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树德的五重意蕴*

2024-03-21 11:32程佳其
教书育人 2024年3期
关键词:德意志信念劳动

程佳其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劳动创造了人和社会,推动着社会历史进步和人类文明的跃迁。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以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己任,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养成尊崇劳动的科学态度,塑造热爱劳动的品质,增强对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感情,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引导学生以勤劳的双手报效国家,奉献社会。劳动教育统摄和引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与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发展规律相契合,在推动学生思想道德成长中表现为接续递进的五重意蕴。

一、在动手实践中提升道德认知

唯物史观认为,劳动是人类特有的生存方式,是人类为了维持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与自然界之间进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变换过程。唯有在劳动中才能学会劳动,感知劳动之于自身和社会的意义。人的道德认知源自劳动,社会整体的道德面貌和精神文明水准,也是在劳动的不断推动下逐步提升的。在大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是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客观诉求,也是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本路径。学校精心设计与合理规划的劳动教育,为学生思想道德发展提供平台和路径,应该引导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劳动实践,使劳动过程成为道德教化过程。要让学生切身体会美好理想的实现,需要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艰苦奋斗,让学生在劳动中认识国情、增长才干,培养和完善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劳动为支点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

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指出:“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如果要直接地认识某种或某些事物,便只有亲身参加于变革现实、变革某种或某些事物的实践的斗争中,才能接触到那种或那些事物的现象,也只有在亲身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的斗争中,才能暴露那种或那些事物的本质而理解它们。”[1]学生的道德认知是以劳动为中介、多重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劳动教育主要以体力劳动为主,在劳动中注重手脑并用、安全适度,在出力流汗中强化临场体验,在亲历劳动过程中感受劳动的真谛。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中,培养爱岗敬业、认真负责的精神。通过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增加对公共生活的了解。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获得丰富的感性认知,形成全新学习体验和成就感,真正理解劳动创造价值的蕴含,懂得珍惜劳动果实,弥补劳动教育不足的“短板”。以劳动教育引导学生改变劳动态度、强化劳动观念,自觉认同劳动最光荣、最崇高、最美丽的道理。

家庭是道德养成的起点和基础,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道德品质,必须重视日常生活劳动的意义。日常生活劳动的核心在于劳动启蒙教育,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引导他们主动替长辈分担家务,在体验中深刻感知劳动蕴含的特殊乐趣。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劳动中体会家长的辛苦,养成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和谐邻里的良好品德。让学生在社会公共生活中,通过参与慈善公益活动,培养利他主义情怀。让学生在生产劳动中丰富职业体验,强化对职业道德和劳动精神的认识。在复杂多样的现代文明社会,规范和制度是社会良性运行的前提,这种认知不能仅来自书本,更主要的是在劳动中收获真实体验,把规则意识和守法精神渗透到骨子里,成为个人自觉自愿的价值认同,实现由道德自觉向道德自主的跃迁。劳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学生道德认知的提升和正确劳动观的建立,会反过来推动劳动实践的开展,形成劳动与道德认知循环往复、良性发展的格局。

二、在互助合作中增进道德情感

互助合作最初是无意识接受的行为准则,随着劳动深化与道德认知提升,逐步转化为自觉遵守的道德规范。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最初的道德就是在互助合作中形成的。“劳动的发展必然促使社会成员更紧密地互相结合起来,因为它使互相帮助和共同协作的场合增多了,并且使每个人都清楚地意识到这种共同协作的好处。”[2]学生的道德情感不会自发产生,是在劳动实践和社会交往基础上熏陶形成的,是在亲近劳动过程中形成的特殊情感体验。学生对待苦与乐、成与败、是与非的真实态度和特定倾向性,是建立在自身成熟的道德认知和行为习惯基础上的,是以自己内心的道德情感对劳动做出的不同性质的道德评价。在职业劳动教育中,学生与学生之间、与职工之间的通力协作,强化了劳动者之间的情感纽带,在加深友谊中养成守纪律、讲诚信、有礼貌等美德以及正直、善良和诚实的品行。

任何劳动都不是孤立的个体行为,而是群体性的实践和创造过程,因而劳动教育能够创设互帮互助、合作共享的现实场域,引导学生在“我与你”的互动中获得丰富而真挚的情感体验,滋养富于理性的公民道德情感,涵育集体生活所需要的良好公民道德品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公民感是道德纯洁的主要源泉。具有深刻的、高度发展的公民尊严感的人有自己个人对世界的看法。他从社会意义的角度来观察周围发生的一切:即使那种似乎与他个人无关的事情也作为他个人的事情而使他感到关切。”[3]劳动教育能够塑造学生主动服务他人和社会的朴素情怀,形成崇高的职业荣誉感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养他们爱岗敬业的正确劳动态度,有助于从根本上扭转一些学生不想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被动局面。在劳动教育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努力彰显新时代劳动教育应有的育人价值。

