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组织员队伍建设研究

2024-01-02 12:19
关键词:专职队伍党组织

苏 萍

(鲁迅美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4)

高校的组织员队伍肩负着立德树人与党员管理的双重使命,是高校开展党建工作的主要力量之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高校的党建工作面临新的发展形势和发展要求,而高校的组织员队伍则是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与加强党组织建设二者统一于实践的桥梁和枢纽。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 “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坚持和完善高校组织员制度,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力量,加强高校组织员队伍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在新时代的组织路线的重要要求。高校组织员队伍建设有利于将全面从严治党延伸到基层,提高基层院(系)党务工作质量,确保党的路线方针得以贯彻实施,对于高校落实立德树人、高质量发展和全面从严治党目标具有深远意义。[1]

一、新时代高校组织员的角色定位

《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第九章第三十五条规定:“高校应当按照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要求,将党务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纳入学校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完善选拔、培养、激励机制。专职党务工作人员和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应当在编制内配足,总数不低于全校师生人数的1%,每个院(系)至少配备1至2名专职组织员。”[2]由此可见,组织员作为有明确、具体“姓名”的工作人员,明确和厘清其在高校中的角色定位,将进一步增进对新时代高校组织员的认识和理解,并为组织员队伍建设与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1.高校组织员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助推器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组织员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助推器主要表现在两个维度:一方面,高校组织员是从事党建工作的专职工作人员,起到学校党委与基层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是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好的执行和传达者,在党建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和重要职责。另一方面,高校组织员是畅通党组织与学生群体交流渠道的核心主体,是学生党员队伍的管理者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者。高校组织员一头连着上级党组织,一头连着学生党组织,能够通过参与学生党支部的主题党日、专题党课和组织生活会等各项党内政治生活,引导广大学生听党话、跟党走,进一步实现黏合剂的效用。

高校组织员相比辅导员、班主任、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有更多的精力、时间和专业化知识,专门实现前述两个方面的工作。同时,高校组织员也应着重在“上传下达”“收集信息”等方面下硬功夫。高校组织员面对的群体,既包括高校党建相关部门,也包括学院中的学生,结合高校组织员的职责定位,能够更好地加强政策的宣传和答疑,并充分推动政策的执行和实施,同时借助对学生党支部的指导和监督,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准确掌握学生群体的“第一手”思想动态,并将学生的需求及时反馈至上级部门,能进一步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高校组织员是贯彻落实党的建设总要求的排头兵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建设总要求是当前以及今后高校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重要政治责任。在高校党建工作中,组织员承担着执行和组织的角色,负责管理、监督和指导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连接上级党组织与基层党组织的中间桥梁,高校组织员在提升高校党建工作规范化、标准化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新时代高校党建质量稳步提升的重要推动力量。

面对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提出的新任务和新要求,高校组织员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从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扎扎实实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用党员担当作为服务师生,以实实在在的行动践行初心使命,做到立场坚定、勇于创新、积极开拓、理论深厚,担当起新时代高校党组织赋予的职责和使命,不断从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中找到做好工作的方法路径。

3.高校组织员是新时代开展高校党建工作的主力军

组织员制度实行七十多年来的实践证明,组织员队伍是高校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的关键力量,更是党员队伍建设的主要力量。从工作职责上看,高校组织员一方面要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和党校教育教学等工作,另一方面也要做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3]由此可见,组织员队伍是高校基层党建的关键力量,是高校发展党员工作的“守门员”,更是打通党员教育管理的“最后一公里”。高校基层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得怎么样,发展党员工作中是否严守了“入口关”,党员教育管理做得如何等都是检验高校组织员工作成效的重要内容。

新时代高校组织员队伍建设的专业化、职业化水平不断提高。高校组织员在强化政治领导、严密组织体系、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加强学生党员队伍建设等方面拥有更大发展潜力。高校组织员不仅是一名高校职工,更是高校党建队伍中的一员。所以组织员要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勇于自我革命,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真正把廉洁建设、纪律规矩建设做到实处,警钟长鸣,不越雷池一步,不碰红线、坚守底线。唯有充分加强自身理论学习、提升工作本领,同时做好自身廉洁自律,才能最终实现高校党建工作的提质增效。

二、新时代高校组织员队伍建设的现实处境

1.高校组织员队伍结构失衡

《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对高校组织员队伍的设置、建设和领导保障均提出了相关要求,[2]但各高校在组织员队伍结构层面仍存在人员结构、专职兼职比例、专业能力等方面的失衡。

第一,高校组织员与行政人员高度重叠,党建与行政工作混同。目前多数高校的组织员存在由辅导员、党团工作人员、教师兼任的情况,一人身兼数个身份职责的情况在高校中屡见不鲜,这种身份重叠也为高校组织员队伍的建设带来一些障碍。一方面,党建与行政工作在角色界定、职责划分等方面存在混同,导致有的组织员在党建工作中的职责不清、工作优先级不清,难以专注于党建工作的核心任务;另一方面,党建工作具有相当程度的严谨性和专业性,要求组织员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而兼职组织员可能缺乏系统性的党建工作培训与学习机会,进一步限制了其专业能力的提升。

