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奈唑胺注射液联合去甲万古霉素对肺部感染MRSA 患者内皮功能的影响

2023-12-27 11:57刘湾杨彦伟王艳娟
临床医学工程 2023年12期
关键词:去甲细胞壁万古霉素

刘湾,杨彦伟,王艳娟

(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河南 开封 475000)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是耐抗葡萄球菌青霉素类、 β 内酰胺类、 头孢菌素类药物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极易引起感染肺部,患者表现出发热、 咳嗽、 咳痰、 呼吸障碍等症状[1]。去甲万古霉素是临床常用的治疗MRSA 感染患者的药物,能够影响并抑制病原菌细胞壁合成,减少糖肽聚合酶合成,从而起到治疗MRSA 感染的作用[2]。但是近年来的临床研究[3]表明,肺部感染MRSA 患者病情较严重,治疗难度较大,单一去甲万古霉素治疗效果难以满足临床预期。利奈唑胺是噁唑烷酮类合成抗菌药物,能够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具有较佳的抗菌作用[4]。鉴于此,本研究探讨利奈唑胺注射液联合去甲万古霉素对肺部感染MRSA 患者内皮功能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我院收治的104 例肺部感染MRSA 患者。纳入标准: ①依据 《甲氧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诊治与预防专家共识》[5],经细菌学培养、 胸部CT 确诊; ②临床资料完整; ③知晓同意本研究。排除标准: ①医护人员难以与其沟通者; ②血液净化治疗者;③对本研究用药有过敏史者; ④痰、 血、 组织等标本经细菌学培养结果提示有其他细菌感染者。通过红黄双色球法随机分为两组各52 例。常规组男女各29、 23 例,年龄31 ~65 (48.55± 11.04) 岁,病程3 ~10 (6.28 ± 1.66) d,体质量指数20 ~24 (22.16 ± 1.04) kg/m2。联合组男女各30、 22 例,年龄31 ~66 (48.60 ± 11.07) 岁,病程3 ~10 (6.30 ± 1.70) d,体质量指数20 ~24 (22.20 ± 1.06) kg/m2。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本研究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吸氧、 祛痰、 营养支持、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治疗。常规组给予静脉滴注去甲万古霉素 (国药准字H13022295,华北制药华胜有限公司,0.4 g) 治疗,将0.4 g 去甲万古霉素溶于200 mL 生理盐水中进行静脉滴注,8 h/次,连续治疗2 周。联合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利奈唑胺注射液 (注册证号H20160301,Fresenius Kabi Norge AS,300 mL ∶600 mg) 治疗,将600 mg 利奈唑胺注射液溶于100 mL 生理盐水中进行静脉滴注,12 h/次,连续治疗2 周。

1.3 观察指标 ①MRSA 清除率: 取治疗后病原学标本,经自动化微生物鉴定及药敏测试,病原菌消失且未有新病原菌产生为清除; 未分离到病原菌且未有新病原菌产生为假定清除; 病原菌消失,而新病原菌出现为替换; 细菌培养结果呈阳性为未清除。MRSA 清除率=(52 - 未清除例数) /52 × 100%。②内皮功能: 抽取两组患者的空腹静脉血,取血清后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内皮素 (endothelin,ET-1) 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 水平,利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一氧化氮 (nitric oxide,NO) 水平。③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胃肠道反应、 皮疹、 发热、 头痛等。

1.4 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 22.0 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s 表示,采用t 检验; 计数资料以n (%) 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MRSA 清除率 联合组的MRSA 清除率为98.08%,显著高于常规组的78.85% (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MRSA 清除率比较 [n (%)]

2.2 内皮功能 治疗后,两组的ET-1、 vWF、 NO 水平均显著下降,且联合组显著低于常规组 (P<0.05)。见表2。

表2 两组的内皮功能指标比较 (±s)

表2 两组的内皮功能指标比较 (±s)

注: 与同组治疗前相比,*P <0.05。

时间组别n ET-1 (mg/L)vWF (%)NO (μmol/L)治疗前 联合组 520.53±0.15172.69±14.68 57.96±6.40常规组 520.52±0.14172.51±14.27 57.84±6.35 t 值0.3510.0630.096 P 值0.7260.9500.924治疗后 联合组 520.31±0.10*130.58±10.57* 36.77±4.28*常规组 520.41±0.11*152.36±12.52* 48.55±5.22*t 值4.8519.58512.584 P 值0.0000.0000.000

2.3 不良反应 常规组出现胃肠道反应、 皮疹、 发热各1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7% (3/52); 联合组出现胃肠道反应、 皮疹、 发热、 头痛各1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69% (4/52)。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MRSA 感染是医疗工作中常见的感染疾病,具有很强的耐药性,并且易感染肺部引起肺炎,如不能及时有效治疗,不仅增加治疗难度,而且病死率较高[6]。目前临床上常用去甲万古霉素治疗该病,虽然能够作用于细菌细胞壁,抑制蛋白质合成,且对MRSA 敏感性较强,但是存在组织穿透力低、 杀菌作用缓慢的缺点[7],影响治疗效果。

利奈唑胺能够作用于细菌50S 核糖体亚单位,与其23S 位点结合,抑制70S 始动复合物形成,从而抑制细菌蛋白的合成,发挥抗菌的作用[8]。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组的MRSA 清除率为98.08%,高于常规组的78.85% (P<0.05)。分析原因为,去甲万古霉素是糖肽类药物,不仅能够抑制细菌细胞壁和糖肽聚合酶的合成,而且对MRSA 的敏感性较高,能够使其溶解,提高细胞壁的穿透性; 加上利奈唑胺作用于蛋白质合成的核糖体装配阶段,抑制细菌蛋白合成,从而使利奈唑胺更容易穿透细菌细胞壁,提高药效,有效清除MRSA。另外,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的ET-1、 vWF、 NO 水平均下降,且联合组低于常规组 (P<0.05)。分析原因为,肺部感染MRSA 患者易导致肺部炎症发生,炎性因子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增大正常组织血管通透性,又可加速炎性反应扩散。利奈唑胺、 去甲万古霉素二者可发挥协同作用,去甲万古霉素可抑制MRSA细胞壁合成,有效提高细胞壁的穿透性,使利奈唑胺进入MRSA 细胞内,抑制蛋白合成,有效清除MRSA,从而降低ET-1、vWF、 NO 水平。同时,本研究结果显示,常规组和联合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77%和7.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表明加用利奈唑胺注射液对肺部感染MRSA 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影响较小,分析原因为利奈唑胺不良反应主要出现在用药时间过长 (一般在28 d 以上),因此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利奈唑胺注射液联合去甲万古霉素治疗肺部感染MRSA 患者可有效清除MRSA,改善内皮功能,安全性较高。

猜你喜欢
去甲细胞壁万古霉素
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山莨菪碱治疗感染性休克的疗效观察
基于个体化给药软件的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分析
LC-MS/MS法同时测定人血浆中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的质量浓度
红花醇提物特异性抑制酿酒酵母细胞壁合成研究
茄科尖孢镰刀菌3 个专化型细胞壁降解酶的比较
立体选择性合成内型N-Boc-N-去甲托品醇
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对于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血乳酸清除率及死亡率的影响
130例万古霉素临床用药分析
酶法破碎乳酸菌细胞壁提取菌体蛋白的研究
过量表达URO基因抑制拟南芥次生细胞壁开关基因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