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众包平台协同激励效应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双边使用意愿视角

2024-03-04 07:49吴梦圈
科技管理研究 2024年1期
关键词:发包方协同用户

邓 媚,吴梦圈

(广东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广东广州 510070)

0 引言

科研合作是支撑自主创新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主要策源地建设实现的重要途径。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脱胎于互联网技术与社交网络思想的科研众包[1],既秉承了传统科研合作的任务属性,又具有增强科研合作灵活开放、自主选择与高效协同的众包特征[2],是代表开放式创新的科研组织模式。科研众包涉及发包方、接包方和中介机构三方主体[3],实践中通常以第三方网络平台作为科研项目的支撑环境,在项目发包方和接包方之间架起沟通交流的桥梁;发包方主要为领域科学家或研究机构,为科研项目的提出者或发起者;而接包方可以来自发包方的内部或外部,为科研项目的承接者或接收者[2]。

科研众包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十分成熟的业态,知名平台如InnoCentive、Experiment等已经集聚了全球范围用户,完成了众多高难度的科研任务并催生了高价值的科研成果,有力证明科研众包可以利用众包模式的多主体协同以及价值的共创共享丰富科研活动的组织形态,成为有效统筹协调政府与市场、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并提供科技创新资源配置的工具手段。我国政府首次提出“科研众包”概念是在2016 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中[4],要求围绕“互联网+”战略开展企业技术难题竞标等研发众包模式探索。科研众包由此作为一种新的科研组织方式纳入国家行动计划,寄望成为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企业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有力手段。近年来众包服务在我国进入蓬勃发展期,提供综合服务的猪八戒网、一品威客,提供信息技术软件开发服务的码市、英选、开源中国,提供测试服务的百度众测,提供创意设计服务的时间财富网,提供翻译服务的译言等众包平台都找到了自身发展模式并在行内站住了脚跟,但科研众包服务却一直未能打开市场,所发挥作用还未达到政府部门的预期目标。

当前我国科研众包的发展现状可归结为用户规模小、商业模式尚未成型,整体业态还未能进入良性循环。而完善的商业模式是从不断发展的市场需求培育而成,市场用户的价值主张和服务产品的价值实现就决定了用户规模,进而决定了商业模式的迭代成熟。在众包服务可实现的价值主张已经被国外的科研众包平台以及国内其他业务领域的众包平台所证明的前提下,探析国内科研众包服务平台对于用户价值需求实现的影响因素,就成为寻找制约科研众包服务业态发展原因最直接、最有效的路径。目前业内认为科研众包用户价值成就动因存在激励偏好。正如InnoCentive 创始人阿尔法·宾汉姆(Alph Bingham)认为,获奖者(接包方)往往不会把奖金当作自己的首要动机,他们的动机往往更为内在,比如享受纯粹的智力刺激,或者受到好奇心的强烈驱使[5]。可见,在激励内容上存在精神层面激励,但区别于其他服务平台用户,科研众包服务平台用户的知识型特点更为突出,更强的认知能力促使其对各层面的激励感知更为敏感,需求更为强烈。所以,利用激励理论的理念和方法研究科研众包平台的激励效应影响因素,对于阐释科研众包平台用户价值实现的影响因素具有极强的说服力。进一步,众包服务区别于其他商业服务产品,最大的特点是用户双边性,即提供服务的众包平台既要面对发包方用户,亦要面对接包方用户,双边用户围绕解决同一任务目标而产生紧密的协同。并且能否长期不断地吸引发包方和接包方参与到众包过程当中也是科研众包服务平台效用价值的主要体现[6]。所以,基于激励对象的双边性,对科研众包平台激励效应影响因素的研究方法和内容必须从激励动力来源、激励作用方向的双边协同角度切入,才能全面、准确把握用户对于平台的使用意愿和期待,从而为寻求促进科研众包平台优化运营模式,政府部门优化支持政策提供有效的对策建议。

