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文庙价值考略

2024-03-22 21:18李勇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3期
关键词:大成殿永安市文庙

李勇

摘 要:永安文庙位于福建省永安市大同路123号,始建于明景泰六年(1455),先后经历过8次重修,是由大成殿、拜庭、泮池、儒学坪、两门(大成门、戟门)、两庑(东、西庑)构成的一体建筑。文章对该建筑的建筑布局、建筑风格及价值进行了初步探讨,对于县级文庙研究、文化研究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永安文庙;价值研究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03.003

0 引言

中国封建社会建文庙是为了祭祀孔子、兴贤育才,国家于府、州、县皆设置文庙,并设置与之相配套的科举考试制度,形成了一整套自上而下的教育制度和考试制度。为充分体现“以儒立国”,文庙的建筑、陈设、祀事、礼节都有严格的规定。位于永安市大同路123号的永安文庙(图1~图3)有着五百多年历史,是永安市城区唯一见证了明清以来各个历史发展过程的明代建筑物。

1 历史沿革

1.1 明清时期

永安古名“浮流”,属延平府沙县,沙县在此设浮流巡检司管辖。明景泰三年(1452),明朝廷分沙县新岭以南九都,尤溪宝山以西四都置县,明景泰六年(1455)首任知县韩隆主持,委托通判杨季琦、经历秦惠,在县治所东,鸠工聚材、经画规制,建设儒学,至天顺元年(1457)建成,占地2亩,建筑面积5000余平方米,有万仞宫墙、棂星门、泮池、戟门、前两庑、大成殿、后两庑、明伦堂、乡贤词、尊经阁等建筑,拥有“四书”、《三礼义疏》等86种藏书。在明清两代,文庙始终是祭拜孔子的场所,也是全县唯一的官办儒学,儒学生员有定额:明代入学数为12名,清顺治起增至15名,廪膳生20名,增广生20名。历任知县都十分重视文庙的保护,据《永安县志》记载,文庙建成后,从明成化八年(1472)至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先后有7次修缮的记录。

1.2 民国时期

永安县第一座新式国民教育学校诞生在这里,民国30年,永安县政府进行调查登记,文庙有房屋40间、碑碣72块,占地15亩9分7厘,房产总值26万法币。抗战时期,文庙初为福建省立永安师范学校校址,1939年5月,永安城内遭日军第三次空袭,学校搬迁大湖。随后国民党福建省政府办公厅、省民政厅、福建省政干团、福建省水利处、三青团福建分团部等省直单位相继进驻文庙办公,直至抗战胜利迁回福州。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1970年文庙一直是永安专署、永安县人民政府所在地,1985年被永安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由于民国以来永安文庙屡遭自然灾害和战火的侵害,仅存大成殿,2003年,永安市委、市政府做出决定,将280多年来未曾重修的永安文庙列为为民办实事项目,投入资金500万元,予以第八次重修,工程于2004年9月完工。2005年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被福建省文物局列为第一批省级涉台文物,2013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8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100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现由永安市博物馆管理。

2 建筑概况

现在的永安市文庙是由大成殿、拜庭、泮池、儒学坪、两门(大成门、戟门)、两庑(东、西庑)构成的一体建筑,南北长127.86米,东西宽53.35米,建筑总面积6821平方米。

2.1 大成殿(图4)

大成殿是文庙的主体建筑,坐北朝南,面宽16米,进深18米,建筑面积398平方米。重檐山顶木结构建筑,正中悬挂“大成殿”匾额,该匾仿山东曲阜孔庙,为清雍正帝手迹手书。屋面用筒瓦、瓦当为勾头,斗拱为如意形,天花板有明代云纹彩绘,线条细腻明快,门为木鬲扇大门,走廊、月台、台阶等均为长石条铺设,明代盘龙丹陛石尚存。

大成殿迎门尊奉着孔子和其得意弟子及再传弟子“四配”“十二哲”塑像。孔子像位于殿堂正中,上悬挂“万世师表”“圣集大成”匾额,依照康熙帝手迹仿制。配置祭孔青铜鼎和青铜编钟、石磬等礼、乐器,大成殿前月坛为古代祭孔的歌舞之处,中间配置祭孔青铜鼎。

殿前台基正中的陛石呈斜坡状,为辉绿岩石雕五爪盘龙,龙首浮出石面,祥云环绕,造型生动,构图得体,祥云环绕,波涛供托。

2.2 拜庭

拜庭位于大成殿前,是古时官员、学子拜谒孔子的地方,由花岗岩石板铺成,明快规整,广阔疏朗。拜庭中有方形拜石一块,为学子祈求先师庇佑、祷告金榜题名及金榜高中后感谢恩师所在。

