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太原都市圈优化发展探索

2024-01-22 10:01■檀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11期
关键词:太原城市群都市

■檀 杰

(太原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和政策举措,在推动区域协同、城市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20年4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意见》提出“到2035 年现代化都市圈格局更加成熟,形成若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都市圈”目标战略。2021年3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中九处提到“都市圈”,并设置“建设现代化都市圈”章节。2022 年3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提出培育一批通勤便捷高效、产业梯次配套、生活便宜共享的现代化都市圈,太原都市圈被列入“现代化都市圈培育工程”专栏。由此可见,我国新型城镇化呈现出城市与区域协调发展的集群化态势,城市群、都市圈极大地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为提升中心城市综合竞争力注入了新活力。本文以太原都市圈为切入点,把握山西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特征,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提出推动太原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规划策略(见图1)。

图1 太原新型城镇化建设思路框架

一、构建太原都市圈的意义

(一)太原都市圈的研究范围

重塑太原都市圈,应当遵循历史溯源、地域往来、资源统筹、要素互通、生态共享等因素,同时参考新时代带来的高铁、5G 信息技术等现代交流方式。据此,本文重新定义太原都市圈范围,即包含28 个县(市、区),国土面积41114.23 万平方公里,2020 年常住人口1302.23 万人,地区生产总值7225.35 亿元,分别占全省的20.26%、37.30%、40.51%,见附表1。

附表1 太原都市圈研究范围一览表

鉴于“都市圈”是“中心城市”和“城市群”之间的中间层级,是“中心城市”向“城市群”演化的中间阶段。所以,在山西省“一群两区三圈”的新区域格局下,对太原都市圈的优化升级成为构建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和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必经之路。

(二)构建太原都市圈的战略意义

本文从“宏观- 中观- 微观”三个层面,解读构建太原都市圈的意义重大。首先,构建太原都市圈有助于拉大太原中心城市框架,向北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向南打造“郑太西经济圈”。打造太原都市圈将破解省会城市能级偏低、总体发展空间受限等突出问题。一方面,依托京津冀- 成渝主轴、京藏走廊、二湛通道等区域廊道,高效融入京津冀城市群,将太原都市圈作为京津冀向中西部辐射的战略支点,承担京津冀城市群重要生态屏障、制造业基地、旅游休闲基地等职能,实现太原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发展能级和山西中部城市群区域综合实力的双提升,助力太原跨级进入国家级城市群共同体;另一方面,通过积极与毗邻地区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交流,强化与中原城市群和关中平原城市群的链接,构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增长极,打造“太郑西经济圈”,见图2。

图2 区域发展格局示意图

其次,构建太原都市圈有助于构建山西中部城市群开放格局。太原都市圈依托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和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通过南北呼应,构建“中心极化、双翼齐飞”的山西中部城市群开放格局,做强太原- 晋中主中心,做大忻定原、介孝汾、离柳中方、阳盂平四大副中心;辐射朔州、大同等晋北地区,推进忻榆鄂区域协同发展;带动晋城、长治、临汾等晋南、晋东南地区,强化与长三角、中三角、大湾区协同合作。

最后,加强太原中心城市示范引领。自2010 年以来,太原虽然大力推进潇河产业园区、清徐工业园、中北高新区等新城、新区的建设,但在“三面环山”的区域地理格局下,太原市发展空间仍受行政区划、武宿机场、体制机制、自然环境等因素影响,难以实现1 小时交通圈内市场、产业、水资源、土地等要素的统一优化配置。因此,构建太原都市圈,在1 小时交通圈范围内形成网络化、多中心的空间结构,对于山西充分释放省会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区域发展辐射带动力具有重大意义。

二、太原都市圈优化发展策略

为更好的发挥太原都市圈在山西中部城市群辐射带动作用,本文聚焦“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进行优化提升。

(一)坚持“创新”发展:共筑全国创新型城市与制造业中心城市

1.建设一流创新平台,打造创新功能集聚区

依托太原都市圈内的产业园区、科研院所等资源,以太忻一体化经济区、综改示范区打造创新功能聚集区,重点建设中北高新区、大盂产业新城、潇河产业新城等产业创新板块。依托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中北大学、山西农业大学等院校,打造“环大学”科技创新圈,重点布局科创研发中心、实验室、工作站、专业孵化器、双创示范基地等创新载体。依托老旧工业园、写字楼等存量空间,打造一批创新街区、创新园区、创新楼宇。

2.强化产业提能,建设新材料和先进制造业中心

通盘考虑太原都市圈产业园区功能布局,发挥产业链深度协同作用,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提升都市圈产业协同发展水平,建设“双擎、多园”的太原制造业集聚区。其中,依托阳曲大盂产业新城、潇河产业新城打造南北双引擎,重点布局新材料、绿色能源、先进装备制造、信息技术四个千亿级新兴产业集群。结合太原各县(市、区)自身情况,形成多个特色鲜明、规模各异的“星云式”制造业集聚园区,推进太钢、太重、西山煤电等老牌工业企业再造重生,形成多个百亿级特色产业园区。