1 文献综述

1.1 科研众包平台

当前针对科研众包平台的研究成果可分为三类:一是从类型、功能、运作机制、参与主体、业务流程等维度不断深化对平台的认识。比如魏颖等[7]在象限划分视角下从专业领域等对科研众包平台进行分类;黄怡淳[8]研究科研资金众包和科研创意众包的平台运作机制;吕云飞等[9]探讨了天津市科研众包工作“1 个平台+1 套机制+N个队伍”的主要做法。二是从众包平台对科研活动的意义展开研究。如刘毅[10]探究为何科研众包能够促进创新资源的市场化配置;陈莉玥等[11]研究发现科研众筹项目的小规模、短周期和强参与特性降低了科学探究的门槛。三是从政府扶持、高校运用、互联网技术等角度探索平台未来发展。如余全民等[12]基于我国科研众包平台发展现状给出政府引导平台发展的建议;张绍丽等[13]从资源依赖理论、社会交换理论、资本理论角度等论述高校如何依托众包平台解决创新问题;唐福涛等[14]从众创平台与传统平台的区别入手,探究平台和众创空间的结合发展前景。由此可见,当前关于科研众包平台的研究总体上停留在理论分析平台的类型模式及作用机制的阶段,缺乏就相关论点开展具体调查研究或实证分析,并且研究方向大多数集中在平台本身,针对个人、企业等平台用户的研究较少,对于用户的使用心理等主观意愿的科学客观分析更是少之又少。但用户作为科研众包平台发展的决定性影响因素,其使用意愿直接决定平台的功能服务设计和运行机制形成,是平台发挥协同激励效应的关键影响因素。

1.2 众包下的协同激励

激励理论是关于如何满足人的各种需要,调动人的积极性的原则和方法的概况总结。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理论可称之为经济学框架性激励理论的鼻祖,后经过多代学者的理论丰富,经济学逐步形成基本观点,认为激励是一系列推动和诱发个体和群体行为的内外部要素的集合,是组织内部行为主体之间相互提供诱因,通过交换以获取和实现自身目标的行为过程;其后管理学的观点进一步提出,激励主要是从人们的需要、目的和动机来考虑如何激发其积极性和工作热情[15]。那么,以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基本观点我们可以大致理解众包服务激励机制运作的本质,就是发包方、接包方和平台三者之间相互提供诱因以实现自身目标,但要清晰理解诱因的提供方式、作用方向、具体内容等需更有效的分析工具。1993 年Amabile[16]提出了“激励协同”的概念,她认为通过内在和外在激励的协同,可以促使成员提高满意度和工作绩效。Bresnen 等[17]认为需要设计不同层次的激励机制以实现各层次知识主体的协同合作,协同激励理论由此发端[16]。我国学者孙新波等[18-19]对协同激励理论的研究最为深入,且最早利用此理论开展对众包模式的研究,他指出,协同激励不只针对一个特定的激励主体,而是对相互关联的不同主体进行激励,使之产生一种协同涌现的效果。众包模式是一种价值创造和利润转化的过程,一方面需要对接包方与发包方给予恰当的激励,以鼓励参与者发挥集体智慧、更高效地完成任务,另一方面需要完善对中介机构支持,以协助挑选出更优秀的、更符合发包方需求的作品。所以,协同激励的机制效应十分适合于研究多主体、多任务、交叉性的众包平台运营模式,协同激励理论亦由此成为近年来众包平台研究的热点分析工具。但目前的研究成果基本停留以述评、扎根于理论和案例研究为主的质性研究,且案例数量较为单一,此外研究内容集中于客观阐释平台具体业务运营过程中对协同激励机制的运用方式,缺乏基于一手数据、多样本的,寻求协同激励影响过程和结果的实证研究。如胡梦琴[20]从中介机构的视角出发,对创意类众包平台猪八戒网和crowdSPRING 运营的具体协同激励形式进行剖析。赵东辉等[21]通过平台案例对比分析,构建创意类众包绩效的主体间协同激励机制模型;张庆强等[22]以小米社区为研究对象剖析了众包社区与用户协同演化的激励机制;孙新波等[23]以青岛酷特公司和沈阳机床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企业内部式众包平台的协同激励机制特点。此外,文献检索发现,针对科研众包平台协同激励机制的研究成果非常少,只有孙新波等[19]对InnoCentive 的协同激励机制进行了单案例研究,但作者文中亦指出,由于案例为国外互联网企业,该研究缺少一手数据及实证调查资料,减弱了结论的可信度,且InnoCentive 作为大任务型的科研众包其适用的协同激励机制,难以为国内起步阶段的科研众包提供实践参考。

