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探索

2024-01-26 17:13杨芳芳孙向前
广西教育·C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融合发展创新创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杨芳芳 孙向前

【摘要】本文阐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的价值意蕴,探讨二者融合发展的路径,提出从完善顶层设计、优化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方法和健全评价体系四个方面出发,实现二者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的融合发展。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33-0069-05

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育部等10部门2022年联合发布《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旨在推进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以下简称“思创融合”)发展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不仅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素质,满足新时代国家发展战略的需求,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目前,关于高职院校“思创融合”发展的相关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思创融合”发展的可行性进行研究。李想(2022)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在目标层面、内容层面和作用层面上均有着良好的融合可行性。二是对制约“思创融合”发展的要素进行研究。言捷智、邹建国(2022)认为当前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中存在着重视程度不高、管理体系不健全以及基础建设缺失等问题。三是从实践路径方面讨论“思创融合”发展的方法。李桂云、金雯(2021)提出可通过“一融入、三统筹、四构建”分层次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促进二者协同发展。朱妤(2023)提出可通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与评价体系、校园文化建设、实践活动与创业项目提高二者融合发展的效果。有多篇文章将问题聚焦于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观念以及师资团队融合的不足上,同时也从多个角度提出了解决方案。

由此可见,高职院校“思创融合”发展已经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随着课程思政的不断推进,尤其是“大思政课”的全面推进和实施,将会给二者的有效融合发展带来哪些机遇、提出哪些新要求,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基于此,笔者从二者融合发展的价值意蕴出发,总结近年二者融合发展的路径和经验启示,以抛砖引玉,为其他高职院校提供参考。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的价值意蕴

(一)时代价值:紧跟时代脉搏,形成协同育人的合力

创新是推动社会经济建设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创新创业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2010年5月,教育部颁布《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学理念与模式,对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高职院校遵循党和政府的教育方针,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满足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制造强国战略对创新型复合人才的迫切需求。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下锚定教育改革发展的时代目标,提升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办学成效。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要紧跟时代脉搏,积极顺应创新创业的主题,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强大功能,引导学生用创新创业的优秀成果服务于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培养其艰苦奋斗、昂然奋进的无畏品格和尽职尽责、精益求精的职业道德。

(二)理论价值:着眼人的全面发展,提升理论思维的张力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理想追求。高职院校“思创融合”发展遵循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提升了两门课程教学的理论思维张力。一方面,有助于提升创新创业教学内容的理论支撑度。由于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发展速度慢,所以其理论基础较为薄弱,现有的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成果吸取了许多先进国家的教育经验,但缺乏民族性和创新性,因此很难有针对性地指导我国的创新创业实践,仍需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无论从理论角度还是实践角度都比较完整,所以在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可以为其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引,一定程度上能推动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提高大学生理论基础水平。另一方面,有助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创新创业教育在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和培育实践报国精神时,也逐步形成了与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的指导理论,为思想政治教育在理想信念、工匠精神培养上带来了新鲜血液、注入了时代活力,同时推动着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新发展。

(三)实践价值:聚焦育人目标,增强教学实践的引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目的是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奠定创新型国家人才基础。创新创业教育侧重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业能力,助推培养创新型技术人才,推动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二者的融合发展可以提升课程育人效果,增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使育人和育才相统一。一方面,有助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课的育人作用,充分利用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一课堂的有效途径来增进育人功效,使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加贴近大学生的现实生活,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另一方面,这对完成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有着积极的作用,可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步伐。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创新创业型人才既需要拥有渊博的才识,又需要具备较高的品质修养。将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理论素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并培养规范的行为准则,从而有力推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的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离不开“大课堂”的建设,而“大课堂”的建设需要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的融合发展。