第二,专职组织员与兼职组织员的选聘程序和人员比例不符合标准。根据《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高校应当按照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要求”,高校组织员队伍应当根据党建工作需要同时配备专职人员与兼职人员,专职组织员编制数量应不低于全校师生人数的1%。专职组织员专门从事党务工作,负责开展党员思想政治教育与基层党建工作,而兼职组织员则协助专职组织员进行党员的日常管理及事务性、临时性工作。但目前高校中大量存在专职组织员与兼职组织员在聘任流程、选拔机制及任命条件等方面未设置合理标准或未按标准进行的情况,兼职人员数量远高于专职人员,从而导致不合适的候选人被聘任为专职组织员或兼职组织员,使得队伍结构失衡。

第三,高校组织员的专业能力与工作要求不匹配,缺乏深谙党建理论的专业人才。党建工作的严谨性和专业性要求组织员具备深厚的党建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及党建工作载体。然而各高校大多缺乏针对组织员专业能力的长效化培养机制及绩效考核机制,进而导致组织员在专业能力与工作要求的适配层面出现党建理论知识缺乏、党建工作专业技能缺乏、党建工作实践经验不足等问题,难以适应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工作的现实要求。

2.高校组织员考核制度失序

高校组织员考核制度是提升组织员在工作中的热情、动力和自觉性的重要支撑,同时也为组织员职级晋升提供了指标依据。当前,部分高校组织员考核制度存在机制体制失序的状况,一些高校组织员缺乏党务工作经验,选拔任用标准设置的专业性要求较低,在工作中严重缺乏对组织员有效的教育、培养、监督、考核和评价。对组织员是否“人岗匹配”没有进行专业的评估和调研,组织员的考核结果往往并未发挥反馈、约束及激励作用,组织员数量不够、专兼职比例失调、任职年龄偏大、职称结构不平衡现象较为明显。

此外,一些高校组织员考核制度还存在许多微观问题:第一,考核指标设置不合理。一些高校在设置考核指标时,力求“面面俱到”,导致核心能力评价指标被忽视。一些指标过于抽象化,表面上看具有一定合理性,但实际执行起来,可操作性不强。第二,考核主体范畴不全面。当前,高校组织员考核主体主要集中在高校领导、校党委组织部、组织员系统和院系领导,而作为高校组织员主要服务对象的基层党员未能占据考核评价体系的一席之地,会对评价考核的客观性产生影响。第三,评价考核方法不合理。当前,最为常见的高校组织员考核方式为定期考核,通过定期述职、书面报告、投票测评等方式进行评价,而仅仅一次总结报告难以客观反映出组织员的工作实效。

3.高校组织员创新能力缺位

创新能力是优化高校组织员队伍,提升高校组织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当前,高校组织员普遍没有将党的创新理论运用到具体指导实践工作中,一些高校组织员在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时流于形式,学得不深不透一知半解,把创新理论写在笔记本里,但未曾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这就导致一些高校组织员在开展工作时,理论知识不清晰、灵活运用不到位、看家本领不过硬,对党的创新理论理解不深入、对党的创新观点认识不到位、对党的创新方法运用不彻底,缺乏开展党建工作创新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无法将形式新颖的创新载体、灵活多样的创新活力融入高校党建活动中,难以形成高质量党建引领事业高质量发展。

新时代背景下,建设一支具有创新能力的专业化高素质组织员队伍对落实高校党建工作具有深远影响。目前,部分高校组织员以二级学院为聘任主体,也有一部分高校组织员来自行政人员队伍,缺乏党务工作经验,对党的创新理论和高等教育缺乏系统全面的把握,不具备职业进取和创新意识。组织员岗位究竟应该是专职为主还是专兼结合,究竟应该是面向社会招聘还是校内辅导员、行政管理人员内部调转,是值得高校深度思考的问题。只有从根本上解决原生短板,真正找到适合组织员工作的人,才能避免因先天不足导致的创新能力缺位。

三、新时代高校组织员队伍建设的优化路径

近年来,党中央对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作出一系列部署。2021年中共中央印发修订之后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为新时代高校党的建设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高校组织员作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力量,队伍建设事关党建工作质量的好坏、事关高校育人目标的实现,因此新时代背景下必须加强高校组织员队伍建设。

1.完善选聘程序,厘清工作职责

新时代加强高校组织员队伍建设需要从内外两个方向发力,提升高校组织员队伍的专业素质。从外围看,应明确界定党建工作职责与行政工作职责。当前,我国高校组织员中的校级专职组织员通常为副处级编制,二级学院级组织员为科级。从内部看,按照院系需求,按比例分别设置专职组织员与兼职组织员。最终形成以专职组织员为主、兼职组织员为辅的双轨制组织员队伍。专职组织员是在高校从事党建工作的专职人员,兼职组织员是高校各级党组织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和党建工作需求聘任的兼职党务工作人员,常见的有党支部书记和辅导员。基于以上情况,高校党委应当以专业水平为导向,明确组织员的任职标准,细化选聘程序,对专职组织员的党务经验、教育背景、专业素养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