由此可见,一是当前无论是科研众包平台研究还是协同激励视角下的众包研究,都缺乏用户端的实证研究成果,究其原因,主要是用户端的样本数据难以获取。但要科学、客观分析科研众包平台的机制效应,寻求优化发展的方式方法,就不能绕过对双边用户的意愿验证。二是根据已有对众包平台协同激励机制运作效应的众多案例分析,从双边用户协同激励的角度切入,运用激励内容、激励动力来源、激励主体来源、激励作用方向和社会评价等多维度构念阐释众包双边用户的使用意愿影响因素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行性。但要开展双边用户的使用意愿影响因素实证研究,还须获取足够信度和效度的数据样本,同时选取符合众包平台特质的研究模型。所以下一步,笔者以一定量的科研众包平台双边用户为研究对象,从影响激励效应的不同维度设计调查问卷并收集相应数据;然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提出的假设进行验证;最后从双边用户的协同激励影响因素分析折射出用户对于平台的使用期待,指出平台未来发展趋势,以及提出优化平台发展的对策建议。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对象

目前我国还未开展全国性的科研众包平台认定工作,更未建立统一的管理系统,所以无论是要确定全国科研众包平台的范围,以及通过这些平台获取相应的用户数据都难以实现,因此需要把数据的来源缩窄到一个可获取的范围,同时也必须保证这一范围内获取的样本数据的有效性和代表性。有效性是指这些平台必须是真正的科研众包平台,且可获取的样本容量达到必要样本容量要求;代表性是指这些平台的类型涵盖了我国科研众包平台的主要类型,满足抽样调查的基本要求。通过细致的比较分析,确定以广东省科技厅首批认定的14 家科研众包平台为研究对象(以下简称“样本”),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向其发包方及接包方收集用户数据。

样本满足抽样调查来源数据有效性和代表性的具体要求:一是,2016 年广东省在全国率先开展省级科研众包平台的认定工作,样本平台经历较充分的市场化运作探索,已经积攒了一批市场用户,而其他省份至今还没开展科研众包平台的批量认定工作,其区域内准确的平台建设情况难以把握,更难以通过平台开展系统性调查研究工作。二是,样本平台的市场化运营基础好,具有典型代表性。14 家平台以企业性质运营的超七成,4 家非企业性质运营机构的主营领域为智慧城市、生物、新光源、电子计算等,区别于一般综合性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组织,亦具有明确的市场业务导向。要准确判断一个领域的商业模式对于市场用户的吸引力,须从更为贴近市场的业态入手,且业态类型应多样广泛。所以,通过研究广东省第一批率先市场化运作的科研众包平台,能更好检验和反馈平台市场化情况,更好把握市场用户的真实使用意愿。

2.2 研究模型

整合性技术接受与使用模型(unified theory of acceptance and use of technology,UTAUT)自2003 年被提出后,一直在网络信息技术使用行为上有很强的解释能力,构成模型的绩效期望、付出期望、社会影响、促成条件等4 个核心变量涵盖了影响使用者行为的各种主客观因素,并涵盖了激励理论的相关构念,包括激励内容中的物质激励与非物质激励,激励动力来源中的外在激励与内在激励等。现有关于UTAUT 模型在使用意愿分析的研究,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手机移动端、线上平台、小程序等互联网平台,如梁太鑫等[24]研究旅游信息服务平台用户使用意愿与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帮助优化平台运营商服务功能和提升水平;郑勇华等[25]利用UTAUT模型研究制造企业接受和采用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显著影响因素。研究领域覆盖了教育教学、电子政务、新型技术和产品推广使用等,如王敬琪[26]对现有互联网医疗产品未来发展走势进行预测,并探究了最适合各类产品的商业模式。可见,UTAUT 模型十分适用于研究互联网平台用户的使用意愿和激励方向,并对众多市场业务领域具有普适性,因而对于研究涉及较多业务领域任务发包的科研众包平台使用意愿分析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和适用性。

利用UTAUT 模型分析相关创新主体(发包企业及接包个人或团体)参与研发众包影响因素的适用性,旨在从科研众包平台使用方角度分析探讨提升科研众包平台自身服务能力的重点方向。但当前尚未有针对科研众包平台运用UTAUT 模型对用户意愿和激励效应进行分析研究,与之相关的研究有张真铭[27]利用交易成本理论、自我决定理论等构建科研平台发包方及接包方参与行为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并进行检验。所以,本研究探索使用UTAUT 模型对平台用户展开实证研究,可丰富现有的研究手段。

