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研究

2024-03-28 05:58韦唯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思政政治

摘 要:教师将思想政治教育合理渗透到语文教学中,以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是新时期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新时代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如挖掘教材中的思政教育元素,创建活跃的语文阅读课堂;利用口语交际进行教学,强化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抓好写作教学,提高学生思想政治觉悟;组织丰富的课外活动,提升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以期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和科学文化素养,使学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语文 渗透 思政 意义 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01.045

语文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语文教育是人文素质教育,不仅要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更要让学生明白为人处世的道理,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渗透思想政治教育。那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有哪些意义?可以运用哪些策略来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本文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展开研究。

一、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的意义

1.有利于抵御不良文化的伤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当今社会,人们的精神生活出现了危机,人际关系变得冷漠,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大量滋生,对中学生的思想造成很大影响。随着互联网和智能设备的普及,中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强。而青少年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不平衡、不稳定时期,这一时期也是他们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中学生认知水平普遍不高,不能很好地辨别不良文化。不良文化容易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也往往容易导致中学生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中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优秀的文学作品,其中很多人物事迹和名言警句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优秀文化以及美德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目标,让学生学会正确认识自我,认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关系。这样,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就会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进而全面提升学生对文化的筛选和鉴别能力,提升學生的政治敏锐性,让学生能够抵御不良文化的侵蚀,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让学生的身心得以健康发展,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帮助学生树立爱国情怀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充满朝气和活力的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任务。今天的青少年努力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是为了让我们伟大的祖国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被其他国家威胁或欺负。如果不重视爱国主义教育,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那么,青少年学习再多的文化知识和技能都不能成为真正合格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因此,教育工作者要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在各学科教学中要融入爱国主义教育。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爱国主义的素材,这些素材可以让学生走进幅员辽阔的祖国大地去感受壮丽的山河风光,了解不同民族和地区的风土人情,接触许多优秀历史人物的英勇事迹,如杨靖宇、董存瑞、杨子荣、黄继光、刘胡兰、杨根思、邱少云等。学生从内心热爱自己的祖国,能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爱国的种子在学生心里牢牢扎根,帮助学生形成爱国情怀。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真正了解我们伟大祖国所处的复杂国际大环境,帮助学生树立忧患意识和大局意识。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鼓励学生把爱国主义精神转化为行动,指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努力成长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的策略

1.挖掘教材中的思政教育元素,创建活跃的语文阅读课堂

教材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资源,也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经过精挑细选,其中有不少篇目蕴含着丰富的语文知识和思想教育元素。比如,屈原的《离骚》中忧国忧民的情怀;《论语》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学习精神;陶渊明《归园田居》中追求自由、唾弃官场的高尚情操;《长江三峡》描绘了祖国大好河山壮美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辛弃疾、文天祥、李白等无数先贤身上闪耀着忧国忧民和奋发向上的精神。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挖掘教材中丰富的思想教育元素,把课堂教学与思政教育紧密联系起来。教师可以结合文章写作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生平事迹及写作文章时的人生经历来开展思政教育。还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人物形象、文章的主题,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思想情感,让学生的思想得到净化,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例如,在教学《廉颇蔺相如列传》这一文章时,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了解当时赵国所处的局势,指导学生读懂每一句话的含义,理清楚“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这三个故事的情节,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抓住蔺相如和廉颇两个人物的语言、动作等特点,从字里行间去理解人物特点,带领学生走进人物的精神世界,探究文章所表现出来的蔺相如目光远大、不畏强暴、心胸宽阔、智勇双全及廉颇知错能改、性格坦率真诚、顾全大局的美好品德。这样有意识地对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进行挖掘,增加了学生的文化知识储备,更让学生感受到蔺相如和廉颇两位英雄独特的人格魅力,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让学生更加有效地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

2.利用口语交际教学,强化学生思想政治意识

中学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提升中学生的文化水平。但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思辨意识更为重要,直接影响着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中学语文中的口语交际给学生提供了表达自我情感和看法的一个重要途径。中学口语交际教学可以增加生生、师生之间的沟通效率,提高学生的思维敏捷程度,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因此,作为新时期的中学语文教师,要重视开展口语交际教学,结合口语交际教学的具体内容,有针对性地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既要重视指导学生掌握口语交际的具体知识,注重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更要了解学生真实的思想状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社会交际能力和思想道德素养。