根据高校党建工作实际情况,高校组织员的工作职责主要涉及党员管理工作。党员管理工作可被细分为发展党员、党员教育、党员管理等。发展党员工作有着明确的原则: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高校组织员要严格遵循这十六字方针,严格执行发展党员工作中的环节步骤,严肃开展政治审查,吸收考察合格的发展对象进入党组织。党员教育工作紧密依靠常态化的党员教育机制,组织员应主动协调校内党校培训资源,对党员干部、师生党员、发展对象、入党积极分子开展党章、党史、党纪党规等培训,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党员管理工作对于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组织力具有重要意义,组织员应当积极主动引导党员过好党内政治生活,定期召开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也要做好党费收缴使用管理工作,规范党员信息管理和统计。另外,组织员做好党建工作的重要法宝就是调查研究,组织员应当以问题为导向,针对新时代背景下党员管理和党的建设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发生的新情况,积极探索出有效的解决办法,推动高校党组织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2.细化考评内容,提升履职能力

高校党组织要规范组织员的设置标准与管理考核,着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的党务工作队伍。第一,完善岗前培训与考核制度。将岗前理论与业务培训作为工作重点,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论述,学好党章、党史和党的基本知识。将岗前业务培训作为核心关键,熟练掌握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手续程序流程,提高业务能力。针对党建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以及注意事项,有针对性地开展岗前培训并进行考核。第二,加强对高校组织员履职过程中的监督与考核。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新时代高校组织员队伍建设的首要标准,也是高校组织员履职过程中必须树牢的底线意识。高校党组织应当将政治标准摆在首位,从严制定监督管理制度,规范对高校组织员的监督。把讲政治贯穿组织员监督考核工作的全过程,一切党建工作都要坚持党性原则和政治原则,把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落实到组织员工作的全过程。同时,高校党委组织部门要厚植监督沃土,鼓励引导组织员工作全链条多元主体进行监督,及时准确掌握高校组织员的日常工作情况,对业务知识不过硬、专业能力不达标、年度考核不过关的组织员进行及时谈话和岗位再教育。第三,完善以结果为导向的考核激励机制,畅通高校组织员的晋升渠道。考核并非最终目的,用好考评结果才是关键一步。针对高校组织员的考核结果,高校党委组织部门应当运用系统思维,加强综合分析研判,全面客观辩证地分析其考核测评结果。同时,应当将考核结果与薪酬奖励等激励相结合,制定以考核结果为导向的奖惩制度,坚持考核结果和绩效待遇同频共振,考核结果与物质奖励同向聚合。将考核评价结果与提拔任用相挂钩,建立工作结果与晋升标准挂钩的导向,对那些日程表现优秀、考核成绩突出的组织员给予优先晋升的机会,形成优者上、庸者下、劣者弃的晋升机制。

3.强化激励机制,提高创新能力

党的先进性是党永葆生机与活力的显著特征,组织员的创新能力有助于保持党的先进性。新时代背景下,党要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实践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在理论层面,高校组织员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新时代党建工作方面的方针政策为理论出发点,探索推进“一融双高”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的新举措与新思路;在实践层面,要从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实践成果等方面积极创新,以理论指导实践,提高高校党组织在新时代的工作效能,着力构建高质量党建工作体系。将强化创新能力和创建平台载体作为高校组织员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高校党委应当为组织员的创新能力定级定责,建立完善的创新激励机制,锻造组织员创新能力培育的价值链条,从理论知识、工作方法、实践成果的方方面面激励组织员进行创新。

建立组织员创新能力的激励机制,提高创新力建设的保障水平。从高校党建的发展需求来看,只有强化创新激励,才会有效保障队伍创新能力的平衡与稳定,确保组织员队伍的高质量发展。第一,推动职业能力创新。高校应当设立党建工作创新奖,鼓励组织员开展党建品牌创新、党日活动创新和党员名师工作室创新等。第二,提倡职业技能创新。开展组织员职业技能创新比赛,搭建高校党建创新实践平台,鼓励组织员积极参与这些活动,并对成绩突出者给予晋升方面、薪酬方面和精神方面的奖励,以提升他们精进业务提升技能的内驱力。第三,支持科研能力创新。高校应当重视高校党建方面相关课题的立项和支持,设置相关的课题预算,统筹校内科研学术资源对高校组织员提供专业化和系统化的科研指导,激发高校组织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进行科研探索,深入研究高校党建的理论成果和创新实践,为高校党建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四、结 语

组织员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党建实践中总结历史经验而形成的一项关于党的建设的特有工作制度。高校组织员作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中坚力量,在新时代背景下面临着更多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必须紧跟新时代高校党建的发展步伐,认清新时代高校组织员的角色定位,探索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组织员工作路径的优化,才能更具针对性地提高组织员职业素养,保证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高质量开展。

猜你喜欢
专职队伍党组织
清华党组织公开
自主筹资筹劳 农村公路要设专职“保姆”
加强企业专职消防队伍建设
专职调解员有了自己的家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专职媒人的变化
对症下药 强健基层党组织
建好“三型”党组织 实现医院新跨越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