2.3 评价指标体系

基于平台双边用户在激励内容(物质激励与非物质激励),激励主体来源(个人与组织),激励动力来源(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激励评价模式(过程导向激励与结果导向激励),激励作用方向(正激励与负激励)等多维度的协同关系,选取绩效期望、付出期望、社交影响、促进条件、感知风险等核心变量,分别构成针对发包方和接包方的激励效应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绩效期望主要反映个人对从平台获取的物质或非物质回报的期望值,如接包方获得的报酬及心理满足,发包方降低了的运营成本或增强了的企业影响力等;付出期望指个人对使用平台系统难易需付出努力的感受程度,反映过程导向激励的作用强弱;社交影响指个人被周边群体影响使用系统的激励程度,反映外在激励的作用强弱;促进条件指个人对系统支持配合的感受程度,从用户付出程度、平台支持能力等角度分析影响用户使用需求增减情况;感知风险只针对接包方,是指接包方判断参与平台需面临风险的高低程度,可反映来自他人和自我的口碑商誉等市场舆论环境,从激励的作用方向上属于负激励,即发包方、平台或其他社会主体可能给予的否定所导致的参与积极性消退,负强化。此外,参考何钦[28]的研究,对UTAUT 模型核心变量具有显著影响的调节变量包括性别、年龄、自愿性和经验等,如年龄、性别等影响用户需求面的变量指标,平台年限、团队人数等影响用户供给面的变量指标,政策导向、市场产值、行业规范等影响环境面的变量指标。从市场认可度反馈角度看,这些调节变量并不是直接影响因素,而是通过影响需求、供给、环境,间接传导作用于平台市场发展前景,不是本研究重点,因此未纳入本研究的评价指标体系中。

3 双边使用科研众包平台的影响因素

3.1 研究假设

基于UTAUT 理论,绩效期望是指用户在使用科研众包平台时所感受到的物质及非物质激励,当用户认为使用平台进行科研能够获得更多的机会帮助其获得收益时,则其会拥有更大的平台使用意图。付出期望是指用户使用科研众包平台所感受到的难易程度,当用户在使用平台时,清楚规则流程且有把握胜任时,会涌现更强的激励效应。社交影响是指接包方使用科研众包平台时接受周边群体的影响程度,当用户感受到周围亲朋好友及社会环境都认为自身应该使用平台时,就会产生强烈的外部激励。感知风险是指接包方判断参与科研众包平台需面临风险的高低程度,当用户认为自己在获取报酬或保持声誉等方面面临很大的风险,则其使用平台的意图就会很弱。使用意图是指用户对科研众包平台的使用意愿及目的,当用户有强烈的平台使用意图时,就会产生强烈的平台使用行为。促进条件是指用户获取现有组织和技术设备对于其使用科研众包平台的支持促进条件,当用户认为技术设备及资源等有利于其使用平台时,就会积极使用平台。

故针对接包方故提出如下假设:

H1:绩效期望对接包方的平台激励效应有显著正向影响;H2:付出期望对接包方的平台激励效应有显著正向影响;H3:社交影响对接包方的平台激励效应有显著正向影响;H4:感知风险对接包方的平台激励效应有显著的负向影响;H5∶激励效应对接包方的使用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H6:促进条件对接包方的使用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

由于发包方为众包交易行为的主动方,即默认其发起任务时已对风险进行事前评估并屏蔽,所以去除感知风险这一核心变量,对发包方提出如下假设:

H01:绩效期望对科研众包平台发包方的激励效应有显著正向影响;H02:付出期望对科研众包平台发包方的激励效应有显著正向影响;H03:社交影响对科研众包平台发包方的激励效应有显著正向影响;H04:激励效应对科研众包平台发包方的使用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H05:促进条件对科研众包平台发包方的使用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

3.2 研究模型设计

根据以上研究假设,设计研究模型如图1 所示。

图1 科研众包平台双边激励效应影响因素研究模型

3.3 问卷设计

通过广东省科技厅首批认定的14 家科研众包平台进行问卷发放,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研究模型中的潜变量进行测度检验。对所有潜变量的测度采用结构方程模型中普遍使用的五级量表,被调查者选择1~5 中的一个数字问题答复,其中1 表示非常不同意,5 表示非常同意。