2.3 东、西两庑

东、西两庑位于大成门与大成殿之间的东、西兩侧,面阔24.5米,进深9.3米,高6米。庑内原祀古代先贤、先儒之地,现为“永安抗战文化陈列馆”展厅(图5)。

2.4 大成门

“大成”一词出自孟子“孔子之为谓集大成”一语,意思是说孔子达到了集先贤之大成的至高境界。永安文庙大成门面阔九间43.9米,进深二柱6米,大成门东侧悬钟,西侧楹鼓,这晨钟暮鼓取“君子以钟鼓道志,以琴瑟明心”之意。

2.5 泮池

泮池位于文庙戟门和大成门之间,形似半月也叫月牙池,池上有拱桥称“状元桥”。生员开学第一天,都必须在县府官员的带领下自西而东绕泮池一圈,称为“游泮池”,然后进入拜庭拜谒孔子,最后抵明伦堂受学官训勉。

2.6 戟门

戟门又称棘门,戟为古代的一种兵器,宫门立戟,以示显贵,故此得名。新建的文庙戟门分中门和两边门,面宽3间,进深2间,中门宽2.56米,东、西门宽2.16米,门槛高0.37米,朱红色油漆大门,玲珑剔透的吊筒,淳厚古朴的抱鼓石,显得庄重威严。平日戟门的中门是不打开的,只有重大活动和重要嘉宾拜谒时才开启,因此显得庄严、神圣。

2.7 儒学坪

儒学坪戟门前的大坪,面阔45.2米,进深20.5米,面积926.6平方米,原竖立着“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石碑,以示对孔子的尊重,现在石碑已无。坪前种有百年榕树一棵,寓重教兴文、百年树人,古榕垂荫、福及子孙后代之意。

3 价值研究

3.1 文化教育价值

明清时期,永安虽地处偏僻一隅,经济发展缓慢,但是深受闽学四贤(杨时、罗从彦、李侗、朱熹)过化,兴学重教,作为官办儒学的文庙功不可没,先后培养出进士、举人、贡生近百人,这些人中有文思敏捷、首创《永安县志》的林孜,有忠孝两全、清廉如水的李杏,有书法飘逸、精通辞藻的曾守成,有不占地取贵、守正不阿的陈丹书,有重教兴学、慷慨好施的陈文海,有中国航空先驱、第一代飞机制造家李宝焌、刘佐成,有近代学者中佼佼者留学法国的博士黄曾樾和硕士雷化云。

清末科举制度废除,以儒学为代表的旧式教育逐渐衰落,文庙改用为新式学校。民国初年,依托文庙永安县第一小学堂(后改为县立培根小学)、永安县第二学堂(后改为县立新民小学)等一批新式学堂陆续创办,永安近代教育曙光初现,教育事业有很大的发展。抗战期间,福建省会迁至永安后就新办了省立永安中学、省立音乐专科学校、省立师范学校、省立农学院等多所中高等院校,吸引了全国各地的热血青年到此学习,从这里毕业、后来成为著名学者的有数十位,如曾任厦门大学校长的田昭武、国际问题专家薛谋洪、液膜技术创始人黎念之、著名疟疾专家沈念慈等。

进入新时代,永安文庙已经成为崇尚文明、追求知识、锐意进取的象征,每年春节、孔子诞辰学子前往文庙祭拜至圣先师孔子,缅怀先贤,祈愿学业顺利。这在永安逐渐形成了一种习俗,开学、毕业季到文庙举办典礼,已成为永安中小学校弘扬传统文化的一种新风尚,每年高考结束后永安市文、理科前十名获得者名单都会在文庙钟、鼓亭张榜公布并永久陈列,供后来人参观学习。正是这种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使永安的教育事业取得了“高考两连冠、文理双第一”的好成绩,2019年福建省文科第一名詹艺和2020年福建省理科第一名罗开荣都是永安学子。

3.2 抗战文化价值

抗战期间,福建省政府内迁永安7年半之久,大批中共地下党员、革命知识分子、爱国进步文化人士云集永安,他们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严峻时刻,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团结起来,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抗战进步文化活动,为推动抗日救亡运动和繁荣东南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中国新文化运动史上写下了极富光彩的一页。永安抗战文化遗产不仅属于永安人民,更是福建人民的一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它的存在为我们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促进闽台文化交流先行先试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作为抗战文化历史见证者,永安文庙是研究与宣传永安抗战文化和促进闽台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永安市进行了一系列挖掘、整理和展示工作。

