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作业在智慧设计中灵动飞扬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策略研究

2024-03-13 09:11福建省福州市西峰小学
家长 2024年1期
关键词:桑娜草原课文

□福建省福州市西峰小学 黄 鹂

本研究旨在通过探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策略,以促进作业在智慧设计中展现出灵动飞扬的特质。本文首先阐述了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原则,包括整体性、差异性和多样性。其次,探讨了优化作业设计的重要性,即有助于减轻学生作业压力,又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最后,提出了一系列策略,例如将实践与学习相结合、设计丰富且具有拓展性的作业以提升思维能力,以及通过重视基础性作业来关注语言的运用。结语中强调了作业设计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并呼吁关注作业设计的智慧性和灵活性。

在当今教育环境中,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是备受关注的话题。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方法的变革使得作业设计变得更为重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策略,依据整体性、差异性和多样性原则,着眼于如何使作业设计更贴合学生的学习需求。随着学生压力和学业负担增加,优化作业设计以减轻压力、提升核心素养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需要研究探索实践与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丰富拓展性作业的设计、关注基础性作业等策略,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一、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要遵循的原则

(一)整体性

作业设计需要与学生所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相互贯通和统一,以促进知识的系统性理解和内化。在设计过程中,教师需要综合考虑教材内容的不同章节或单元,合理搭配作业,确保作业内容与课堂教学紧密衔接。这种整体性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增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使其在语文学习中不仅仅关注于片段知识点的掌握,更注重于对整体知识体系的把握和理解。整体性的作业设计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帮助其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语文知识,促进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二)差异性

在作业设计中要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和学习水平的多样性,为不同学生量身定制合适的作业内容和难度。因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存在差异,差异性作业设计有助于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防止出现单一标准作业难度过高或过低的情况。这种差异性设计不仅鼓励学生挑战更高难度的作业,也给予学习较慢的学生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促进他们逐步提高。差异性作业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从而更好地激发每位学生的潜能,促进全体学生的综合发展。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差异性原则,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个性化的学习任务,使每位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学习区域内不断进步。

(三)多样性

多样性体现在作业设计中应提供多种形式和类型的作业内容,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特点。通过多样性作业设计,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丰富、更灵活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这种多样性设计不仅包括书面作业,还可以涵盖口头表达、实践操作、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从而促进学生在不同方面的全面发展。多样性作业设计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如语言表达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的要求,巧妙地设计各种类型的作业,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这样的多样性作业设计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二、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帮助学生减轻压力

作业负担过重可能导致学生学习压力过大、焦虑情绪增加。因此,合理设计作业是缓解学生压力的有效途径。通过作业的优化,教师能更好地把握作业的数量和难度,使其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课程要求相匹配。适量的作业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同时不至于过分耗费其课余时间,从而减轻学习负担。此外,优化作业设计还能帮助学生更有效地规划学习时间,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合理地安排作业量能让学生更专注地投入到作业中,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律性和时间管理能力,让他们在合理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减轻心理压力。另外,作业优化也能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鼓励他们探索更广阔的知识领域。在减少作业压力的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和深入感兴趣的领域,从而增强其学习主动性,减轻对作业的焦虑情绪。因此,通过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教师可以更好地关注学生的个体需求,使作业更具针对性、启发性和合理性,有助于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学习压力,促进其全面健康成长。

(二)有助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作业设计的精心优化不仅仅是语文学科知识的传授,更是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和素养的有效途径。合理设计的作业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主动探究,从而增强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通过设计具有启发性、挑战性的作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创新表达,培养其批判性思维、逻辑推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此外,优化作业设计还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通过多样化的作业形式,如口头表达、实践操作、团队合作等,学生不仅能提高语文素养,还能培养沟通表达能力、社会交往技巧和团队协作能力。优化作业设计不仅仅是教学过程中的一环,更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自主学习和综合素养提升的机会,使其在语文学习中不仅掌握知识,更具备多方面的能力和素养,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策略

(一)丰富拓展性作业,提升思维能力

《草原》这篇散文逼真地描绘了作者初次踏足内蒙古大草原的感受和经历。文字中生动展现了广袤草原的壮丽景色,那一望无际的绿色草地仿佛延伸至天边,天空湛蓝如洗、白云朵朵,宛如一幅壮美的画卷。作者细腻地描绘了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他们用心诚挚地款待让客人感到宾至如归。文中还生动描绘了主客间的联欢情景,蒙古族的歌舞、美味的饮食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人仿佛置身于欢乐的盛宴之中。这篇散文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展现了内蒙古大草原的壮美景色以及蒙古族热情豪放的民俗风情,让读者仿佛也能感受到那份自然与人文的魅力,勾勒出一幅草原深处的情感画卷。其中,课后习题“朗读课文,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读出自己的感受”要求学生朗读课文并表达对草原景色的感受,“草原心情信笺”是一项引人深思的任务,旨在通过学生对课文所描述的草原景色与感受的表达,扩展他们的思维视野和语言表达能力。这个任务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在信笺上描述草原的景色和情感,仿佛给远方的朋友写一封关于草原的信。学生不仅需要回顾课文中生动的描绘,更要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想象力,用丰富的词汇和深刻的情感进行表达。这样的设计不仅扩展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他们能够用更生动的语言,更丰富的感受来描述草原的壮美景色,打开了一扇通往更广阔世界的思维之窗。

设计“草原画廊”任务,要求学生以课文为灵感,创作自己心目中的草原画作。学生可以用颜料或者素描的方式描绘他们所想象的草原景色,体现出自己对草原的理解和感受。这个任务能够锻炼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也提升了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提升思维能力的过程包含着多种要素,如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等。通过上述拓展作业,鼓励学生运用这些思维方式。例如,在“草原心情信笺”任务中,学生需要观察课文描绘的景象,并进行情感上的比较和分析,然后用自己的话语来表达。