(1)接包方。调查对象是已经在科研众包平台接受任务的个人和团体。调研问卷的第一部分是关于被调查者的个人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职业等;第二部分是主体部分,对研究模型所涉及的7 个潜变量进行测度(见表1)。共回收问卷140 份,按照一定规则剔除无效问卷后获有效问卷125 份,有效问卷率为89.29%。样本统计结果显示,被调查对象男性比例占79.84%,女性比例占20.16%,年龄集中于20~50 岁,占比96.87%,来自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等各类从业人员,很好地保证了调查的随机性,经过分析,该125 份样本数据符合本文的实证研究要求。

表1 科研众包平台双边用户协同激励影响因素问卷总量

(2)发包方。调查对象是发布过任务的企业,涉及农林牧副渔、采矿、制造、建筑、金融等各行业,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调查的随机性和全面性。问卷第一部分内容包括发包单位所属行业和规模,是否有自己的科研众包平台,通过科研众包平台发布任务的方式、频次、重要程度、悬赏金额以及得到答案的满意程度等;第二部分则对模型中涉及的6 个潜变量进行测度(见表1)。共回收问卷190 份,其中有效问卷177 份,有效率为93.16%。结果显示被调查的发包公司规模主要集中在500 人以下,占90.96%;93.78%的公司没有自建科研众包平台,需通过第三方科研众包平台向大众发布任务;与发包企业比较重要或者一般重要的任务比率为90.5%,单项任务悬赏金额5 万元以下的占83.05%,获得满意答案的占98.87%。

3.4 数据分析

3.4.1 测量模型的信度、效度分析

为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本研究首先采用Cronbach's Alpha 系数及组合信度指标(CR)对双边用户(接包方和发包方)的激励影响因素研究模型进行信度检验。由表2 中可看出,潜在变量的CR值与Cronbach's Alpha 的系数均大于0.7,表明该模型具有很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较高;同时各潜变量的平均抽取方差(AVE 值)均大于0.5,表明本研究中的各潜变量具有很高的收敛性或聚合效度。

表2 模型研究的信度和效度分析结果

此外,由表3 和表4 可看出,双边用户研究模型的每个变量AVE 值的平方根(加粗数字)均大于其他变量间的相关系数,可表明本研究模型具备很好的区别效度,各潜变量间不存在可替代性。

表3 接包方研究模型的区别效度分析结果

表4 发包方研究模型的区别效度分析结果

3.4.2 结构模型分析

本研究使用Amos 21.0 对提出的研究模型及假设进行检验。首先由表5 可看出,模型各拟合度检验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可接受值,证明本模型具备很好的拟合性。

表5 双边用户研究模型的拟合度检验结果

双边用户的研究假设检验结果及检验结果的显著性水平如图2 和表6 所示,可看出接包方研究模型的H4假设不被接受,其余假设均被接受并有较高的显著性水平,影响接包方激励效应的直接因素有绩效期望、付出期望、社交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付出期望,而激励效应则直接影响其使用行为,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促进条件。发包方研究模型的H02假设不被接受外,其余假设均被接受,并具备较高的显著性水平,影响发包方激励效应最直接因素是绩效期望,其次是社交影响,激励效应直接影响其使用行为,影响最大的是促进条件。

表6 模型检验显著性水平

图2 模型假设检验结果

4 研究结果分析及相关建议

(1)绩效期望对于科研众包平台双边用户的激励效应都有显著正向影响,建议平台提升酬金发放及知识附加服务水平,不断拓展业务边界,最大限度集结创新资源。绩效期望主要指对经济报酬以及知识(尤其是与个人相关的业务知识)获取的期望值,不同的接包方对二者的倾向性不同,但一个优秀的科研众包平台要满足这两方面需求时,都必须设计出一套科学有效的运营服务规则。在满足薪酬方面,建议平台根据自身的业务情况,包括平台类型、流量、或接包方主要所属群体等因素,灵活采用悬赏型、计件型、招标型等不同的任务类型发放酬金,目的是要让接包方公平、合理、最大化地获取经济报酬,增强持续使用科研众包平台意愿。如悬赏型任务可实现可单人或多人中标,即可有多个满意的方案,增加获取报酬的接包方用户数量,适合一些简单的程序设计、图纸设计、文案起草等;计件型任务则根据所需稿件数量确定中标数量,即发包方需要多少个稿件就会有多少个标,避免1 人中标其余人陪跑的尴尬,一般适合硬件软件测试等项目;而招标型任务是针对一些任务复杂、金额数量多的项目所设置的交易模式,如建筑、能源等技术领域中的工程研发项目,金额往往较大,可充分调动接包方竞争性。此外,参与科研众包的过程也是获取知识的过程,虽然一定程度上获取的方式较为隐性,但平台方仍可设计更多业务模式提升知识获取的效能。如设置互动社区、公开竞赛等,接包方可以在互动社区交流分享创意点子,也可以在公开竞赛中切磋技术方法,让接包方对知识更有获取感、满足感和荣誉感,产生持续的激励效应。