学生只有在劳动中才能提高道德敏感性,以推己及人的方式感受他人的欢乐与不幸,增进彼此间的理解和沟通,对饱含心血的劳动成果加倍珍惜,构建相互尊重和信任的人际关系,逐步升华对劳动和劳动人民的真挚感情。长期的劳动经验和劳动习惯的积累,有助于摆脱懒惰对学生的消极影响,进而引导学生从内省中提升自身的道德修为,筑牢劳动树德的道德文化根基。伴随互助合作而来的对劳动与劳动者的道德情感,既是对已有道德认知的积极认同,又是对它的积极超越和无形升华。道德情感在学生思想道德成长中有着催化剂的功能,为他们获得更高层次的道德意志打下坚实基础。强烈的道德情感投入与道德意志、道德信念一起,构成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内在因素,这是劳动教育所追求的育人目标之一。

三、在吃苦耐劳中磨炼道德意志

劳动不以吃苦为目的,然而无论什么形式的劳动,都要具备坚定的道德意志和吃苦耐劳精神。道德意志是人们在劳动中自觉克服困难、排除障碍的毅力和勇气。对学生来说,道德意志既是劳动的必备条件,也是长期吃苦耐劳的必然结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数人生成功的事实表明,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青年时期多经历一点摔打、挫折、考验,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要历练宠辱不惊的心理素质,坚定百折不挠的进取意志,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变挫折为动力,用从挫折中吸取的教训启迪人生,使人生获得升华和超越。”[4]劳动过程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挫折,需要劳动者设法去努力克服。选择适度的劳动形式锻炼自己,不惧怕困难、不怨天尤人、不自暴自弃,在艰苦的劳动中砥砺坚强意志品质,用生活实践固有的真善美雕琢自己,本身即是无形的精神财富积累过程。

无论平凡的日常生活劳动,还是现代生产劳动和各种服务性劳动,对学生的意志品质都是巨大考验。“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空乏其身”的艰苦历练,能强健体魄、砥砺意志、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能历练不怕失败、宠辱不惊的良好心理品质,能涵养拼搏进取、踔厉奋发的优秀德性,在充分体验和感受劳动精神之美好的过程中,实现学生的自我品德塑造和劳动育人的目标。职业学校的学生虚心向劳动模范和相关领域的专家请教,在劳动中丰富职业体验、强化职业情感,以劳模精神激励和鼓舞自己,学会选择和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全身心投入新技术和新工艺的研制开发,在追求细节完美中打造工匠精神。唯有树立胜不骄、败不馁的良好意志品质,积极投身劳动过程,直面各种挑战的考验,才能不断增强应对困难的勇气和力量,塑造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在强化道德意志中走向思想道德的成熟。

有人说,如今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各种智能化的、高端的“懒人”工具日益盛行,因此不再需要培养吃苦耐劳精神和道德意志。这无疑是一种肤浅的看法。固然在一些有毒有害或深井下工作的高危行业,出于对人的生命的尊重和保护,体力劳动为越来越多的智能机器(机器人、机械臂等)所取代,然而无论身处什么时代、技术如何进步,人始终是劳动的主体和担当者,再高明的机器也不可能取代全部人类劳动。因为新技术的研发、新工艺的运用、新方法的推广都离不开人的体力和脑力付出,对吃苦耐劳和道德意志的需要也不会减少,相反会增加或提高其要求。因此学生无论参加实习实训、专业服务,还是社会实践或勤工助学,都必须具备诚实劳动的意识,锻炼自己吃苦耐劳精神,尤其在面对重大灾情时必须有主动作为、冲锋在前的无私奉献精神。必须明确,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创新精神,需要以吃苦耐劳和道德意志为先决条件,反过来,学生道德意志和奋斗精神又必须通过持续的劳动教育去陶冶。因此,劳动教育与培养道德意志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