(一)完善顶层设计,实现教学目标的融合

目标的一致性,是二者融合发展的基础。二者都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培育德技兼修、服务区域发展、担当民族复兴重任和现代化建设的技能型人才。但从教学目标来看,二者融合发展还要符合高职院校自身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的目标体系,进行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课程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者融合发展的顶层设计可以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及价值目标三个方面进行设计。

一是挖掘共有的知识目标。不同课程之间的知识目标虽有差异,但也有相通之处。比如,大学生创新创业教程课程中有关创业者的素质和能力,与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知识点有多处吻合,前者把成功创业者的20项能力分为六大类,分别是成功特征、服务与助人特征、管理特征、影响特征、认知特征和个人特征,这六大特征分别与后者中“领悟人生真谛把握人生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核心”“明确价值要求践行价值准则”有知识点相通的地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设计可以对知识点相通的地方进行互通互认,从而实现二者知识目标的融合。

二是制订相通的能力目标。能力目标的制订是教学设计中非常关键的一环,它决定着教学的方向,制订恰当的能力目标会让教学事半功倍。目标就像射箭的靶心,如果没有靶心,哪怕射击能力再强,都没有方向感。因此,需要寻找两门课程共有的能力目标。比如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程课程“新企业创办和管理”一章中,能力目标是“掌握企业财税知识、能够合法报账报税”,这与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恪守职业道德、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能力目标一致,但是在课程教学中二者融合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对能力目标一致的内容可以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和考核体系设计中互认学时。

三是实现价值目标的融通。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教育目标与课程教学的价值目标一致,区别在于课程教学的价值目标是教育目标的细化。因此,把创新创业课程中每个章节的价值目标合在一起,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目标。比如,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程课程“创新思维和实践工具”一章中,价值目标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实业兴国的热情和积极性”,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中“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的价值目标。因此,可以在教学规划设计中将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目标精细地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每个知识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的一致性。

(二)优化课程设置,实现教学内容的融合

课程设置在育人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就是要增强理论性,用深厚的理论说服学生。创新创业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将其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利于增强其实践性,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处理事情的能力。同时,二者在课程内容上有相通之处和关联性。因此,高职院校要深入挖掘二者的融合点,从整体着眼,合理设计课程,使其做到相互支撑,构建“思创融合”型课程内容体系。

首先,整合相同内容,优化课程设置。新时代创新创业的核心需求是培育一批具备出色专业技能且有浓厚家国情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创新创业人才。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核心要求是一致的,同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对人和社会的发展都起着促进作用。因此,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教师可以将创新创业中遇到的道德问题引入课堂,让学生开展讨论或者辩论,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另外,教师可以提炼二者教学内容相通的部分,并开设专门的课程。比如,二者都需要学习法律法规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为此可以专门开设一门关于创业法规的课程。

其次,深挖教学案例,促进深度融合。教学案例若贴近现实生活,有助于学生在具体的感性认识中去把握抽象的理论知识。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中可选择学生身边的优秀创业者案例,挖掘这些人物身上的优秀品质,增强学生创业的信心。例如,教师在讲述社会责任时,可以让学生寻找身边最美创业者并进行故事分享。另一方面,创新创业教师可选取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红色故事,激励学生创业。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开展“红色创业故事我来讲”活动,激发学生创业的斗志。

最后,共建实践课程,提升育人效果。思想政治课的改革重心在实践教学,创新创业课的关键也在实践,可以结合创业项目与思想政治教育共建实践课程。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求每门课程都要有实践课时,在创新创业课程中同样可以增设实践课时。比如,为了满足学生学习党史的需要,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红色影院”实践活动。活动内容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选取2—5部红色影片,然后去各大影院拉赞助,完成任务后,可以让影院为班级或者社团提供1—2次免费观看红色影片的机会。学生在“红色影院”实践过程中,通过观看红色影片既学习了党史,又锻炼了创新创业能力。

(三)创新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方法的融合

教育部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要深化教师、教材、教法改革,普及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教学方式,广泛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推广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理实一体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推动课堂教学革命。这为多学科教学方法的融合提供了方向。

