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西域随想》的审美性与娱乐性

2023-12-19 09:24张是嘉哈尔滨音乐学院
艺术品鉴 2023年33期
关键词:西域古筝传统

张是嘉(哈尔滨音乐学院)

古筝,作为一种音乐类型繁多的乐器,其音乐作品涵盖了传统曲目、现代曲目以及当代筝曲等多个领域。新疆民乐是《西域随想》这首现代筝曲的音乐灵感来源,并融合了其独特的音乐风格、演奏技巧和表现方式,呈现出浓郁的西域风情。作曲家王建民在创作过程中,大量运用复合节拍,并通过力度、速度、音色和情感等变化,形象地描绘了新疆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展现了浓郁的西域风情。

本文将从《西域随想》的西域风格音乐形成和创作背景入手,探讨其娱乐性和审美性,同时结合个人见解探讨其音乐形象,以实现演奏实践与理论知识的相结合。

一、西域风格音乐形成的背景

在西汉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中西方文化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紧密,社会、经济和文化都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在改革开放步伐加快和市场经济发展,外来人口越来越多,人们在享受现代文明带来便利与实惠的同时,也受到各种不良因素的侵袭。就音乐文化而言,外来文化大量流入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而中原本土音乐文化演变过程中,受外来音乐文化渗透与冲击,通过互相交流、交融,终于形成独特的音乐文化,并表现出特有的西域狭义音乐风格。而筝曲艺术的演进与西域音乐的渊源,在历史演变过程中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交融。本文拟从环境因素、人文背景这两个角度对其形成背景进行分析,并对狭义西域音乐风格特征作进一步探讨。

(一)环境因素

位于我国西北部的区域,被称为狭义的西域。由于古代丝绸之路的开辟,该地区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交通枢纽。在这里,不同的语言和文化相互碰撞、交流和融合,这一切都源于人类独一无二的行为和思想。西域音乐受到“多元化”文明的融合而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其独特的地理和地貌特征更是为其增添了无限魅力,在西域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如八月的飞雪、成群的驼队以及一望无际的大漠等自然景观,注定了当地的音乐文化必然呈现出与内地音乐文化截然不同的音乐风格,而西域音乐被笼罩在一层朦胧的面纱之下,仿佛是一幅神秘的画卷。

(二)人文因素

随着丝绸之路的开放,新疆地区各族群聚乐业,无论是维吾尔族、藏族还是回族、哈萨克族等皆能歌善舞、热情豪放。由于当地民族群众的习惯不受中原政治、文化的过多束缚,而是无拘无束生活在自由的草原,所以,其音乐旋律都以舞曲为主,节奏自由多变。尽管西域音乐蕴含着独特的魅力,但丝绸之路的开辟和推广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这一点可以从历史脉络、汉王朝的政治联姻的角度得到印证,丝绸之路推动了西域音乐与中原音乐之间的交融与互通,为两地音乐文化的交融注入了新的活力;在经历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战乱之后,这场规模浩大民族迁徙,使两地音乐得以相互交融、相得益彰;由此可以看出,西域音乐文化和中原历史文化音乐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影响着几代音乐的继承和发扬。

