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本科化工类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的路径探索与实践

2024-01-22 03:10许佳鑫
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化工类职业专业

刘 珂 徐 成 侯 侠 许佳鑫

(1.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甘肃 兰州 730060;2.中南大学,湖南 长沙 410000)

引言

当前,我国进入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出现提质扩量的层次化要求。同时,叠加社会发展下对广大学生创业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要求提升。职业本科教育作为职业教育体系中一种新型教育形态亟须破除原有发展模式,来应对不断变化的形势要求。一方面,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加速,化工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另一方面,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改革力度不断加大,要求高校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人才。因此,如何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职业本科化工类专业中,实现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的深度融合,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业是促进就业的重要途径。2019 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1],对推动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将职业技能人才的发展摆在了教育现代化的突出位置。国务院办公厅也于2015 年和2021 年先后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2]《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3],支持推动高校强化创新创业教育、激励高等学校学生创新创业。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尤其是职业本科教育这一新兴教育模式存在着培养模式固化、人才出口不足、社会联系不紧密、产学匹配度不高等突出问题[4-5],严重阻碍了职业本科教育的发展,导致职业本科教育在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引导作用不显著、企业认可度不高、学生就业出口受限[6],甚至出现拿着职业本科文凭被对口企业拒之门外的现象。传统的培养模式、培养思维已经不能应对不断变化着的社会需求[7],尤其是不能应对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所带来的就业提质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思维要求的提高。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亟须破解职业本科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的问题。

在此环境下,化工类专业作为理工科中我国院校开设最多的专业之一,其就业竞争力的塑造应当摆在决定该专业发展的突出位置。基于此,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立足提升就业竞争力这一关键,基于社会需求,推动职业本科专业教育适应正在发生的变革,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职业本科化工类专业中,实现教育与创新创业的深度融合。本文通过分析当前职业本科化工类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现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融合路径和实践案例。

一、职业本科化工类专业教育现状分析

(一)专业教育与社会人才需求脱节

目前来看,职业本科专业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与社会的实际需求不相符合的现象[8]普遍存在。这种脱节可能会导致毕业生就业困难、人才供需不平衡等问题。这尤其体现在与企业需求不匹配[9],在当前化工类专业毕业生主要出口仍然为化工类企业的背景下,不少化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已经不局限于先前的机械操作、环节把控等程序性内容,更是将注意力转移到了对于加工模式、操作模式、使用模式的创新和对流程的更迭上来,需要不断增加对于创新创业能力思维的培养。除此之外,当前化工类专业的开设没有以企业发展为导向,专业设置存在一定的脱节和不合理性,部分职业本科专业的设置与市场需求存在偏差,专业设置的不合理会导致毕业生就业困难,造成人才供需不平衡的局面。

(二)专业教育与学生能力培养脱节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下,职业教育学生的能力已经不单单是会操作、懂操作这么单一,已经出现并逐步增加了对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10]。教育目标不清晰导致教学内容与学生需求脱节。同时,重视理论知识而忽视实践能力使得一些职业本科专业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忽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导致学生毕业后缺乏实际操作能力,难以适应职业环境。此外,缺乏与行业的对接和交流也导致职业本科专业教育与行业的对接不够密切,无法及时了解行业的发展需求和人才要求,使得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要求脱节。

(三)专业教育培养模式固化

当前,许多职业本科大学仍然没有理解国家设立职业本科教育的初衷,即通过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来推动职业本科教育培养模式发生相应变革以适应现代产业发展变化,仍然沿用先前职业专科教育的培养模式、培养思路[11],本科教育的变化仅仅停留在名字的变更上,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着的新需求、难以契合国家对于职业本科教育的新要求[12]。具体来看,一是课程设置老旧。就职业本科大学的化工类专业课程来看,某些高校开设高度同质化的课程内容,且设置过于侧重于基础知识和技能培训,忽视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这导致学生在毕业后难以适应市场需求,缺乏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二是教学方法陈旧。当前职业本科院校仍然普遍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灌输和传授,学生被动接受。这种教学方法缺乏互动和探究的环节,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得不到充分发展。化工类专业注重实践操作和实验技能的培养,但在教学中往往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存在较大差距。同时,化工类专业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包括实验操作技能、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然而,在传统教学中,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学模式难以满足现代化工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三是教师队伍建设滞后。虽然当前高校普遍引进了高素质的教学科研人才,但由于资金相对匮乏,部分教师的学历、学术水平、实践经验等方面存在不足,无法满足现代化工专业教学的需求。除此之外还存在教师培训不足、缺乏实践经验、缺乏行业联系的制约性问题。

