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历史解释素养的中学历史深度教学实践探究

2024-03-28 05:58陈晓娟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中学历史素养

摘 要:在核心素养目标指导下,中学历史教育人员的素质在教育教学中获得了进一步提升,他们摆脱了原有教育思想的束缚,无论是目标的设计,还是内容的安排、方法技巧的選取无不变得丰富多样。中学阶段作为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三观”逐渐形成,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去认识历史的变化规律,受到历史的熏陶,帮他们形成社会责任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个人的素质。基于此,本文对中学历史深度教学实践进行了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历史解释素养 中学历史 深度教学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01.052

近年来,核心素养成为我国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更是明确表示,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是改变现行中学历史标准课程的重要任务。历史作为一门学科,在培养学生“立德树人”的目标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实现五大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教学工作者们在各个环节上都进行了深入探讨。其中,针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中学历史教学设计更是备受重视。教学设计直接关系到历史教学各个环节的质量。在此背景下,探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的中学历史教学设计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一、基于历史解释素养的中学历史深度教学的意义

历史解释素养是历史学习和历史教学的核心素养之一,也是中学历史深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历史解释素养是指我们理解并解释历史事件、历史事实、历史文献等的能力,它涵盖了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历史方法、历史思维和历史综合素养等方面。历史解释素养的提升不仅是历史教学的目标,也是人文素养的提高和公民素质的保障。

中学历史深度教学的首要目标在于逐步提高学生对历史的洞察力以及对历史事物的解读技能。这些能力是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关键,其中包含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和思辨能力的重要意义。因此,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应该着重围绕历史事件和历史文献展开,注重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解释能力。

南京大屠杀是二战亚洲战场上的一次重大屠杀事件。深度历史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对于历史的敏感度和对于日本犯下的罪恶的认知。对于学生而言,历史知识的获取是建立在正确的历史思维基础之上的,而且学生还要懂得如何去探索和研究问题。第一,学生应当具备唯物史观。能够通过事物的现象去探索其内在的规律,学习优秀人物的精神,在历史学习中获得成长。第二,学生需要具备时间和空间知识,任何历史事件都不能脱离其所在的环境去研究,因为没有了时间和空间,这样的探索是没有意义的。第三,学生需要掌握全面的历史知识,只有全方位分析历史事件,所得出的结论才能与事实相吻合,才能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第四,学生需要具备历史解释的素养。学生要明确知道哪些是历史解释,哪些属于真实的历史事件,同时还要对历史事件作出真实的判断,而不是偏离事实去获取历史本质。第五,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仅需要掌握专业知识,更需要具备家国情怀素养。对于历史学科而言,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的素养能够进一步帮助学生将历史与传统文化紧密结合,形成深厚的家国情怀,从而致力于发扬和传播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二、中学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1.历史教学观念有待提高

在一些课堂中,仍有教师固守传统教学方式,仅重视学生的历史成绩,缺乏对历史学习过程的全面把控。他们强调死记硬背历史知识,但是却缺乏对实践活动的设计,导致理论与实践相脱离,让历史课程教学停滞不前。同时,部分教师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养,没能将情感教育和师生互动融入教学中,也没能在学生和历史知识之间建立有效的联系,从而影响教学效果。为了改善这种状况,需要推广全面评价、实践探究、情感融合等现代教育方法,推动历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使历史课程真正成为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发展的课程。

2.课程资源拓展深度不够

历史知识是人文和思政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我们应该深入挖掘历史内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但实际上,教师们往往没有给出详细的课后阅读指导策略,也未对学生的课后阅读进度进行仔细核查。这样做可能会导致学生缺乏自主学习和探究历史知识的能力,进而影响学生的历史思维,最终导致历史教学的进展缓慢。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提高思想认识,加强阅读指导,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推动历史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3.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

学生的学习热情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强大因素。通过保持高度的专注,学生的注意力始终处于高度集中状态,从而提升教学质量。但是,中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学习方法单一,学习时间越长,学生的精神状态就越容易受到影响,思维方式也会趋于僵化。这会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迅速下降。在课堂上甚至出现教师在讲,学生在打瞌睡的情况。这些现象使历史学科失去了本应具有的趣味性,这将极大地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

4.学生无法树立历史意识

历史不仅是过去的记忆,更应是我们对未来的思考,学生应该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但学生缺少一定的历史意识,难以真正领悟历史的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学生的历史意识不足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家庭、社会和学校的历史教育缺乏感染力,学生难以从中产生真正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历史教育本身存在着单一化、机械化和口头化的问题,缺乏活动性、思辨性和探究性,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主动性和参与性,难以对历史形成热爱和敬畏之心。为了让学生树立历史学习意识,教师需要在历史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学生需要通过感性和理性的活动来接近历史,不仅要注重了解历史事实和人物,更要把历史融入社会学、哲学和文学中,让学生深入理解历史的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拓展历史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从中得到启示。

三、基于历史解释素养的中学历史深度教学实践策略

学生的学习情况是教师设计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然而,由于学生家庭、学校、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在历史素养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教师采用统一的历史素养培养方法可能导致部分学生受益,而部分学生则得不到培养。此外,这种教学模式会进一步增加学生之间的差距,同时对于高效课堂的构建造成困难。为此,教师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以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在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同时,将历史教育的价值最大化。

