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骨瓣减压术后不同时间颅骨修补术对颅脑创伤患者运动功能、 神经功能及自主生活能力的影响

2023-12-27 11:57刘雷震张圣旭王贵聪
临床医学工程 2023年12期
关键词:内行颅骨骨瓣

刘雷震,张圣旭,王贵聪

(开封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河南 开封 475000)

颅脑创伤属神经外科常见病症之一,主要是因交通意外、高处坠落等外界暴力所致,死亡率极高。去骨瓣减压术是目前临床治疗颅脑创伤的重要手段,能够及时有效地降低颅内压,但该手术会对颅骨完整性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增加脑积水等并发症发生风险[1]。颅骨修补术是应对减压术后颅脑缺损开展的一种手术治疗方式,可恢复颅腔生理解剖构造的完整性,维持颅内外压均衡,降低减压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2],但关于其在去骨瓣减压术后的最佳实施时机至今尚无统一标准。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110 例颅脑创伤患者,旨在探讨去骨瓣减压术后不同时间颅骨修补术对其运动功能、 神经功能及自主生活能力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我院行去骨瓣减压术的110 例颅脑创伤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55例患者中男30 例,女25 例;年龄19 ~67 岁,平均 (42.38 ±6.25) 岁; 骨窗110.98 ~178.42 cm2,平均 (149.32 ± 11.38)cm2。观察组55 例患者中男32 例,女23 例;年龄18 ~69 岁,平均 (42.51 ± 6.33) 岁; 骨窗112.05 ~176.95 cm2,平均(148.89 ± 12.85) cm2。两组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 (P>0.05)。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 患者符合 《中国颅脑创伤外科手术指南》[3]中颅脑创伤相关诊断标准; 在我院行去骨瓣减压术,术后有颅骨修补指征 (CT 结果显示存在颅脑缺损); 精神正常,无视听或交流障碍。排除标准: 伴发颅脑积水、 颅内感染等疾病者; 合并其他重要脏器疾病者; 非首次颅脑创伤者; 伴严重精神认知障碍者; 中途退出者。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去骨瓣减压术处理,术后行CT扫查,判断颅骨缺损程度,并根据CT 数据制备塑形钛合金颅骨钛网。对照组于减压术后3 ~6 个月行颅骨修补术,观察组于术后3 个月内行颅骨修补术。修补具体步骤为: 修补前协助患者调整体位,具体结合颅骨缺损部位调整,经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在原减压术切口入路,从骨窗缘往帽状腱膜下间隙分离,再游离帽状腱膜下间隙至颞肌以外部位皮瓣,剥离以充分暴露硬脑膜,操作时若有硬脑膜缺损问题,需先进行修补再剥离,且注意保护硬脑膜完整; 完成后充分显露骨窗,将骨膜剥离,置钛网于骨窗缘位置,并使用螺钉固定,使用适量过氧化氢溶液清洗创面,检查未见渗血点后,对术区使用生理盐水清洗,留置引流管,逐层关闭切口,并对切口进行加压包扎。颅骨修补术后两组患者均连续随访6 个月。

1.4 观察指标 ①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 (FMA) 评估患者修补术前及术后6 个月的运动功能,该量表包括上肢 (66 分) 与下肢 (34 分) 两部分,总分100 分,得分越高则运动功能越好。②神经功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 评估患者修补术前及术后6 个月的神经功能,量表包括语言、 意识及运动等评估项,总分42 分,得分越高则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③自主生活能力。采用改良Rankin 量表 (mRS) 评估患者术前及术后6 个月的自主生活能力,0 ~6 分依次表示无症状、 轻度症状、 轻度残疾、 中度残疾、 重度残疾、 极重度残疾 (卧床) 以及死亡,得分越高则自主生活能力越差。④并发症,包括颅内感染、 脑积水、 硬膜外血肿、 切口愈合不良等。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3.0 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 表示,行t 检验; 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运动功能、 神经功能及自主生活能力 修补术后6 个月,观察组的FMA 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NIHSS 评分、 mRS 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FMA 评分、 NIHSS 评分及mRS 评分比较 (±s,分)

表1 两组的FMA 评分、 NIHSS 评分及mRS 评分比较 (±s,分)

时间组别nFMA 评分 NIHSS 评分 mRS 评分术前观察组5549.82±3.79 20.03±2.352.96±0.83对照组5549.23±4.18 19.86±2.132.92±0.79 t 0.7750.3970.258 P 0.4390.6910.796术后6 个月 观察组5565.76±5.46 10.13±1.421.69±0.52对照组5559.88±7.32 14.85±2.091.91±0.60 t 4.77513.8532.054 P 0.0000.0000.042

2.2 并发症 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4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18% (P<0.05)。见表2。

表2 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n (%)]

3 讨论

目前,临床针对颅创伤患者主要采用去骨瓣减压术进行治疗,该术式可充分扩大颅腔容积、 降低颅内压和改善脑微循环,但会影响颅骨完整性,造成脑组织继发性损害,故需择期实施颅骨修补术[4]。传统治疗方案推荐在减压术后6 ~12 个月行颅骨修补术,但近年越来越多研究[5-6]表明,去骨瓣减压术后早期 (3 个月内) 针对颅骨缺损进行修补,可大大降低颅脑创伤患者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本研究结果显示,修补术后6 个月,观察组的FMA 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NIHSS 评分、 mRS 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均<0.05),表明颅脑创伤患者在去骨瓣减压术后3 个月内行颅骨修补术能够获得较去骨瓣减压术后3 ~6个月行修补术更理想的效果,并能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与杨兵等[7]的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原因如下: 颅脑创伤所致神经水肿多于伤后3 周内消退,在去骨瓣减压术后3 个月内行颅骨修补术,具备可行条件,而术后3 个月是颅脑创伤的关键恢复期,在去骨瓣减压术后3 个月内行颅骨修补术,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解除皮瓣凹陷对脑组织的压迫,有效发挥颅骨对脑组织的保护效应,同时在较短时间内促进脑内静脉回流,改善神经供血状况,为患者神经功能以及四肢活动功能的早期恢复创造有利条件,进而提高患者的自主生活能力; 此外,在去骨瓣减压术后3 个月内行颅骨修补术,因颅骨缺损时间较短,患者发生脑血流循环障碍的程度较轻,受颅内压失衡的影响较小,此时手术也较有利于预防各种并发症发生; 而在去骨瓣减压术后3 ~6 个月行颅骨修补术,颅骨缺损时间较长,脑组织长时间处于无保护状态,则相对容易受皮瓣过度凹陷的刺激,导致大脑皮质层损伤加重,影响患者神经及四肢活动等功能恢复,同时脑部长时间缺乏有效保护,也容易造成颅内供血以及结构改变,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与去骨瓣减压术后3 ~6 个月行颅骨修补术相比,术后3 个月内行颅骨修补术更利于改善颅脑创伤患者的运动功能、 神经功能及自主生活能力,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猜你喜欢
内行颅骨骨瓣
我怎样当指挥
我怎样当指挥
When weird weather strikes 当怪天气来临时
颅骨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
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对冲性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去骨瓣减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鱼刺也能撑死人
More gum disease today than 2,000 years ago
新疆:正式开启“内行”当学校书记校长新模式
探讨外伤性颅骨缺损行颅骨修补术14例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