而针对发包方用户,研发众包就是把过去由企业内部员工执行的研发任务外包给非特定网络大众的业务模式,在这“一对多”的过程中扩展问题解决的途径,强化企业研发能力,提升创新效率,降低研发成本。所以要最大限度地实现发包企业的这些绩效期望,最关键的支撑条件是让其在研发众包平台上对接到尽可能多的,有足够问题解决能力的接包方创新主体,获取高效的创新资源服务。理论上,以互联网为依托的科研众包平台能集聚全球智力资源来为发包企业解决问题,每个互联网用户都可能成为研发项目的参与者,但现实却往往受机构、地域、语言、平台知名度等因素限制。而平台在初始建设阶段,要突破以上限制是十分困难的,建议平台要发挥更多的能动作用,在针对某一项发布任务时,定向邀请潜在的接包用户,从而培育起大规模的用户群,慢慢提升平台品牌资源,获取充足的发展条件后再不断完善平台功能,真正实现科研众包服务的开放性和无边界性。

(2)付出期望对于科研众包平台接包方激励效应有显著正向影响,建议平台优化网站功能设置。科研众包平台从传统商业模型(服务外包中的研发外包)逐渐演化成新型网络化科研协作模式,逐渐被社会大众所了解并使用,这过程中科研众包平台的使用规则、获取报酬的方式是否清晰明了,参与难易程度都会成为接包方考虑的因素。付出期望的正向影响主要就是指接包方在使用科研众包平台时感觉到使用顺畅,方便快捷,就会产生使用意愿的激励效应。所以建议平台在网站功能设置上要更为人性化、简洁明了,网站架构、各个步骤流程衔接要逻辑清晰,导向性强,让接包方无论处于各个年龄阶段、职业(或学科)背景等都能轻松掌握驾驭,能产生用户黏性。

(3)社交影响对于科研众包平台双边用户的激励效应都有显著正向影响,建议平台加强宣传推广,充分利用知名企业的影响带动作用。科研众包平台就利用大众智慧去解决各个专业学科的难题,若周围的社交圈子都在使用科研众包平台,必然会带动某个创新主体使用科研众包平台,尤其是社交圈子里意见领袖的正面肯定会对圈子内的受众产生更为强烈的激励作用,即获得领导者或专家的权威认定。所以,科研众包平台一是必须做好自身的平台搭建,吸引更多的创新主体使用平台服务,以众包服务本身“一对多”“口口相传”的基本业务模式扩大使用者范围;二是做好宣传推广,不仅是服务平台本身的商业推广,更要利用政府、媒体等渠道促进科研众包观念的传播普及。

在此次调查研究中发现,以企业为主体的发包方在选择是否使用研发众包平台时,基于一种集体行为,基本不会受个人行为的影响,这与以个人为主体的接包方往往受身边亲朋好友影响完全不同。只有同行企业,尤其是大型知名企业的众包实践会影响潜在发包企业的参与行为,并认为众包会是一种未来重要的创新模式。所以,建议平台定向邀请一些知名企业发布任务,并全力提供最好的配套服务,在良好的服务口碑中吸引更多中小企业参与,形成“一对一”的精准宣传效应。

(4)促进条件对于科研众包平台双边用户的激励效应都有显著正向影响,建议平台提升基础和周边服务水平,提供全链条的高效配套服务。科研众包平台如果缺乏必要的硬件条件和软性资源会成为接包方使用科研众包平台的重要障碍。建议平台必须提供足够的硬件及资源配置、畅顺的反馈渠道、优越的网站使用体验、有保障的版权归属管理和交易信息管理等,让接包方产生稳定、安全、可对话、可提升的服务体验。

