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经络检测指导耳部刮痧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的临床研究

2024-02-27 07:35吕若琳魏晋晶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1期
关键词:耳部压豆刮痧

靖 瓛 吕若琳 魏晋晶

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中心,广东广州 510800

失眠是指尽管有适当的睡眠机会和环境,却仍对睡眠时间和/或睡眠质量不满意的主观体验。这种睡眠障碍影响白天的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7%的人口患有睡眠障碍[1]。中国睡眠研究报告显示,成年人失眠率高达38.2%[2]。引起失眠的因素分为主观和客观两大因素,主观因素包括患者心理、性格及生活行为等,客观因素以环境和疾病为主。目前,临床多采用镇静安眠药改善睡眠质量,但长期药物蓄积会让患者产生依赖性[3]。既往研究表明,中医护理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4]。耳穴压豆又称耳廓穴区压迫疗法,即在耳穴处粘贴药豆等来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使局部产生热、麻、胀、痛等刺激反应[5],该方法已在临床中广泛应用。耳部刮痧是在相应的部位或穴位上进行刮痧,起到行气活血、疏通经络和调理脏腑的作用[6]。耳部刮痧联合耳穴压豆可以根据不同患者的症状和证型,辨证选择相应穴位来加强刺激,以增强临床治疗效果。但此疗法在失眠患者中的疗效有待进一步探索。因此,本研究探讨基于经络检测指导耳部刮痧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就诊于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本院)治未病中心的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84例。纳入标准:①符合《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7]中对失眠的诊断标准;②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8]中对心脾两虚型失眠的诊断标准;③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9]评 分>7分,且年龄18~65岁;④目前未采用其他方案治疗者。排除标准:①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②患有严重疾病或慢性病急性发作者;③对胶布和润滑介质已知成分过敏者;④依从性差者;⑤资料不全影响研究结果有效性判断者。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41)。观察组男20例,女23例,平均年龄(38.86±10.54)岁,平均病程(3.56±1.45)年。对照组男21例,女20例,平均年龄(38.86±11.98)岁,平均病程(3.75±1.62)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得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审批编号:LS2021102),所有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采集患者中医经络数据,观察组给予耳部刮痧+耳穴压豆治疗,对照组给予耳穴压豆治疗。

1.2.1 基础干预 治疗前,两组患者均接受健康教育。与患者交流并耐心倾听其诉说,适时给予安慰和开导。嘱患者保持乐观稳定情绪、适当运动,告知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及作息习惯。

1.2.2 中医经络检测 采用JK-02B型中医经络检测仪(通化海恩达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对所有患者进行中医经络检测。患者仰卧后,采用专用介质擦拭相关穴位对应的皮肤位置,然后采集患者十二正经原穴的电阻值。

1.2.3 具体干预措施 在中医经络检测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耳穴压豆,观察组给予耳部刮痧+耳穴压豆。耳穴压豆:用75%酒精常规消毒耳廓后,采用椭圆状的中药王不留行籽贴压于相应穴位上(主穴:心、交感、神门、皮质下;配穴:脾)。用食指和拇指的指腹在耳穴处对捏按压,按压1~2 min/次,以患者感到酸、麻、胀、热的感觉为宜。耳穴按压每天4次,按压时间为9~13点。每周治疗2次,每次保留3 d,隔天更换1次。耳穴定位参照《国家标准—耳穴名称与定位》[10]。双耳刮痧具体方法如下。①操作前先评估患者全身情况,检查耳部皮肤,涂介质循环按摩,打通耳廓小周天及大周天,包括耳前和耳后各个部位。②耳部前面刮痧:耳垂→耳轮→耳舟→对耳轮→耳甲腔→耳甲艇→耳甲→三角窝→耳前;耳部背面刮痧:耳垂背面→耳轮尾背面→耳轮背面→对耳轮后沟→对耳屏后沟→耳甲腔后隆起→耳轮脚后沟→耳甲艇后隆起→对耳轮下脚后沟→三角窝后隆起→耳后至胸锁乳突肌。③重点刮拭心、肝、脾对应耳穴部位。④耳部按摩。双耳刮痧每周1次,30 min/次,具体操作规程参照《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11]。两组患者均治疗2个疗程,4周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3.1 睡眠质量 所有患者于治疗前1天和治疗后2天采用PSQI量表[9]评估睡眠质量。PSQI共7个项目,总分21分,分值与睡眠质量成反比。

1.3.2 中医经络检测 治疗前1天和治疗后2天采用中医经络检测仪对患者周身经络进行诊断,并观察十二正经原穴经络能量值变化。L1和L2代表相对低能量区,L3代表低能量区;M代表正常能量区;H3代表高能量区,H1和H2代表相对高能量区。

1.3.3 中医证候积分 治疗前1天和治疗后2天对患者睡眠不安、神疲食少以及头晕目眩等症状的严重程度进行评分。评估标准依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8],无、轻、中、重度症状分别计0、1、2、3分。舌脉细或细弱有、无分别计1、0分。依据评分标准统计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总分。

1.3.4 临床疗效 临床疗效采用PSQI评分疗效指数评估,PSQI评分疗效指数=(治疗前PSQI评分-治疗后PSQI评分)/治疗前PSQI评分×100%[9]。治愈:PSQI评分疗效指数≥75%;显效:50%<PSQI评分疗效指数<75%;有效:25%<PSQI评分疗效指数≤50%;无效:PSQI评分疗效指数≤25%。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PSQI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PSQI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催眠药物、日间功能评分以及总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PSQI评分比较(分, ± s)

表1 两组PSQI评分比较(分, ± s)

