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教育类型特点的实训教学改革

2024-01-22 03:10曹登华
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岗位实训育人

曹登华

(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2019 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开篇提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在国家后续出台的一系列职业教育的重要文件中,也都提到了类型教育。2021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出要针对不同类型教育特点,分类设计,增强改革的系统性等。同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要强化职业教育的类型特色。2022年4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指出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的定位首次以法律的形式被确定下来。实训教学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技术技能的重要手段,研究类型教育背景下的实训教学,对于强化职业教育实训教学的类型特色具有重要意义。

一、先有职业教育类型特点,再有职业教育类型特色

(一)职业教育类型特点与类型特色关系

国家文件对二者潜在关系有相关表述,如先先在《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提到“按不同类型教育特点”“分类设计”“系统改革”等,而后在《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提到“强化类型特色”,表明二者是有密切关系的,即一定是先有职业教育的类型特点,再有职业教育的类型特色,先按类型特点去设计,指导职业教育的发展,然后是在职业教育的发展实践和具体化中逐步形成自己的类型特色,类型特点是职业教育在理论层面(提炼后概念化了)上与其他类型教育的区别,而类型特色则是在实践层面上与其他类型教育的区别,先有特“点”,特“点”具体化了,才成为特“色”,类型特点是形成类型特色的基础,只有按照职业教育类型特点去设计和发展职业教育,才有可能形成职业教育类型特色,二者不能分离,不能只强调类型特色,不提类型特点。

(二)职业教育类型特点的重要性

职业教育特点概念出现较早,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早期经常提到,它对职业教育起到了导向、规范和指导作用,但是不是当前职业教育的类型特点非常明显了,做得很好了,特别是具体到职业学校、专业、教学层面,就不用提了?还不是,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岗位需求还存在局部结构性矛盾和适应性不够等问题,这都是职业教育特点不明显的表现,因此重提或强调职业教育类型特点,特别是在当前产业结构调整,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等飞速发展和在各行各业广泛应用的大环境下,检视当前职业教育各个层面是否体现类型特点,并按类型特点设计,发挥指导作用,然后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并强化职业教育类型特色,这样才是正确的做法,才有意义。

二、职业教育的类型特点

类型教育是根据教育的对象、任务、内容和形式的特征对教育实践所作的划分,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具有如下特点。

(一)外在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对职业教育的概念表述:为了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使受教育者具备从事某种职业或者实现职业发展所需要的职业道德、科学文化与专业知识、技术技能等职业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而实施的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途径。作为一种类型教育,具有自身特点,这种特点是鉴别和区分各种教育类型的基本标志,从上面的定义可以看出,职业教育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职业性

从职业教育名称本身和其概念中的“从事某种职业”“实现职业发展”“职业道德”“职业综合素质”“技术技能”“就业创业”等表述,都体现了职业教育“职业性”的特点,不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和普通教育的学科性,具体到某专业的设置和人才培养就是要针对具体行业和具体岗位的需要,具体到某一课程(如实训课)也是要针对某一具体岗位的特定知识、技能和素质等,都具有职业属性。

2.实践性

上述概念中“从事某种职业”“传承技术技能”“行动能力”等都体现了职业教育的实践性,这种实践是为培养能完成已经明确的岗位工作任务的人的实践,而不是进行高等教育中的验证性、探索性的实践,并且还要能熟练完成岗位工作任务,需要反复训练强化,所以职业教育的实践主要包括实训和实习,即通过实践训练和在真实岗位上学习工作来强化,达到熟练的目标。

3.开放性

上述概念中“实现职业发展”“促进就业创业”等表述体现职业教育的开放性,其他类型的教育也存在开放性,但职业教育的开放性更为重要,因为职业发展是动态的、变化的,而且这种发展变化更快,职业教育要主动适应这种变化,进行优化专业设置、内容更新、吸引多元参与等,否则就不能适应和实现“职业发展”,这一点与基础教育、本科教育相比更明显。同时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除服务在校学生外,还服务社会广大劳动者,是开放的,职业教育开放性不够,必然适应性不强。

4.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相互关系

职业性是职业教育本质特点,体现在职业教育的目标、功能和服务对象等上面;实践性是职业性的体现,体现职业教育育人主要方式方法和特点,即如何培养人;开放性是职业性的保证,体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和育人模式的基本要求和特点,职业教育三性不足必然导致职业教育实力不强、特色不显、适应性不够,就会出现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不能适应岗位需要,不能很好服务国民经济发展等问题。

(二)内部层次性和衔接关系

职业教育成为类型教育后,实现从层次到类型的变化[1],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但在职业教育内部,除中职教育、高职教育外,还要稳步发展职教本科教育,保持职业教育办学方向不变、培养模式不变、特色发展不变,要一体化设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推动三层次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等衔接[2]。

