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窗减压术联合负压吸引治疗牙源性颌骨囊肿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3-12-27 11:58高银亮赵玉红
临床医学工程 2023年12期
关键词:牙源颌骨开窗

高银亮,赵玉红

(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口腔科,河南 驻马店 463000)

牙源性颌骨囊肿是指颌骨牙组织在发育过程中出现的囊肿,由成牙组织或牙的上皮组织残余发展而来,发病初期不明显,且发病部位较为隐蔽,易造成患者忽略或无视,以致就诊确认时病变范围往往较大,颌骨部位已被严重破坏[1]。既往临床通常采用刮治术和颌骨切除术治疗牙源性颌骨囊肿,但刮治术创伤较大,易损伤神经血管,引发术后感染; 而颌骨切除术会导致患者面部形态改变,影响咀嚼功能,且手术难度较大[2-3]。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开窗减压术、 负压吸引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颌骨囊性病变患者的治疗中[4-5]。基于此,本研究选取76 例牙源性颌骨囊肿患者,旨在探讨开窗减压术联合负压吸引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我院收治的76例牙源性颌骨囊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8 例。对照组中男17 例,女21 例;年龄20 ~56 岁,平均年龄 (37.24 ± 4.31)岁; 囊肿直径3.4 ~9.8 cm,平均直径 (6.52 ± 1.03) cm; 囊肿类型: 牙源性角化囊性瘤21 例,含牙囊肿13 例,单囊性成釉细胞瘤4 例。观察组中男20 例,女18 例;年龄18 ~58 岁,平均年龄 (37.62 ± 4.63) 岁; 囊肿直径3.5 ~10.0 cm,平均直径 (6.61 ± 1.14) cm; 囊肿类型: 牙源性角化囊性瘤23 例,含牙囊肿12 例,单囊性成釉细胞瘤3 例。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 符合牙源性颌骨囊肿的相关诊断标准[6];年龄≥18 岁; X 线片下颌骨囊肿直径>3 cm; 临床资料完整; 患者及家属知情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 参与研究前2 周已接受治疗者; 伴有精神疾病或意识障碍者; 伴有重要脏器严重异常者; 合并免疫系统障碍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开窗减压术治疗: 患者取仰卧位,全身麻醉,采用口内切口,选择在口腔黏膜囊壁骨质薄弱区或囊肿中心区为开窗位置,利用局部小切口打开囊肿表皮骨质及囊壁,引流囊液; 随后使用生理盐水将患者囊腔内冲洗干净,间断缝合口腔黏骨膜和囊肿衬里上皮,覆盖碘仿凡士林纱布包填塞开窗口; 术后3 d 服用常规抗炎、 消肿药物; 术后1 周拆包,囊腔冲洗干净后佩戴塞制器,避免开窗口闭合,保持引流口通畅; 术后1 ~3 个月定期进行X 线、 CT 复查,若囊肿退缩至开窗口,则去除塞制器,进行临床观察; 若囊肿未完全消失则考虑二期囊肿刮除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负压吸引治疗: 于开窗减压术后1 周开始,将负压引流管置入囊腔内,并结扎钢丝固定于邻近牙齿上,以免脱落; 囊肿创口需完全被覆盖,避免食物残渣进入,引流管连接负压吸引器,保持负压压力60 mm Hg,每日负压吸引持续8 h 以上; 术后每月定期进行X 线、 CT 复查,若囊肿退缩至开窗口,则拔除引流管,临床观察; 若囊肿未完全消失则考虑二期囊肿刮除术治疗。两组均连续随访6 个月。

1.4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治疗后6 个月评价临床疗效,其中基本治愈: 囊肿完全缩至开窗口; 显效: 囊肿面积缩小80%以上; 有效: 囊肿面积缩小50% ~80%; 无效: 囊肿面积缩小少于50%。总有效率= 基本治愈率+ 显效率+ 有效率。②囊肿面积。通过Topcon GLS-2200 三维激光扫描仪检查曲面断层情况,检测患者病变区域,校正双侧髁突间距离及灰度,计算治疗前以及治疗后6 个月两组患者的囊肿面积。③复发情况。统计治疗后6 个月内两组患者的复发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 表示,采用t 检验; 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21% (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 [n (%)]

2.2 囊肿面积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囊肿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6 个月,两组患者的囊肿面积均较治疗前显著缩小,且观察组的囊肿面积显著小于对照组 (P<0.05)。见表2。

表2 两组的囊肿面积比较 (±s)

表2 两组的囊肿面积比较 (±s)

组别n囊肿面积 (cm2)tP治疗前治疗后6 个月观察组3811.72±1.861.75±0.2332.7930.000对照组3811.46±1.834.62±0.7121.4810.000 t 0.61423.705 P 0.5410.000

2.3 复发情况 治疗后随访6 个月,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复发情况。

3 讨论

开窗减压术也被称为 “造袋术”,最早由美国医生Wine 报道。近年来,开窗减压术正逐渐成为颌骨囊性病变的常规治疗手段[7]。开窗减压术将微创技术与功能外科理念进行有效结合,在实现治疗效果的同时,还有效保持了颌骨的完整性与功能; 同时,开窗减压术通过在患者囊肿表面开窗,利用局部小切口引流囊液,可明显降低囊性病变的机械压力,减轻或阻断骨质吸收[8-9]。但牙源性颌骨囊肿患者行开窗减压术后,需多次复诊检查,治疗时间较长,且患者开窗后易造成食物残渣滞留,需多次进行囊腔冲洗,对患者生活与经济造成一定的影响。负压吸引术可在开窗减压术的基础上操作,利用负压吸引器连接引流管于开窗口进入囊腔内部形成负压应力,便于抽取囊腔内产生的炎症组织液和释放药液治疗,加快囊腔恢复速度,促进囊壁与骨界面的新骨形成和改建,还可刺激成骨细胞生长,促进囊腔周边新骨恢复,缩短疗程,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改善患者的面部畸形[10-11]。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 (100.00%) 高于对照组 (84.21%),治疗后的囊肿面积小于对照组,且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均无复发现象,提示开窗减压术联合负压吸引用于治疗牙源性颌骨囊肿具有显著效果。

综上所述,开窗减压术联合负压吸引治疗牙源性颌骨囊肿可明显提升临床疗效,缩小患者囊肿面积,且未增加患者复发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牙源颌骨开窗
犬猫牙源性肿瘤的回顾性病理学分析
种植体-颌骨界面微动损伤的多指标评价
上颌第一磨牙牛牙症伴牙源性上颌窦炎一例
周边型牙源性纤维瘤21例临床病理回顾
46例牙源性颌骨囊肿的治疗体会
老年牙源性口腔炎的治疗及预防保健
生火取暖要开窗
初秋入睡前关好窗
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