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

2023-12-21 11:38王文静徐小倩杨秀芳
吉林医学 2023年10期
关键词:乳头状颈部外科

王文静,徐小倩,杨秀芳

(1.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普通外科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02;2.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医疗感染控制科,江苏 南京 210002)

甲状腺乳头状癌是甲状腺癌的一种,首发症状为颈部无痛性肿块,且随患者的吞咽动作上下移动,部分患者还可出现吞咽困难、声音嘶哑和颈部压迫等表现[1];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还可能出现局部体温升高、四肢无力、精神萎靡、多汗等全身不适症状,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2]。受机体颈部复杂的解剖结构影响,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创面大,术后易发生切口出血、喉返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又因甲状腺为内分泌器官,切除后机体激素水平发生变化,围手术期患者容易产生焦虑、紧张等心理情绪,影响术后恢复[3-4]。因此,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过程中围手术期的护理是确保手术治疗效果,促进机体恢复的重要保障。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是2001年由丹麦外科医生Kehlet等系统提出并实施,可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这一理念已经得到循证医学的支持,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中[5]。基于此,本研究将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用于对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围术期中的护理,观察其护理效果及重要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对本研究目的知情,并自愿签署同意书。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33.4~68.8岁,平均(50.68±10.58)岁;病程1~2.8年,平均(1.57±0.51)年;TNM分期Ⅰ期16例,Ⅱ期15例,Ⅲ期9例。观察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35.5~67.2岁,平均(52.18±11.08)岁;病程1~2.6年,平均(1.49±0.56)年;TNM分期Ⅰ期18例,Ⅱ期14例,Ⅲ期8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TNM分期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经手术病理结果证实为甲状腺乳头状癌;年龄18~80岁;预计生存期在3个月以上;病例资料完整。排除标准:继发性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结节、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其他甲状腺疾病者;合并其他部位恶性肿瘤或血液疾病;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或肝肾功能障碍;精神障碍;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

1.2方法:两组均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根治术治疗。对照组围手术期中予常规护理:入院时予心理指导,告知手术过程及注意事项,术前8 h内禁食水,合理控制血压;术中确保手术室内温湿度适宜,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术后遵医嘱给药,提供用药指导,合理安排饮食等。观察组予围手术期中快速康复外科护理:①术前:健康宣教,向患者讲解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相关知识、手术过程、注意事项和治疗预后,通过微信公众号或短视频新媒体等途径加强宣教,使患者了解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的意义与流程,使其能够充分配合;胃肠道准备,术前6~8 h禁食,术前2 h可服用碳水化合物饮品,无须进行肠道准备。②术中:保温处理,手术室内温度24~25℃,湿度55%~60%,必要时可提高室温、使用保温毯以防止机体热量散失,输入液体可加温处理;输液管理,术中液体输入量需<1 000 ml。③术后: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密切注意是否出现呛咳、声音嘶哑或吞咽障碍等;引流管护理,妥善固定引流管,避免折叠、牵拉或扭曲引流管,且避免引流管受压,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的变化,如出现异常需立即通知医生;麻醉清醒时,可指导患者咀嚼口香糖等促进胃肠道蠕动,清醒4~6 h即可多次少量饮用温开水,保护咽喉部;早期下床活动,术后当天建议患者离床活动2 h,逐渐增加活动量,强度以患者可耐受为准,术后2 d每天下床活动需6 h以上至出院;评估患者的术后疼痛状况,根据患者耐受适当给予镇痛药物;根据流质、半流质和软食的进食顺序合理安排饮食等。

1.3观察指标:①围术期指标:于手术过程中的观察两组的平均出血量、平均补液量,分别记录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并予术后观察两组的首次下床时间、平均住院时间。②生活质量:于术后5 d根据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74)[6]评定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该量表共包含躯体、社会和心理功能、物质生活4项内容,维度分0~25分,总分100分,分数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③护理满意度:于术后5 d采用我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共包含护理技术、服务态度、护理管理、生活护理及健康教育5项内容,总分100分,分数与满意度呈正相关。④并发症发生率:观察两组术后伤口出血、喉返神经损伤、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等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χ2检验及t检验。

2 结果

2.1两组围术期指标比较:两组平均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平均补液量、首次下床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观察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围术期指标比较

2.2两组生活质量比较:比较躯体、社会和心理功能、物质生活及生活质量总分可见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分,n=40)

2.3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比较护理技术、服务态度、护理管理、生活护理及健康教育及护理满意度总分可见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分,

2.4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对照组术后发生伤口出血5例(12.50%),喉返神经损伤2例(5.00%),吞咽困难1例(2.50%),甲状旁腺功能减退2例(5.00%),并发症发生率25.00%。观察组术后发生伤口出血1例(2.50%),甲状旁腺功能减退1例(2.50%),喉返神经损伤1例(2.50%),并发症发生率7.50%。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1,P=0.034,P<0.05)。

3 讨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生长速度缓慢,病程持续时间长,局部病灶可在早期即发生淋巴转移,侵犯周围的正常组织或器官,如食管、气管、带状肌或喉返神经等,且颈部淋巴结转移率较高,故需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治疗[7-8]。临床上,该病发病率高,但恶性度较低,基本不会对患者的生命构成危险,大多数患者经积极治疗均可有效治愈,延长生存时间[9]。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清扫根治术是临床上较常用治疗措施,治疗效果好,但手术创伤大,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活动受限等使患者术后恢复慢,还需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围术期护理服务,减少患者围手术期的机体应激反应方可满足治疗需要[10-11]。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是对一系列的医疗护理行为进行改进以最大限度的降低患者的围手术期应激反应,减少患者痛苦,促进机体器官功能早期恢复,从而加快患者机体恢复至术前状态的重要措施[12-13]。

本研究结果表明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的应用减少了患者的补液量,且有利于术后早期恢复,住院时间也不同程度缩短,明显优于常规护理。可能是由于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指导下,术前患者无需长时间禁食水,改善患者术前饥饿、口渴等不适,术前2 h时给予葡萄糖注射液等碳水化合物能够抑制代谢分解,改善术后胰岛素抵抗情况,不需导泄或灌肠等肠道准备,基本不存在体液丢失,避免或减少水电解质紊乱等,有利于术后患者的胃肠道功能恢复,并提倡限制性输液,使补液量减少[14-15]。该理念亦强调了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避免了长期卧床影响肢体活动,且早期活动也可促进胃肠蠕动,改善胃肠功能,提高身体素质,故可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16]。不仅如此,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的开展,避免了传统手术对患者饮食等的控制,术前患者无需长时间禁食水,改善患者术前饥饿、口渴等不适,增加患者舒适感,便于其早期下床活动,术后早期的床下活动也降低了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使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提高,获得了更好的护理满意度,使患者对治疗过程及预后更满意[17-18]。

综上所述,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围手术期中开展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有利于缩短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且患者获得较好生活质量,其对护理过程的满意度较高,临床作用重大。然而快速康复外科护理虽可取得较好护理效果,但相比于常规护理的改变使其在护理操作中与常规护理措施仍存在一定冲突之处,后续还需扩大样本量,丰富研究内容,深入分析快速康复外科护理与常规护理措施的对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患者恢复的优劣势,以促进患者康复,提高预后。

猜你喜欢
乳头状颈部外科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中级篇)
改良颈部重要外敷方法
肩肘外科进展与展望
3例肺动静脉瘘的外科治疗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Survivin、VEGF、EGFR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分析
SUMO4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扁平足的外科治疗进展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
哪些胰腺“病变”不需要外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