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理论下的大学语文教学育人模式
——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案例选编》

2024-03-04 07:49杨梅
科技管理研究 2024年1期
关键词:大学语文语文课程案例

书名:《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案例选编》

作者:许继荣,闵永新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120-5535-5

出版时间:2022 年10 月

定价:70 元

大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素质教育课程,其育人路径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一是通过提高学生文学鉴赏水平,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精神,使学生的内心世界更为充实、丰富、健康;二是通过增强学生对文章写作要领及语言表达技巧的体认,提高语言文字的实际应用水平,为学好本专业各类专业课程及接受通才教育打下坚实基础。由此可以看出,大学语文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有相通之处的,涵养学生人文素养、人文精神,同样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课程思政理念下,高校应当加快推进思政理论课程与专业课程教学的融合,构建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协同并进的教学机制,助力高校教育“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在此背景下,高校有必要对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模式进行创新,革新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课堂组织形式、课程教学模式、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等,使大学语文课程与思政课程一道,承担起涵养学生人文精神、塑造学生优秀品格、培育学生正确意识形态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育人目标,开创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新格局,提升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质量。

由许继荣、闵永新主编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案例选编》一书是践行课程融合理念,推动不同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融合教学的示范性著作。该书对人文、理工和艺术课程与思政教学的融合设计都作了案例分析,涉及文、理、工、管、经、法等不同学科,内容注重发挥课堂教学育人主渠道作用,强调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以及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与责任融入课堂教学。书中每篇案例包含课程简介、课程思政资源分析、教学案例展示、课件四个版块,其中课程思政资源分析是针对课程思政目标和课程思政融入方式的深度剖析,教学案例展示则是课程思政目标及其融入分析在实际教学环节的具体体现。该书为推动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教学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示范,是对深入贯彻践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有参考价值的理论著作。

“大学语文”课程中有着丰富的课程思政资源,该书从课程内容、课程属性、教学过程、教学影响等方面梳理了大学语文课程中所蕴含的对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具有支撑作用的内容,明确了大学语文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联结点,为优化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奠定了理论基础。首先,该书指出,从课程内容层面看,大学语文课程通过文章的阅读鉴赏来涵养学生审美意识、增强学生审美能力,从而影响学生人格精神的塑造;思政教育课程同样是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载体,通过文化熏陶和思想渗透的方式,发挥对学生价值理念、人文精神的改造作用,因此,大学语文与思政教育课程在内容层面有融合基础。从课程属性看,大学语文和思想政治教育同属人文社科大类,且在教学内容上有所重叠,都有对民族精神、人文历史的关照与洞察,都是以历史文化来感染人、以思想改造来培养人的学科;从教学过程看,大学语文通过鉴赏解析不同类型、不同体裁、不同审美难度的文章来增强学生人文修养、文学审美能力以及对真善美的感知能力,以达到“以文培元、以文育人、以文化人”的目的;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通过“马列”“毛概”“中特”“近代史纲要”等理论课程来培养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并引导学生将马克思理论文化素养转化为行为价值理念以规范自身行为,是与大学语文课程殊途同归的一种育人过程。从教学影响层面看,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实施能够丰富学生文学艺术素养,丰富学生精神世界,提升学生审美品味与审美能力,并间接对学生品德修养、道德价值观念产生影响,进而实现对学生人格品质的培养;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实施使学生系统了解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及其中国化发展状况,对学生的思想认知、价值取向、文化观念、道德评价体系会产生直接影响,是比大学语文的“文化育人”更为直接、具有立德树人实效的课程。本书对大学语文课程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联结点的梳理为两者的融合奠定了共识基础,为优化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提供了示范性实践指导。

对本书所列举的“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案例进行分析可发现,本书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所遵循的是“求同存异、协同发展、创新突破”的原则。在教学案例设计中,作者从传统文化继承发展、民族发展、爱国主义教育等角度切入,强调了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对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以及在古代文学鉴赏审美过程中激起的爱国主义情感的具体表现。作者将传统文化、古典文学中的民族精神、爱国精神与马克思主义的家国理论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联系起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普及作为古代文学的课前导语,并在文学作品内涵解析与内涵升华教学中穿插相应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使原本单一、直线型的课堂教学过程转化为多线程、立体化且意蕴丰富、趣味性强的课堂教学,大大提升了中国古代文学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可以找到多个与思想政治教育联结起来的融合点,表明实施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教学具有很高的可行性。本书所展示的教学案例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不同学科融合教学的阻碍点,作者善于抓住不同学科在文化性质、教学影响方面的相同点,并通过教学内容和程序的创新设计进一步弱化两者的差异性,使最终设计并呈现出来的教学方案能够发挥更具育人实效的作用。