二、《西域随想》的审美性

(一)以“和”为美的价值观念

在筝曲《西域随想》中,音响效果的运用展现了中国古代以来的传统美学特点,即以“和”为美的价值观念,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它是一种在时空交错中表现出“和而不同”审美意境的音乐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音乐风格。作品所呈现的不仅是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和谐与统一,更是对现实中新颖与传统、期待与意外的“无过无不及”的心理平衡的不懈追求。同时,作品还表现出人作为一个生命体所具有的内在精神气质,即“和而不同”的品格。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士人格”境界,以及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境界特征,都在这种“和”的美学观念中得到了充分展现。它是一个动态过程,而不是静止状态,因此其最终结果将指向音乐本身。王建民以音响的整体掌控为手段,追求音响的平衡性特征,从而在作品中呈现出一种人与自然、有限与无限自然合一的至高审美境界。《听雨》是一首极具东方色彩的民族乐器演奏乐曲,无论是古筝的人工定弦,还是人工音阶、核心音程、核心和弦,均呈现出自然之美与艺术之美的完美融合,彰显出一种“自然人化”的特质。这正是传统音乐所要求的那种理想状态。古筝传统的五声音阶定弦与新创的人工音阶之间,存在着一种紧密的相互依存关系,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古筝音乐的精髓。人工音阶的运用使得乐曲表现出丰富多变的风格特色,而这一特性又为音乐赋予了更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西域随想》所呈现的音响效果,融合了新疆地域独特的音乐特色,同时又融入了古筝表现效果的全新元素。在这一音乐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作曲家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相融合,使其呈现出一种新的美学特征。作曲家在创作这首作品时,运用了核心音调、核心音程、核心和弦等多种艺术元素,这些元素的创新为作品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它不仅使乐曲在形式风格方面产生了巨大改变,而且还赋予了其深刻的精神文化含义。然而,这类音乐作品所具备的最根本的功能在于“社会功能”,而非单纯的“艺术”审美功能,从而实现了艺术风格和内涵表达的完美平衡。在创作过程中,通过对音色变化、节奏节拍以及力度处理来完成乐曲结构布局,使之成为一首完整且富有张力的音乐作品。该作品构建了一种音响动态模型,同时也创造了一种音响性的艺术行为模式,旨在平衡表现性和审美性。《大风歌》作为一首典型的古筝音乐作品,其创作过程充分体现了作者对民族音乐风格与西方现代作曲技法之间辩证统一的认识。因此,在这首筝曲中,呈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和谐”审美理念,同时也体现了创新与传统音乐之间的平衡和比例关系的独特特点。

(二)以“韵”为表现的审美特征

在古筝传统演奏中,左手的作用主要在于通过在琴码左侧运用吟、按、滑、颤等技巧,以韵律之力补充声音的韵律。右手则多用于拨弦与奏指方面,以表达音乐主题或渲染气氛。在当代筝曲中,左手常常被巧妙地运用于琴码的右侧区域,其技艺繁复多样,令人叹为观止。因此,如何将右手技法巧妙地融入左手当中,成为当代古筝演奏者必须要考虑的问题。王建民的古筝作品《西域随想》,注重于平衡“可听性”和“创新性”,以展现其独特的“韵味”为目标。它既继承并发扬了传统古筝艺术的精华,又融入了一些新的技术方法和理念,从而使得乐曲更加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这首作品不同于许多现代作品的炫目和花哨,它以传统古筝演奏为基础,融合了人工音阶、旋律和非传统演奏效果等特殊技法,创造出一种具有传统韵味和新颖音色特征的音响效果。

因此,在进行作品创作的时候,作曲家要兼顾广大受众的审美需求与审美习惯,这是因为技法运用的多样性要求要与受众的偏好相适应。王建民创作古筝作品时强调“韵味”,就保留传统古筝音色特点为表现对象,又融入了一些新的技术方法和理念,从而使得乐曲更加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三)以“简约”为核心的表现特征

在《西域随想》中,作曲家王建民家将“简约”这一理念贯彻到作品之中,还追求简约而又不乏内涵,以此来彰显古筝“韵味”的特色。另外,王建民还为自己的作品设计出3 种不同于古筝传统演奏法的演奏手法。这些演奏技法主要有拍打琴弦演奏技法、握拳敲击琴盖演奏技法和敲击古筝琴盖演奏技法等。显示出王建民“简约”之美这一创造思维特征。作品所运用于演奏者左手声部的这些演奏技巧,不仅展现了古代西域的印象和场景特征,同时也打破了现有律动特征的束缚,运用了复合节拍和切分音来呈现对比和统一,表现得简单朴素,几乎全部由传统固定低音连续贯穿和功能单音简单完成,试图在比较中实现整合、统一,表现出以“简约”之美创作思维特征。从整体上看,作品表现出含蓄、朴素之美,而非外显张扬的“形式美”的特点。

