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展教品牌,优化文化供给

2024-03-22 16:49王建梅陈国凤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3期
关键词:社会教育公共文化服务调查研究

王建梅 陈国凤

摘 要:大兴调查研究是全党开展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博物馆以社会教育为途径提供优质公共文化服务是藏品陈列、学术研究、文物保护、文化遗产挖掘的最终目的。文章旨在通过紧抓人民群众在博物馆文化产出领域的“急难愁盼”问题,以调查研究方式透析大型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先进做法,更好探索下一步创新展教品牌工作思路方法,提升文化产出能力水平,提升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助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大局。

关键词:博物馆;调查研究;社会教育;展览陈列;公共文化服务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03.025

1 博物馆大兴调查研究实施背景

2023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将大兴调查研究作为在全党开展的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各种问题的解决都取决于正确的决策,而正确的决策来源于对客观实际的调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这些重要指示,深刻阐明了调查研究的重要性,为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做好各项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青岛市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紧紧抓住人民群众在博物馆文化产出领域的“急难愁盼”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提高博物馆展教活动供给能力,更好探索青岛市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下一步创新展教品牌工作思路方法,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提升文化产出能力水平,助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大局。

2 调研方法

为全面分析山东省乃至全国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先进做法,青岛市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本次调研采用实地调研、线上+线下观众问卷调查、国内一级馆+全国十佳社教案例“云调查”三种途径相结合的方式,对广大观众和博物馆工作者进行了调查。

3 调研内容

针对调研课题,青岛市城市文化保护中心缜密梳理全国博物馆十佳社教案例、全国十大精品陈列、山东省十佳社教案例,对比同类型国家一级博物馆,本着真调研、真学习和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的原则开展针对性调研。

调研内容包括精品研学课程体系及实施方式、文物价值挖掘、讲解员队伍培养及培训情况、特色社教活动品牌打造途径、文创产品开发与销售、新建博物馆展陈方式与设施。

此外,就青岛市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所属三个场馆推出线上、线下两个版本的调查问卷(图1),以期为观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让观众走进博物馆、走进历史。本次调研共回收线上、线下有效问卷228份。

本次调研还破除了地理局限,通过云上调研了一级博物馆官网、线上文化显示度、创意吸睛点,参观须知、人性化服务、网站特色模块等先进做法,文化产出新模式等不同方面。

4 对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思考

第一,打破展教活动辐射范围圈。根据调研得知,博物馆研学课程亟待精心策划、辐射更多地区。辐射方式也应多样化,可通过线上课程、云展览和实体展板等方式输出博物馆文化。青岛市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可将研学课程“七扇门推开青岛德国总督楼旧址博物馆”通过云上输送至省内外其他城市。调研得知,部分博物馆社教活动中,既有馆内专职社教人员参与,也积极动用社会力量,与社会培训机构合作。博物馆在社教活动的开展上注重资源的相互配合,博物馆资源社会化、社会化资源博物馆化,同时应重视志愿者与社会培训机构的资源整合。

第二,拓宽招募渠道与观众层。通过调研得知,目前各一级博物馆社教招募有如下几种形式:学校带队、研学机构带队、“超级云课”专家学者联合博物馆公众号线上招募团队、博物馆与企业联合召集各地成人研学团队开展研学活动等。目前,青岛市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研学活动仅针对未成年人展开,今后可探索成年人研学课程,并寻求愿为宣传博物馆文化助力的企业,打造更精品的研学课程。

在扩大社教品牌影响力方面,除了加强媒体宣传,博物馆可与当地妇联、街道、学校等开展定向合作,为拓展馆外社教工作打下基础。也可借鉴国内很多大型博物馆开设“社教品牌巡回展”的成功经验,宣传特定展教品牌,打造主题展、云上展览或将实体展板送往各地进行宣传。

第三,突破馆校合作形式化,让博物馆挂牌“走出去”。在省内高校建立“双向基地”模式,如在高校挂牌“××课堂示范基地”,同时在博物馆挂牌“××高校研学示范基地”,形成双向驱动。挂牌不是目的,而是在合作过程中掌握不同高校能提供给博物馆的资源,如师资、课程、志愿者、文创产品设计创意等,分门别類、按需获取。同时明确高校需求,为其提供所需的文化资源。