一是在文庙的东、西两庑设立“永安抗战文化陈列馆”。通过大量的文献史料和实物资料,真实展示抗战时期福建省政府内迁永安后的重大事件,深刻缅怀为抗日救亡斗争的爱国志士,陈列馆投入使用以来共接待观众102.5万人次,是福建省国防教育基地,福建省党史教育基地,三明市、永安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三明市中小学生德育教育基地。

二是挂牌成立永安市抗战文化研究会。研究会的主要职责是征集全社会对永安抗战历史文物保护、规划以及文物征集、展陈、维修等意见和建议,集智、集力提升永安抗战历史的研究水平。在研究会的努力下,以永安文庙为主体的永安抗战旧址群入选第二批100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先后获得国家各类专项保护资金上亿元。2019年,国家文物局在陕西、福建两省率先开展“中国文物安全志愿者行动”试点工作,永安市因为独特的抗战文化暨涉台文物资源优势被列入试点市。

三是举办抗战文化研究和闽台文化交流活动。早在1985年抗战胜利40周年时永安就在文庙举办了全国性的“抗战进步文化研讨会”;2005年抗战胜利60周年时举办了“永安抗战文化研讨会”;2007年举办了“国共合作与闽台关系学术报告会”,来自海峡两岸的100余名专家学者汇集永安,探讨了抗战时期福建临时省会永安国共合作史实、永安抗战文物史迹、闽台文化遗产保护以及闽台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交流合作等课题;2010年举办了“福建·永安抗战文化论坛”,主要围绕“抗战文化”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交流,编辑出版了论文集,收录了20篇论文;2020年11月24日“守望相助携手前行”海峡两岸曲艺欢乐汇十周年纪念展览在永安文庙开幕,一场场精彩活动对于继承与弘扬永安抗战文化精神和增進闽台文化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3 风水建筑价值

一是风水价值。考永安市的地形,属丘陵地带,城区位于燕江盆地,据《永安县志》所载:然紫云发祖,天斗入脉,九龙、文川两溪汇合于城西,迂曲东流,至北塔之下回旋百转,是风水学说上的宝地,文庙位于永安城东,立癸丁兼子午,无分金,坐女宿和虚宿之间,向星宿一度,盖彼为县龙入脉处,山龙生气从东门城门口入,文庙建在这里可揽一县之瑞气也。同时,文庙又与位于南“离”火位的登云塔在一条贯穿南北的中轴线上,以制火“镇煞”助兴文运。

二是建筑价值。在中国古代社会,历代统治者都大力提倡尊孔崇儒,作为祭祀孔子的圣殿文庙,建筑不仅讲究朝向和布局,更重在突出神圣和威严。永安市文庙坐北朝南,主体建筑贯穿在一条南北走向的中轴线上,左右对称,建筑的颜色以灰、白、红为主,富有恢宏大气和庄严古朴之感,从戟门到大成殿,深刻而完整地体现了中国古建筑的美学艺术:大成殿的台基高出拜庭1.35米,殿高13米,突兀凌空,体现出其作为文庙核心至高无上的地位,符合《礼记》中“礼,有以高为贵”的说法;东、西两庑围护着拜庭和大成殿,就像鸟的双翼,使中轴线上的建筑更加紧凑对称,主题突出;大成门采用通透式建筑形成的深邃的视觉效果,使“君子坦荡荡”之风了然于心;泮池和状元桥分别设计为12米和7.2米的,寓意孔子得意弟子和再传弟子有“十二哲”和“七十二贤”,展示了儒家文化发展的群体形象;戟门自下而上共九排,在中国古代社会中“九”是阳数中最大的一个,称为阳极,把大门设计为阳极数,充分体现孔子在国人心中的地位之高。

4 总结

明清时期永安文庙始终肩负着祭祀和讲学等职能,对永安教育、学术研究和儒学思想的传承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抗战时期,随着省政府内迁永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领导全省人民开展如火如荼的抗日斗争;进入新时代后,文庙作为抗战历史的见证、闽台交流的载体和崇文重教的象征,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永安儿女锐意进取,为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永安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永安县志[M].永安:永安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2004.

[2]永安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燕江街道志[M].永安:永安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2007.

[3]永安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永安文史资料:第二十五辑[M].永安:永安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2006.

[4]张在军.发现永安:被忽略的抗战文化中心[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大成殿永安市文庙
兴业文庙大成殿复原设计研究
传统礼制中孔庙大成殿建筑形制与空间形式研究
四川省资中文庙的建筑发展史及其修复研究
云南文庙介绍
——凤羽文庙大成殿
“祭如在”与文庙祭祀
云南文庙介绍
——巍山文庙
On English Teaching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文庙开笔大典
富和福
永安 永安市建成全省首家中央红军标语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