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共富产业联盟模式 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发展

2024-02-05 12:38王超
农业知识 2024年1期
关键词:三产融合党建引领产业发展

王超

作者简介:王 超,男,农技推广硕士,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摘 要:荣成市现有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19个,数量位居全省县级市首位。近年来,荣成市按照“产业相近、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抱团发展”的思路,创新成立规模种植粮食、苹果、甘薯、花生等共富产业联盟,通过党建引领、服务提级,科技赋能、技术共享,强链建圈、产业转型,构建产业发展“共同体”、绿色高效“集成体”、三产融合“联合体”,推动产业集群集聚发展,逐步探索出乡村共同富裕有效路径,加快建设农业强市。

关键词: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绿色高效;三产融合

荣成市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地处膠东低山丘陵区,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山地、丘陵、平原分别占33.5%、50.4%、16.1%,属暖温带季风型湿润气候区,农业气候条件适宜,年平均气温为12℃左右,年平均日照2600小时左右,年平均降雨800毫米左右。荣成市现有产业化龙头企业72家、农民合作社1717家、家庭农场645家,全市有效期内“三品”认证98个,认证基地17.57万亩,初步形成了以粮食产业为基础,以苹果、无花果、花生、甘薯为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近年来,荣成市在乡村产业发展上创新实践,探索共富产业联盟模式,加快推动农业全面高质高效发展[1]。

1 党建引领、服务提级,构建产业发展“共同体”

聚焦解决农业经营主体单打独斗、各自为战、合作不深、联合不诚、相互压价、无序竞争等问题,创新共富产业联盟模式[2],整合456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以及31家高校院所、金融保险等服务机构合作共建,通过大带小、强帮弱,推动企业由“单兵作战”转向“协同抱团”,打造企业发展、产业升级“共同体”。

1.1 构建党建共同体

市级成立联盟党委,下设5个联盟党组织,重点以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难题为核心[3],每月召开一次联盟例会征询问题建议,每季度调度一次问题化解情况,每半年开展一次现场观摩或外出学习,先后赴青岛、济宁、枣庄等地考察学习,牵头解决产业技术、资金等难题53项。

1.2 打造政企共同体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由镇街属地管理转变为行业部门主动靠前服务,创新“2+3”挂包服务机制,实行“科级干部+技术专家”分包联系“涉农镇街+农业合作社+规模种植基地”制度,整合农业生产、金融保险、仓储加工等17个政策项目,精准支持企业发展,已落地实施产业链项目48个。

1.3 培育企业共同体

建立互助共享合作交流群,整合经营主体优质资源和渠道,发布闲置资源和需求,协调联盟企业合作解决,实现原料、设备、资金等资源在联盟自由流动,已促成126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同时整合企业采购、销售订单,形成议价优势,探索集中采销模式,直接对接供应商和经销商,争取价格主动权。以小麦为例,通过集中采购销售,肥料每吨采购成本节约600元,每吨销售价格提高80元,亩均综合增收100元左右。

2 科技赋能、技术共享,打造绿色高效“集成体”

立足联盟产业规模优势,实施农业提质增效行动,坚持良种良法良技有机结合,探索现代农业生产新模式,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

2.1 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

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等建立产学研平台,建设良种试验、苹果和甘薯脱毒苗繁育、花生提纯复壮等种苗科研基地9处,实现年繁育麦种5万千克,苹果脱毒苗50万株,甘薯脱毒苗1500万株,填补脱毒苗繁育空白,逐步实现优势品种“外采”向“内供”转变。

2.2 探索农业数字化生产模式

聚焦传统农业“粗放低效”生产经营问题,实施“物联网+现代苹果”试点,将现代苹果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融合应用,实现信息感知、智能控制、精准投入和技术服务全过程数字化,相比传统种植模式可实现节药30%、节水40%、节肥50%、省工30%,“80”规格以上商品果率提升20%、达到80%以上。引进智慧化苹果分选设备,将苹果按果形、色泽、果实横径、成熟度等要素分级,实现“田间地头卖通货”向“分级分价销售”转变,提升产品附加值,亩均增收15%。

2.3 示范推广现代农业新技术

针对丘陵山地水源条件缺乏、耕地质量不高等问题,试点甘薯和花生覆膜滴灌高产栽培技术,实现增高地温、节水保墒、防草节肥,有利于薯块膨大和花生坐果,提高商品率,相比常规种植增产20%以上,其中甘薯相比传统主粮作物亩均增收3000元以上,实现亩收益最大化。

3 强链建圈、产业转型,培育三产融合“联合体”

针对农业产业结构偏重、产业链条偏短的现状和产品档次低、市场竞争力不强的问题,实施强链补链行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3.1 做优一产,向集约规模种植转型

针对传统粮油作物地块“散乱小”问题,试点“梯改陂”耕地集约高效利用模式,引导联盟成员对坡度10度以内丘陵梯田连片整理、减垄增地,打造保水保土保肥“三保田”,已建成单体规模30亩以上示范方50个,亩均总收益提高20%,其中亩均耕地增量达到10%、产量提升12%;机械化作业效率提升20%,亩均节省成本15%。

3.2 做强二产,向精深加工转型

坚持“五链同构”助推产业融合,围绕规模种粮补齐晾晒烘干短板,新增5处、1650吨粮食烘干设施,总烘干能力达到2000吨以上;围绕苹果、甘薯、花生等农产品加工,新建或盘活冷风库、甘薯窖17处,新增仓储保鲜能力2.5万吨;落地建设苹果果脯、NFC果汁、地瓜干、风味花生等加工项目11个,新增精深加工能力2万吨,总加工能力突破10万吨。

3.3 做活三产,向品牌农业转型

建设农业创业孵化中心、农产品云服务中心、苹果期货交易中心、苹果文旅中心等三产项目6个,推进从单一卖产品向卖品牌卖体验转变;实施“区域品牌+企业品牌”双创行动,培育荣成苹果、荣成大花生区域公用品牌2个、企业品牌47个,其中省市级知名农产品企业品牌16个,全面提升“荣成农产”知名度,“荣成大花生”入选全国地理标志农产品登记保护工程项目。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扎实推动共同富裕[J].实践:思想理论版,2021(11):4-7.

[2] 周蓉.县域乡村产业共同富裕联盟构建路径的思考[J].黑龙江粮食,2022,(12):68-70.

[3] 李建勇,王静.共富党建联盟: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路径探索——以山东省R市为例[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23,37(6):11-17.

猜你喜欢
三产融合党建引领产业发展
诸城:工业强县的“三产融合”之路
基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理念的农业园区规划
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共治的探索与实践
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小岗村三产融合续写新篇章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探析
红色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中管理问题研究
荆州港口物流发展对策研究
豫园街道党建引领下非公企业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探索
建设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引领强村惠民工作的研究
党建引领 社会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