首先,以問题或目标为驱动力促进教学方法的融合。教学方法融合的目的是解决问题、达成教学目标,教师可通过问题式或者项目式的教学情景模式,以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为手段,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更好地结合起来。PBL(也称作问题式学习)被广泛用于多种学科的教学,它同样适用于“思创融合”的教学。比如,在分析“四渡赤水”的案例时,教师可设定“以3万搏击40万”的项目目标,讲解红军是如何在人数悬殊的情况下运用创新思维取得战役胜利的,教师组织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参与到“四渡赤水”的沙盘实战中,通过场景再现实现教学目标。

其次,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推动教学方法的融合。信息科技的进步为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融合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5G、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可以通过资源共享、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等手段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智慧教学的融合,从而丰富师生互动方式。如教师可以根据“思创融合”课程安排,将创业相关政策解读、创业典型人物事迹报道以及理论性较强的课程视频上传至教学空间,让学生自主查阅学习;线下课堂则可以通过探究式教学法解答学生的疑惑,也可通过直播系统与学生开展远程互动教学。

最后,推广新型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方法的融合。新型教学模式更加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体验式、互动式学习”的教学理念,更加重视多学科教学方法的融合发展。以理实一体教学模式为例,该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通过讲授、演示和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从而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模式恰好弥补了思想政治教育重讲授法和创新创业重练习法的不足,能推动二者的融合。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讲授关于团结的内容时,教师除了通过讲授法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还可以利用创新创业教育中“吸管搭高塔”的练习,使学生明白团结的重要性。

(四)健全评价体系,提升融合发展效果

教学评价对二者的融合发展具有导向作用。要提升融合发展效果,需要构建有效、可行的评价体系。

首先,完善评价考核体系。学校应坚持系统性原则,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课堂评价、项目评价、实践成果评价有效融合,确保评价指标的全面性、科学性、规范性。一方面需要优化教育考核评估系統,重视融合发展的育人效果,制订合理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可将课程教学融合发展的成效与考核评价、评奖评优、职称晋升等关联,合理设置考核任务。另一方面要完善学生考核评价体系,制订学生弹性学制考核办法。应运用好现有的教学评价系统,以及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需求,构建融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价值目标的多元立体化考核评价机制。为使学生创新创业的过程和成果与思想政治教育考核有效对接,使学生在创业实践中既能实现个人价值,又能服务社会发展,可以根据学生创业实践活动的实际情况,设置1—3年的考核时间,并严格考核要求,在这期间只要有一个方面出现问题就视为考核不及格,如考核时间内有偷税漏税行为,就视为考核不合格。

其次,坚持常态化评价。一方面可在评价过程中嵌入数字化流程,即将“思创融合”教学目标中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学生自主创新的意识和能力的内容以及具体要求细分到学生发展的每个阶段,并嵌入数字化流程中,利用建设过程数据的源头采集和学生画像的实时呈现、动态预警及时发布等功能,实现评价的常态化。如大一学生需完成一份策划方案,若学生没有提交完成,系统就会自动预警。另一方面可结合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诊断和改进措施开展课程融合发展的常态化评价。例如,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构建了包含“教师发展五特(Special)、专业建设五力(Power)、学生发展五到(Achievement)、课程建设五度(Dimension)、学校发展五重(Emphasize)”的SPADE五维质量保证体系,对学校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及人才培养等进行“把脉问诊”,通过对教师发展、专业建设、学生成长、课程建设的常态化评价,促进学校的高质量发展。对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的评价可以依托SPADE五维质量保证体系开展常态化评价。SPADE五维质量保证体系对教师和学生都有具体的目标要求,教师发展五特中“育人情操特高”“教学能力特强”和学生发展五到中“素质达到”“思创融合”的发展效果考核指标要求基本吻合,因此可以直接用于考核“思创融合”发展效果,为其开展常态化评价提供依据。

