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信平台的全科健康管理模式在2型糖尿病患者有效控制效果研究

2024-02-27 07:35吴耿茂陈奕春黄明韬刘凯珊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1期
关键词:全科血糖微信

吴耿茂 陈奕春 黄明韬 刘凯珊

1.广东省揭阳市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广东揭阳 522000;2.广东省榕城区西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急诊科,广东揭阳 522081

2型糖尿病是常见的一种内分泌疾病,目前并无特异性治疗方案,患者一旦确诊须长期治疗以稳定血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从临床治疗的角度来看,2型糖尿病的治疗除了科学的用药外,患者本人的生活行为习惯也会对血糖水平的控制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但由于老年患者在2型糖尿病的患病人群中占比较高,加上疾病管理涵盖了药理、饮食、运动和心理多个专业学科,患者在院外的自我管理能力和依从性很难得到有效的保证。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目前致力于通过“互联网+线上医疗”的手段解决人均医疗资源紧张的问题,微信平台作为目前国内使用人数最多的一款智能手机APP软件,在娱乐、商业以及医疗等各方面的价值被逐渐开发利用,据报道,以微信平台为基础开展的院外管理工作,能够有效提升老年慢性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1]。为了探寻2型糖尿病更有效的管理方案,本研究以揭阳市人民医院(本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全科门诊收治的92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探讨以微信平台为载体的全科健康管理模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全科医学科门诊收治的92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分组研究,采用数字随机抽签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试验组男29例、女17例;年龄51~73岁,平均(62.63±4.12)岁;糖尿病病程3~12年,平均(6.12±2.24)年;学历水平:小学及以下14例、中学及大专22例、本科及以上10例。对照组男30例、女16例;年龄54~74岁,平均(63.17±4.92)岁;糖尿病病程3~13年,平均(6.41±2.45)年;学历水平:小学及以下13例、中学及大专23例、本科及以上1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HZYLLKY202002401)。

纳入标准:①入选对象均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中的相关诊断标准[2];②认知及依从性良好;③有固定居所满足随访要求;④对于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并发症者;②精神疾病或视听读写功能障碍者;③自动脱落或由于不可抗因素须终止研究者。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院外健康管理。医生通过口头宣教并配合健康手册等方式,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关于2型糖尿病的病理知识、用药方案和生活中的注意事项;并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血糖监测仪,定期通过电话了解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并解答疾病管理中的疑难之处,给予饮食、作息、运动方面的建议。

试验组以微信平台为载体开展全科健康管理。①在患者诊疗后将微信群及公众号二维码发送给患者或其家属,同时向患者介绍微信平台的使用方法。②健康管理,医生在微信群中定期搜集患者的血糖监测结果并进行记录,并根据患者的血糖情况指导用药;每周在公众号中播放关于2型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做到通俗易懂、实用性强,讲解内容围绕糖尿病治疗新进展、饮食疗法和运动指导;心理咨询师每个月通过微信一对一视频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建立电子个人健康档案,通过微信语音或视频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和身体状况,如果血糖控制不理想,则耐心询问患者的用药、饮食和运动情况,找出影响血糖控制的不利因素调整健康管理方案。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①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12个月后的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②分别采用糖尿病自我效能表(diabetes management self-efficacy scale,DMSES)[3]和糖尿病行为管理量表[4](diabetes self-care scale,2-DSCS)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后12个月的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水平;DMSES量表包括饮食、运动、血糖监测和医疗4个维度,总分100分,评分越高表示自我效能感越高;2-DSCS量表包括用药依从性、科学运动、血糖监测、饮食控制和异常血糖应对,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越好。③采用糖尿病生活质量量表(adjusted diabetes quality of life,A-DQOL)[5]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后12个月的生活质量,量表包括:生理功能、心理精神、社会关系和治疗情况4个维度,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④随访12个月(即健康管理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⑤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比较两组患者对疾病管理实施的满意度,自评结果分为满意、一般和不满意3个级别;总满意度=(满意+一般)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选择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比较,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血糖水平比较

两组干预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干预后3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血糖水平比较( ± s)

表1 两组干预前后血糖水平比较( ± s)

组别 n 空腹血糖(mmol/L) 餐后2 h血糖(mmol/L) 糖化血红蛋白(%)干预前 干预后 t值 P值 干预前 干预后 t值 P值 干预前 干预后 t值 P值试验组 46 9.39±1.43 6.59±1.09 10.562 <0.001 11.95±3.03 8.72±1.14 6.767 <0.001 7.46±1.55 5.59±1.37 6.131 <0.001对照组 46 9.43±1.47 7.64±1.22 6.355 <0.001 12.05±3.19 9.22±1.20 5.632 <0.001 7.50±1.61 6.19±1.50 4.038 <0.001 t值 0.002 4.353 0.154 2.049 0.121 2.003 P值 0.999 <0.001 0.878 0.043 0.904 0.048

2.2 两组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水平比较

两组干预后DMSES和2-DSC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治疗后两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水平比较(分, ± s)

