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C外语学习标准在对外汉语成语教学中的应用

2024-01-26 22:09黄维维
广西教育·C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成语留学生汉语

【摘要】本文从交际(communication)、文化(cultures)、关联(connections)、对比(comparisons)和社区(communities)活动五个方面阐述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授成语的具体方法,基于5C外语学习标准,以交际和文化为中心,强调跨文化沟通能力,以培养留学生运用成语的能力。

【关键词】5C外语学习标准 对外汉语教学 成语 跨文化交流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33-0149-04

Standards for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Preparing for the 21st Century)是美国教育部门、外语教学委员会出台的关于美国外语教学的纲领性教学标准,其主要内容包括交际(communication)、文化(cultures)、关联(connections)、对比(comparisons)和社区(communities),简称5C。5C外语学习标准从文化融合、学科融合的角度出发,以交际为目的和核心,强调文化作用,立足于语言应用和文化交流,具有系统性、科学性以及可操作性。对外汉语既是语言教学又是跨文化教学,其目的是以汉语为工具培养留学生的综合实践应用能力。留学生进入汉语学习的中高级阶段后将逐步接触成语,由于成语蕴含着丰富的语言知识和文化内涵,留学生学起来比较困难,但成语学习对提高留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增强其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又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成语教学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笔者自2011年9月开始讲授留学生本科三年级选修课《成语选讲》,下面将从多年一线教学经验出发,结合5C外语学习标准及其在成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归纳总结。

一、交际——提高课堂参与度,将教学重心从语言形式向语言功能转移

(一)善于点拨、化繁为简

相较于一般生词均注明词性、注释甚至例句,目前大多数教材对成语的词性及用法都不作详细说明,只提供简单的英文注释,因此留学生很难对成语的语言功能做出准确判断,导致留学生对成语产生“不知道怎么用,学了等于没有学”的畏难情绪。例如:

恍然大悟 [huǎng rán dà wù] suddenly comprehend

荡然无存 [dàng rán wú cún] obliterate

安然无恙 [ān rán wú yàng] unhurt

这三个成语,教材中只提供拼音及英文注释,留学生不能从中捕捉到有效的信息,基础相对薄弱的留学生更是将“然”理解为常用的“然后、然而”,导致成语误用。笔者粗略统计,带“然”的成语有300多個,如怦然心动、勃然大怒、焕然一新、豁然开朗、肃然起敬、怅然若失、黯然失色、浑然天成、岿然不动、怡然自乐、茫然失措、黯然神伤、井然有序等,这些成语在教材中均有出现。留学生面对这样纷繁复杂的成语,往往不知所措。因此“不要一条一条地大讲语法规则,而要善于点拨”(陆俭明,2000),用类比的形式帮助留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化繁为简,让留学生明白类似的“然”可以解释为“……的样子”,引导留学生“大胆用、放心用”。

虽然和一般的词语相比,成语在形式和内容上有其特殊性,但也有部分成语是有规律性的,例如,“千×万×”形式的成语,一般表示数量多、程度深或纷繁复杂,如千真万确、千言万语、千家万户、千辛万苦、千差万别、千变万化等;“××之×”一般是带有形容词性质的名词,如后顾之忧、一臂之力、天伦之乐、燃眉之急、无价之宝、肺腑之言、缓兵之计、赤子之心等;“不×而×”大多表示因条件不足或不具备某种因素而产生某种结果,如不谋而合、不期而遇、不翼而飞、不辞而别、不欢而散、不劳而获、不约而同等。又如同时带有“七”和“八”的成语多带有贬义色彩,如七嘴八舌、七上八下、七零八落、七死八活、乱七八糟、横七竖八、七手八脚等。教师不必用语法规则详细讲解,也不用要求留学生单独记忆,更不能为了将语法功能和句法功能说清楚而忽略了语境交际,而应强调对整体意义的把握。

(二)以成语故事为载体,鼓励留学生“用我口说我心”

有别于常规的词汇教学,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摸索出一条留学生容易掌握成语的教学法——鼓励留学生“用我口说我心”。以成语为引线,想方设法引导留学生用所掌握的汉语说出成语的内容以及个人见解。