二、专创融合的路径探索与实践

截至2022 年3 月,全国共有本科层次职业学校32 所,其中甘肃省共有2 所,分别是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以及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而全国32 所本科层次职业院校中可以培养化工类人才的仅有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和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大学。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应用化学工程学院前身为应用化学工程系,成立于2010 年5月,2016 年底学校进行机构调整,更名为应用化学工程学院。目前在校生规模3500 余人,近5 年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

(一)加强顶层设计和制度保障,提供专创融合资源保障

1.完善的组织机构,为项目实施提供组织保障

专创融合发展的组织机构是应用化工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该中心是由应用化学工程学院于2018 年建设的集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教科研综合性平台,即为教师提供科学研究平台,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平台,为校企成果提供转化平台。该中心致力于解决企业应用性技术难题、为企业培养复合型技能人才,将导师与科创学生融入项目部中,为学生开展项目化教学。中心于2020 年12月被甘肃省教育厅认定为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并持续建设。目前中心建设已趋于完善,下设基础实验室和仪器分析实验室,涉及XRD 衍射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有机碳表征仪等大型仪器设备。协同创新中心下设多个项目部,项目部由入驻中心学校导师、企业导师、拔尖班学生共同组成,项目部基于解决企业技术难题而组建的,难题一旦解决,项目部即解散,再依据新的企业技术难题组建新的项目部。中心设正副主任,主要负责中心日常管理、设备维护、人员统筹等工作;项目部设正副部长,全权负责项目部师生任务分工、企业经费管理使用、具体科研活动开展。

2.优秀的师生资源,为项目实施提供人力保障

(1)入驻中心教师(导师库)

应用化工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根据应用型技术技能型的人才培养目标,聘请学院专家和社会专家组成专家教授库,参与学生的指导和培养。入驻中心的指导教师组建中心导师库,总计21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5人,博士9人,硕士6人,高级工程师6人。有15位导师来自校内,6位导师来自企业,近三分之一教师来自企业或行业的技术骨干。他们中既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多名导师先后指导和参与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创新挑战赛、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黄炎培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并获奖。

此外,为保证教学和项目推进的质量,学院还设置了由学院院长和有关专家组成的指导委员会,对中心的发展进行指导。导师根据学生的特点,精心制定教学计划,强调夯实基础、重视实践、培养创新意识,强化应用能力。

(2)英华拔尖学生(学生库)

2013年应用化学工程学院开始实施拔尖学生培养,每年从大一学生中选拔班级优异上进的学生自成班级,大概50名学生,取名“英华班”。在他们完成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外,另单独指导学习。英华班学生对于科学研究具有极大兴趣,具有创新创业职业素养和极强参与项目课题研究工作的意愿。入驻中心学生编入协同创新中心学生库,实行每位专业导师指导3名科创学生,导师指导学生在校科技创新全过程,涉及查阅文献、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总结报告等,关心学生生活、职业规划、未来发展、公司注册运营,可以最大程度增强学生科技创新精神。科创学生实施科研成果转化落地,进入企业参与企业生产实践,在参与企业生产实践过程中,企业导师指导学生工艺流程学习、企业标准制定、产品检测上市程序等,可以极大增强学生自主创业意识。

(二)加强“通识+专业”平台建设,提供专创融合物质保障

1.创新创业学院(省级众创空间),为创新创业提供通识平台

2017 年,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立项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学院,涵盖了“实化众创空间”和“智能机器人”众创空间。入驻学院的团队可自主使用场地建设面积、资金投入、创业导师聘任与培养、创业项目的孵化。2020年10月,“实化众创空间”被甘肃省教育厅认定为省级众创空间;2023 年7 月,“智能机器人”众创空间被甘肃省教育厅认定为省级众创空间。这为学校创新创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聘请企业技术人才作为众创空间技术经理人,开展更深层次的校企合作,是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科技创新重要论述,政校企联动激发区域创新主体活力的具体体现。学校积极搭建校企合作技术创新平台、师生共创平台,通过项目培育、孵化、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将进一步提高教师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应用水平,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进而推动学校双高院校建设。