三、《西域随想》的娱乐性

(一)审美娱乐:《西域随想》的“高峰体验”

艺术在审美娱乐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参与艺术欣赏活动,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提供精神上的享受和愉悦,使人们感到身心愉悦和轻松自在。艺术作为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之一,它能给人以美的感受和熏陶,使人获得精神境界的提升和心灵上的陶冶。音乐,作为一种独特的精神产物,属于时空艺术,能够为人们带来审美上的愉悦和心理上的愉悦。因此,在西方传统文化中,音乐一直都被视为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音乐活动被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视为一种消除工作疲劳和困惑的方式,其主要特征在于提供精神上的愉悦体验。在西方,音乐被视为生活方式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对人的身心发展有重要影响。音乐被广泛视为最令人陶醉的艺术形式之一,其内涵不仅包含美感元素,更蕴含着愉悦的情感元素。在人类的生活与社会实践中,人们总是通过不同类型的音乐欣赏来获得某种满足感和成就感,从而产生愉悦情绪或愉悦心境。因此,在音乐的世界里,人们追寻着幸福和满足的彼岸。

王建民创作的《西域随想》节奏明快、曲调优美、富有变化,能够给听众带来极致的“高峰体验”。同时,乐曲采用了多样化的音色和音效,加之演奏家自身的二度创作,使得音乐更加生动、丰富,能够让欣赏者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当中,在这种时刻里,人会感受到强烈的幸福、狂喜、顿悟、完美。其次,西域随想融入了中亚和中国音乐元素,展现了多元文化的韵律美,赋予乐曲更加个性化的表现,具有很高的审美娛乐价值,能够给人们身心愉悦的精神享受。例如,在2021 年《CCTV 音乐厅》的“漫步经典”系列音乐会演奏古筝曲《西域随想》,在绚丽的灯光、富有张力的演奏下,采用了连续快速拨弦、颤音、打音等演奏手法来演奏出高亢、悠扬、热烈、欢快的新疆舞曲风格,以一种沉浸式的“高峰体验”达到审美娱乐的最高境界。这种特殊的、什么也不像的审美快乐,它区别于肉欲的快乐,是人初始的本能、情感和欲望得到应有的满足,使其别具色彩的精神愉悦,是音乐审美娱乐的独特之处。

(二)寓教于乐:《西域随想》的“审美教育”

杰出的艺术作品,不仅具备审美价值,而且其中一些还具有教育和认知功能,特别是在讽刺歌剧、传统民歌以及许多轻歌曲和通俗抒情歌曲等艺术作品中,都蕴含着明确的思想内涵,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某些方面。这些作品之所以能够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就是因为它有着深刻而丰富的内涵和较高的艺术性,同时还具有很好的教育性与启发性。艺术的审美娱乐功能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在精神层面上的审美需求,更能够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激发人们的情感,传递思想,从而达到教育和启迪的目的。因此,在艺术教育中,重要的是将艺术的思想性融入审美娱乐之中,让人们在享受艺术欣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接受到教育和启示。艺术的教育作用、认知作用和娱乐作用应该被视为统一的整体,共同构成了艺术的多重功能。

《西域随想》是一首非常典型的西域风格的作品,在节奏上有许多民族乐器和地方音乐素材的运用,能在听觉效果上给人一种“飞”一般的感觉,同时也能感受到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下音乐所具有的独特性。该作品以诙谐、夸张、幽默的表现手法,描绘了我国古代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所创造出的丰富多彩的西域文化,体现了这一地区人民淳朴、热情、善良、直爽的性格。如前所述,《西域随想》具有极强的西域风格音乐的审美教育作用,同时也应看到它将乐曲内在思想寓于娱乐之中。例如,独特的节奏、“叩、击、拍弦”等音响效果以及大量复合节拍,描述出边疆独特的音乐风情和地域文化,烘托出了一种独特的氛围,仿佛让听众身临其境,置身于广袤的戈壁滩上,聆听着悦耳的驼铃声。目前,人们对于传统音乐的继承与发扬主要还是在形式上进行,对于内容和文化底蕴以及音乐内涵的寓教于乐方面,没有深层次挖掘,因此无法将其更好地传承下去。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传统音乐文化和精神内涵的重要性。只有将艺术的思想性寓于审美娱乐之中,才能创作出更有价值的艺术作品。