如在学习“盲人摸象”时,教师先放一遍成语故事的视频。视频中出现的“进贡、使臣、贡品、踌躇、簸箕、刮目相看”等生词,这些词语都是留学生未曾学过的,也就是说留学生在故事复述中必须用自己积累的词汇表达出这些词汇的基本意思。如有的留学生在复述中将“进贡”表达为“给皇帝送上自己国家里最好的礼物”,有的留学生还要组织语言说出其所蕴含的“做事情不能只看片面的,要全面、多角度看待问题”的道理。又如在学习“自相矛盾”时,虽然留学生在口语课学过《我和小李产生了矛盾》,但是当他们看到“自”的时候还是会犯嘀咕:一个人怎么有矛盾?观看成语故事视频之后教师引导留学生复述成语故事,留学生了解到“矛和盾”是指古代两种作用截然不同的兵器,后借用来表达自相抵触的意思,并由此引申为因言行冲突而造成的隔阂嫌隙。最后引导留学生造句:“小李以前说认识小王,现在见了小王却说他是陌生人,小李的说法自相矛盾。”循序渐进地由基本义到引申义到学会正确运用,留学生也就能从中获取学习成语的成就感。

束定芳在《语言与文化关系以及外语基础阶段教学中的文化导入问题》一文中说:“5C学习标准不仅是研究单词、语法等孤立的静态行为,而且是蕴含思想活动串连的动态行为,着眼于语言、社会及文化语境之间的关系。”因此要鼓励留学生在成语学习中提取对其有用的信息,并用汉语表明看法、阐述观点、参与讨论,使之从基本的语义认知层面提高到较高层次的语言分析、交际应用层面。

二、文化——树立跨文化习得意识,体会多元中华文化

吕必松在《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中指出:“从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的角度研究语言,就必须研究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因为语言理解和语言使用都离不开一定的文化因素。”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反作用于语言学习,由此可见培养跨文化意识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当留学生理解并接受了这种新文化的表现形式以及表现风格,树立跨文化的习得意识,才能在生活中主动得体地运用,才能增强对中华文化的洞察力。梁英在《文化相似性与汉语学习者汉语习得水平关系探讨》中指出,“有研究证实,对目的语国家的文化适应程度越高,二语习得的速度就会越快,水平也会越高”。成语被视为“活化石”,大多源于古代诗词著述、历史典籍或寓言故事,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结晶;成语可以成为语言学习中文化认知部分的“催化剂”——留学生通过成语及其寓意的学习,可以加深对中国人思维机制与思维方式的了解。

在学习“塞翁失马”后,捷克留学生Barbora Sloupova表示自己受益匪浅,她认为这个成语最能表达中国文化中“变易、转化”的思想。在一定的条件下好事和坏事可以互相转变的道理教会她用发展的眼光去看问题,她说这个成语让她的心态变得更加乐观和从容。

成语还可以帮助留学生在文化体验基础上更好地融会贯通,学到更地道的语言知识。例如,在学习“五体投地”一词时,当教师展示五体投地的相关照片后,肯尼亚留学生Dhruv Bharat Shah马上随口说出:“老师,我在印度经常看到这样的动作,很多人都在寺庙旁‘五体投地!”教师趁机向学生介绍“五体投地”的来历,使学生懂得它是来自古印度佛教一种最恭敬的行礼仪式,并借机向学生介绍佛教。佛教虽然起源于印度,自汉朝传入我国后与本土儒、道融合,经过两千多年的交融已经渗透到了中华传统文化之中,因此有部分成语是从宗教术语泛化而成。如自作自受、一尘不染、想入非非、头头是道、三生有幸、天花乱坠等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其实都是出自佛教典故。学生从另一个侧面了解语言背后蕴藏的丰富文化内涵,体会语言与文化相辅相成的依存关系。

对外国留学生来说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外语教学课程,它不应局限于语言教学,更应该培养文化认知,深化多元文化观念,让留学生体会语言与文化共融的魅力,拥有更为宽广的知识体系。

三、关联——触类旁通发散拓展,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成语选讲》作为一门本科选修课,除了面向语言与文化方向,还面向商务方向的本科留学生,将成语和商务汉语进行关联和融合,发挥语言的工具属性,能够实现更大的价值。对留学生来说,这不仅能极大地提高了成语应用能力,而且对专业发展也有很大的益处。

笔者在授课时有意针对商务汉语方向的留学生选取了一些在商务交际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成语,并且进行具有针對性、实用性、趣味性的模拟商务情景练习。比如下面的例子。

