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用于风寒袭络型面瘫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2024-01-14 04:24刘巧芦小娜孔盼盼
中外医疗 2023年30期
关键词:风寒面瘫艾灸

刘巧,芦小娜,孔盼盼

徐州市中医院针灸脑病科,江苏徐州 221000

面瘫也称作面神经炎、面神经麻痹,主要特征是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出现了障碍,主要的临床表现有讲话漏风、流涎、口角下垂、眼睑无法闭合,患侧无法正常完成鼓气、皱眉、闭眼等基本的面部动作与表情[1]。可见于全年龄段,起病急、发展快,最快几个及时最慢几天即可达到病情的高峰,根据损伤部位的区别,分为中枢性、周围性两种,其中后者常见且复杂[2-3]。中医把周围性面瘫归属到“口喎”“口僻”“口眼歪斜”的范畴,发病机制多是风寒侵袭面部经络,引发经络不通,不通则筋脉失养,长久以往面部肌肉则会出现萎缩[4]。风寒袭络型面瘫严重损伤患者的面部神经功能、肌肉功能,明显改变患者面部容貌,还会严重打击患者生活的信心,严重降低其生活质量[5]。西药对风寒袭络型面瘫的治疗以扩血管、营养神经、激素、抗病毒等药物为主,但该病的自限性,导致临床疗效非常有限,需辅以科学护理的护理干预。艾灸是中医最常用的护理疗法,可疏通经络,促进面部组织代谢,改善面部微循环[6]。本文选取2021 年1 月—2022 年12 月在徐州市中医院接受治疗的78 例风寒袭络型面瘫患者为例,分析艾灸在风寒袭络型面瘫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便利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8 例风寒袭络型面瘫患者资料,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南》[7]相关诊断标准;②符合《针灸学》[8]关于风寒袭络型面瘫的诊断标准;③年龄18~80 岁;④发病时间≤20 d;⑤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①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者;②严重肾功能不全、心脑血管疾病者;③肿瘤、外伤性面神经损伤、脑神经麻痹导致的面瘫者;④认知及精神障碍者;⑤妊娠及哺乳期妇女;⑥依从性不高等其他原因无法完成本次研究者。

1.3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指导急性发病期患者适当休息,做好面部保暖,外出戴口罩,睡眠时远离窗边,避免再受风寒。指导患者开展湿热毛巾外敷、早晚按摩患侧、侧面肌能运动,避免冷水洗脸,做好保暖,避免感冒。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深入了解其的心理状态,多倾听多安抚,使患者释放心理压力。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艾灸干预:取适当体位以完全暴露病变面部,使用艾条对穴位的热敏高发区域进行探查,如地仓、阳白、颧廖,明确热敏高发区域后,然后给予施灸,先回旋灸2 min,接着雀啄灸1 min,然后循经往返灸1 min,最终再给予温和灸,以激起感传,1 次/d。

两组均干预2 周。

1.4 观察指标

①中医证候:包括额纹、鼓腮漏气、口角下垂、眼睑无法闭合等,根据严重程度分为5 级,分别是无、轻微、轻、重、严重,分别计1 分、2 分、3 分、4 分、5 分,得分越高症状越严重。

②心理状态:用焦虑(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自评量表进行评价,SAS 量表分界值:50 分,50~59 分为轻度,60~69 分为中度,70 分以上为重度;SDS 量表分界值:53 分,53~62 分为轻度,63~72 分为中度,73 分以上为重度。

③生活质量:用健康调查简表(MOS 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 SF-36)进行评价,共4 个维度:生理功能、心理健康、社交功能、情感健康,20个条目,各条目1~5 分,满分100 分,得分生活质量正相关。

④护理满意度:用服务对象满意度问卷-8(Client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8, CSQ-8)进行评价,共8 个项目,如环境、服务程序、支持、服务类型等,每项1~4 分,满分32 分,非常满意:25~32 分、满意:17~24 分、不满意:8~16 分。总满意度为得分≥17 分的总占比。

1.5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例数(n)和率(%)表示,进行χ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表示,进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对比

干预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积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对比[(),分]

表2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对比[(),分]

?