例如,教学口语交际中辩论这一内容时,在指导学生了解辩论的含义、作用、分类、原则和方法等内容后,教师以“老人倒地后要不要扶”为题,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教师把学生分成正反两个小组,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做准备工作,然后组织两个小组进行辩论。两组辩手列举了充分的事例,运用了指斥法、归谬法等辩论技巧展开辩论。在辩论的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问题的认识,最后由教师对整个辩论进行总结。通过辩论,教师调动了学生参与口语交际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认识到尊老爱幼、救死扶伤是美德,更让学生学会理性去看待“扶”和“不扶”,使学生感悟到一定要在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去“扶”。通过辩论这一口语交际活动,学生学习了人生路上宝贵的一课,提升了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抓好写作教学,提高学生思想政治觉悟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文能够综合反映一个学生的语文水平。语文新《课标》指出:作文教学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中学生处于青少年时期,这一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很迅速,思想的可塑性很强。语文教师要重视发挥作文教学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在作文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把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和正确价值观的引领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作文与育人的双赢目标。

中学语文教材的“表达与交流”板块包括“口语交际”和“写作”两部分内容,在“写作”这一部分内容中涉及学习写规范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以及访谈录、调查报告、说明书、总结等多种应用文。其中,创作调查报告、创业策划书、访谈录等应用文时,学生需要走进实际社会生活中去调查、体验,获得认识社会现实的机会,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具体的作文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指导,并合理地渗透有关思政教育元素,让学生明确具体的写作要求,掌握具体文体的写作方法和技巧,鼓励学生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让学生在参与作文学习活动的同时,受到良好的思政教育。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作文及时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政教育,这样让写作文成为师生之间交流思想、沟通情感一种方式,把写作训练与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有机结合,使得作文指导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相得益彰。

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品析优秀文章中的好词佳句,感悟文章的谋篇布局,探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同时挖掘文章里面的思政元素,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国情、社会政治、思想等方面的教育。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关注大自然,关注社会生活。教师要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广阔的社会生活,教学生一些观察的方法,鼓励学生细心观察,用心感悟,让学生能够观察与感受事物的特征、变化,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机会表达自己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感受与体验,让学生通过对纷繁复杂的现象的观察、比较和鉴别,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形成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态度。

4.组织丰富的课外活动,提升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

丰富的语文课外活动是对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一个重要渠道。因此,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开展丰富的语文课外活动,把思政教育与语文课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拓宽学生的视野,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

在设计语文活动时,教师要先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语文知识基础、真实诉求等实际学情,然后根据教学的具体需要,开展丰富的课外语文活动,如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纪念馆、民俗博物馆、农耕文化展览馆等,让学生了解这些场馆中每一个人物的生平事迹、每一个重大事件、每一个物件背后的故事。教师还可以邀请知名学者、专家等人给学生开设革命传统教育、保护环境、心理健康教育等主题讲座,增长学生的见识,深化学生对生活意义、生命价值的认识,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政教育。教师也可以邀请剪纸、泥塑、花灯、绒花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为学生举办讲座,让学生了解“非遗”的有关知识,还可以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亲自动手感受“非遗”工艺品的制作过程,充分感受其独特魅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学生人文道德素养的全面提升。

同时,教师要认真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政认知能力。中学语文教材里设置了青春诗会、走进家长、古诗重读、难忘的人物形象、社会热点问题调查、走上舞台、中华古代文化常识竞赛、“母语之美”研讨会等不同主题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根据不同主题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并且在活动中渗透思政教育,把具体活动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起来,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例如,在开展以“青春诗会”为主题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时,学生围绕“青春”主题选择古今中外诗歌的经典之作,指导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由学生动手制作“青春詩会节目单”,确定活动的主持人,撰写主持词,然后指导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朗诵活动中,运用朗诵技巧表达出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艺术风格。这样,学生就能通过诗歌朗诵加深对青春、青年的理解和认识,让学生充分了解青年应当承担的责任,从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人生态度。

另外,教师要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在课外阅读中展开思政教育。教师要重视在课外阅读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优秀的文学或文化作品反映了时代的精神面貌、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阅读优秀的作品能够让学生接触社会生活中各个领域的知识,帮助学生获得更丰富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修养和文学文化素养。

总之,教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综合性工程,作为新时期的中学语文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深刻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意义,深入细致地了解中学生的身心特点,把握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机,不断优化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走进中学语文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佳佳《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研究》,喀什大学2021年硕士论文。

[2] 芶蓉《小学语文课堂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现状及推进策略研究》,贵州师范大学2022年硕士论文。

[3] 黎雪丹《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施策略》,《广西教育》2022年第32期。

(韦唯,1993年生,女,汉族,江苏灌南人,大学本科,讲师,研究方向:语文教学中对思政教育的渗透)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思政政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加强中学语文朗读训练的思考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中学语文略读策略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