A.百闻不如一见

久仰久仰,真是百闻不如一见!今日能够见到您,实属我的荣幸。

B.爱莫能助

您拜托的事情超出了我的能力范围,实在是爱莫能助,请您见谅。

C.风雨同舟

陈经理,热烈欢迎您来到我公司参观考察,共商大计;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风雨同舟,携手共进。

D.背道而驰

该汽车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降低研发标准,盲目扩张生产,这种做法和汽车企业的发展模式是背道而驰的。

E.一箭双雕

绿色环保新能源的广泛使用在达到节能减排目标的同时,又能进一步降低能源费用,可谓一箭双雕。

F.举棋不定

投资者继续关注国际贸易局势及经济数据,以观望情绪为主,持续的市场波动让不少投资者举棋不定。

G.蒸蒸日上

2022年上半年公司的净利率提升至了14%,公司目前的整体状况可谓蒸蒸日上,选择在这个时候上市是明智之举。

在礼节性交际、生活交际、商务信息交流、协商洽谈等商务性质的交际场合中都不难找到成语的身影。随着中外商贸经济活动日益频繁,运用言简意赅的成语进行跨文化商务交流,一方面可以凸显使用者良好的成语驾驭能力,拉近合作双方的心理距离;另一方面也加强留学生对中国社会文化及商务文化的了解,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商务交际中的文化冲突和误解,最大限度地体现成语的交际性和实用性。

四、比较——理解文化本质差异,消融文化障碍

留学生在成语学习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进行文化导入,加强不同语言间的语义、语用等方面的文化对比,注重语言文化差异及其对语言的影响,可为留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正确运用成语创造有利条件。在对外汉语的成语教学课堂中,“对比教学法”是一种常态教学方式,通过对比可以更好地分辨成语的特征,降低学习的难度,使留学生更好地掌握成语。

(一)隐喻性的对比

成语概念的隐喻性需要放在具体语境中体会,缺乏语境会造成语用的偏差。如留学生会根据已学知识把“大惊小怪”放在“非常吃惊、感到非常奇怪”的语境中使用,造出了类似“他是四川人,但是他说他不能吃辣,我大惊小怪了”的句子。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引导留学生对比英语“make a fuss”的短语进行学习。

“You dont need to make a fuss about something(你不需要对某事大惊小怪)”举例说明如下。

A1:你是四川人,竟然不能吃辣的菜?

B1: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不是所有四川人都能吃辣的。

A2:这么简单的款式也能卖1万多元?

B2:不要大惊小怪的,你懂什么呀?这已经是这个牌子衣服中性价比最高的,还有更贵呢。

这个成语多用于否定句,且含有“不必要的过分惊讶、不值得小题大做”的责备意味。通过这样对比能更快地帮助留学生理解该成语使用的特定语境,留学生只有明白了成语与特定语境的关系,才会更加准确地理解并使用成语。

(二)习用性的对比

成语是经过长期使用、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部分成语来源于神话传说、寓言故事或者历史典故,它还保留了不少古代汉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现象。

比如教材中出现的“否极泰来”一词,其出自《周易》,留学生根据其课本上浅显的英文注释根本无法和每一个字对应起来,还因此发生过一件让老师哭笑不得的趣事。课堂上有留学生自告奋勇地举手打断老师:“老师,课本有错误!这个应该读‘fǒu,课本上的是‘pǐ。”原因是这个留学生不明白这里的“否”和他们学过的“是否”的“否”没有任何关系。这里的“否”和“泰”是两个卦名,“否”是坏的卦,“泰”是好的卦。《周易》是古代的一本重要经典,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内不可能详细介绍其深邃的哲学思想、独特的卜筮方法和丰富的象征意义。特别是对那些没有一定汉语词汇基础的留学生来说,艰涩难懂的“卦”和“爻”、每个卦代表的特定象征意义,他们一时之间难以理解。因此如果此时教师一定要留学生去理解,那么无异于自讨苦吃。这时不妨引导留学生用英语中类似谚语进行对比学习,将“After a storm comes a calm(风雨过后,必有平静)”或者“After dark comes dawn”作注释,浅显易懂,留学生就能很快地理解,当描述逆境达到极点向顺境转化时就可以用“否极泰来”来形容。