注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 < 0.05

组别 n 睡眠质量 入睡时间 睡眠时间 睡眠效率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3 2.31±0.68 0.91±0.25* 1.95±0.56 0.83±0.21* 2.38±0.74 0.99±0.26* 2.31±0.65 1.52±0.41*对照组 41 2.29±0.64 1.24±0.34* 1.92±0.59 1.01±0.28* 2.41±0.75 1.15±0.31* 2.13±0.60 1.71±0.49*t值 0.139 5.085 0.239 3.343 0.185 2.568 1.317 1.931 P值 0.89 <0.001 0.812 0.001 0.854 0.012 0.192 0.057组别 n 睡眠障碍 催眠药物 日间功能 总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3 1.89±0.56 1.11±0.27* 1.91±0.52 0.97±0.28* 2.31±0.68 1.19±0.31* 14.98±1.93 7.50±1.36*对照组 41 1.73±0.49 1.04±0.30* 1.97±0.57 1.17±0.31* 2.26±0.61 1.37±0.38* 14.67±1.86 8.67±1.40*t值 1.391 1.125 0.504 3.106 0.354 2.384 0.749 3.885 P值 0.168 0.264 0.615 0.003 0.724 0.019 0.456 <0.001

2.2 两组中医经络检测能量水平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经络异常例数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经络异常人数占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中医经络检测能量水平比较[n(%)]

2.3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睡眠不安、神疲食少、头晕目眩、多梦健忘评分及总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 ± s)

表3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 ± s)

注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 < 0.05

组别 n 睡眠不安 神疲食少 头晕目眩 多梦健忘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3 2.45±0.73 0.83±0.34* 1.45±0.43 0.99±0.31* 1.88±0.56 1.02±0.47* 1.36±0.41 0.72±0.32*对照组 41 2.37±0.71 1.26±0.31* 1.42±0.41 1.20±0.36* 1.91±0.58 1.31±0.51* 1.29±0.39 1.02±0.37*t值 0.509 6.048 0.327 2.869 0.241 2.712 0.801 3.908 P值 0.612 <0.001 0.745 0.005 0.810 0.008 0.426 0.001组别 n 形体消瘦 面色少华 舌脉细或细弱 总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3 1.78±0.56 1.68±0.45* 2.24±0.67 1.21±0.50* 0.68±0.21 0.57±0.19* 11.89±1.54 6.74±1.38*对照组 41 1.73±0.60 1.64±0.47* 2.17±0.71 1.38±0.54* 0.69±0.20 0.60±0.20* 11.67±1.56 8.85±1.45*t值 0.395 0.399 0.465 1.498 0.223 0.705 0.650 6.833 P值 0.694 0.691 0.643 0.138 0.824 0.483 0.517 <0.001

2.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4。

表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论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失眠归属于“不寐”范畴。诱导失眠的因素众多,但机体内部的阴阳失调是导致失眠的主要病因。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以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长期久坐缺乏运动、不规律饮食和熬夜)导致气血耗伤,因此,虚证在临床上很常见。心脾两虚型失眠是中医比较常见的一种失眠类型,本证多因久病失调、失血或思虑过度等引起心血耗伤、脾虚受损,从而引起失眠多梦的症状[12]。

中医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络作为运行全身气血和联络脏腑形体官窍的通道,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正经检测仪利用现代电子技术感应测定人体十二正经在相应穴位的电阻值,而电阻值换算后的经络能量值可以用于评估人体健康状况。这种合理有效测定经络值的方法已用于临床指导[13]。有研究表明,在中医经络检测的基础上对心脾两虚患者给予耳部刮痧联合耳穴压豆治疗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包括提高睡眠质量、减少经络异常例数以及缓解中医症候等[14-16]。中医学认为耳部与身体的五脏六腑密切联系。耳廓上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分布,人体脏器的失调在耳朵上均有反射点,耳部穴位的刺激可以通过经络传感于脏腑,从而达到脏腑阴阳平衡和气血疏通的效果。耳穴压豆是根据“耳针”原理,采用王不留行籽,给予适度的揉、按、捏、压,使其产生麻、胀、痛,刺激耳廓上的穴位和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起到改善睡眠的作用。对于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耳穴压豆治疗法通过辨证取穴,选取心穴、交感穴、神门穴以及皮质下穴为主要穴位,脾穴为配穴刺激耳部穴位,以达到调理脏腑、改善睡眠质量的作用[17-18]。中医认为刮痧刮出的痧是体内毒素与湿气的象征,这种痧通常是由于经脉不通所致,刮痧可疏通经络,发散行气。人体脏腑问题反应于耳廓穴位相应的阳性反应点,在这些阳性反应点上刮痧能起到调整脏腑的作用[19-21]。

综上所述,基于经络检测指导耳部刮痧联合耳穴压豆的治疗方法有效改善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经脉异常和中医症状以及提高临床疗效。本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如样本量不足和治疗中可能出现的个别患者按压刺激量不够,导致影响研究的准确性。因此今后可扩大样本量,控制对患者按压刺激量等,深入探讨基于经络检测指导耳部刮痧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的临床效果。

猜你喜欢
耳部压豆刮痧
Understandings and misunderstandings of gua sha:A discuss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cientific multiculturalism
耳部用药安全须知
循经刮痧法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观察
头痛不用愁 刮痧来解忧
老年失眠多苦闷,耳穴压豆来帮忙
为什么刮痧要避开脖子这个区域
中医治疗失眠有良方:中药联合耳穴压豆
腹部按摩配合耳穴压豆防治老年骨折术后便秘
耳部放血疗法治疗风热血热证风瘙痒的疗效观察
改良百会压灸配合耳穴压豆治疗虚寒型颈性眩晕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