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信念的护理模式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

2023-12-21 11:40孙许粤李天行朱声龙罗凯城
吉林医学 2023年10期
关键词:围术信念置换术

孙许粤,李天行,朱声龙,罗凯城

(梅州市中医医院手术室,广东 梅州 514000)

髋关节置换术作为近年来骨科临床上常见的术式之一,对于股骨头坏死、髋关节相关疾病及股骨颈骨折等疾病治疗效果确切。但由于该术式复杂,患者创伤面较大,术后需要较长的恢复时间,肢体功能活动受限,严重困扰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1]。同时,由于部分患者对该术式的不了解,在围术期存在明显的恐惧、担忧等负面情绪,缺少康复信心,导致康复训练依从性不足,继而影响到康复效果[2]。因此,在围术期为患者积极提供安全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于预后恢复尤为重要。相关研究表明[3],健康信念与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存在一定关联性。而结合健康信念的护理模式旨在从心理角度出发,使患者主动认知自我缺陷,在整个医疗过程中保持积极态度,建立健康行为。本研究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在围术期间实施结合健康信念的护理模式临床效应价值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选择2019年2月~2021年2月期间在我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80例患者,按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试验组中男女患者各26例、14例;年龄46~79岁,平均年龄(60.25±3.27)岁;疾病类型:股骨颈骨折15例、股骨头坏死12例、粗隆间骨折13例。对照组中男女患者各27例、13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60.05±3.19)岁;疾病类型:股骨颈骨折16例、股骨头坏死10例、粗隆间骨折1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纳入标准:①初次接受髋关节置换术者;②符合《实用骨科学》[4]相关诊断标准;③生命体征平稳;④知晓同意研究。排除标准:①凝血功能障碍者;②合并重要脏器功能损伤严重者;③无法正常沟通交流者;④患有精神疾病者;⑤合并重大躯体疾病需要长期卧床者;⑥中途退出者。

1.2方法:对照组于围术期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即做好术前准备,包括相关检查、禁食禁水、监测生命体征等,同时介绍手术的意义和作用,告知术中和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使患者做好心理准备;术后指导患者保持正确体位,并对患者的饮食提出合理化建议,避免卧床期间出现腹胀、大便干结等不良并发症,指导功能锻炼等。试验组于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结合健康信念的护理模式,通过专科检查与调查问卷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自我效能感,以便对护理内容进行调整,提升健康信念。具体如下:①术前护理:通过交流、查阅资料及发放健康宣传册等让患者了解手术相关知识和康复训练重要性,每日于患者交谈时间不低于30 min,积极掌握和了解患者的基本状况,包括其受教育程度、社会地位、家庭结构以及个人喜好等, 根据患者的个性化特点实施针对性心理干预,每周开展1次集体讲座,让其观看健康知识视频,并及时解决疑难问题;②术中护理:在进入手术室前告知术中配合事项,手术开始后,注意室内温湿度,使用保温毯盖覆盖患者非手术区域,避免着凉,同时在手术结束后注意患者隐私部位保护,待患者苏醒立即告知手术成功,强化信念感;③术后护理:术后强化制约身体康复的影响因素,展开健康行为教育,使其了解到康复运动的重要意义,并及时为患者制定康复运动计划,协助患者术后第三天使用助步器下床活动,避免因长期卧床造成身体机能减退,诱发其他并发症;同时,对病程轻重不一患者安排在同病房,组织病友交流会,积极发挥角色榜样作用,展开健康行为干预,把患者需要掌握的康复锻炼技能分解成易完成的小目标,使其在此过程中不断体验到成就感,积极实现下个目标,并叮嘱家属多关心和支持患者,注意情绪变化,在患者完成某项康复锻炼计划后,给予合理奖励,使其克服困难感信念增强,矫正负面情绪及行为。告知患者不规律进行康复训练,可能会影响到行走能力和工作,加重经济负担;术后1~3 d,开展肌力训练,包括臀肌收缩、上肢肌力、踝关节运动和背伸运动,主要进行肌肉静力收缩、远端关节运动;术后4~7 d,强化关节活动与肌肉收缩,以被动运动为辅,以主动运动为主;术后8 d~出院,根据恢复情况循序渐进坐、立、走,不负重到负重训练,并加强监护,确保患者安全。