又如在中高级阅读课文中出现的“青梅竹马”一词,教材中注释为“green plums and a bamboo horse;the games of childhood”。留学生从字面无法理解,甚至以为这是一种孩子们玩的游戏,因而在作业中造出了“我爸爸还留着我小时候的青梅竹马”的病句。英文词汇中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词“huckleberry friend”,“huckleberry”是美洲越橘,“huckleberry friend”有知心好友的含义,那么“青梅竹马”便可以理解為“从小就关系亲密的huckleberry friend(a boy and a girl)”。拼凑联想式的对比可以有效地帮助留学生克服因理解不了字面意义而产生的畏难情绪。

成语的习用对比要求留学生对语言背后所承载的文化内涵进行更深层次的把握,教师作为一名引导者应引导留学生进行合理的对比分析,形成独立思考、灵活运用的学习习惯,以加深对所学成语的理解。

(三)语用性的对比

在成语语用层面上也可以进行比较。比如学习“狐假虎威”时,笔者要求学生用汉语说说狐狸这种动物在其国家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学生大多会说“聪明、狡猾、狡黠、奸诈、诡计多端、让人讨厌”等贬义的形容词,可见狐狸的文学形象大同小异。又比如学习“门当户对”时,教师首先用图片展示了“门当”和“户对”及其寓意,再引入当下年轻人关于择偶观的新闻采访片段,最后以“你认为‘门当户对在现代婚姻中重要吗”展开一场课堂辩论赛。双方代表各抒己见,唇枪舌剑,从而让留学生加深对这个成语的理解和记忆。又如在学习“孟母三迁”时,教师引入学区房的话题,让留学生说说自己身边的“孟母”。韩国留学生以首尔江南区因优质教育资源云集而导致房价居高不下为例,揭示了“可怜天下父母心”的共性。也有留学生从“主观和客观”的角度出发阐述环境因素和自身努力之间的关系,从而加深了对这个成语的理解。再如“拔苗助长”带来了一场关于“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讨论,不少留学生从自身童年经历出发,分享自己曾遭遇过的“魔鬼式训练”,共同探讨家长应如何克服焦虑,尊重孩子成长天性。这种语用性的对比,让留学生更好地理解成语,掌握成语的用法,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成语和运用成语。

赵中建在《走向沟通和理解——美国21世纪外语学习的“5C”共同标准》中提出,“外语习得过程中,文化的比较对反思性文化比较意识的形成和对文化体系的预测能力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特别享受这个环节,成语只是作为一个引子,它引导留学生自觉地进行不同文化差异的比较,逐步形成语言交流能力,建立起在社会交往场所中主动运用汉语表达见解的信心。

五、社区——将成语融入课外生活,收获乐趣

生活是学习成果的检验场。留学生能否在生活中熟练、灵活地运用所学的成语,能否在课外主动使用成语,并在运用过程中能否收获乐趣和信心,是成语教学是否成功的衡量标准。因此教师要多设置一些生活情景,让留学生在这样的生活情景中触景生情,自然而然地使用成语表达自己的心情或感受,并让留学生在使用成语中收获快乐,从而培养留学生使用成语的习惯。将成语应用于生活中,并将之融入生活中,使运用成语成为留学生生活中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这也是对外汉语教学功能性和实用性的体现。教师应鼓励留学生把成语学习向课外延伸,提供更多留学生可以接触使用成语的机会。比如学校定期组织的“国际文化月”“中文活动月”以及“汉语角”等活动,均可以增设“成语接龙”“看图片猜成语”“看表演猜成语”“成语故事擂台赛”等环节,更好地激发留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和热情。

《中国汉语水平考试大纲(高等)》要求:“能听懂口语中常用的成语、俗语、惯用语等。凭借上下文,准确领会词语的引申义、多义词所呈之单项义以及成语、熟语的含义。”5C教学法遵循语言的学习规律,以文化与交际为要旨,秉持多元性、开放性、实用性的理念,对对外汉语教学特别是成语教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Standards for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Preparing for the 21st Century[S].Yonkers,NY:National Standards in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al Project,1996.

[2]束定芳.语言与文化关系以及外语基础阶段教学中的文化导入问题[J].外语界,1996(1).

[3]梁英.文化相似性与汉语学习者汉语习得水平关系探讨[J].中国文房四宝,2014(5).

[4]赵中建.走向沟通和理解:美国21世纪外语学习的“5C”共同标准[J].全球教育展望,2002(5).

作者简介:黄维维(1982— ),硕士,讲师,现就职于深圳大学,研究方向为社会语言学、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责编 卢建龙)

猜你喜欢
成语留学生汉语
学汉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拼成语
猜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