一下三个流程:

1.第一,初始形状

在第一步首先选择研究对象,对采集的素材进行观察分析,选择适合用形状文法的对象。在这一过程中,可以识别出一些基本的设计元素,如特定的线条类型(直线、曲线等)、基本图案(如花朵、动物、几何图形等)以及主要颜色,这些都可以被视为构成花瑶挑花的"字母"或初始形状。

2.第二,形态推演

根据所选择的特定研究对象,从一个或多个初始形状开始,展开组合、变换、推演,根据定义的规则和运算符(例如平移、旋转、缩放、沿轴翻转等),迭代地生成全新的纹样,每一次迭代都可能会引入新的元素、结构或者模式。

3.第三,方案确定

利用形状文法生成的图案有着多样性、相似性、创新性等特征。评估生成的纹样是否符合预期,对满足要求的图案进行调整与优化,得到最终的纹样。

将形状法运用在花瑶挑花的创新设计中,提出一种全新的花瑶挑花设计推演方法,为花瑶挑花非遗文化的数字文创产品开发拓展了新思路(图4)。

图4 设计方法整体框架(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四)数字化交互设计

为了吸引更多人关注和理解花瑶挑花文化,可以借助拟现实技术与增强现实技术等手段,重现历史环境、人文特点、纹样特征、挑花工艺过程,赋予花瑶挑花以“活力”,结合手势互动、人工智能、3D 等新媒体互动形式,对花瑶挑花艺术进行全面解读和演绎,将静态的花瑶挑花艺术进行场景还原,给人们以身临其境的体验,更有效的展现和传播湘西花瑶挑花文化。

四、结论

湘西花瑶挑花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极其精巧的图案、寓意深远的纹样,处处展现着湘西花瑶族人民的审美观念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期许与祝愿。将花瑶挑花与数字技术的创新碰撞,整合出全新的数字化新型设计语言,在新时代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展现湘西花瑶挑花艺术的魅力,让更多人去感知花瑶挑花之美、之内在,彰显其文化内涵,展现其文化与艺术价值,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开辟了一条新路径。

猜你喜欢
花瑶挑花瑶族
瑶族织锦
花瑶喜事
东南亚瑶族研究回顾
瑶族舞曲
羌族挑花与黄梅挑花艺术特征的比较研究
花瑶纱衣落谁家
母猪小挑花手术要点
隆回花瑶特色民族艺术的数字化传播与推广
渔歌子
花瑶挑花服饰结构及其技艺变迁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