第四,塑造高水平讲解员队伍,助力文化服务供给质量提升。通过对比国内一级博物馆可知,讲解员队伍培养应按照四大方式进行:邀请博物馆讲解方面一线的专业工作人员亲临授课,邀请省内一级博物馆历史、文物等各方面的专家学者亲临授课,日常馆内新展培训,提供优质网课资源以供自行学习等。

第五,破除技术壁垒,开发博物馆自有线上平台。通过调研得知,国内一级博物馆多拥有与企业合作开发的微信小程序,可提供“线上预约+社教活动报名+云展览+云课程+文创产品展示”一条龙服务,解决了第三方预约平台的诸多限制。

第六,探索文创产品开发与销售新模式。借鉴“完全授权+自主研发+文创设计比赛”方式,尤其是对接高校开展以某个特定文物或博物馆元素为对象的文创产品设计大赛,是下一步可以借鉴的有效途径。目前,青岛市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校区、青岛大学等高校联系密切,应利用高校优质资源开展文创产品开发工作,更好地服务观众。

上海博物馆2023年一场2日特展的衍生文创产品销售额可达3000万,令我们引发了新的思考,让展览解读文物→让文创展示文物→让产品回归日常,将是下一步通过展览带动文创产品销售实现双赢需要探讨的话题。青岛德国总督楼旧址博物馆开发的各类文创产品获得了很多消费者的喜爱,尤其石版画最具特色(图2),而如何利用展览进一步打开销路需要我们再思考。

第七,打破展览陈列思维定式。当下,博物馆展览不再仅作为博物馆基本陈列外的独立展示手段而存在,应积极探索“展览+配套社教+文创产品营销”新模式,达到以展览输出文化、输送观众、输入博物馆文创收益的“三管齐下”效果。

近三年来,青岛市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累计推出近30个线下、线上精品展览,年均推出展览10余个,除各场馆基本陈列和固定陈列外,另设有“第二重空间—青岛城市排水”模型展、“青岛建筑艺术与东西方文化对话”专题展、“闪光的足迹—毛泽东与青岛”专题展、“回眸百年老照片”特展、“文明对话—康有为的世界之路”展、“康有为书法艺术展”、“乡村记忆”展、“梨园双花颂—青岛民间戏曲文化”陈列展、“东西相会 建筑之巅—青岛德国总督楼旧址博物馆建筑艺术图片展”“摇曳中国美·诗意总督楼新春团扇展”“箪饮之间—欧洲餐具艺术展”“时间的色彩—回眸1910”专题展(图3)、“馆藏胶东木版年画陈列展”“世界遗产知多少”专题展等。

此外,为满足各地期间观众的博物馆参观需求,特开设不同类别的线上720度云展览,让观众足不出户走进展厅,了解博物馆最新展陈动态。

上述展览所带来的文创产品营销和社教活动配套屈指可数,但也不乏优秀的案例:“闪光的足迹—毛泽东与青岛”专题展配套“七扇门推开青岛德国总督楼旧址博物馆”红色主题研学活动,并开展了“老一代革命家的清廉家风”专题线上微课堂,达到了很好的效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梨园双花颂—青岛民间戏曲文化”陈列展配套“我们的节日”传统节日戏曲展演活动,为岛城及周边群众传播青岛本地戏曲文化;“世界遗产知多少”专题展配套的主题讲座和社会教育科普活动(图4),拉近了观众与世界遗产之间的距离,更好走近博物馆文化。

但是,在文创产品营销方面,一直是展览策划当中容易被忽视的环节。上海博物馆文创产品以“对话世界”文物艺术系列:以“世界的美术史”为主题,围绕凡·高的《长草地和蝴蝶》、高更的《窗前果盆和啤酒杯》等作品,推出了大师、大艺术家和印象派三大系列200余款文创产品。另外推出了借“画家的三原色”为题的主题午餐,消费者可以将红、黄、蓝三色酱料根据自己的喜好加入鸡肉卷中。委拉斯盖兹的《费尔南多总主教肖像》威严神秘,而以此为灵感的甜品“主教之冠”是用巧克力制作的主教帽型,整体风格酷似画作中正襟危坐的主教本人。作为架起博物馆文化与观众之间桥梁的新型“桥板”,文创产品的双向赋能效果不容小觑。现代人前往博物馆已经不追求一个既定的结果,而是希望表达自己,与博物馆形成某种形式的对话,而文创产品恰好能把二者联系起来。“物”是一个实体的同时,又是凝聚着人类记忆的一个符号。颇具巧思的文创产品通过设计语言表达出这个符号,当文创产品被人们理解、接纳、追捧时,就转变为一种公共记忆的表达。让历史文物“活”起来,让文化“说话”,让历史“说话”,其实就是在探索一种更好的表达方式①。