三、凸显类型特点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基本要求

职业教育要围绕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和层次性的类型特点,系统设计,稳步发展,逐渐丰富和强化类型特色,至少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一)依据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标准,做好各层次职业教育的培养定位,从源头保障职业教育类型特点

1.职业教育中高本层次的区分要通过做好各自培养定位来保证

职业教育除中高本三层次各专业之间的衔接外,还包括各层次内部相近专业的衔接,避免各专业之间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上出现重复或者遗漏的情况,衔接本质是做好各自定位[3],培养目标是专业人才培养的源头,定位从培养目标开始,目标定位不准,必将带来课程体系等一系列的定位和衔接问题。

2.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标准制定时充分考虑了各层次的衔接关系,确保中高本层次专业定位准确

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标准是教育部牵头高水平职业学校、一流行业企业等按照一体化思路修订或研制的系列标准,如中高本专业目录、专业教学标准、实训条件建设标准等,标准的修订或研制充分考虑了中高本专业的衔接关系,且定期修订、反复论证,科学性、权威性很高,依据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标准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资源和教学条件等建设,可以保证职业教育各专业的准确定位和有机衔接。

3.职业教育中高本层次专业统一定位和区分定位的表述

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中对各层次专业培养目标表述的落脚点都是“技术技能人才”,是统一定位、基本定位,意指面向一线岗位职业性的体现,而“高素质”“高层次”是对中、高、本层次的区分定位[4],分别对应岗位职业能力的不同等级。

4.职业教育中高本层次专业定位的内涵

中职阶段定位掌握完成岗位工作中常见任务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具备安全、规范等基本素质,是岗位职业能力的初级阶段;高职(专科)阶段“高素质”定位在掌握完成岗位工作中复杂任务的原理性知识、操作技能和基本组织管理能力,如复杂设备操作、故障诊断、现场管理等,具备工匠精神和一定信息素养等职业素质,是岗位职业能力的中高级阶段;职教本科阶段“高层次”定位在一线岗位或生产管理岗位,掌握工作对象和工作任务的相关知识和底层逻辑,掌握完成岗位工作任务中的产品和工艺基本设计、评价改进、生产组织管理等技能,具备工匠精神、岗位创新等职业素质。

(二)建立多元协同育人体制机制,筑牢保障职业教育类型特点的基础

通过在学校层面设立协同育人组织机构,主持建立和参与由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学会协会、知名企业、第三方评价组织、学校等两方或多方组成,能充分发挥各方优势的“职教集团”“产教联盟”“产教融合共同体”等职业教育大小合作组织,进行多元协同育人的双边或多边对话议事、工作运行、合作共赢、评价激励等机制建设,利用这些平台,在协同育人的体制机制框架下实质性开展职教论坛、交流培训、需求调研、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双边或多边活动,密切职业教育与教育管理部门、学术界、行业企业界等联系,筑牢其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基础,避免出现“僵尸组织”、形式化和体制机制成为摆设等情况,避免职业教育封闭发展,失去职业性,失去特色。

(三)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目标导向,进行一体推进、一线贯穿的职业教育专业等方面建设和改革,落地落实职业教育类型特点

职业教育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各类高素质或高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高质量培养学生岗位职业能力是职业教育各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是职业教育各专业职业性、实践性等类型特点的集中体现,专业的建设和教学改革要有系统思维,各专业要以这一目标为导向进行系统思考、整体设计,一体化推进专业的培养模式、师资、资源、条件和质量保障等建设,一体推进“三教”改革,一线贯穿到上述各要素建设和改革的标准、方案、计划、实施、评价、诊改等各环节、各方面,认识到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是一个问题(围绕岗位核心能力培养,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两个方面,要协调统一、一体推进、一线贯穿不能割裂,避免专业建设各要素、教学改革各内容以及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目标不明确,缺乏统一管理,分头推进等带来的重复、低效、割裂甚至自相矛盾,避免目标只出现在标准、方案中,而没有落实到计划、实施和评价等各要素、各环节,最终不能完成培养目标,失去类型特点。

四、基于职业教育类型特点的实训教学改革

(一)职业教育实训教学还存在类型特点不特、不显的问题

实训教学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是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最能体现职业教育类型教育特点,国家明确规定职业教育实践教学学时不得低于专业总学时的50%,要改革学生评价,完善实训考核等,当前一些用人单位反馈毕业生存在流动性大,不愿在生产或制造领域就业,技能不足或与岗位需求有差距,顶岗需二次培训等问题,直接或间接反映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实践教学在岗位针对性、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强化学生职业定位、增强学生职业自信等方面的作用发挥不足,根本原因是实训教学的职业教育类型特点还不够,体现在实训教学内容陈旧过时,没有与岗位要求与时俱进,或对岗不准,实训师资和实训条件还不能完全满足教学要求,学生实际实训学时不足,达不到规定学时,实训教学方法和手段不能适应职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等方面,这些都是实训教学的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和层次性的特点不足的结果。因此,基于职业教育类型特点,依据职业教育教学标准,实施协同育人举措,进行实训师资、资源和条件的一体化建设等实训教学改革十分必要,并通过改革,彰显特点,逐渐形成特色,增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适应性。

