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城区“红色引擎”带动老区高质量发展

2024-01-29 02:44邓渝
源流 2023年12期
关键词:红色引擎高田竹笋

邓渝

近年来,清城区牢牢把握“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核心思想,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持续挖掘乡村资源禀赋,扎实做好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该区整合全村经济高质量发展要素,发展优势产业,积极带领广大党员群众致富创业,用“红色引擎”为乡村振兴增添动力,全力推动革命老区村(社区)集体经济壮大和乡村全面振兴。

“美丽圩镇+现代商贸”

推动高田老区新发展

高田革命老区位于清城区飞来峡镇西面,面积约24平方公里,是高田片区经济文化中心。总人口约5981人,常住人口约1577人,现有党员115名。下辖27个村民小组和一个居民小组,其中11个村为革命老区村,分别是:桐油树村、曹屋村、石群村、红光村、华堂村、枫树墩村、坑口村、木铺村、四方围村、新昌村、立新村。集体的经济收入主要以土地出租、山林发包、商铺出租为主。

近年来,高田革命老区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各村村容村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都得到了提升和改善。目前已全面完成整洁村12个、示范村11个、今年在建特色村2個、示范村1个。在清城区老促会的大力帮扶下,先后完成了电排站、坑口村和谐桥、村村通食水工程、新华村至坑口村道路拓宽及硬底化工程、红光村至石群村道路拓宽及硬底化工程、枫树墩至西坑口水圳加固维修工程等帮扶项目。

“我们社区成立了商务公司,通过线上和线下平台展销农产品,我们老区村民的农产品,都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进行农产品的销售,从而提高他们的经济收入。”高田社区党委书记陈文毅表示,在区委、区政府和区老促会的大力支持下,高田老区按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产业发展格局,围绕飞来峡一品,不断巩固树立推动山地鸡、乌鬃鹅、黑皮冬瓜等产业品牌,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同时高田社区成立了卓越商贸公司,通过“线上+线下”模式展销辖区土特产,真正让村民能够增收。

此外,高田革命老区围绕“十个思考”进行深入剖析,紧扣“百千万工程”,以推进高田美丽圩镇建设为重点,着力打造游客服务中心,大力推动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扎实做好美丽乡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突出发展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全力推动高田社区集体经济壮大和乡村全面振兴。

“红色文化+生态旅游”

绘就西坑老区新画卷

西坑村位于飞来峡镇西北部,距离飞来峡镇政府约17.6公里,辖区面积约30平方公里,全村总人口703户3259人,下辖19个村民小组,2022年全村经济收入约为25万元。西坑村红色资源底蕴十分丰富,建有西坑村文化馆,同时,西坑村还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森林覆盖率为75%,2019年被评为第二批“国家森林之乡”,天然氧吧天子山瀑布风景区就坐落其中。近年来,西坑村党总支部以创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村”为契机,推动组织建设更加完善、产业更加兴旺、收入更加富裕、环境更加优美。

西坑村党总支部借助天子山瀑布风景区资源优势,着力打造生态旅游特色品牌,投资303万元拓宽了村委会到天子山的乡村道路,完善旅游产业配套,积极引进特色民宿、发展农家乐。目前,西坑村共有以家庭作坊方式经营的16间农家乐和4间民宿,其中8家年净利润超20万元,最高营业额达100万元,有力带动当地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同时,西坑村大力发展笋干、茶叶、黑皮冬瓜、清远鸡、番薯等特色农产品,并在天子山瀑布风景区内设置售卖农特产品区域,拓宽农特产品销路。

“我们村以党建+生态+红色文化为契机,大力引入红色徒步路线,发展旅游行业,带动周边村民致富。”西坑村党总支部书记李德生表示,近年来,在区、镇两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西坑村切实完善道路设施拓宽和黑底化建设等各项基础设施,为游客提供高质量的旅游体验,进一步擦亮乡村振兴基色,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实现了乡村面貌由“局部美”向“全域美”,“一时美”向“长久美”的转变。

西坑村党总支部充分发掘本地红色资源优势,通过“红色文化+生态旅游”发展模式,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先后投入100多万元建成了西坑村文化馆,并以文洞革命根据地纪念碑为起点、西坑村文化馆为终点,打造了一条约13公里的红色文旅徒步线路,着力把西坑村文化馆打造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自西坑村文化馆建成以来,共吸引10000多名游客、中小学生以及企事业单位前往学习参观,在充分发挥资政育人作用的同时,也有力打响西坑村特色旅游品牌。目前,西坑村正大力建设一河两岸红色生态旅游亲水平台,打造红色纪念文化主题公园和西坑农特产一条街,大力拓宽旅游新业态。

“麻竹笋+茶”产旅融合

助力高塱老区富民兴村

近年来,飞来峡镇高塱村党总支部依托资源禀赋,坚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发展目标,大力发展茶叶和竹笋种植加工等富民兴村产业,有效整合群众土地资源,解决部分村民就业问题,激活高塱经济联合社经济活力,带动高塱村产业兴旺发展,进一步提高村民经济收入。

高塱村经济联合社竹笋加工厂,是一家集竹笋制品收购、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企业,于今年7月份正式启用,是清城区发展村集体经济试点项目之一。目前,高塱村约150户村民从事麻竹笋产业,全村种植面积达400多亩。

“近年来,高塱村致力于为当地村民提供就业场所,实现增收致富。下一步,我们将会优化深加工环节,努力实现麻竹笋增产提质,提高飞来峡镇麻竹笋产业的市场竞争力。”高塱村党总支部书记陈雪飞介绍,随着越来越多农户加入,麻竹笋产业逐渐成为当地农户增收、农业增效的优质产业,不断增强群众发展麻竹笋产业的信心和决心,预计未来全村麻竹笋种植面积将扩大到2000亩,预计为村民增收1000万元。

此外,位于高塱村的清城区第一高峰大罗山,山高雾浓,气候温湿,产茶条件得天独厚,目前已种植550多亩茶树,茶叶馨香扑鼻,味道甘甜纯正,备受顾客青睐。

茶园坚持“产业强村、茶旅融合”的发展定位,以茶助旅,以旅促茶,推动茶产业成为飞来峡镇乡村振兴的“引擎”,为推动乡村振兴加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红色引擎高田竹笋
竹笋
竹笋
小竹笋的梦
挖竹笋
“红色引擎”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
“红色引擎”促发展
重庆商社集团:转型发展的“红色引擎”
高田重久 承诺易碎,别往后躲
高田气囊案
“红色引擎”促民营企业跨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