表2 两组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水平比较(分, ± s)

注 DMSES:糖尿病自我效能表;2-DSCS:糖尿病行为管理量表

组别 n DMSES 2-DSCS干预前 干预后 t值 P值 干预前 干预后 t值 P值试验组 46 46.03±4.99 61.98±4.19 16.602 <0.001 71.05±8.35 91.53±5.39 13.976 <0.001对照组 46 45.98±5.07 55.79±4.33 6.317 <0.001 71.78±8.91 88.57±6.06 10.568 <0.001 t值 0.048 6.968 0.405 2.475 P值 0.962 <0.001 0.686 0.015

2.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两组干预后A-DQOL量表4个维度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干预后量表中生理功能、心理精神和治疗情况3个维度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 s)

表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 s)

组别 n 生理功能 心理精神干预前 干预后 t值 P值 干预前 干预后 t值 P值试验组46 40.62±3.52 50.45±3.22 13.975 <0.001 23.23±2.93 27.54±1.85 8.436 <0.001对照组46 41.13±4.74 48.11±4.02 7.617 <0.001 22.92±3.13 26.23±2.49 5.613 <0.001 t值 0.586 3.081 0.490 2.864 P值 0.559 0.003 0.625 0.005组别 n 社会关系 治疗情况干预前 干预后 t值 P值 干预前 干预后 t值 P值试验组46 13.85±2.92 15.62±1.74 3.532 0.001 10.78±1.85 16.92±1.43 17.810 <0.001对照组46 14.09±3.42 15.43±1.49 2.436 0.017 11.12±2.21 15.17±2.02 9.174 <0.001 t值 0.362 0.563 0.822 4.796 P值 0.718 0.575 0.413 <0.001

表4 两组满意度比较[n(%)]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随访12个月期间试验组出现糖尿病神经病变1例、视网膜病变1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35%。对照组出现糖尿病神经病变3例、视网膜病变4例、糖尿病肾病5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24,P=0.009)。

2.5 两组满意度比较

试验组对疾病管理效果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4。

3 讨论

据流行病学数据资料显示,2017年我国60岁以上的人群占总人口的17.3%,其中罹患糖尿病接近或超过20%;同时由于生活行为习惯的变化,疾病呈现出明显的年轻化趋势[6]。由于缺乏特异性的治疗方案,患者确诊2型糖尿病后均需要长期治疗,以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但目前2型糖尿病的整体防治情况并不理想,原因可归结为以下几点:①药物种类繁多且不同情况下药物的选择或配伍存在较大的差异,由于药学服务发展较为落后,患者很难及时获取到科学的用药信息[7];②2型糖尿病的防控涉及用药、饮食、睡眠、运动及心理等多个维度,且每个方面都具有极高的专业性,超出了大多数患者的认知范畴[8];③治疗后期过长,缺乏有力的监管,患者的不良行为难以得到约束[9]。

全科健康管理是目前临床上针对糖尿病和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常用管理方案,即根据疾病防治的要求,从用药、生活及心理等多个维度给予患者专业性的指导,解决患者认知方面的不足。但从既往应用来看,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庞大、人均医疗资源紧张,在具体执行方面存在较大的空洞;传统管理模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也是我国当前慢性疾病院外管理工作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10-11]。

本研究借助微信平台实施全科健康管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原因可归结为以下几点:①通过微信平台向患者和家属传递疾病防控知识,保证管理效果的同时也提升了工作效率[12];②微信自带的语音、视频等功能,能够将各种疾病知识以更加生动具体的形式传递给患者,避免患者出现理解上的偏差;③微信平台实现了患者和医护人员的零距离交流,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患者的疑难问题,防止问题堆积[13-14]。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干预后自我效能感、自我管理行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相对于传统的管理方案,微信平台的引入更能够保证健康管理工作的整体性和持续性,同时也方便医护人员就患者的情况进行监督,帮助其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15]。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干预后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A-DQOL中生理功能、心理精神和治疗情况3个维度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同时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也反映了于微信平台的全科健康管理模式能够更好地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降低各类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进而达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此外,本研究还对两组患者的满意率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满意率为97.83%,高于对照组的76.09%(P< 0.05)。患者对医护活动的评价大多停留在主观层面,2型糖尿病多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身心问题,院外康复过程中情感需求是否被满足是影响其对医护活动评价的核心因素。基于微信平台的全科健康管理,一方面满足了患者在院外疾病管理中各方面的需求,同时实现了“医”“患”实时交流,第一时间解决患者的各种问题,有助于推动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16]。但须特别注意的是,该管理方法的实施须依托智能手机,老年患者由于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差,若无家属陪同,很难正确使用微信,管理效果也容易受到影响,这也是后期研究需要解决的一大难点。

综上所述,基于微信平台的全科健康管理,解决了传统管理模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应用在2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中,能够更好地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全科血糖微信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微信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
猪的血糖与健康
全科医生培养还需添柴加油
突显独特之美 发挥全科价值
全科专业招生“遇冷”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