针对发包企业,科研众包平台首要解决的技术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核心问题,也就是满足其绩效期望的核心服务。但相应的配合促进条件也必须完善才能以良好的服务价值吸引企业用户,所以建议平台开发提供全链条的专业服务,包括用户信息管理、资金账户管理、任务发布服务、交易维权服务、信誉评估服务、对接交易服务等全流程的项目管理服务,进一步提供技术研发前期市场调研、技术咨询、中期器材设备支撑、后期技术测试等延展服务。

5 科研众包平台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从接包方、发包方双边平台用户分析切入,研究科研众包平台用户激励效应的影响因素,从而实现对科研众包平台使用的出题者和答题者进行用户心理画像侧写,反映出平台使用者对于平台发展的未来期待,为众包平台指出未来发展方向。

一是平台智能化能强化过程激励。人工智能、大数据、边缘计算、知识图谱等新型信息平台技术手段不仅颠覆人们的认知,更是改变平台运作发展的底层逻辑。此次参与的平台用户调查已显示付出期望对于科研众包平台接包方使用意图有显著正向影响,流畅的用户使用体验能够在无形之中留住使用者,即在使用过程中获取正向激励。未来科研众包平台技术发展要坚持需求导向,紧跟发包方、接包方、服务机构的平台使用需求,甚至是超前设计平台功能,创造引领平台用户需求,将会为平台蓬勃发展打开新局面。

二是平台市场化能强化结果激励。此次平台调研已表明绩效期望对于科研众包平台接包方、发包方激励效应有显著正向影响,尤其是酬金发放等结果导向的期望值。2022 年,科技部发布《“十四五”技术要素市场专项规划》,科研众包平台作为技术交易市场的重要节点支撑,是链接科研众包项目多方资源的桥梁纽带,是打造数字化科研环境、实施新型科研活动的重要载体,更是技术要素流动转化运用的重要通道。未来科研众包平台须注重平台和资本要素融合发展,与多层次资本市场频繁紧密互动,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杠杆引导作用,为平台早期发展实现引流破局,以及注重社会资本主导作用,依托服务机构开发提供的新型技术交易服务方式和产品,为提升接包方和发包方对接成功率提供专业资本支撑,提高众包平台科研要素资源的流动速率和运用转化成效,为双边用户带来更大的绩效回报。

三是平台社群化能强化双边用户的协同激励涌现效应。此次调查显示社交影响对于科研众包平台接包方、发包方的使用意图有显著正向影响,未来科研众包平台同样需要加强商业化运营,注重平台用户社群打造,包括以行业同类企业为社交圈子的发包方用户社群,以及以同一知识领域人才为社交圈子的接包方用户社群。双边社群之间要实现互动,尤其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平台经济、直播经济、社群经济等新经济形态日趋成熟,为科研众包平台提供新的发展路径,如研究样本之一的化学+网,就通过平台设置的论坛、社交模块等实现化工类企业社群和化学专业人才社群间的优质互动。此外,还可通过“大众传播+龙头示范”的运营思路,使双边用户的口碑效应和羊群效应叠加共振,将平台技术型优势和市场化服务深度融合发展,释放更强大的平台效能。

6 结论

科研众包是一种新兴的,但在国际上已被证明为今后一种大势所趋的科研组织模式,其目前在我国还处于一个接受和推广时期,科研众包平台的建设更是处于一个起步探索阶段。要大力发展科研众包平台使其革新我国的科研创新模式,就必须激励更多企业及个人成为平台用户。通过对广东省14 家科研众包平台的实证研究分析,平台须从接包方和发包方双边用户的协同激励效应影响因素入手,通过优化运营模式,创新技术手段,为接包方提升酬金和知识附加服务水平、网站功能、舆论引导和软硬件设施,为发包方完善服务体验,发挥资源集聚、名企带动、配套支撑的激励作用,方可抓住智能化、市场化、社群化的发展趋势,在新时代新发展要求背景下,不断提升平台服务水平,为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带动全社会的创新模式变革和创新效能涌现开辟路径,提供支撑。

猜你喜欢
发包方协同用户
三方众包市场中的发包方平台博弈机制设计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离岸IT外包中如何降低发包方的知识保护: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的观点
关注用户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如何获取一亿海外用户
协同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