(三)娱乐价值:《西域随想》的“表现形式”

音乐的娱乐性是其本质属性之一,不可或缺。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不仅可以让人们欣赏和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和美感,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音乐带来的愉悦和快乐,让人们从疲惫的生活中得到放松和解脱。因此,娱乐性是音乐吸引人们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音乐得以持续流传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进行高度紧张的工作与学习后,人们需要享受文化娱乐和精神生活,从中获得美的感受和身心的愉悦,这是从整个社会和每个人对音乐的需求来看的。人们对艺术表现有了更高的要求,人们将欣赏艺术演奏视为一种心灵上的享受,以此来表达他们对其的欣赏之情。“欣赏性”就是欣赏的本质特性。所谓“欣”者,开心。欣赏者通过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体会到它所表现出的美。欣赏是一种快乐的享受。“美”就是美的事物和现象,“好”则是一种愉悦心情或情绪上的享受。所以,人们常常用“悦耳动听、引人入胜”来颂扬那些卓越的音乐杰作。音乐作为人类情感和思想的载体,它能使人愉悦、兴奋并产生强烈的美感享受。在我国两千多年前的音乐理论著作《乐记》中,早已阐述了“乐者乐也”这一深刻的观点;莫扎特在谈论自己的音乐创作时,曾将欢乐的元素融入其中,以期让整个世界沉浸在欢乐的氛围中。如前所述,优秀的音乐作品往往具有自身独特的娱乐价值。

《西域随想》的娱乐价值主要体现在它“多元化”的表现形式。首先,这首乐曲不仅包含了许多不同的乐器和音乐元素,还将不同的文化融合在了一起,呈现出了非常独特的艺术风格。这使得它在演奏和欣赏时,都能够给人们带来全新的感受和体验,从而满足了人们对于音乐娱乐的多样化需求。此外,西域随想在演奏上也十分灵活,可以根据演奏者的不同风格和乐器的不同组合,如古筝与非洲鼓、古筝与二胡以及二胡与手铃等组合形式,呈现出不同的艺术效果,这也为《西域随想》在娱乐领域中,提供了多元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例如,它可以作为背景音乐使用在电影、电视剧等影视作品中,为观众提供更丰富的视听体验;也可以作为演出曲目使用在音乐会、演唱会等音乐活动中,让观众享受到音乐艺术的魅力。

四、结论

《西域随想》这首作品的诞生,在当时对推动筝曲创作创新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筝乐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漫长的历史中,为后世留下了许多优秀的筝乐作品,这些作品以其丰富的表现力和独特的演奏手法,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对于当今社会来说,筝在生活中,除了可以作为一种娱乐形式外,还可以作为一种高雅文化进行传播。因此,它应该被更多的人所了解和喜爱。

本文以《西域随想》为例,通过对该乐曲风格特点、娱乐性审美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在现代社会中传播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性。作为一名筝演奏者或者作为一名古筝爱好者,应该深入了解该乐曲中所体现出的娱乐性和时代性,并将其在实践中进行应用。筝曲《西域随想》以其独特的音乐语言,丰富的演奏技巧,优美动听的音乐旋律,给人以美的感受。作品中不仅展现出了新疆少数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还凸显了新疆地区少数民族人民质朴、乐观的性格特征。乐曲通过自然、人物、心理三个层面对新疆少数民族音乐进行了巧妙的呈现,并通过音声塑造意境美和意境升华音声美,从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自我的和谐统一中,展现出其独特的审美功能,这种审美功能更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猜你喜欢
西域古筝传统
《八月西域行印记》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第一次上台表演古筝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班超出使西域
西域散章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第一次弹古筝
《西域图志》纂修略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