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危机干预措施分析*

2024-03-21 11:32蒋小军
教书育人 2024年3期
关键词:危机心理健康心理

蒋小军

(西安翻译学院)

心理危机是指由于突然遭受严重灾难、重大生活变故或精神打击,使生活状况发生明显的变化,以致当事人陷于痛苦、焦虑、不安和绝望的心理状态。就大学生而言,相比于高中,大学的学习更加自主化,学习环境和氛围发生了变化,许多大学生一时间无法适应,容易出现心理危机。如果不对其开展心理危机干预,状况会逐渐恶化,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状态,严重的还会引发心理疾病,进而导致突发性意外事故。因此,学校需要健全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及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干预,给予适当的心理援助,使之尽快摆脱困难,帮助大学生建立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引导大学生积极面对困难、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勇于承担责任,做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一、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危机干预的重要意义

人生中的许多事情都是难以预料的,在遇到重大变故时,心理都会有所波动,在遭受重大心理冲击时,人们往往容易陷入痛苦的漩涡,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心理失衡,诱发心理危机。研究表明,每个人对严重事件都会有所反应,但不同的人对同一性质事件的反应强度及持续时间不同,平均持续时间为4~6 周。另外,在遭受心理危机时,每个人的自我调节能力有所差异,心理状态也会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对于自我调节能力较强的人来说,他们能够积极面对困难,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在战胜困难的过程中进一步锻炼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然而,对于自我调节能力较差的人,他们往往无法正视困难,进而陷入焦虑、无助的恶性循环,即使眼前的困难得以解决,还是会留下难以磨灭的心理阴影,影响后期正常的生活。更严重的情况是部分人无法渡过危机,采取极端方式,如自杀、自残等逃避现实,留下身体创伤。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差异,是因为每个人的性格特征、面对危机的心态和应对方式有所差异,除了这些内在原因,另外一个十分关键的原因就是,个人在走出困境的过程中获得的外在帮助和支持存在差异。危机干预是一个重要的措施,它是指人为外在干预受创者的心理健康,支持引导处于危机中的个体积极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其走出心理困境。相较于更加成熟的成年人,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较弱,因此高校应重视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建设,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制定一套适用性广、干预措施得当且及时有序的心理干预系统,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帮助学生缓解学习压力,增强学生面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建立积极解决问题的良好心态,保障学生心态平和与身心健康发展。

二、现阶段各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中的不足

(一)心理危机干预意识不足

高校心理健康辅导多为被动辅助,主动干预意识薄弱,学校的心理健康辅导老师多数是在学生出现严重的心理危机,前往咨询室寻求帮助时才能发挥引导作用。然而,许多学生的心理危机事件发生时并没有提前向老师寻求帮助,对于这类事件老师没有主动干预引导,学校反应迟缓,没有及时采取措施,导致一些悲剧的发生。

(二)相关部门重视程度不足

科学的心理健康干预对于减少突发危机事件的发生非常关键,然而学校相关部门的重视程度不足,错失了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近年来,高校学生自杀、自残、校园暴力等情况时有发生,然而学校相关部门未能引起重视,仅仅依靠班主任和辅导员一对多的沟通引导,发现问题不够及时,解决问题不够专业,心理干预体系不够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无法得到全面保障。

(三)心理危机干预实践经验不足

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是高校日常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以及诱发心理危机的原因多样,这项工作的处理方式复杂多样,需要学校各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这也给高校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比国外完善的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而言,国内高校的心理危机干预实践还有待加强。由于各高校的管理体制和办学模式存在差异,有关心理危机干预的经验无法完全共享复制,因此需要各高校在普遍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经验。

(四)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体系有待完善

目前,大多数高校都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配备了专业的心理健康咨询师,但是总体供不应求。高校的普遍情况是由年级辅导员和班主任负责学生的心理健康,但是由于缺乏专业的知识背景,心理健康引导效果不佳,完善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体系急需提上日程,要搭建专业咨询师与任课老师实时关注的合作体系,共同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三、有效开展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措施

(一)搭建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体系

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体系由三个层面构成,第一层为班级学生,如心理委员,主要负责宣传心理健康相关知识,深入学生群体,观察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出现异样时及时向老师反馈情况;第二层为院系老师,如辅导员、班主任、负责学生工作的相关老师,他们要仔细观察学生的心理状态,积极采取干预措施,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第三层是学校,如心理咨询中心和应急处理单位,定期监测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收集学生主要的心理问题,主动干预引导,为学生心理健康提供专业的咨询与引导服务,在必要时采取应急措施降低伤害程度。系统中的各个层级相互关联,通力合作,确保心理健康信息交流畅通,努力实现心理危机情况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早解决,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搭建一个完备的预警与干预体系。

(二)构建心理素质教育体系,有效应对突发事件

为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水平,高校应整合资源,打造一支专业、完备的心理健康教育团队,由教务处和心理健康咨询中心牵头,各部门相互配合,老师积极行动,结合学生特点,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开展教育引导,具体有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1.控制与阻断大学生心理危机源

心理危机的出现是由危机源引发的,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有许多困难等待克服,这些困难都有可能成为心理健康的危机源,因此,需要有效控制这些危机源,在萌芽阶段将其消灭。一方面,在客观上减少危机源的出现频次和强度,因为心理危机有累积的特点,短期内出现多个危机会超过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另外,危机的强度也是一大影响因素,在遭遇重大心理冲击时,学生的心理无法承受。另一方面,在主观上训练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压力感知能力,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生活中的挫折,积极解决问题,并在解决困难中汲取经验。