(二)职业教育实训教学改革要做好三个对接

1.对接国家职业教育的最新政策精神

对接近年来国家职业教育系列政策、职业教育标准等,明确各层次职业教育的培养定位,将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工匠精神、课程思政、劳动教育、双创教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等育人要求,融入和落实到实训教学中。

2.对接行业企业岗位的系列标准要求和变化

职业教育领域提出的校企合作“五对接、十衔接”“三对接”等,都是为确保行业企业和岗位的工作方式、“四新”等职业内容及时融入专业、课程和实训教学中,增强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和适应性。

3.对接职业教育领域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

随着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教育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不断变化,人们对职业教育的研究和认识越来越深,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教育理念、技术和方法等也在不断出现,如以学生为中心理念、行动导向教学法等,特别是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应用,出现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MOOC、虚实理一体化教学等,这些都要及时用于职业教育领域,应用于实训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三)职业教育实训教学改革

1.实训内容参照国家标准,融入思政元素,与时俱进

参照教学标准,明确中高本层次各专业实训教学目标和内容,突出重点,结合实训内容挖掘思政元素,融入实训教学,开发模块化、系统化的实训课程体系,利用协同育人机制,及时将行业企业和岗位的“四新”技术、行业企业的竞赛标准、证书标准等转化成实训教学新项目、新任务、新案例和新技能,融入实训教学。

2.各实训分项学时和实训总学时要足额

结合学情,满足实训目标和内容要求的课程内实训、集中实训、校内实训、校外实训、线下实训、虚拟实训等各分项学时和总学时要足额。

3.开发培训包和实训资源信息化建设

利用协同育人机制,校企合作开发实训教材,适应职业教育服务多样性,开发针对行业企业和广大社会劳动者不同情况的培训包;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实训视频资源、虚拟仿真实训资源、实训教学线上平台等建设,打破实训教学时空局限。

4.实训场所文化建设、实训条件信息化等建设

确保实训设备条件与实训内容的一致,实训空间、设备数量满足分组率等要求;通过地面标线,墙面制度、标准、流程、技能大师典型等张贴,设备上的安全、警告标示等,进行实训场所文化建设,参照真实生产场所进行装修布置,营造职场氛围,实现环境育人;利用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进行实训计时监控、实训操作演示、实训考核、实训设备网络化、实时连接生产现场等实训条件信息化改造与建设[6];利用多元育人机制,开展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根据实训内容的变化,及时更新设备,确保实训条件的先进性。

5.引进与培养结合,“岗课赛证”育师的实训教学队伍建设

强调实际能力和业绩为主,打破学历限制,更多面向行业企业一线引进技术能手、技能大师等作为实训教师;利用协同育人机制,建立实训教师兼职队伍,承担校内外实训教学;定期开展对实训教师的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校企合作项目,要求教师下企业到岗位进行生产实践,主持和参与各级各类实训课程的建设,组织实训教学评价考核,组织教师实践能力和实践教学竞赛,要求教师积极指导各级学生技能竞赛、教师技能竞赛,要求教师考取行业企业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能力等级证书、1+X等级证书等各类证书,持证上岗,实现“岗课赛证”育师。

6.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等多样化实训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

采用分散与集中、校内与校外、线上与线下等实训相结合、包班制等实训教学组织形式;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角色扮演情境教学法、虚拟实训——台架实训——场景实训的三阶段实训、学练考三段教学法、翻转表实训教学法、小组竞赛、小老师指导教学法[6]等实训教学方法。

7.过程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等实训评价考核与结果应用

加强实训教学基本考核,确保学生参加实训学时足额、真实;通过过程与结果评价、自我评价与小组评价、素质评价与技能评价等相结合进行实训效果评价;进行实训考核与1+X 证书考核相结合,实施教考分离、第三方评价;建立实训课程与培训证书、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升学考试、学历文凭、实习就业等获取要求的对应关系,充分利用实训考核结果,使学生能获得相应资历资格和更多发展机会。

五、结语

类型教育背景下的职业教育具有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和层次性等特点,它是形成职业教育类型特色的基础,通过明确培养定位,建立完善多元协同育人机制,进行目标导向一体推进和一线贯穿的建设和改革,落地落实职业教育类型特点,通过与国家职业教育政策、标准文件、行业企业岗位要求和职业教育领域理念方法等对接,进行实训内容、资源、条件、队伍等建设和实训教学改革,确保和强化职业教育类型特点,在实践中形成职业教育的特色。

猜你喜欢
岗位实训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
虚实结合实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