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乡村教育,激活村庄的未来

2024-03-19 14:34杜晓利
教育家 2024年8期
关键词:村庄农村学校

杜晓利

根据相关调查,“村庄失活”已经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面临的普遍困境。汉语字典中将“活力”定义为精力充沛、充满活力的状态,用来形容一个人的精神状态以及事物的运作状态。如果将村庄视作一个具有生命力的整体,拥有“活力”意味着村庄拥有生机和内生动力,“失活”即村庄失去活力的过程及由此产生的有发展但无活力,或者无发展也无活力的状态,统称为“村庄失活”。乡村教育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方面,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和内源性要素,承担着农村教育“兜底”和满足农村适龄儿童就近接受义务教育需求的重要责任,寄托着农民的教育期待。从乡村教育视角审视“村庄失活”现象,寻找破解之道,对激活村庄的未来重要且迫切。

“村莊失活”的教育因素溯源

“村庄失活”的一个主要特征是村庄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农村60岁、65岁及以上老人的比重分别为23.81%和17.72%,比城镇分别高出了7.99、6.61个百分点,显然农村老龄化问题较为严重。需要引起关注的是,留在农村的妇女和儿童也在逐步减少,以老人、妇女、儿童三大留守群体为主的乡村,正在向以留守老人为主体转变,而且这个趋势还有上升之势,未来可能部分乡村将只剩下老年人留守。农村妇女、儿童数量的减少部分原因是小规模学校的撤并,教育质量低下和教育内容的“向城化”引发年轻家长陪孩子“进城上学”。

部分乡村学校被撤并。据统计,从2001年到2021年,我国村庄数量从70.9万降至49.2万,超过三成的村庄因为城镇化和撤并搬迁等原因而消失。与此趋势变动相似,以小学教学点为代表的乡村学校也在逐年减少。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小学教学点由2018年的10.14万个,下降到2021年的8.36万个;2022年又减少到7.69万个。按照2021年的村庄数量和教学点规模计算,大约每6个村庄才有1个小学教学点。有学者做过调查,在调研的10个村庄中,仅4个村有村办小学一、二年级教学点,且都处于撤点的边缘。一位村办小学校长无奈地说:“像我们这些学校被撤点也没有什么办法,现在学生基本上都走光了。今年我们村里适龄的一年级新生有4个,现在有2个已经报名出去读书。没有学校的村庄,必然会影响其活力。”

乡村学校质量堪忧。对于小学教学点等小规模学校的教育质量,农民有普遍的担忧,反映好老师越来越少。一部分家长离乡陪孩子进城,一个主要原因是认为自己的孩子在边远乡村得不到优质的教育资源。相关调查表明,在教育资源方面,农民普遍认为城乡之间在教师配备、师资水平、教育方式和教学质量等方面存在很大差距。很多村民表示,部分老师还同时经营家庭产业,教学时间无法保证,管理松散。有村民明确表示,“家庭基础好一些的,就把孩子送去县里、市里等更好的地方上学,那里的教育资源更好,教育质量肯定不一样。”

师资因素是影响小规模学校质量的主要原因。我国的教师编制标准是按成建制标准规模学校、班级制定的,不适合学生少、班级散的小规模学校的教学需求。目前许多小规模学校由于教师不足,往往是包班制,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基本不配备音体美专业教师。由于工资待遇低、工作生活环境差,小规模学校的教师岗位缺乏吸引力,教师补充十分困难。加之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教师相对缺乏培训与进修学习机会,很少外出参加教研交流活动,教师队伍活力不足。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学条件落后,基本的教学设施严重缺乏。据课题组实地调研,大多数学校校舍破旧,教学设施设备缺乏,难以满足教学需要。

“向城性”教育内容疏离了乡土情结。小规模学校普遍以城市文明为标准,并未将乡土知识融入课程教学,在教学过程、实践活动中,与乡村实际联系不够紧密,学生对乡土产生疏离感。很多学生将学习和人生发展目标设定为离开乡村,融入城市。有调查显示,村民普遍希望自己的子女将来不从事农业,不留在农村。有村民说,希望孩子们回来,但又不想让他们回来,因为想让他们更有出息,不要在家种地。教育内容对乡土的疏离,降低了学生对乡村地方文化认同感,将对他们知乡趣、识乡味、有乡情、有志于乡村振兴等方面积极情感的培养产生不利影响。

有质量的乡村教育是“村庄活化”的重要支点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乡村振兴以“村庄活化”为前提,关键在人,核心在人才。乡村振兴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将发展农村教育置于首要地位。发展农村教育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构成部分,承载着传播知识、塑造文明乡风的重要功能。提升乡村教育质量不仅有利于留住年轻父母等乡村人才,还对产业、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有重要的助推作用,是激发村庄活力的重要支点。