四、在勇于担当中坚定道德信念

道德信念是人们源自内心地对某种道德原则或理想的信仰。它以道德认知为基础,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为驱动力,经过长久经验的过滤和理性积淀,才能转化为稳定而持久的道德信念。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途上,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对各级各类学生的道德信念提出了更高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迫切需要迎难而上、挺身而出的担当精神。只要青年都勇挑重担、勇克难关、勇斗风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能充满活力、充满后劲、充满希望。”[5]接续奋斗的时代使命规定了劳动教育的根本方向,它要求教育者必须在对学生的劳动教育中,将深刻的道德认知、强烈的道德情感和坚定的道德意志融为一体,坚持以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塑造稳固持久的道德信念。以道德信念支撑担当精神,以勇于担当淬炼道德信念,推动二者在劳动过程中互补互促、协调发展。

在劳动大课堂上,教育者必须主动给学生派任务、压担子、出难题,引导他们有责任、能担当、敢作为。只要他们拥有坚定的道德信念和道德意志,就不会畏惧前进道路上的挑战和风险,不会畏惧任何阻力和困难,无论多么重的担子都能毅然挑在肩上,把它看作对自己的历练和考验,而非视作负担或累赘,也不会排斥或厌恶劳动。而任何艰难险阻的有效克服与化解,反过来又会持续强化道德信念。在学生的思想品德结构中,道德信念主导和统领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诸要素,道德信念作为行动指南引领学生换位思考,使其具有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和民族复兴的宏大视野,感悟人生真谛、践行时代使命、承担历史重任,自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和人民的“大我”之中,能够始终做到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和人民共命运,让青春在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广阔舞台中绚丽绽放。

道德信念是劳动教育的内生性力量。学生道德信念的形成及其巩固,是在长期劳动磨炼与反复考验的基础上,经由内省而逐渐意识到的责任感并升华到一定理性高度的产物。这种坚定不移的道德信念,会形成一种巨大满足感和发自内心对某种道德义务的服从和执着,在劳动过程中经过不断积累,转化为不断追求进步的无穷无尽的力量。实践充分证明,学生唯有参加劳动实践、深化切身体验、收获感性认识,其长久积淀起来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才能有机结合起来,以整体的方式凝聚为道德信念,并发挥价值指南针的引领功能。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日积月累而逐步形成的。

五、在知行合一中推动道德践行

2018 年5 月2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到的东西,不能停留在书本上,不能只装在脑袋里,而应该落实到行动上,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正所谓‘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6]新时代的劳动教育也必须贯彻知行合一的原则。对学生来说,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形成固然离不开课堂教学,然而判断劳动树德的目标是否落地生根,学生是否真正树立了正确的劳动观,不仅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看其是否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把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信念外化为道德践行,在火热的劳动中得到确证和深化。课堂教学重在理论灌输和说服教育,劳动教育重在亲身体验和努力践行。劳动教育要坚持知行合一的基本原则,注重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求真理,在磨炼中增长本领、拓展见识、提升能力。因此,劳动教育不仅是学校课程整体设置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也是“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衔接的重要渠道,发挥着优化、提升和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功能的作用,它打通了书本知识通向生活实践的“最后一公里”。

在劳动教育中,传承奋斗精神,践行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传统美德,使之转化为学生砥砺前行的磅礴之力,是各级各类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当代青年,我们今天的生活条件好了,但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不能丢,中国青年永久奋斗的好传统不能丢。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必定会有艰难繁重的任务等着我们,需要我们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去面对。劳动是练就过硬本领的重要途径,本领是青春搏击的能量之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奋斗不只是响亮的口号,而是要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中见精神。奋斗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往往荆棘丛生、充满坎坷。强者,总是从挫折中不断奋起、永不气馁。”[5]奋斗精神是劳动结出的绚丽花朵,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新时代中国青年少年要在劳动实践中传承这份宝贵文化遗产,在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中感受生命应有的意义。

新时代的劳动教育要紧密结合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育规律和成长成才规律,融合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整体性育人要求,贯通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的教育以及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现理论与实践、知与行的相互融合与有机统一。劳动教育将深刻的道德认知、强烈的道德情感、顽强的道德意志、坚定的道德信念凝聚为一体,引导学生以中华民族的奋斗精神为亮丽底色,聚焦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始终坚持做到有的放矢、学以致用,不断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在多样化的劳动实践中掌握真才实学,拓宽知识领域,增益其所不能,在应对挑战、抵御风险、克服阻力、解决矛盾的艰苦磨砺中锤炼品德,升华思想道德境界,涵育高尚道德情操,在亲身实践中将生活的历练转化为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实现固本强基、铸魂育人的教育目标。

猜你喜欢
德意志信念劳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为了信念
TÜV 南德意志集团
TÜV 南德意志集团
发光的信念
信念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在德意志的阳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