2.应用化工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省级协同创新中心),为创新创业提供专业平台

应用化工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为学校投资1580多万元建设的专创融合平台,该中心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平台,为教师科学研究提供平台,为校企合作提供成果转化平台。该中心于2020 年12 月被甘肃省教育厅认定为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目前拥有化工专业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所需的赛默飞Ulimate 3000 高效液相色谱仪、耶拿multiN/C2100 总有机碳分析仪、岛津X 射线衍射仪技术、岛津UV-2700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百特BT-9300ST 激光粒度分析仪、CHI760E 电化学工作站、WQF-510A 红外光谱仪等基本光电学表征的大型仪器设备,可满足化学化工类基础实验及表征所需的仪器设备。中心本着“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求真务实”的原则,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甘肃省教育厅项目13 项,兰州市人才创新创业项目1 项,校级项目多项。发表SCI 文章20 余篇,申请发明专利60余项并获授权22项。

(三)建设专创融合课程,通过课堂学习融入创新创业教育

应用化学工程学院的教学理念是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由浅入深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3]。课程结构的建立与修改是人才培养的重点和难点。它不仅涉及化工专业的发展和内涵,而且还涉及社会发展需求的变化。高校化工专业课程结构,首先要面向专业目标和方向。既要强调基础知识,还要兼顾后续学科的发展,专业基础课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因此,应用化学工程学院开发了《化工创新创业理实一体化》课程,并出版配套教材,该本教材分为创新创业基础、化工创新设计、公司创办、知识产权、路演融资五大板块,其中化工创新设计分为化工新工艺设计、化工新产品设计、化工新设备设计、化工新管理理念设计四部分,切实可行的将创新创业思维融入化工专业教育方方面面。使学生掌握化工专业基础知识同时,善于运用创新创业思维解决化工实际过程中复杂问题,增强学生专业自信心和成就感。通过参与该课程教学,促使专业教师参与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局面,最终实现专创融合改革的良好氛围。

三、探索实践的初步成效

专创融合教育理念下,对于学生的培养取得了突破性的成绩。从2017 年以来,依托项目成果孵化创办了三家公司,分别是甘肃知行合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甘肃青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甘肃英领青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同时,学生主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从2017 年0 项增加到2023 年累计19 项,其中国家级5 项,省级14项;论文方面,学生参与发表论文从2017 年的0篇增加到2023 年累计26 篇,其中北大核心4 篇;专利情况,学生参与发表专利从2017 年的0 项增加到2023 年累计20 项,学生为第一发明人受理专利4 项,其他发明人受理发明专利16 项;竞赛方面,从2017年应用化学工程学院全院参与项目仅7项增加到2023 年325 项目,最终在“三创赛”“互联网+”“挑战杯”“振兴杯”等创新创业类竞赛获奖63 项,其中国赛三等奖及以上6 项,省赛三等奖及以上33 项;校企合作方面,通过校企联合研发、企业委托研发、技术咨询、技术开发、技术服务等方式为企业开展了多项新产品研发、工艺改造升级,从2017 年无横向经费进账增加到2023年103万元。

四、结语

当前的世界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巨变,深化职业本科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既是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需要,也是职业本科院校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强调职业本科大学化工类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不应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应用型人才,而应是具备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和跨界整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一方面高校需要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专业教育的全过程,从知识传授、技能培养到素质提升,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另一方面,职业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是一项系统的、体系化的教学改革工程,需要加强顶层的制度设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等。对于化工专业,制度保障、专创融合课程建设、专创融合平台搭建就显得格外重要。因此,通过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不断提高育人育才的质量,为高速发展的社会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猜你喜欢
化工类职业专业
基于课程思政的高职化工类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学生安全素质养成教育的探讨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职业写作
化工类创新型人才培养教育教学实践与探索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