有质量的乡村教育有利于留住学生,进而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村庄失活”的主要原因是有文化的年轻人逃离,致使乡村人才严重缺失。改变这种现状,需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重塑乡村教育,让农村孩子在家门口接受高质量教育,稳住年轻的父母,留住服务乡村产业发展的人才。根据相关调查,年轻父母最希望解决农村师资配置差、孩子上学远、陪读成本高、上私立学校负担重等问题。其中,女性村民对基层教育质量和儿童福利尤为关注,并能敏锐地注意到农村教师流动对儿童情感和学习等造成的影响。

提高乡村教育质量,应坚持成效导向,当前需要紧紧抓住教师队伍、教育信息化两个关键点。一是大力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为其专业化水平提升提供机会与资源,稳住、留住教师。稳步提高乡村教师福利待遇,提升其社会地位,使其得到更多的认可和尊重。二是加强信息化建设。政府仍需加强对乡村学校的硬件投入,做好信息化基础建设,借助网络“高速公路”,实现城乡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为拓展学生的学习内容、教师参与研讨与培训等提供资源库与互动平台,实现城市对乡村教育质量的带动提升,真正对乡村学校赋能。网络可以跨越空间,极大地改变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孤立、单打独斗的封闭状态,可以与其他学校的教师进行开放的对话与分享,激发工作的积极性。

有质量的乡村教育能极大促进乡村文化和生态建设。不可否认,乡村的历史比城市的发展更悠久。乡村经过漫长的历史实践探索,积累了丰富优秀的传统文化,成为维持乡村社会公共秩序的乡土规则。然而,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乡村文化受到城市文化的冲击,由此产生乡村文化的失落和农民价值的真空。更为严重的是,乡村文化与价值的“空心化”,导致农民自身对乡村文化的认同感也在降低。城乡发展环境、物质与经济条件、生活便利程度等差距大,农民普遍将城市文化视为先进文化,大批乡村文化精英怀揣“走向城市”的梦想,选择了对乡村的整体性逃离。

农村文化建设离不开教育。农村教育不仅在传承、普及农村文化,也在积极创新农村文化。有质量的乡村教育,可以将农村长期发展形成的丰富文化内容,如乡村的民俗文化、传统手工艺和节庆活动等,广泛地融入学校活动,通过更新教学内容、组织校园文化活动、举办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让学生了解、理解、体验农村文化,培育学生的文化自信,体验作为一个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进而认同、传播农村文化,实现对农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农村文化是历史实践与传承的结果,如何辨别优秀内容与糟粕部分,也需要通过乡村教育进行识别并对其进行改进。在乡村教育活动中,师生通过全方位了解和研究农村文化,保持开放的文化心态,融入新时代的文化元素,充分借鉴和积极接纳城市文化等现代文明,从而实现对农村文化的改造与创新。

乡村振兴离不开自然生态振兴,越来越多的乡村开始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乡村教育的独特优势在于贴近生产生活实际,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乡村教育可以通过在课程内容中融入生态文明知识,引导学生深入认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享受乡村的静谧,使其在与大自然的真诚对话中,切身感受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状态,从而保持对大自然的感恩和敬畏,并學会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明形态。

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今天的农村学校学生就是明天的乡村建设者。不管这些学生今后是走出乡村,还是留在乡村生活,培养他们文明、健康、开放的积极心态都是乡村教育的核心目标。

有质量的乡村教育可以促进乡村经济振兴。发展农村教育是振兴农业经济的根本途径。只有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不断提升农村教育质量,才能让更多的农村学生享受更高质量的教育,提高农村劳动人口素质,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而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达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目的。有研究表明,农民受教育程度与其收入存在高度正相关关系。一般而言,农民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其收入也就越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越是发展,创造财富的手段就越是依赖于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环保等社会事业的发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2020年我国农村地区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99年,低于全国平均10.63年的水平,更低于城市平均11.4年的水平。有质量的农村教育是提升农村地区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的重要手段,对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提高及生活改善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乡村教育兴则乡村兴。乡村振兴就是要解决农民的实际问题,给生活在乡村的人带来希望。我国是农业大国,乡村教育是重要阵地,城镇化越是加快,乡村教育越要加强。自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截至2022年5月,围绕乡村振兴,中央和国家层面单独或联合出台了一百多份政策、法规、条例文件。2021年2月25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改组为国家乡村振兴局,这些都显示了国家致力于乡村振兴的巨大决心。相信我国乡村教育事业,在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下,必将逐步补齐短板,在增进农民福祉中促进教育公平,最终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一般课题“省级政府基础教育统筹的困境与优化路径研究”(课题批准号BFA190061)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村庄农村学校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我的小村庄
村庄,你好
学校推介
村庄在哪里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村庄
赞农村“五老”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