最后,善于运用评价结果。课程融合发展的评价结果对目标调整、方法改进、学生培养、教师选配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一方面教师需要正视结果,改进问题。在利用评价结果寻找问题前应认真对照顶层设计仔细核对,尤其要核对评价指标的选取是否合适,综合考量评价结果是否片面、评价目的是否功利、评价导向是否扭曲,再正视评价结果,精准定位评价结果所反映的问题,进而确定改进的方向,为解决问题提供可行方案。另一方面要循证实践,破解难题。教师要聚焦评价结果中的问题,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每个环节出现问题的可能性,编制问题的属性表,构建解决问题的模型,并进行反复论证,最后形成破解难题的路径。

三、研究展望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发展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然而课程融合发展还是一个比较新的事物,展望未来,推动二者融合发展还需要统筹规划、整体设计,包括凝练“思创融合”发展的中国特色和本土化经验、系统谋划“思创融合”发展的研究内容和主题、跨界寻找适合“思创融合”发展的研究理论和方法等。

(一)大格局:凝练“思创融合”发展的中国特色和本土化经验

“思创融合”发展需要凸显中国特色。从实施宗旨来看,“思创融合”的发展理念旨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的各个方面。

“思创融合”发展最主要的是要遵循国家教育制度的要求,坚定地沿着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路线前行。从执行过程来看,“思创融合”发展通过结合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的方式来推动实施进程,反映出“思创融合”发展是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的,其过程中蕴含着“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创新精神。“思创融合”的发展亟待学界以理论研究的方法提炼出中国经验,以更加持续有效地指导教育教学工作。

(二)全方位:系统谋划“思创融合”发展的研究内容和主题

从“思创融合”发展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来看,大部分研究都聚焦于细节问题,研究视野主要集中局部经验和主观研判,仅有少数研究能够站在全局的角度,深入探讨“思创融合”发展的意义、成效及经验教训。

鉴于此,笔者认为,学者应系统谋划“思创融合”发展的研究内容与主题,可从以下三个角度展开研究:一是站在大思政建设的新角度,谋划研究如何发挥“思创融合”发展的引领作用,关注“思创融合”发展带来的机遇和反哺职业教育的价值;二是加强“思创融合”发展的大师资建设研究,分析融合发展对教师的要求;三是探索“思创融合”发展的大平台建设,关注“思创融合”发展之外的平台建设研究。

(三)多维度:跨界寻找适合“思创融合”发展的研究理论和方法

“思创融合”发展交织着多层复杂关系。从学科体系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分属于不同的学科;从学术体系來看,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中的概念、原理和方法存在着差异;从话语体系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中的术语、表达方式各有自己的特点。

因此,“思创融合”发展需站在多学科的视角,建构出二者融合发展的基本结构,借助哲学、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一级学科体系下的二级学科(如教育评价学、比较教育学、人力资源管理学、项目管理学等),寻找相关理论及研究方法,发挥理论的“照明”作用,积极尝试解决学科跨界研究“思创融合”发展的复杂问题。

新时代新征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发展是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响应“大思政”建设号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二者的融合发展离不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和评价体系的有效融合,只有在课程建设中充分实现全方位、多角度的融合,才能达到“1+1>2”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想.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研究[J].中外企业文化,2022(7).

[2]言捷智,邹建国.地方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7).

[3]李桂云,金雯.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路径研究[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4).

[4]朱妤.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对策[J].学园,2023(24).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专项课题“红色文化融入民族地区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养路径研究——以广西高校为例”(2021ZJY1452)、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专项重点课题“广西高职院校思创融合创新机制研究——以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为中心”(2021ZJY1403)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杨芳芳(1985— ),河南洛阳人,讲师,法学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孙向前(1987— ),河南开封人,讲师,法学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

(责编 蒋海兰)

猜你喜欢
融合发展创新创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