“草原画廊”任务的设计是一种激发学生创造力和观察力的创意性作业。通过观察现实并将自己的想象与所见进行比较,学生被要求以绘画的形式表达这种对比。这样的任务设计不仅旨在拓展学生的思维边界,更着重于提升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观察力以及表达能力。学生们通过观察周围的环境与自己内心的想象进行对比,通过绘画的形式展现出这种对比所产生的视觉效果,从而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种富有启发性和互动性的作业设计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够培养学生多个方面的能力,如创意思维、观察力和综合表达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学习空间和机会。

(二)重视基础性作业,关注语言运用

重视基础性作业并关注语言运用是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策略。以《草原》为课文,课后习题引导学生思考“蒙汉情深”的体验,并与生活中离别的经历相联系,体现了这一策略的重要性。“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诗句体现了作者对蒙汉深厚情谊和对草原深情厚爱的表达。在《草原》课文中,作者生动描绘了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的场面和主客间饮酒联欢的情景,表现了蒙汉两族之间的深厚感情。这种深情厚谊的描绘使学生对人情温暖、友谊深厚的情感有了更直观理解和感悟。生活中,学生或多或少也有别离的经历,通过课后习题引导学生回忆别离时的情感和感受,与同学交流,能够帮助他们在情感表达上更深入地理解“蒙汉情深”的含义。这样的交流也能够促进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互相理解,培养学生的情感经验和表达能力。重视基础性作业意味着对于语文基础知识、基本功的重视。通过深入分析课文内容、反复练习阅读理解,以及情感体验与思考,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关注语言运用意味着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在表达思想和情感时更加准确、生动、自如。

课后习题要求学生思考“蒙汉情深”的内涵,是一项着重激发学生情感思考和语言表达的任务。在布置和评价这类作业时,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并鼓励他们自主表达。关注学生对课文情感内涵的领悟和情感表达的质量至关重要。这样的作业设计不仅仅是为了巩固基础知识,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思考“蒙汉情深”的意义,学生不仅能够理解文字背后的情感张力,还能够通过语言表达深化对所学内容的体会。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用心感受文字中所蕴含的情感内涵,并通过适当的语言表达展现出来。这种作业设计有助于促进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同时推动了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使其不仅具备了知识储备,更具备了情感理解和表达的能力。

(三)丰富探究性作业,提升批判能力

《穷人》是一部感人至深的故事,记述了渔夫和他的妻子桑娜在贫困中展现出的高尚品质和互助精神。故事中,桑娜夫妇对邻居西蒙给予了关怀和同情,在西蒙去世后毅然决然地收养了他的两个孩子。这种行为不仅反映了穷人们在困境中的悲惨生活,更展现了他们淳朴善良的同情心和乐于助人的品质。桑娜一家的故事承载了穷苦人民的苦难生活,同时也体现了他们内心美好的一面,呈现出一种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这个故事深刻地启示了我们,在逆境中互相扶持,共同面对困难,以及善良与同情心在塑造人性中的重要作用。

针对《穷人》课文内容,设计丰富探究性作业以提升学生的批判能力是至关重要的。考虑到课后习题的询问,“渔家的小屋温暖舒适的环境描写对刻画桑娜有什么作用?”我们可以设计一种有针对性的探究性作业,以深化学生对人物性格和环境描写的理解,并提升其批判性思维。

“人物与环境关系分析”的作业设计旨在让学生结合课文中对桑娜的描述,探讨她的善良、同情心等特质与渔家小屋温暖舒适的环境之间的联系。渔家小屋在课文中被描绘为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这种环境与桑娜的性格特点相互映衬,起到了塑造和展示她性格的作用。学生需要深入思考这种环境如何反映了桑娜内在的特征,并用课文中的文字证据支持他们的观点。例如,桑娜的善良和同情心在渔家小屋这样的温暖环境中得到了展现,她对邻居的关心和慷慨都源自这个环境的温馨氛围。在这样的舒适环境里,桑娜更能展现她的关怀之心和温暖的品质,这种环境为她的性格特点提供了充分的表现空间。因此,学生可以通过课文中对渔家小屋和桑娜性格特点的描述,阐述环境如何影响和展示了桑娜内在品质的发展与展现。这个任务有助于学生将环境描写与人物性格联系起来,培养他们对文字细节的敏感度和分析能力。构思“环境对故事发展的影响”作业。要求学生分析渔家小屋的温暖舒适环境在故事中的作用和意义。他们需要思考这种环境描写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的推动作用,并就作者的用意和文本描写展开讨论。通过此项任务,学生可以培养分析能力,理解环境描写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同时提高对文本细节的把握和解读能力。提升批判能力意味着学生能够对文本进行深入、全面、客观地分析评价。以上任务设计旨在引导学生思考环境与人物的关系、环境在故事中的功能,培养他们对文字细节的敏感度和分析能力,同时激发对文学作品深层次意义的思考,通过这样的探究性作业,将会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深度,增强对文字的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四、结语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智慧化和灵活性对学生的学习成效和综合素养提升至关重要。本研究提出的策略为作业设计带来新思路,旨在使作业不再是简单的任务,而是更能够促进其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工具。通过整合不同策略和原则,将作业设计融入智慧教学中,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发展语文能力,增强学习动力,推动教育的进步和学生素养的全面提升。

猜你喜欢
桑娜草原课文
穷人
讲解《草原图》
《当周大草原》
一生的草原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穷人》梗概
背课文
续写《穷人》
可可托海的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