2.2 两组患者SAS、SDS 评分对比

干预前两组SAS、SD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SAS、SDS 评分对比[(),分]

表3 两组患者SAS、SDS 评分对比[(),分]

?

2.3 两组患者SF-36 评分对比

干预前两组SF-36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SF-36 评分对比[(),分]

表4 两组患者SF-36 评分对比[(),分]

?

2.4 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总满意度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

3 讨论

一项流行病调查数据显示,15~45 岁是面瘫的高发人群,每1 万人就有2 例患者,男女在其中的占比无统计学差异[9]。突发面部表情肌肉功能障碍是面瘫最常见症状,发病快、进展迅速,50%以上的患者在发病3 d 内病情抵达高峰[10]。西医认为面瘫的发病与面部受寒、病毒感染、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因素密切相关,单一或多个因素综合作用下诱发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导致面神经出现一系列的炎症反应如痉挛、压迫、缺血性水肿,最终患侧表现出口角歪斜等临床症状[11]。中医认为面瘫的发病是正气不足、湿气过重、风邪入体、瘀血阻络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最常见的是风寒袭络型,面部在自然或空调冷风、寒风的侵袭下,导致淤血阻断面部经络,使得面部肌肉、神经因失去营养而丧失功能[12]。

在本次研究中,干预后,观察组SAS、SDS 评分为(41.80±1.14)分、(40.71±1.27)分,较对照组的(46.01±2.59)分、(44.47±2.04)分更低(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更高(P<0.05)。提示艾灸用于风寒袭络型面瘫护理,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促进生活质量的提高。在宋惠莉等[13]的研究显示,观察组(针刺联合艾灸干预)干预后SAS、SDS评分为(45.68±2.35)分、(43.50±2.80)分,较对照组的(50.25±3.79)分、(47.87±4.02)分更低(P<0.05),这与本文研究结论一致。分析原因,艾灸通过艾柱散发的热量对人体的特点穴位进行刺激,疏通经络的同时,提高局部经气传导速度与范围[14]。而使用热敏灸,可进一步提高热敏灸感,使扩热、透热、传热及经气传导更加迅速,饱和的热敏灸量,保证了艾灸效果,局部毛细血管得到了充分扩张,显著改善了血液循环[15]。此外,使用艾条对穴位热敏高发区域进行探查的过程中,也会对探查到的穴位如下关、太阳、手三里、翳风、足三里、颊车、神阙穴产生一定的温热刺激,发挥穴位的部分功效[16]。而在确定穴位的热敏高发区域后,通过多种灸法开展全面的温热刺激,进一步发挥扩热、透热的作用,提升传导功能,利用小刺激诱发大反应,提高针灸效果,快速恢复患侧面部的气血循环,恢复面部神经功能,从而促进心理状态的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17]。另外,干预后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较对照组更低(P<0.05),提示风寒袭络型面瘫护理中应用艾灸,有利于临床症状的缓解。这是因为加用艾灸后,患者患侧面部经络得到快速疏通,面部神经、肌肉有了充分的营养供给,促进了面部神经功能、肌肉功能的恢复,从而快速改善了中医证候[18]。观察组总满意度94.87%,较对照组的79.49%更高(P<0.05),提示风寒袭络型面瘫护理中应用艾灸,具有更高的护理满意度。这是因为加用艾灸后,患者的面部神经功能快速改善,面部残疾程度也明显降低,从而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认可。

综上所述,在风寒袭络型面瘫护理中应用艾灸,有利于缓解临床症状,促进心理状态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猜你喜欢
风寒面瘫艾灸
冬读古诗御风寒
东红分期辨治周围性面瘫经验
艾灸与耳穴治疗假性近视
面瘫患者的自我康复
风寒感冒忧,来碗“神仙粥”
一款多功能便巧艾灸辅助器
感冒,要分清风寒还是风热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举隅
冬病夏治 三伏艾灸效果好
感冒,要分清风寒还是风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