(二)坚持“协调”发展:积极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提升全国城市综合排名地位

1.融入京津冀,携手长三角、大湾区

依托太原都市圈区位优势,一方面,紧抓京津冀城市功能疏解和要素外溢的有利时机,承接科技、人才和资金等要素,深化装备制造、新材料、大数据等领域合作,争创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园区的建设。同时,保障京津冀对优质农产品、旅游康养的需求,依托太原、晋中、忻州、阳泉、吕梁等地区粮食出口平台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休闲农业。另一方面,以太原都市圈为核心,对接长三角、大湾区,加强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合作,推动数字经济、新兴产业领域合作,深化人才交流务实合作,开展制度创新经验互学互鉴。

2.整合都市圈资源,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发展县域经济

一是深入挖掘和利用太原都市圈地方特色文化资源,以区域文化为纽带,凸显五台山、秀容古城、平遥古城、太原古县城、青龙古镇等文化资源,打响都市圈文化品牌。二是加强不同行政区之间的交通设施互通互联,枢纽场站资源共享,重视不同交通方式的无缝衔接和系统集成。三是预留供水、能源、信息等重大区域市政设施廊道和用地,打造安全可靠、高效一体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三)坚持“绿色”发展:建设黄河流域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和双碳样板示范区。

1.开展生态修复行动,塑造都市圈环境同保联治生态格局

一是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流域综合治理为重点,实施重大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保护西山生态区和东山生态区,加强山体修复与绿化治理,建设以汾河上游、云顶山等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天龙山、关帝山等森林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二是开展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充分利用汾河、潇河等河流通道,构建一级通风廊道,保证500 米以上宽度,有效引导盆地通风,提高区域精准治霾能力,构筑京津冀绿色生态屏障区。

2.以太忻一体化经济区为示范段,建设“四治一体”的“双碳”示范样板

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开展“山、水、气、城”四大建设行动,全面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一是山体生态环境综合提升,加大山体生态系统保护力度,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提高植被覆盖度,保护区域内生物多样性。二是水系统综合治理,统筹水资源节约、水生态保护和水环境治理,协同推进地表水与地下水保护治理。三是大气环境综合改善,坚持源头控制和综合施策,实现低碳用能模式改造、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重污染行业治污减排改造等措施。四是城市人居综合优化,从生活方式转变和城市更新两方面,倡导绿色生活方式,着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城市蓝绿空间,实施差异化城市更新行动。

(四)坚持“开放”发展:以交通为引领,以制度为保障,开创内陆开放新高地。

1.强化交通先行,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一是高起点谋划与自贸区、临空港、陆港、物流园等对外开放平台的高效联系,全方位提升山西融入国家战略的能级。二是优化完善市域(郊)铁路网络,构建太原至周边主要区域的1 小时通勤圈,利用既有高铁富余运能以及推进铁路补强、局部线路改扩建等方式,在县级市、重要产业集聚区、重点景区、机场等统筹布局市域(郊)铁路站点,开行城际列车,有效衔接干线铁路和太原都市区轨道交通网络。三是加强太原与节点城市之间的交流,规划建设太原至榆次、潇河、太谷、清徐、阳曲、孝义等市域(郊)线路。

2.制度创新激发新动能,提出都市圈体制机制改革新思路

一方面,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用法治力量推动“六最”营商环境再提升,对标上海、广州、深圳等发达地区做法,对接国际通行的投资贸易规则,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共同发力,着力打造审批最少、流程最优、体制最顺、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的“六最”营商环境,为项目建设与企业引入等提供服务;另一方面,太原都市圈发展建设要破解区域存在的发展空间制约和资源配置不合理问题,深化省级层面资源配置创新制度改革,争取在太原都市圈范围内调配平衡资源配置的地方权限,破解城市在基本农田、水资源、土地资源等限制问题,落实土地指标。

(五)坚持“共享”发展:建设全国现代服务中心和文化交流中心。

1.强化服务提质,打造“多元化+全覆盖”城市服务体系

一是建设全龄友好型城市,吸引青年人才创业落户,加强各类儿童友好服务设施建设,健全养老服务设施和多元化服务业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态势。二是建设高能级公共服务设施,构筑大盂、长风、汾东、潇河等市级中心,加快特色街区、夜间经济等新型消费场景营造。三是创造高品质生活服务设施,促进公共设施均衡布局,补强河西地区、边缘地区公共设施短板,提升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养老等公共设施均衡覆盖水平,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和扩容下沉,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2.强化文化塑魂,建设世界级文化魅力区

一方面,重塑三晋文化魅力,重塑文旅融合发展格局,奋力打造世界级旅游康养目的地,依托汾河、晋阳古城、太原府城等旅游板块,整合优质文旅资源,积极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国家文旅消费示范城市;另一方面,以晋祠、晋阳古城、晋阳湖为依托,塑造“唐风晋韵”文旅品牌,启动整体申遗工作,借鉴西安大唐芙蓉园等成功经验,拓展延伸太原都市区文化产业链,鼓励文化、旅游、产业、消费多元融合互动,通过大事件导入,提升城市影响力。

三、结语

太原要抓住时代机遇,以太原都市圈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为切入点,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紧把握山西全方位高质量发展和转型攻关新阶段特征,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更好发挥省会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助力太原都市圈成为京津冀区域经济副中心,推动山西在转型发展道路上率先出一条新路来。

猜你喜欢
太原城市群都市
潜行水下 畅游都市
太原清廉地图
人造太原
除夜太原寒甚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
我国第7个城市群建立
穿越水上都市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
威尼斯:水上都市
都市通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