2.提升大学生危机应对方式

心理危机干预关键的一环就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危机应对方式,在面对危机时,消极的应对方式往往不会有任何改观,反而会加剧内心的焦虑与恐慌,只有采用积极的态度面对危机并寻求解决方案才能改变现状,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高校应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如为教师开展心理咨询教育培训、开展心理知识讲座,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心理危机等。

3.建立多元的大学生社会支持体系

大学生在遭遇突发事件时,往往容易惊慌失措,能够获得的帮助和资源也较为有限,除了身边的同学和老师以外,学校还可以发动其他力量,如学生会和学生社团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团结各方力量,增进师生感情,在交友中改善学生的心理状态。另外,也可团结社会力量,构建多元的社会支持网络,例如,对于家庭有困难的学生,申请社会资金支持,为其提供人文关怀,帮助学生克服生活困难,缓解心理压力。

(三)构建心理危机预警系统,有效防范心理危机

1.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管理,构建心理危机预警机制

大多数高校都会对新入学的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普查,掌握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并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在此基础上,对存在潜在心理危机的预警对象重点关注,实时更新健康档案,必要时采取干预措施,及时介入治疗以防范极端情况发生。另外,大学生面临的环境压力也在不断变化中,因此学校需要不断更新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实时关注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心理压力。危机预警是对大学生可能面临的危机进行提前预测,评估寻找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潜在危机源,采取防范措施,防患于未然,将可能存在的危机扼杀在摇篮中。

2.创建心理危机干预模式

除了心理危机预警,提前预防潜在危机以外,在危机发生以后,及时有效的干预措施也十分必要。由于学生的个人情况和性格差异,针对不同的心理危机源需要采取不同的干预解决措施,并在干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干预策略,增加干预的成功概率,提升干预效果。对于相对典型的心理危机建立典型干预模式,将其系统化、规范化。

(四)建立应对危机快速响应机制,降低极端事件的危险性

保障大学生健康除了提前预防心理危机,防患于未然,在出现心理危机时,及时干预介入,还需要做好干预失败的其他准备,最大限度地保障学生安全。首先,建立心理危机快速反应机制,在发现大学生心理危机导致的其他危险事件时,学校相关部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迅速采取各项措施保障学生安全,防止悲剧的发生。心理危机的诱发因素是多样的,相应的解决措施也是多样的,需要学校各部门相互合作,在学校统一指挥下,快速做出联动反应。其次,加强干预效果监测和追踪反馈,在实际干预过程中无法预估干预效果,需要后期开通反馈通道,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有利于学校各部门反思干预过程,积累经验,在以后的干预工作中不断调整干预手段,不断改进措施。另外,干预追踪也是十分重要的,学生的心理危机通常是长期积累形成的,无法通过学校的一次干预得以解决,因此,开展干预效果检测和追踪是十分必要的,实时关注干预后学生的心理危机是否得到有效缓解,防止危机复发反弹等情况的发生。例如,对于一些单亲或贫困家庭的学生,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家庭经济状况也无法通过一次干预得以解决,还需要长期的干预和帮助,对于这类学生的心理状况要长期追踪,做好实时干预的准备。

(五)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具体步骤

1.明确危机干预对象

新入学的大学生是心理危机的高风险人群,他们的学习环境发生了极大变化,因此,对新入学的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情况普查,建立心理健康数据档案库,采用科学的评估测量标准,对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重点关注。

通过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调查活动,将存在潜在心理问题的学生纳入预警系统,并长期观察其心理动态。

在专业心理咨询过程中总结学生的心理问题,重点关注此类学生,为其建立学生心理危机预警资源库,定时回访学生的心理状态,在应对突发情况时,依据前期积累的数据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2.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

心理危机的诱因多种多样且学生的个性存在差异,针对不同的情况要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心理干预主要分为个别咨询服务和群体引导两大类,对于内心敏感且心理危机较严重的同学,可以采取心理咨询师单独约谈的形式,保护学生隐私的同时,一对一辅导有利于提升干预效果;对于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危机,可以采取群体引导的方法,将存在同类问题的学生聚集起来,开展团体训练,学生可以相互交流解决办法,共同走出困境。另外,除了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以外,还可以发展壮大辅助队伍,动员存在心理危机学生周围的人一起行动,例如,班级其他同学、班主任、辅导员、家长等,大家团结一致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生活氛围,让这部分学生在与朋友、老师、家人的交流中受到感染,从而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自己克服心理危机。

3.健全相关危机干预制度

制度建设是一切工作有序开展的保障,为保障心理危机干预系统的有效运行,需要完善相关制度建设。例如,班级心理委员宣传监测制度;高危人群上报控制制度;学生咨询反馈制度等。保障班级、院系、学校各层级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反馈渠道畅通,真正做到班级早发现、学院学校早干预,将心理危机的危险性降到最低。

四、结语

大学生的文化水平高但心理较脆弱,因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必须引起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各高校应尽快完善心理危机干预系统,及时监测学生的心理状态,必要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保障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为社会培养全方面的高水平人才。

猜你喜欢
危机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停电“危机”
“危机”中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