该书所收录的教学设计案例虽然不全是针对大学语文相关课程的,但是我们通过仔细观察这些教学案例的设计特点,一样能够从中获得优化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思维启发。比如“人文篇”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案例”,作者将抽象的哲学理论具象化,转化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思想道德理念与行为习惯,通过对课程内容的梳理、分解并完成对应转化,解决了跨学科课程内容相互排斥的难题,使不同学科课程内容在同一文化环境中得到充分融合,从而减小课程融合教学的阻力,提升教学设计在教学实践中的成功率。又比如“艺体篇”的“中西戏剧比较”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案例,作者从中西社会背景文化(民族历史文化、语言文化、艺术审美文化、政治体制文化、法律制度文化等)的差异入手,通过阐释中西戏剧文化发展历史和作品艺术特色差异背后的原因,引申出文化的民族性、世界性等话题,在对比具体戏剧作品艺术特色和影响范围的同时,也从民族情感、文化自信、传统文化传承创新、戏剧艺术走向世界等角度进行辨析,从而使中西戏剧比较课程具有更浓郁的思想政治教育属性。

该书对推动课程思政理论下的大学语文教学育人模式创新具有理论与实践层面的启发,大学语文相关课程一直以来遵循着传统教学模式,单一化地以文学审美来推动学生文化艺术修养,而没有运用系统化的方法来直接对学生思想精神进行改造。而构建基于课程思政的大学语文教学育人模式,成为推动大学语文传统教学模式突破的一个优良契机。本书对如何构建课程思政理念下的大学语文教学育人模式提出了几点实用性策略:一是整合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加强课程融合设计。大学语文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虽然有不少共同点,但两门课程长期以来在各自的教学场域内进行教学,在课程内容上并无融合教学的基础。因此,首先要做的是整合两门课程的教学资源,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将两门课程的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在此过程中,既要注重保留大学语文课程的纯正性,也要注重发挥思政教育理论对大学语文课程的导向作用,使新的教学设计案例能够既能够满足学生专业文化素养培育的需求,也要满足学生思想意识改造和精神面貌提升的需求。

该书所列举的教学设计案例符合当下课程思政教学创新的基本需求,使读者能够从课程思政教学的适用性与逻辑性层面进行考虑,举一反三地获得关于大学语文相关课程优质教学设计的启发。书中所列教学设计一般由课程简介、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分析、教学案例展示、课件等四部分组成,其中对读者设计教案有启发价值的是“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分析”部分。作者在该部分展示了自己是如何从看似不想关的学科知识中梳理出共同点,将明显具有跨学科差异性的理论融合在一起,并以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将其整合处理成经验性材料的。在“教学案例展示”部分,作者从案例设计思路、教学方法选择、教学环节衔接逻辑、学生思维启发路径、课后作业设计思路和学习效果评价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系统性分析,这样做的好处是既能够把教学案例的设计框架抽丝剥茧般地梳理清楚,还能够清晰地显示出具体的结构内容优点与不足,使读者能够根据自己的学科有选择性地进行借鉴设计。在“课件”部分,作者主要是分享了设计不同性质学科课程思政教学课件的经验心得,在直观展示不同类型课程思政教学课件应当明确的重点和所遵循的教学逻辑的基础上,从内容丰富性、逻辑清晰性、融合紧密性、课堂效果等方面阐释了融合型课程思政教学课件的评价标准,对指导广大课程思政教师的课件设计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总体来看,《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案例选编》一书体例清晰、涵盖全面、指导性强,深入浅出地解释了如何推动课程思政理念下的学科课程融合教学,能够从思维启发和实践指导双重层面给予读者帮助,值得深入研读。

猜你喜欢
大学语文语文课程案例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