因此,更多地走进博物馆、促进馆际交流学习,是博物馆展览陈列打破现有瓶颈的重要途径。此外,将展览带到各地的博物馆、高校、社区,甚至通过云上展览电子输送到军营、偏远乡村,能够更有效地突破现存展览的时间、空间及受众局限,但往往由于经费受限而搁置。

第八,线上“云”调研新思考。通过调研我们发现,中国国家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官方网站设有十大模块,故宫博物院分为八大模块,其中国家博物馆另设有门票预约跳转链接,字号较大,色块区分明显,方便不同年龄层观众阅览。博物馆网站首页均清晰可见场馆的最新展览陈列预告、各类活动展示,令观众耳目一新。社教活动及特展均通过馆企合作,实现“官方网站+公众号小程序”线上预约形式,及时跟踪活动报名动态。

调研中还发现,吉林省博物院“旗装雅韵”数字教育关卡制互动课程采用数字化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旗装之美,带领青少年了解旗装蕴含的历史文化知识,领略我国服饰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总结了该案例值得借鉴之处:①吉林省博物院组织院内多个部门协调联动,深入挖掘文物内涵,通力合作开发教学资源;②加强馆际间交流互学,如借鉴故宫博物院数字文物库收藏的织绣类文物资源开发案例;③充分与互联网技术企业进行跨界合作,采用Unity3D技术开发独立封装的课程软件程序;④在校园开展流动性教学,使得博物馆教育课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走出去”。从文化立意上来说,旗装作为中华民族服饰文化的优秀代表之一,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以其为载体向广大青少年人群输出博物馆教育课程具有重要意义。今后,青岛市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各场馆应调动全员之力,探索以场馆特色为核心的某项精品品牌:如青岛德国总督楼旧址博物馆抓住红色主题或建筑遗址主题;青岛市民俗博物馆首抓民俗文化主题;康有为故居主打文化名人主题。

调研的其他案例如辛亥革命博物院“博爱学堂—少年中国说”研学思政课通过“实景演艺+观展+诵读”的形式,为未成年人开展“演英雄、学英雄”的沉浸式研学课程。青岛市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各场馆可联系企业定制故事内容、服装道具、场景布置,在特定節假日开展未成年人演艺活动。再如常州博物馆“龙·鸟”时光机系列教育活动是由策展人、主持人和小小讲解员组成的“龙·鸟”讲师团队,通过直播等形式宣讲展品背后的故事。设有专家主题讲座、化石观察触摸、手绘“盲盒”徽章、拼装“近鸟龙”模型等系列交互活动。据不完全统计,自2010年起,常州博物馆的多个自然科普原创展览先后赴北京、广东、甘肃、宁夏等10省市的30多家博物馆巡回展出50余场,已形成常州博物馆自然科普巡展的独特影响力。可见,一个品牌的打响,离不开广泛的传播范围和多样的形式,青岛市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今后可更多让展览和社教品牌走出本省、走向全国,扩大品牌影响力。

5 结语

综上所述,要实现“创新博物馆展教品牌,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这一目标,需要博物馆突破地域局限、突破博物馆行业圈、主打一个品牌、加强馆企馆校双赢、投入硬件设施等,这是当前博物馆工作者需要重点关注和努力解决的问题。今后,青岛市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将把研究贯穿调查的全过程,真正发现问题、探求规律、提炼方法。希望通过调研转化求实效,将调研成果转化为典型案例、转化为思路举措、转化为决策参考、转化为政策文件,在新时代推动博物馆文化产出繁荣发展。

注释

①徐佳和.让博物馆“飞入寻常百姓家”[EB/OL].(2023-05-18)[2023-07-20].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66208435462623817&wfr=spider&for=pc.

猜你喜欢
社会教育公共文化服务调查研究
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
谈小学阶段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形式的结合与创新
中学技术学科STS的实施研究
浅谈社会教育中的古筝教育优化
企业管理视角下村级财务人员素质研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评价指标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西安体院学院体育专业学生人生规划研究
西安市体育旅游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搞好公共文化服务,推动艺术普及
浅析公共文化服务多元化发展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