1.4观察指标:①心理状态:分别在手术前1 d与术后1 d使用焦虑(SAS)及抑郁(SDS)自评量表评价患者的心理状态,SAS评分临界值50分,SDS评分临界值53分,得分越高说明心理状态越差[5];②康复锻炼依从性:根据院内依从性评定调查表对患者术后康复锻炼依从性进行评价,其中能主动完成每日训练为完全依从,在监督下才能完成每日训练为部分依从,拒绝每日训练为不依从。总依从性=(总例数-不依从例数)/总例数×100%;③髋关节恢复情况:采用Harris关节评分对患者术前、术后2周、术后3个月评估患者的髋关节恢复情况,主要包括疼痛、活动度、步态等维度,总分100分,得分越高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越好[6];④自我效能感:分别在干预前与干预后采用康复锻炼自我效能量表(SER)评测患者自我效能感,其中包含身体锻炼自我效能(5个条目)、应对自我效能(7个条目),每个条目分值0-10分,得分越高则证明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水平越高[7]。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价比较:手术前、后试验组较对照组SAS及SDS评分均显著更低(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心理状态比较分,n=40)

2.2两组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评价比较:试验组较对照组康复锻炼依从性显著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比较[n(%),n=40]

2.3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术前两组Harris关节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较对照组术后2 w、术后3个月Harris关节评分均显著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分,n=40)

2.4两组患者自我效能感评价比较:干预前,两组患者康复锻炼自我效能感以及应对自我效能感得分对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试验组两项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自我效能感评分比较分,n=40)

3 讨论

髋关节病变是骨科的常见病症,多发生于老年群体。随着医学技术逐渐发达,对于该类病症的治疗手段也趋于成熟,其中以髋关节置换术最为多见。但由于该病多发于老年群体,老年人本身机体较为孱弱,对于疾病缺乏足够的认知且受社会角色改变、家庭结构改变等因素的影响较大,致使其围术期间容易产生不良的心理状态以及依从性不足等现象,对于疾病的康复和功能恢复不利[8]。因此,消除不良心理状态、提高依从性及形成良好的自我效能感是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康复的重要环节。

健康信念早期主要用于解释个体健康行为理论模式,也是当前国内接受度较高的健康行为改变理念,其体现了行为矫正的重要性,且认为健康信念是人们开始建立健康行为的动因[9]。本研究结果发现,结合健康信念的护理模式不仅有助于消除患者围术期负面情绪,还能提升康复锻炼依从性。主要通过在术前与术后建立患者的健康信念,积极疏导患者内心不良情绪,可使患者形成正确的认知态度,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从而增加康复训练积极性[10]。同时,护理人员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特点调整护理方案,可强化健康教育效果,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了解并参与到早期康复训练,使其建立健康行为。健康信念是指对于躯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等都能有一定的正确认知,并以此为基础,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11]。将健康信念应用到护理干预中,秉承着“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对病人的生活、病情、心理、生理等多方面实施正确引导和照拂,使其享受到优质的、具有人文关怀的护理服务[12]。本研究结果显示,结合健康信念的护理模式可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康复。原因在于该护理模式可使患者感知到康复锻炼的优势,使其了解到病情严重程度,增强积极性,促进其主动且坚持训练,从而进一步改善髋关节功能[13-14]。本次研究还发现,结合健康信念的护理模式有助于提升自我效能感。分析原因为,较常规护理相比,该护理方式对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对于专业的治疗和护理更加的信赖,提升自我效能感,通过术前每日定时间交流沟通,可使其建立健康意识,纠正不良行为,并且在术后展开意识纠正,加强家庭支持,鼓励家属参与到护理中来,关心和爱护患者,可使患者主动克服障碍,减少因肢体功能障碍对自尊感造成的损害,使患者积极建立自我效能感,对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15]。

综上所述,结合健康信念的护理模式应用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中可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心理状态,帮助患者提高自我效能感和康复依从性,对其髋关节功能恢复起到积极效应,值得临床进一步借鉴及推广。

猜你喜欢
围术信念置换术
为了信念
围术期舒适干预应用于口腔颌外科的效果
发光的信念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围术期处理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信念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围术期血液管理新进展
反肩置换术
β受体阻滞剂在围术期高血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