1.结合史料实证,对学生历史解释素养进行有效培养

在中学历史教育中,学生需要具备用唯物史观审视历史事件的能力,并且掌握结合史料进行正确解释的能力。这种教育方式有助于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并深入了解历史,让历史问题具备现实意义。中学历史课程注重实证和依据,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需要运用辩证思维和科学方法在解读历史现象之前进行史实分析和问题探讨。只有这样,学生的历史解释才能具备客观性和准确性。

例如,在教学抗日战争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视频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画面情境,生动直观地再现日本军人的暴行,从而引起学生的反思,以提高授课效果。中学历史教师需要教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问题,结合史料进行解释,只有基于历史事实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

2.精讲点拨,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历史解释素养是一种通过理性分析和客观评价历史事件,准确解释历史事实,正确认识历史的能力。教师在强化教学时,应结合学生的问题,明确学生的不足之处,并对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历史解读素养在正确理解历史事件方面的重要性,帮助他们形成更加正确、客观的历史观和价值观。这样,学生就能够通过理性、客观的解读方法,对历史事件形成更加准确、全面的认识。

以“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成就”为例,教师可以运用教材中的历史文献,梳理和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并探讨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与综合国力的提高和影响力的扩大之间的关系。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正确、深刻地认识到改革开放的意义和价值,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读素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并以此为基础,成为合格的公民。

3.组织探究,促成分析评判

学生只有形成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才能全面把握历史,提高学习能力。这一目标的实现,旨在引导学生投入情感,从而得出有价值的判断。而历史解释素养的核心正是如此,大概念教学的目的也指向这里。开放性问题的提出无疑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手段。比方说,在教学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时,教师要鼓励学生集体讨论交流。

辛亥革命具有历史意义也有现代意义,他是民主政治建设承前启后的重要桥梁。所以说他在掀翻旧统治的基础上,为中华民族的走向指明了方向。

——王建朗、黃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上)》

集体分析:请大家思考该段话并给出相应的主旨,根据史实说一说它的意思是什么。(让学生思考材料后,分析教材内容,说一说辛亥革命的价值和作用)当然,辛亥革命还有一定的不足之处,学生看完学思之窗后可以说出三民主义的缺陷(启发学生分析教材附件内容去理解三民主义的不足之处)。

近年来,高考改革逐渐深入,传统的命题逐渐被开放性命题所取代,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猜想,去分析和探索,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够为增强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另外,教师还要关注对学生历史研究能力的培养,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方法和技巧。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例,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分析,更要站在中学历史的高度,结合教师所给出的史料去分析和理解,给出相应的历史解释,挖掘历史的潜在本质。通过这样的研究分析,学生的核心素养才能得到培养。

4.基于判断能力开展深度教学

教育界一直强调教学模式对于历史教育的重要性。解读历史的能力通常包括理解和解释历史事实的能力,具体而言则涉及对历史事实的学习和延伸。历史教师应该向学生传授各种形式和类型的历史事实。然而,教师选定的历史材料要与中学生的特点相适应。在这一阶段,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辨别历史事实,特别是通过培养学生的历史判断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判断能力。如果教师设定了能力的目标,并选择了相应的历史内容,学生就可以有效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例如,“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相关知识就非常适合在这一阶段进行教学。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是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同时,教师也要培养学生使用历史材料进行答案获取及区分标记的能力。如果学生没有理解区分标记能力的含义,可能导致课堂教学目标的偏离,影响学生区分判断能力的提高。因此,历史教师应该全面了解区分判断的目标和相关知识内容,并据此设计具有指导性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以提升学生的区分判断能力。另外,基础常识教育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史实的重要手段,教师应该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向学生传授史实,同时注重培养他们的区分判断能力。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兼顾区分和评估两方面的内容,并确保教学进度不受到影响。

5.带领学生感受历史的魅力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历史,向学生展示历史生动、有趣、充满实用价值的一面,避免过去那种知识型的教学模式,不要让大量需要死记硬背的知识把学生“击退”,伤害到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部分中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非常感兴趣。因此,教师可以经常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传统文化素材,并鼓励学生思考其产生的时间、意义等,以此培养学生探究历史的主动性。比如,当教师展示“青铜器”图片的时候,可以鼓励学生思考:“青铜器诞生在什么朝代?”“青铜器在当时象征什么?”“你所了解的青铜器有哪些?请简要介绍。”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教材和教师提供的辅助材料自主探究,在理解历史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历史解释,解答自己的疑问。

中学历史教育需要创新和改革,教学理念和内容需要不断完善,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是研究和解释历史问题的基础,历史核心素养的内涵和新教学方式是教师需要深入研究的内容。作为一名优秀的中学历史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使他们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形成人文情怀。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个人教学经验,找到适合中学历史教学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吴丽《历史解释素养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培育》,《安徽教育科研》2021年第9期。

[2] 余益芳《历史解释素养在中学历史课堂中的渗透》,《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1年第6期。

[3] 陈昱静《基于历史解释能力培养的中学历史深度教学研究》,云南师范大学2018年硕士论文。

[4] 温暖《中学历史教学涵养“历史解释”素养的路径探究》,《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年第21期。

[5] 周玉梅《基于“历史解释”的中学历史教学研究》,《考试周刊》2020年第87期。

(陈晓娟,1987年生,女,重庆永川人,大学本科,高中历史教师,研究方向:高中历史教学,曾获最高荣誉:重庆市优质课大赛二等奖)

(本文系重庆市教育评估研究会2022年立项重点课题“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课堂深度学习的实施路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PJY2022017)

猜你喜欢
中学历史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在多解中学创新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历史上的八个月